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中加味四逆散與鍼灸療法的運用論文

反流性食管炎( RE) 是由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變,內鏡下主要表現爲食管黏膜的破損,即食管糜爛或食管潰瘍,臨牀以胸骨後燒灼感、反流和胸痛等爲主要症狀,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病症。相關研究表明[1],該病可發於任何年齡的人羣,並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肥胖、吸菸、飲酒及精神壓力等均爲其發病的主要因素。臨牀對於該類患者應該給予積極治療,若治療不及時可引起食管潰瘍甚至食管癌,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目前,西藥治療在臨牀上應用較爲廣泛,但療效不甚理想。

反流性食管炎中加味四逆散與鍼灸療法的運用論文

因此本研究將對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牀效果進行探討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 1 研究資料。

以我院 2012 年 10 月-2014 年 10 月期間收治的並且臨牀資料完整的 122 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爲研究對象,所有病例均行電子食管胃鏡檢查,符合反流性食管炎的診斷標準[3],排除患有其他嚴重疾病以及不配合治療患者,並於試驗前自願簽訂了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爲觀察組 62 例和對照組 60 例。

觀察組患者男 46 例,女 16 例; 年齡 22 ~68 歲,平均年齡( 45. 18 ± 6. 81) 歲; 病程 1 ~ 10 年,平均病程( 4. 82 ±1. 09) 年; 胃鏡檢查爲 I 級 49 例,Ⅱ級 10 例,Ⅲ級 3 例。對照組患者男 45 例,女 15 例; 年齡20 ~ 65歲,平均年齡( 44. 97 ± 7. 13) 歲; 病程 2 ~ 10 年,平均病程( 4. 94 ±1. 16) 年; 胃鏡檢查爲 I 級 47 例,Ⅱ級 11例,Ⅲ級 2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疾病情況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1. 2. 1 治療方法。

對照組: 給予西藥進行治療[4],飯前 30 min 口服泮托拉唑鈉腸溶膠囊( 永信藥品工業有限公司,批號20131218) 40 mg / 次,1 次 / d; 多潘立酮片( 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批號 20131127) 10 mg/次,3 次/d.

觀察組: 對照組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加味四逆散及中醫鍼灸治療[5].組方: 柴胡 10 g,白芍 15 g,枳實 15 g,黃連 10 g,姜半夏 15 g,代赭石 20 g,合歡花15 g,水煎 300 mL,分 2 次口服,早晚各口服 1 次。並輔助中醫鍼灸治療,取心俞、督俞、膈關等穴 位,20 min / 次,2 次 / d.觀察兩組患者的'體徵消失時間、痊癒時間差異,比較兩種治療方法下的臨牀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率。

1. 2. 2 療效判定標準。

參考相關文獻[6],症狀緩解療效以積分進行評價,0 分表示無症狀,1 分表示有症狀,但較輕微,可忍受,2 分表示有症狀,但不影響正常工作,3 分表示症狀明顯,不能忍受,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若治療後症狀積分降低大於 80%視爲顯效,若治療後症狀積分降低大於 50%視爲有效,若治療後症狀積分降低等於或小於 50%則視爲無效。

病變改善情況採用胃鏡進行觀察,0 級表示正常,1 級表示有點狀或條狀發紅或糜爛,但無融合現象,2級表示點狀或條狀發紅糜爛,有融合現象,3 級發紅糜爛範圍廣,融合呈全周性或潰瘍。若治療後患者症狀完全消失者視爲癒合,若治療後改善 1 級者視爲顯效,若治療後無任何改變或病情加重者視爲無效。

1. 2. 3 統計學處理。

採用 SPSS 15. 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及分析,計量資料採用 t 檢驗,以均數 ± 標準差( x珋 ± s) 形式表示,而計數資料採用 χ2檢驗,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P < 0. 05 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體徵消失時間、痊癒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體徵消失時間爲及痊癒時間均顯着短於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P<0. 05) .詳見表 1.

2. 2 兩組患者症狀緩解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症狀緩解有效率顯着高於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比較也具有統計學意義( P<0. 05) .詳見表 2.

2. 3 兩組患者胃鏡下病變改善療效比較。

觀察組胃鏡下病變改善有效率顯着高於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詳見表 3.

2. 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顯着低於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P<0. 05) .詳見表 4.

3 討論。

反流性食管炎俗稱“燒心病”,主要是由於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引起。正常情況下胃酸只存在於胃中,當反流入食管時灼燒或刺激食管而產生“燒心感”而得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基礎是食管下括約肌壓力降低和胃臌脹所致的食管下括約肌鬆弛,是本病的主要發病機制[7].近年來由於胃鏡的普及及診斷標準化,臨牀對於反流性食管炎的診斷水平不斷提高[8 -9].與此同時,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病率也呈逐漸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活動

傳統方法治療反流性食管炎主要以西藥爲主,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成果。如泮托拉唑鈉腸溶膠囊爲質子泵抑制劑,對抑制胃酸分泌具有重要作用,可防止胃黏膜損傷; 而多潘立酮片則爲胃動力藥,可加快胃排空,可減少胃內容物食管反流。基於西藥單純治療的侷限性,本研究嘗試以中醫藥結合西藥方法治療。從中醫角度上看,本病是由於飲食不節,七情失調,導致肝胃鬱熱而發病,遷延不愈可致痰氣交阻[10].根據症狀的不同,屬於中醫學中“吞酸”、“吐酸”、“噎證”、“胸痹”等病證。其病機多以肝失疏泄,胃氣上逆爲主,治宜疏肝健脾和胃,降逆化痰[11 -12].本研究所用加味四逆散中,柴胡進而疏肝解鬱,白芍可斂陰柔肝,枳實、代赭石、姜半夏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而黃連合姜半夏,可利於氣之轉樞,胃之和降。另外,合歡花具有解鬱安神,舒氣開胃的功效,可協助柴胡發揮解鬱功效。諸藥合用,使肝氣得舒,氣逆得降,肝胃調和,則陰陽得平[13].同時配以中醫鍼灸治療,激發人體經絡而使人體處於正常的運行狀態,促進藥效的發揮。本研究結進一步證實,中西醫結合療法應用於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中,能有效縮短患者的痊癒時間,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率,其療效顯着優於單獨應用西藥治療,值得在臨牀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矗,鄭玉。 加減黃連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 38 例臨牀觀察[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10,16( 6) : 262 -263.

[2] 徐俊林,王立穎。 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療效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2010,19( 34) : 4436.

[3]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 2010 蘇州) [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11,31( 11) : 1550 - 1553.

[4] Nagahara A,Hojo M,Asaoka D,et al. Clinical feature of asymptoma-tiereflux esophagitis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upper gastrointestlnalen-doseopy[J]. J Gastroenterol Hepmol,2012,Suppl 3( 2) : 53 - 58.

[5] 李迎春。 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40 例[J]. 中醫研究,2013,26( 2)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