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論文

科學要解決的問題,是發現自然界中確鑿的事實與現象之間的關係,並建立理論把事實與現象聯繫起來;技術的任務則是把科學的成果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以下是小編帶來的科學技術論文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科學技術論文

科學技術論文 第一篇

【論文摘要】一種能夠提高使用者工作效率的多功能尺規,它是將教杆、圓規、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的功能集於一身,減少使用者在工作時對於各種尺規的替換,通過功能轉換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關鍵詞】尺子;圓規;多功能

1 多功能尺規研製背景及意義

在我們的課堂學習中,有時老師需要帶着圓規、多個三角板等去上課,使用和存放十分不方便;圓規的定心針暴露在外,危險係數比較高;很多的時候老師基本不帶教杆,會用很大的三角板或圓規來充當教杆,不僅長度不夠,而且使用不方便;老師的一堆教課工具,對學生不具有吸引性,很難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爲此,我們設計出一種結構簡單、便於操作、體積小巧、使用攜帶方便、安全係數高的多功能尺規。

2 多功能尺規整體的結構和功能

2.1 多功能尺規的直尺和教杆功能

如圖1所示,多功能尺規包括相互鉸接連接的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以及用於連接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的斜尺板3。在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的外邊緣均設置有刻度,在斜尺板3上設置有角度刻度。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可以在鉸接部位對齊,使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變成一根長的直尺或者教杆。爲了在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2對接後能夠固定,在第一尺板1的前端設置有連接插銷13以及放置插銷13的插銷孔,插銷可在插銷孔內滑動,在第二尺板2的前端設置有與所述連接插銷13對應的插銷孔21。當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對接後插銷13的前端插入插銷孔21後將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固定連接。如果多功能尺規的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均設置爲50cm,在測量50cm長度內的物體,可以直接測量,當物體大於50cm時,可以將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打開成一條直線,然後推動旁邊的連接插銷,就可以固定出一個長爲100cm的長尺。作短教杆時,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疊在一起可直接使用,當需要指遠處的物體時,可以用打開長尺相同的方式,把作品變成長教杆。

2.2 多功能尺規的三角板功能

爲了能使斜尺板3能夠滑動,在第一尺板1上設置有滑道11,在滑道11內設置有滑動塊12。斜尺板3的一端鉸接連接在所述滑動塊12上。在斜尺板3的另一端設置有凸鈕,在第二尺板2的中部設置有與凸鈕對應的定位孔。在不使用斜尺板3組成三角板時,斜尺板3位於滑道11內,當需要組成三角板時,將斜尺板3的凸鈕按入第二尺板2的中部設置有與凸鈕對應的定位孔即可。凸鈕和定位孔採用衣服上使用的字母按壓扣結構。把多功能尺規的斜尺板推到不同的位置固定起來,不僅可以形成30°、45°、60°、90°的傳統三角板,還可以形成部分整10°的角的三角板。會計畢業論文在斜尺板上我們每10°做了一個標誌,也就是說可以形成30°到90°不同大小的三角板。然後就可以做出想要的圖形

2.3 多功能尺規的圓規功能和隱藏式定心針的設計。

在第一尺板1的末端設置有定心裝置4(圖2)。定心裝置4包括板體41、位於板體41側面的方形凸鈕42和位於板體41底部的定心針43。如圖所示,在第一尺板1的底部爲兩個平行板,板體41位於兩個平行板中間。在至少一個平行板上設置有條形通孔14,且在條形通孔14上設置有圓形通孔15,方形凸鈕42穿過條形通孔14。當方形凸鈕42位於圓形通孔15內時,板體41可以以方形凸鈕爲中心轉動。平時定心裝置的定心針43藏於第一尺板1內,當需要時,後拉板體41,當方形凸鈕42位於圓形通孔15內後轉動板體180°,使定心針43轉向外側,然後將方形凸鈕42推向條形通孔14即可,其使用狀態如圖3所示。

在第二尺板2的末端設置有粉筆夾持裝置(圖3)。粉筆夾持裝置包括兩個半圓弧型彈性片51,且兩個半圓弧型彈性片51組成一個前端張口大後端小的喇叭形,且在一個半圓弧型彈性片51的上方設置有一個頂緊螺栓52,在第二尺板2上設置有滑道22,頂緊螺栓52可以沿着滑道22滑動,頂緊螺栓52向前推,則頂緊螺栓的底部下壓半圓弧型彈性片51,使其夾緊粉筆6。還可以在畫圓時藉助斜尺板的固定,防止畫圓過程中圓規的兩臂距離改變造成的半徑變化。

