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考制度與人才培養論文

摘要

論高考制度與人才培養論文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培養具有創新型、實用型、複合型的高素質“傑出人才”對提升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從人才培養機制、人才篩選機制和人才評價機制三個方面,對現行我國高考制度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從我國高考制度的設計理念、內容、方法、目標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議,並逐一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傑出人才 人才培養機制 人才篩選機制 人才評價機制

“爲什麼我們國家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又被稱爲 “錢學森之問”。震撼了中國的整個教育界,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關注。

“錢學森之問”暗示了我國當下的教育制度之所以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問題主要在國家教育體制上;國家教育體制問題主體現在高校教育之中;而高校教育問題則又存在於我國高考制度上;而我國的高考制度問題關鍵在人才培養機制、人才篩選機制和人才評價機制上。

我國高考是規模大、競爭強人才選拔制度,是教育體系中的一個必要環節。高考制度不能及時完善、跟進,將會直接成爲“人才”培養的瓶頸,最後會阻礙整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因此,本文對人才培養機制、人才篩選機制和人才評價機制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正視高考現狀,尋找改革之路,滿足國家與社會發展對“傑出人才”的需求。

一、“傑出人才”的內涵

借於“錢學森之問”裏所提及的“傑出人才”,筆者認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可稱爲“傑出人才”。

他具有以下特質:具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認知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並善於獨立思考,具備較強專業技能和較高道德素養等。中國教育體制應以此爲人才培養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

二、現行我國高考制度現狀、問題及分析

(一)我國高考制度的現狀。

在我國,考試製度已有悠久的歷史,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經歷單獨招生——聯合招生——統一招生三個歷史時期。高考制度一直處於改革狀態中,教育觀念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思路上,沒有新的突破。國家早就提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方針,但高考素質教育的內容涉及卻很少。很多地方政府、學校均以分數評價與升學率爲導向,素質教育推進困難。目前的教育方式還是以應試教育,填鴨式教育方式爲主,真正的因材施教不易實現,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教育不僅要教科學知識,更重要是培養人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創新思想,把知識轉化爲能力。而我們卻用的是“高考成績決定人的一生”、“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考定終身”的人才評價機制。沒有認識到,人隨着年齡、閱歷、經驗、社會發展環境的不斷變化,呈現多元化、多方向、多層次發展變化。沒有把教育理念真正的歸還到“以人爲本”的教育實質上來,“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則被扭曲。同時,在人才篩選機制上存在諸多不公平因素,違背了高考的公平原則。

(二)我國高考制度存在的問題。

1.“應試教育、填鴨式教育”——人才培養方式問題。

“爲考試而教,爲考試而學”。筆者也曾經歷過高考,從小學高中,學習的目的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備戰高考。爲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考上理想的名牌高校,逼着自己死記硬背,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學內容都是圍繞考試來設置的,僅僅只是爲了考試而學習,學不到踏上社會後真正的有用的東西,成了盲目的學習型機器人。

十年寒窗,成敗懸於一考,多年的.努力卻在最後的高考分數上來判斷你是不是人才。高考是考不出個人素質修養、社會實踐、操作技能以及創新思維等內在更加重要的素質。但對於現行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競爭機制,又迫使不得不把精力耗費在應付應試教育上,而忽略了全面素質的培養。這種人才培養方式,阻礙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在這樣的體制環境下,怎麼能培養出具有獨立思考與創造性的“傑出人才”呢?2.“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人才篩選機制問題。

目前,我國高考體制中,人才選拔機制問題主要體現在考試公平上。但是從學習第一時間開始到篩選、錄取這一過程剖析,就會發現存在許多隱性的不公平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資源配置不均等。

由於我國各地區經濟、文化歷史和社會發展存在差異,從而導致其地方教育資源、基礎設施和文化資源配置也極不均衡,東西部的差距尤爲明顯。無論從辦學規模、硬件設施上比較,還是從教學質量、師資配備軟件設施上分析,這種差異現象更是明顯。

名師都往發達城市、高等名校流動,城鄉教育質量兩極分化,學校與學校間的差距越加明顯。這些都在左右着考試的公平性。

(2)國家各地區、政策差異大。

有一則消息:“清華大學迄今爲止二十多年間,投放於北京市的招生名額始終超過江蘇、安徽、湖北、四川四省總和,復旦大學在上海市的招生數佔招生總數的40%,浙江大學在浙江省招生數佔招生總數的70%”。從這則消息上不難反映出,國內重點大學已成爲地方重點大學,本省招生數量大,分數及要求相對寬鬆。同等的分數,本省的可以直接錄取,而外省的由於招生份額小,報考人多,競爭激烈等原因與重點大學失之交臂,造成起跑線相同、終點不同的不公平情況。

錄取指標地區間的不平衡造成了各地高考分數線的極大懸殊,2010年,北京文科重點大學錄取分數線是524分,上海是464分,江蘇是345分;而河南是532分,河北是539分,山東是606分。一樣的分數,因不同地區不一樣的錄取分數線,而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出現了高考人才選拔制度的不公平性。

20××年北京報名人數10.1萬人,錄取率79.5%,而河南報名人數95.9萬人,錄取率只有58%,不同地區,錄取率差異大,再次出現了高考人才選拔制度的不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