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設的論文

文化建設就是發展教育、科學、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衛生體育、圖書館、博物館等各項文化事業的活動。以下是小編收集的文化建設的論文,歡迎查看!

文化建設的論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學校文化建設

摘要]學校是能夠折射出教育價值的精神領域。學校文化的建設,需要在先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提煉出融合學校過去、現在和將來發展的核心價值觀;構建學校文化的總結構;在實踐層面實現學校文化的追求。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作爲一種教育機構,一方面是提供學習的物質場所,另一方面是能夠折射出教育價值的精神領域。學校真正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是在文化層面,學校已成爲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化領域。關於文化的解釋有很多種,從不同角度進行詮釋,其內涵也不相同。美國文化人類學家Klobe和ClarkHong的文章《文化:一個概念定義的考評》剖析了衆多的文化概念,他得出的結論認爲傳統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是文化的根本,其中最重要的是價值觀。

同樣的,能夠做到對一所學校及其師生的發展、生活施展全方位影響的價值觀是學校全體師生都認同的價值觀。它左右着主體的思維方式和行動方向,是各個主體行爲的規範標準。所以正如有些學者所說的,理解一所學校的價值觀是會意這所學校文化的一把鑰匙。學校文化的建設,最重要的是要反思與重構其價值觀。

一學校文化建設的時代挑戰

美國學者華勒(er)在1932年率先使用學校文化一詞。他認爲學校文化是在學校中形成的獨特的文化。學校文化不像書本上的以各種文字符號或非符號形式保存下來的知識,不能以學科課程的方式編制其內容,也不能像斯賓塞提出的“爲我們美滿生活作準備”而進行儲藏。學校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引領學生樹立對自己和他人的積極的、理智的、富有激情的、持續超越的立場和作爲。學校文化是在動態變化的過程中產生的。社會快速發展,學校不能將這些變化拒之門外。文化只有有了現實土壤的滋養,才能培育超越歷史和現實的文化,創造新的學校文化。

由於我國社會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原來的主導傳統觀念遭受強烈挑戰,隨之而來的各種文化觀念進行着激烈衝撞。爲了提高就業籌碼、獲得好的就業崗位,大學生在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地提高學歷、考各種證書等。這種短淺的唯利的價值觀念進入到了學生的思想中。在當下的學校文化形態中,教育的功用就體現在協助大學生順利通過各種考試、博得單位提拔、走向一所夢想大學、得到一份好工作、取得豐碩的生存物資。

基於這種學校文化的積澱,學生產生了一種判斷教育價值的心理傾向和慣性,失去了對價值的深思、反思能力,乃至迷失自己的真正需要,而是異化成從“有沒有用”這個單一方面評價一種學習活動,學習成爲一個類似技術工的反覆操練,而失去了其內在的教育內涵。其實利與意義並不是非要捨棄一方,在現實生活中,二者都展示了各自的作用。在學校文化建設中,要引導他們辨識財富、生命及意義之間的內在關係,輔助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觀。現在的社會是開放的,使得國外各種文化順暢地浸漫到各個方面。異域文化的滲入推動了我國文化的發展,加速了現代化的速度。但也有消極的一面,年輕一代熱衷國外的情人節、聖誕節等節日,而對本國的民族文化日趨淡化,甚至以“洋”爲榮。長此以往,有可能出現民族文化發展受阻甚至文化的殖民化。學校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加強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播,要引領學生認知和感悟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一個文化培根問題。這是一個民族文化繁榮的問題。

首先要轉變學生對外來文化貪戀和迷信,然後培養對民族文化的理解、體悟,建立民族文化自尊,加強民族文化自信,唯有如此,在真正面對外來文化的浸染時,纔會辨其真僞,真正吸取有益於我國文化成長的營養,提升和拓展我國文化的持續發展力與創造能力。學校文化是在連續不斷的時間和空間中發展、成長,必然包含不同的時空互動與碰撞。現代與傳統的交織和糾纏是現代學校文化一個十分凸顯的景觀。現代的年輕人過於衝動地擁抱當今文化,越來越疏離傳統的經典。從發展的角度看待現代與傳統“糾葛”存在,爲現代人展示了充足的資源和繁雜的多種可能性,也再現了缺少對傳統文化文明的深究和活化運用,對現代文化的理解和“我化”的不足。如何讓傳統經典文化折射出來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情感體驗,悄無聲息地印刻在中國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的頭腦中,是一個緊要卻又持久的問題。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文化建設的價值導向