2.4 多功能尺規的量角器功能

若把多功能尺規的第一尺板1和第二尺板2用斜尺板3垂直固定,就可以成爲一個量角器,斜尺板上的角度刻度是在斜尺板相對於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鉸接處爲圓心每1°畫一個點;每5°畫一箇中長線;每10°畫一個長線;每20°標一個數字。這樣小於90°的角可以一次性畫出、讀出。也可用測量餘角的方法來測量鈍角的角。

3 結論

本文設計的多功能尺規結構簡單、便於操作,功能齊全集圓規、量角器、直尺、教杆多功能於一身,定心針迴轉到內部安全係數高、長方體結構外形美觀,更有利於在全國各類院校的授課學習使用,既方便老師攜帶、使用、高效快速的教學,使課堂更加具有吸引力;又能提高同學們對科技的認識,以及他們對機械的嚮往,提高學習積極性。容易受到社會和學校的認可和重視,具有很好的市場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張福昌,張寒凝.摺疊及摺疊傢俱[J].科學技術,2002(04).

[2]孫成通.機械製造技術基礎[M].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03.

科學技術論文 第二篇

論文摘要:RTK技術,是GPS測量技術中的一個重大突破。本文闡述了RTK的原理、系統的組成以及應用範圍特點,並對應問題分析。

關鍵詞:GPS、RTK、城鎮測量、控制

一、引言

RTK(Real Time Kinematic)實時動態測量系統,是集計算機技術、數字通訊技術、無線電技術和GPS測量定位技術爲一體的組合系統。它是GPS測量技術發展中的一個新突破。RTK定位精度高,它可以全天侯作業,每個點的誤差均爲不累積的隨機偶然誤差。隨着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的快速發展,RTK測量技術也日益成熟,逐步在測繪中得到應用。RTK測量技術因其精度高、實時性和高效性,使其在城鎮測繪中應用愈來愈廣泛。

二、RTK技術原理

RTK測量技術是以載波相位測量爲依據的實時差分GPS 測量技術,是一種高效的定位技術。原理是在基準站上設置1臺GPS 接收機,對所有可見GPS 衛星進行連續地觀測,並將其觀測數據通過無線電傳輸設備,實時地發送給用戶觀測站。在用戶站上,GPS 接收機在接收GPS衛星信號的同時,通過無線電接收設備,接收基準站傳輸的觀測數據,然後根據相對定位原理,實時地解算整週模糊度未知數並計算顯示用戶站的三維座標及其精度。通過實時計算的定位結果,便可監測基準站與用戶站觀測成果的質量和解算結果的收斂情況,實時地判定解算結果是否成功,從而減少冗餘觀測量,縮短觀測時間。 RTK測量系統由以下三部分組成:GPS 接收設備、數據傳輸設備、軟件系統。數據傳輸系統由基準站的發射電臺與流動站的接收電臺組成,它是實現實時動態測量的關鍵設備。軟件系統具有能夠實時解算出流動站的三維座標的功能。RTK 測量技術除具有GPS 測量的優點外,同時具有觀測時間短,能實現座標實時解算同時給出釐米級定位結果的優點,因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RTK技術的應用範圍

1、城鎮地籍測量

採用GPS RTK 測量技術在地籍測量中測量界址點座標,以GPS 基準框架網點爲基礎,架設GPS 基準站,可以同時使用 1+ 2 工作模式,用兩套RTK流動站進行測量。流動站在第1 次測量時,在一已知點上作RTK 測量,其測量結果與已知點進行比較,從而檢查RTK 系統是否工作正常及基準站座標輸入是否正確,將RTK獲得的所有界址點數據處理後直接錄入計算機,可及時地精確地獲得界址點圖形信息,準確地製作宗地圖、地籍圖,計算宗地面積等,建立地籍數據庫。

2、城鎮土地勘測定界測量

在建設用地勘測定界測量中,RTK技術可實時地測定界址座標,確定土地使用界限範圍,計算用地面積,在土地分類及權屬調查時,應用RTK技術可實時測量權屬界限、土地分類補測,提高了測量速度和精度。並且可以與電腦軟件連結,金融學論文建立數據庫,隨時調整用地面積。

3、市政線路工程放樣

RTK測量技術用於市政道路工程中線或電力線路中線放樣,放樣工作只需把基準站架好,移動站一人就可操作完成。將線路參數如線路中線起終點座標、曲線轉角、半徑等輸入無線電藍牙手薄中即可放樣。放樣方法靈活,也可按中樁號進行座標放樣,並可以隨時互換。放樣時按屏幕上箭頭指示偏移量和偏移方位,便於前後左右移動,直到誤差達到要求爲止。

