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論文:有疑纔有得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啓發學生思維的主要方式。筆者結合自己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如何啓發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並提出問題進行探討,以求提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優秀論文:有疑纔有得

朱熹曾說過: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讓學生學會質疑,比教師上課直接提問的效果要好得多,因爲這是學生主體性充分發揮的表現。在目前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會採用先預習後教學的方式,要求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記錄下有疑問的地方,並讓學生帶着疑問有針對性地聽課。雖然各種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們也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其中有不少問題都不能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導致所提的問題膚淺、片面,甚至無效。因此筆者認爲,在學生自學前,應該先讓學生學會質疑,知道如何質疑,根據什麼質疑,而不是爲了質疑而質疑。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提出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創設質疑的氛圍,讓學生“敢”問

在課堂上要讓學生沒有任何思想壓力,輕鬆愉悅的環境對學生來說很重要。如果教師不能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只會讓學生縱使有問題也不敢問、不願問。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有意識地營造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對不明白的地方大膽質疑。

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對學生質疑之後的評價。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 “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首先要肯定其積極動腦的一面,尤其是對於其中有價值的問題,更應及時地做出肯定,這樣讓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願意提出問題,對教師、對學生、對文本產生質疑。

  二、授之以漁,讓學生“善”問

問題是思維的火花。但問題並非越多越好,關鍵是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提出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

1.在理解中質疑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語文是一門注重“品”的學科,需要慢慢地、反覆地賞析,往往每讀一遍的感受和理解到的東西都會有不同。所以,當學生在學習一些理解比較困難的課文時,教師便可通過引導學生反覆朗讀、仔細品味的方法幫助他們理解和把握課文思想。

例如《赤壁賦》這篇文言文,文章形象優美,尤其特別注重聲韻美,值得學生反覆誦讀課文,對文章要逐字逐句有節奏、有停頓地朗讀,再讓學生對照註釋朗讀,邊譯邊讀,盡最大可能理解文章每一句的意思,才能從文章的語言與意境之美中體會作者在曠達的風貌之下寄寓的悲憤苦悶的複雜情感,才能讓學生主動去深思其中蘊含的情感與哲理。

2.在比較中質疑

很多知識都是貫通的,對待同類的文章,或寫作方式,或文章思路,或論述思維,都會有共通的地方。尤其是主題相同、題材相似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可以引導學生從中發現他們的異同,通過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獨特的內涵和魅力。

例如在學習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文後,我讓學生在課後閱讀了畢淑敏的《盲人看》,比較這兩篇文章的異同處。如文中採用哪些主要的事物來透視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這兩位作者的情感及提出的角度有所不同嗎?引導學生從不同文體中理解文章的不同寫作特色,不僅對所學課文有進一步的感悟,也使學生逐漸學會閱讀和研究的方法,從而提高質疑和閱讀理解的.能力。

3.在背景中質疑

衆所周知,一篇文章的完成是有寫作背景的,若僅僅從它的本身出發,而忽略了背景,那麼思考就會顯得淺顯。所以,當課文的寫作背景比較複雜時,學生理解極易發生偏差,所提出的問題就會十分淺顯,脫離課文中心思想,此時,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介紹作者的生平和寫作背景來引導幫助學生對課文中心的把握。

例如在《我的四季》一課中,學生如果不瞭解寫作背景,不瞭解作者在年輕的時候一定經受了很多磨難,也就無法從自然界的春夏秋冬中讀出作者一生的經歷和感悟,也就無法去體會作者面對磨難沒有怨天怨地,反而意識到了自己應當承擔起生命賦予自己的責任這樣的人生信念和態度。

三、積極引導,讓學生“深”問

語文是一門需要大s量閱讀積累的學科,僅僅從教科書上學到的太少了,學生的思維太過侷限性,導致在自學過程中思維不夠縝密,不能把握到重點,提出的問題也就會太過片面,甚至提不出問題,這便要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教師可以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多留心學生的閱讀情況,鼓勵他們多提問,並與他們多進行交流。

同時,由於學生的自學能力存在差異,一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提出的問題比較偏,對學習文章沒有太大的幫助。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助和意見交流來達到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文章的目的。在自主合作學習中,要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思考的過程,不能一味地依賴組員,否則兩極差異只會越來越大,教師也不易發現其中的問題,也便失去了意義。

總之,質疑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提高中職語文教學的質量,還能提高學生創新、探索和想象的能力,但是,學生的質疑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培養起來的。因此,我們教師要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堅持、多一點探尋,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疑”中生智,在“疑”中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