電氣專科的畢業論文

摘要:探討建立"面向電力系統一線實現崗位對接"的電氣工程類功專科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考慮了專業的背景和學校的客觀實際,從專業崗位培養出發,以面向電力系統爲方向對電氣工程類專業培養模式進行立題研究,借鑑國家電網公司新員工崗前培訓教材,通過廣泛調研,分析企業用人崗位和學生就業崗位,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崗位規格、崗位要求,確立實現崗位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電氣專科的畢業論文

一、電氣工程類專科專業教育的現狀

電氣工程類專科真正作爲一門專業教育進入我校大學課堂比較晚,至今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約該專業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強素質、綜合性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1.在課程設置上,與自動化專業基礎課基本相同,專業課程的設置單一,沒有體現出該專業的特點;課程設置比較偏重於理論,對實驗和實踐重視不夠。

2.教學方法不夠靈活。在理論教學中,“滿堂灌”仍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格局;在實踐教學中,各門課程的實驗相應獨立,缺乏多門課程之間綜合應用的實驗。

3.在培養模式上不利於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如實驗內容以驗證理論爲主,難度較低,指導書過於詳盡,學生過於依賴教師,缺乏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課程設計時間相對集中,無法滿足學生同時進行實際操作和實際調試的需求,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4.在教學測評機制上,閉卷考試仍是主要的測評方式,這種測評機制既不能準確反映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又無法準確測試出學生的真實能力和素質,更影響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和創造能力的發展。

5.教師的實踐和國際化素質亟待提高。

二、電氣工程類專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改革培養模式。

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上,推行校企聯合制訂培養方案,在培養方案中體現出企業對技術人員實踐性和創新性的要求。在培養模式上,實行“3+1”校企聯合和雙師指導的培養模式:學生前3年在校學習本科課程,累計1年在企業進行實踐實習和畢業設計;實行雙導師制,校內導師主要負責學生的校內課程學習、學業規劃指導,校外導師負責對學生的現場實習和畢業設計進行指導。

2.課程體系方面的改革。

將該專業的課程體系分爲以下幾個模塊:課堂教學模塊、集中性實踐教學模塊和畢業設計模塊等三個大的模塊,其中課堂教學模塊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

(1)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在課程體系中專門設置了集中實踐教學,加強和突出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2)對現行的課程體系進行了調整和優化。對於該專業的核心課程,如電路分析、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等課程,在原來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對實驗課進行了優化,開出的實驗總數增加了,並增加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方面的實驗。這樣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3)增加了創新性的課程。如在理論課程方面增加了創造學等課程,在實踐環節增加了電力系統綜合創新實踐、電機控制綜合創新實踐、新能源發電綜合創新實踐和創新實踐等內容,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性[3]。

(4)在課程體系設計中體現專業的發展趨勢。如增加了太陽能發電技術、風力發電技術、智能電網、石油石化電氣工程類專科節能技術等課程。這些內容正是目前社會需求和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和領域,因此這是符合社會需求的課程內容。

(5)畢業設計模塊的改革。畢業設計要與企業實習、實踐相關,實行“雙導師”制,其中一位爲現場導師,畢業設計內容要結合企業實際和工程實踐進行選題;在答辯時,實行校企聯合答辯,評價時更注重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3.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1)課程體系的改革。該專業在一、二年級建設“公共基礎課程平臺”,在三、四年級建設“專業基礎課程平臺”和“專業方向課程模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選擇合適的專業方向,爲日後就業奠定基礎。在“公共基礎課程平臺”中,要設置公共基礎、專業拓展等系列課程,使學生在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方面學有所獲,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在“專業基礎課程平臺”中,根據專業方向的要求,採用課程羣的方式,交叉安排相關課程;在專業方向課程模塊方面,設置“電氣工程類專科工程應用”模塊和“電力傳動控制”模塊,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課程模塊作爲主專業方向,實現學有所長。

改革後的該專業課程體系具有如下特點:一是該專業由若干個專業方向組成,一個專業方向由若干個課程羣組成,其中一個是主修課程羣,其他爲輔(選)修課程羣;二是每個課程羣代表一個專業方向,要求每個專業方向的`課程羣必須少而精,從而使學生涉獵更多的領域;三是課程羣的主、輔劃分具有相對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2)理論教學模式的改革。首先要強調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其次,要改變只鑽研教材,不研究學生的做法。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自學能力等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學法指導,實施愉快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掌握學習的金鑰匙,讓學生不僅僅是“學會”,更重要的是“愛學、會學、樂學”。避免把學生的頭腦當容器,把知識生硬地“灌”或“填”進去的做法。再次,要民主教學,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鼓勵他們說出見解,敢於發表不同意見。千方百計地創造機會,讓學生有思考、交流、發現、展示的平臺。最後,要藉助現代教學媒體,提高教學效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加大教學密度,模擬各種事物的變化過程,使學生從動態直觀中得出結論,開闊思路,達到發展智力的目的。   (3)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其一,充分重視實踐教學,把實踐能力培養看成與理論知識教育同等重要。該專業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結合緊密的特徵,創新源於實踐,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着眼,實踐教學比理論教學更有效,更能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其二,針對諸如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機學等基礎課程的驗證性實驗,需要學生熟練掌握,以積累實踐經驗,夯實基本技能。其三,在中高年級階段,在掌握一些專業及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開設一些技能應用型試驗,使學生自行完成從設計、製作、調試、測試的全部過程以鍛鍊學生[4]。其四,設置一些開放性實驗室,讓學生設計一些綜合的、與工程實際問題結合緊密的、具有一定研究性質的大型實驗,這類實驗並不依附於某一門具體的課程,而是多門課程知識的融合,依據學生選題的不同、興趣側重的不同具有鮮明的獨立性,可以活躍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科研技能。其五,鼓勵和支持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第二課堂”活動,如:大學生挑戰杯大賽、電子設計大賽等,從而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

(4)教學測評機制的改革。該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其教學測評機制要多樣性,除傳統的閉卷和開卷考試形式外,還應增加課程設計、口頭答辯、實踐操作和論文撰寫等形式,具體選擇可以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而決定。在測評的內容上,既要包含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涉及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在測評的形式上,少一些死記硬背的客觀題,多一些主觀性、綜合性的論述題,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測評時間上,不要集中在課程結束時一次進行,而是在教學的中間、章節的結束之時,分期分批地進行。這樣既可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又可體現學生的創新能力。

4.師資方面的改革。

(1)在培養模式上,實行雙師培養。

(2)專業課授課教師必須有六個月及以上的企業實踐經歷。

(3)爲了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提升國際化水平,在加強與海外大學合作的基礎上,學校鼓勵教師去海外交流和進修。

 三、結語

經過對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目前已經形成比較符合我校人才培養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經過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師資的改革,教學效果得到了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在各種大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因此,取得了較好的改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