高師院校培養的是未來的教育工作者,在外部的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內部的文化習慣面前,迫切需要學校走出複雜的現實狀況,促進學校文化的轉型和重構。重新建構新學校文化,必然要根據社會發展要求和發展趨勢,把握當今社會最先進的精神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科學特性和價值特性,濃縮了文化的精華,學校文化的建設應當遵循這種先進價值觀的要求,它理所當然地成爲校園文化重構的基本指導思想。

它是在馬列主義的指導下,實事求是地反映我國社會在當今時代的精神訴求,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我國社會發展的最前沿的理論成果;同時,體現社會主義人文關懷,始終關注人民羣衆生活實際,是現今中國人的價值實現的最新概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一方面高屋建瓴地概括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理想,另一方面指出了全國人民追求的價值夢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個人角度道出了自由發展的藍圖,表明了社會主義追求的價值屬性;“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全面指出了個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的道德規範內容。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既繼承了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也體現着與時俱進,超越了空想與僵化,擯棄了這些不合理因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表明我國在面臨各種文化衝突中的堅定立場,求同存異,消除分歧,贏得一致。“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既強調了個體“修身爲本”的傳統,也包含着在市場經濟中個體要遵循的道德新要求。由此可見,我國當今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的根本精神就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追求,在這種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進行建設的學校文化會創造出更符合人才培養要求的環境。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學校文化建設

(一)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觀的確立

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現在一所學校的發展定位、培養目標、教學管理理念、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在進行學校文化建設中,如果能自覺提煉出表達清晰的指導學校的核心價值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進而它會輻射到學校各個方面的改革,提高學校文化建設的綜合效益。這就意味着學校要進行全方位的反思,在綜合考慮學校的核心價值觀、辦學定位以及時代需要的基礎上,爲保證學校文化建設的基本方向,首要的是重新提煉出符合學校目標定位和優良傳統的新式核心價值觀。

學校覈心價值觀不是某個領導的辦學觀點和價值觀,是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共同認可和尊重的價值體系。所以,要形成核心價值觀,必須弄清楚不同個體的價值觀是什麼,在此基礎上,對各類符合時代和教育要求的價值觀進行總結、凝練,整合爲核心價值觀。提煉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在方向上一定要與社會的核心精神以及我國對學校發展定位相符合。在具體的落實中,各校需要適當考慮本地、本校的具體條件。它主要是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生成。

在學校文化建設過程中,學校各級領導組織團隊,基於學校所擁有的歷史文化價值理念,如尊師重教、腳踏實地、勤勉等,結合當今社會重新闡發其當代價值,針對自身學校文化中缺乏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吸納新文化以更新和豐富學校文化,討論確定一所學校的核心價值觀。一般而言,是學校領導羣體就學校的發展方向、培養目標、教學改革和教師發展等重要問題提出基本的觀點,然後全體教職工交流討論並收集相關建議,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正,提煉成學校的核心價值觀。還可以結合學校的其它形式使價值觀深入師生。一是校訓,二是校歌,三是校規。

(二)構建學校文化的總結構

學校確立的核心價值觀是學校進行統籌規劃的指南針。爲了使學校師生深入的理解校園文化,根據已定的方針建立關於學校文化發展的近期和長遠目標。只有準確把握了學校文化“血脈”和精神特質,纔有可能充分地展現學校的特色與個性。在確定了學校文化建設的基本方向後,接下來就要考慮學校文化通過何種方式在哪些方面呈現的問題。

學校組織人員進行研究,使得價值觀滲透到學校的各種制度當中,進入學校師生的.日常行爲中。學校的各項內容如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制度、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制度、師生日常行爲規範體系等應根據相應的核心價值取向進行改革,使之符合學校文化發展的理想。爲確保學校文化發展的順利進行,學校要通過制訂系統的教學、管理和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制度爲其保駕護航。學校在執行制度時,必須按規則辦事,必須採取公平、合理、正當的方式,確保學校制度實施的公正性。學校在具體實施制度的時候,應該實行“平等”制度,不能因人、因時而異。