4、航測外業中的像控點測量

像控點測量是航空攝影測量外業主要工作之一,傳統的方法要佈設大量的導線來測量部分平高點,內業再進行空三加密。採用RTK技術測量,只需在測區內或測區附近的高等級控制點架設基準站,(若測區內或測區附近無高等級控制點,可先加密) ,流動站直接測量各像控點的平面座標和高程,對不易設站的像控點,可採用手簿提供的交會法等間接的方法測量。像控點的精度要求對於RTK測量來說是不難達到的。與傳統作業相比較,它不需要逐級佈設控制點,縮短了作業時間,因而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5、城鎮建築規劃紅線放樣

建築物規劃放線,放線點既要滿足城市規劃條件的要求,又要滿足建築物本身的幾何關係,放樣精度要求較高。使用RTK進行建築物放樣時需要注意檢查建築物本身的幾何關係,對於短邊,其相對關係較難滿足。

在放樣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測量點位的PDOP值,如果PDOP值大於1.5的情況下,強制測量則有可能帶來較大的點位誤差。在PDOP值小於1.5情況下,用RTK進行規劃放線一般能滿足要求。必要時,用RTK在建築周圍放適當的控制點,配合全站儀和鋼尺來完成。

6、城鎮控制測量

爲滿足城鎮建成區和規劃區測繪的需要,城鎮控制網需要控制面積大、精度高、點位多。城鎮中的等級導線網控制點大多設立於地面,隨着城鎮建設的不斷髮展,這些點常被破壞,影響了工程測量的進度,如何快速精確地提供控制點,直接關係到工作的效率。常規控制測量如用全站儀佈設的導線測量,要求點與點間必須通視,大致等距,費工費時,且精度不均勻。GPS 靜態測量,點間不需通視且精度高,但需觀測結束後進行內業數據處理,不能實時知道定位結果,如內業發現精度不符合要求則必須重測。應用RTK技術無論是在作業精度,還是作業效率上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可以隨時知道測量成果是否符合要求。

7、其它方面的應用更加廣泛

RTK技術還可用於大比例尺地形測量、水域測量、城鎮管線測量、地籍測量、礦山測量等方面。用RTK測地形時可不用佈設圖根控制,僅依據少量的基準點,即可直接測定地形地物點座標,用專業測圖軟件,通過電子手簿記錄和現場草圖繪製,由電子機算機即可實現數字化測圖。在礦山測量中可進行勘探線剖面測量,地質工程放樣與聯測,爲地質普查和詳查礦區提供及時可靠的資料,避免以往因視線不通影響的大面積砍樹帶來的工作效率低下,費時費力的麻煩。

四、RTK的精度分析

RTK技術是採用求差法降低了載波相位測量改正後的殘餘誤差及接收機鐘差和衛星改正後的殘差的影響,使測量精度達到釐米級,一般RTK標準精度爲:平面位置10mm+2ppm,高程爲20mm+2ppm,通過對此儀器的實踐和應用,完全能達到此精度。

1、平面精度:在5半徑公里的範圍內,觀測結果能達到較高精度,(用全站儀檢查其中誤差在5釐米之內),只要接收的衛星達5顆以上,獲得固定解就能達到標準精度。

2、高程精度:當衛星個數超過5顆,精度因子在2以下時,觀測精度最好,在2與4之間時,略有誤差,但能達到標準精度。

五、RTK測量中應注意的幾點

RTK在控制測量以及施工放樣中有着廣泛的運用,比傳統的測量儀器的相比,它有着省時省工且精度高等特點,但其在碎部測量中的還有一定的限制。應注意:

1、作業過程中, 基準站選擇要在比較中心、位置空曠開闊的至高點上,且周圍無磁場的影響。

2、對於一些要求高精度的點位,必須使用三腳架或快速對中支架,提高對中點精度。

3、爲確保精度的可靠性,移動站和基準站距離不能太遠,應控制在2公里之內。

4、在作業區應避開建築物密集,大面積水面、高壓線等觀測信號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嚴小平,GPS RTK 在城鎮地籍測量中的應用分析[J] ,城市勘測,2003,3。

[2] 王國祥, 梅熙 ,GPS-RTK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四川測繪,2001.5。

[3]閆志剛,張兆龍, GPS-RTK作業模式原理及其實用技術,2001。

科學技術論文 第三篇

【摘 要】科技館作爲非正規教育場所,絕大部分展項爲可操作動態展品。除了展廳現有的輔導講解、實驗表演等教育活動外,在展廳工作的輔導教師可以將展廳展品作爲依託,開發探究式教育活動,讓觀衆在操作展品的同時能從中獲取直接經驗,體會科學帶給自己的樂趣。