(三)實現新文化追求的實踐層面

文化是內隱的,需要外顯的方式展現。第一,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活動既有本校特色,又展現學校的核心價值觀,甚至可以把活動拓展到社會,利用社會舞臺展現,不僅向學生也向社會傳遞,提升了學校價值觀的影響力;第二,組織師生共唱校歌、讀校史活動,展示本校的歷史發展、知名人士;第三,通過榜樣的言行展示學校倡導的良好行爲,師生的言傳身教起着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有意創造的誠信、文明的行爲榜樣不僅是學校覈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而且也爲學生提供了學習楷模。第四,常態化地組織學術報告、各種講座、各類創意創業競賽及展覽等活動,緊隨時代發展步伐,頌揚傳統經典文化。學校的發展需要不斷輸入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經典,才能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提供自由和諧的學校文化。

多元主體參與下校園特色文化建設

摘要:校園文化是高校的靈魂,是培育優秀大學生的重要渠道。然而縱觀當前很多高校在建設校園文化時,存在越來越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即未能體現高職院校特殊化的校園文化。示範性高職院校一方面要充分彰顯普通大園所擁有的大學文化,另外一方面要充分詮釋自我特殊性,彰顯獨特的校園文化,使高職校園文化更具鮮明特色、文化底蘊。

關鍵詞:高職院校;多元主體;校園特色文化

1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的特點

1.1職業性特徵

高職院校圍繞職業性教育,以培育優秀就業人才爲導向,積極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彰顯其校園文化特有的職業性特點,彰顯高職院校特有的校園文化特色。即以培育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爲建設特色校園文化的基本原則,突出其職業教育的特點;圍繞兩大出發點:①培育學生的職業能力;②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凸顯職業教育精神,同時結合學生具體選定的崗位及要求,幫助學生調整職業心態、樹立職業理想,培育職業人文素養、道德。緊密結合企業的用人需要,培育高質量的高職院校人才。

1.2行業性特徵

高職院校以社會、企業需求爲基本出發點,結合行業的需要爲社會輸送專業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其具體包括生產、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同時依託崗位特徵、行業特點建設校園文化,並充分發揮輔助作用,培育高素質人才,爲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高職院校要充分體現校園鮮明的個性及特有的校園文化精髓,有機融合學校辦學特色、優秀文化,科學開展各類校園文化,這不僅有利於學生更好的瞭解就業環境、行業特點,體現企業文化,對其將來更好的適應工作崗位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1.3實踐性特徵

相較於普通高校而言,高職院校更加強調校園文化的操作性、實踐性而忽視學術性。有機結合了實踐性活動及文體類活動的特點。高職院校在建設校園文化時,更加註重培育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緊密結合實踐與理論知識,一方面要結合高等教育校園文化的一般規律、特點,另外一方面要注重培育學生的交往、社會知識能力,從而開展各類有利於培育學生現代企業精神的與企業實踐、技能實踐有關的活動,並以此爲契機,夯實學生的職業能力,爲學生日後更加順利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2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未能有機結合物質與精神文化建設

毋庸置疑校園物質文化是整個校園文化的外在標誌,不僅充分發揮物質載體的作用,同時也是建設精神文明的重要依據。換言之即物質文化僅是一個手段,而非建設校園文化的目的。然而當下不乏有高職院校過於關注物質文化建設,娛樂文化。認爲只要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就有利於建設校園文化了。然而建設校園文化並不僅僅在於物質文化,其還包括精神文化。事實上在校園文化中,精神文化建設不僅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是建設校園文化的根本,具有一定的職能作用、價值意義。脫離了精神文化建設的校園文化是沒有生命力、沒有靈魂的,這樣的校園文化是留於形式上的。而這一問題也是當代很多高職院校在建設校園文化時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2.2未能全面認識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性

近幾年來,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充分意識到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性,然而卻錯誤的認爲管理教學活動的方法、策略就是校園文化了,過於強調校園文化的控制功能、物質功能,僅在學生管理部門開展校園文化建設。認爲只要開展業餘活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了,而未充分結合高校的辦學方向以及具體的培養目標,僅發揮其凝聚、導向及激勵等功能,並未真正發揮建設校園文化的作用。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其最爲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未能正確、全面的認識校園文化。

2.3理論研究過少,缺乏系統規劃

在十幾年來的發展中,各大高職院校都積極探索關於如何優化師資隊伍、配置專業設施、明確辦學方向,總體上說對高職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但是鮮少深入關於建設高職校園文化的相關研究,甚至可以說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正如前文所述建設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其充分融合了精神與物質文明,具有複雜性。但是在實際建設校園文化時,由於未能從總體規劃,設計,因此在具體設置任務、目標以及爲實現目標而而施行的相關措施等均帶有一定的臨時性、盲目性,甚至是應付性,此外尚未能使所有部門都能夠融入其中。而這正從另外一方面說明了當代很多高職院校,尚未能以正確的觀點解讀校園文化,在實際建設校園文化時,也未能結合高職院校發展的內在要求進行。

筆者以爲在建設校園文化時,的確非常有必要突出其娛樂、思想教育及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但是校園文化的作用並不僅僅侷限於此,其最爲根本的在於培育學生的文化品格、文化意識,薰陶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以健康成長,從而形成獨特的文化品格、文化意識。

3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重塑與構建

3.1重塑校園文化的文化認同觀

文化認同,是建設高職校園文化的前提條件。而要培育受教育者的文化認同,其不僅僅是技巧性的或者形式方面的問題。只有讓師生認同問題,纔有可能真正融入其中,換言之即是否認同校園文化價值,是建設高職校園文化的前提條件。針對當下高職建設校園文化的實際情況,其最爲關鍵的就在於構建正確的認同理念,改進認同方式,簡而言之也就是解決認同危機。

與此同時我們知道高職院校在長期的發展中,受區域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形成了獨特的歷史傳統,可結合具體的設計工程,全方位物化自身認同理念,並進一步昇華,明確其價值準則,並要求全校師生共同遵守。

3.2積極融合多元文化,強化話語權

話語權,並不單單指有權利說,其還包括有權利被傾聽,同時必須體現在制度上。換言之即不僅僅要從理論上強論話語權,其還必須體現在具體的機制、制度方面。“我話故我在”。當代高職在建設校園文化時,尤其是在融合多元文化主體時,更必須重視獲得與賦予話語權,充分發揮話語權的作用,融合多元文化主體,並充分發揮各主體的作用推進校園文化的發展。從本質上說,只有成爲獨立的,完整的主體才能擁有話語權。基於一個相對平等的氛圍,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釋放自我,在不斷對話與互動中,不斷提升。充分融合多元文化,更有利於充分發揮主體的潛能,釋放真實的想法,進一步強化認同感。

3.3建設和諧、特色校園文化

即結合師、生的發展需求,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整體優化高職校園內各子系統,推進各要素的自由發展、協調發展。這裏的協調發展主要體現在高校的規模、效益、質量以及學校的結構等各方面的協調性,即營造一個穩定有序的,有利於推進校內外和諧發展的氛圍。當然了要切實做好這一系統性工程,其面臨着各方面複雜的問題,在具體推進時必須緊密結合學校、科研以及實際教學情況等各方面的因素,而這就需要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積極參與。爲了創建一個具有特色、和諧等特點的校園文化,必須分別明確教師、學生的辦學主體及教育主體地位,從而形成一個更有利於陶冶人的情操的環境。這裏的環境不僅包括物質層面的,還包括精神層面的。結合以人爲本這一基本理念,設立科學的發展觀。總之只有凝聚全校師生,才能真正推進教育教學的發展,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3.4結合社會主義價值觀,健全校園文化

爲了推進文化價值觀體系,結合高職校園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就必須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根本要求、是構建校園文化的根基。高職院校在建設校園文化時,不僅要堅持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爲核心,同時還要避免形成“多元化”的意識形態。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作用,爲社會文化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綜合素質。這是21世紀培育祖國優秀的接班人的前提條件,彰顯校園文化的凝聚力,強化校園文化的感召力,這不僅僅是實現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需要,更是全方位培育人的自主創新以及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舉措。

4結語

綜上所述,示範性高職院校在構建校園文化時,必須結合全方位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技術應用能力,以推進人的可持續發展爲基本原則,以全局的層面出發,在立足學校實際情況的同時,首眼於長遠,有機融合各方面因素,同時堅持如下原則,其中包括定期更新、整體推進、系統規劃以及分步實施,從而在體現高職校園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的同時,彰顯其鮮明與特色性。基金項目:職業院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研究(GXZJ2016ZD01)。

參考文獻

[1]張冶紅.多元主體參與視角下高職院校校園特色文化建設研究———以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爲例[D].寧波大學,2013.

[2]李淼.多元主體參與視角下現代高職院校章程建設[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9(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