【論文關鍵詞】科技館;非正規教育;探究;直接經驗

如今,我國的科技館事業較從前有了飛速發展。“公衆理解科學”的逐漸滲透,以及越來越多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拓寬了中國科技館人的思想和視野。中國的科技館不再僅侷限於常規教育展覽,臨時展廳、特色主題教育活動已成爲常態化的展覽、展示教育手段。隨着觀衆對科學知識的渴求程度的逐步提升,在輔導講解、各類表演之外,也可改變教育活動的形式,讓參與者從中獲取直接經驗,有所感悟和收穫。

1 科技館內開展探究教育活動的目的

在大多數觀衆眼裏,科技館是一個休閒、遊覽、甚至娛樂的場所,帶着學習目的前來的觀衆並不在多數。此外,展品數量多、展廳面積大,觀衆的參觀經常是隨機無序的。因此,科技館需要開展一些教育活動與常設展覽並行,由活動組織者有計劃、有目的地爲參與者提供學習的條件,並令他們從中獲取知識和心得。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各個博物館、科技館中都採用了這種展覽和教育並存的模式。科技館內的動手參與展項較多,爲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有必要在教育活動模式上進行更多探索和改進。

探究式學習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在1960年左右提出的[1]。早在20世紀初期,教育家杜威便提出了探究學習的初始觀念。在美國,學生從幼兒園時期便開始體驗探究式教學。美國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2061”計劃以及科學素養導航圖,更是爲美國的探究式學習提供了非常完備的理論依據。在溫·哈倫編著的《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一書中,着重寫到了科學教育應致力於的幾方面:“理解科學的大概念(包括科學概念、關於科學本身和科學在社會中所起作用的概念);收集和運用實證的科學能力及科學態度。”它強調了學生獲取的科學知識中應該至少有部分是從不同形式的科學探究經驗中獲得的。美加地區的很多科學館都是提倡讓觀衆進行親身“動手”與“參與”。讓觀衆在親自動手,獲探究式學習時代。博物館策劃、設計、製作具有觀衆參觀性的陳列展覽或其他活動項目,使人們不僅可以親自參與動手操作,同時還要用腦思考,從而對有關內容獲得真正的認知。經過多年發展,歐美非正規教育場所的探究式活動已經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

在非正規教育場所(如科技館、博物館等)嘗試推廣探究式教學法有其積極意義。科技館作爲非正規教育場所,有必要在探究式學習方面做出嘗試和貢獻;並具備讓學生親身操作體驗、還原實驗情境、獲取直接經驗的硬件資源和條件;代寫本科論文此外,帶領學生展開探究學習可以提高科技館輔導教師的教學水平。

2 探究式教育活動開展實施

2.1 選定恰當的展品

在探究式教育活動的開發前期,展品範圍的選定十分重要[2]。在科技館展廳中的展品往往分爲幾大類:以圖文版、模型等形式爲主的靜態展示展品;將核心科技原理提煉出來,並直觀地展現在觀衆面前的動態演示型展品(如雙曲隧道、伸縮的線圈等展品);實現原理展現的同時,還可以模擬再現科學實驗場景,爲觀衆營造體驗科技、瞭解科技情境的參與體驗型展品(如法拉第實驗、手蓄電池等展品)。

由於展廳內觀衆流動性較大,參與體驗型的展品往往能讓觀衆深入其中,並有興趣瞭解展品背後的人文歷史故事。輔導教師應該選定參與體驗型展品爲活動依託,並對展品展示內容通過模擬再現科學實境的形式,引導觀衆操作、觀察、體驗展品,把展品看作是科學實驗裝置,讓參與者進行相關探究實驗,並與同伴展開交流、討論,通過展品所展示的科學現象,自己發現和得出結論,從中獲取直接經驗。參與者通過這樣一個有系統的探究式活動,不僅可以對現有定理、結論有一定的掌握,還能夠通過科技發展的進程更直觀地加深對科技與社會關係的理解,並培養敢於質疑,勇於實踐探索的科學精神,使教育活動的效果由“知識與技能”上升到“過程與方法”乃至“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層面”。

2.2 聚焦活動參與對象

來科技館參觀的觀衆年齡層次分佈較廣,在活動設計的前期,要對觀衆的年齡層和需求進行系統分析。

通過統計,觀衆主要分爲五類:

通過表1不難看出,觀衆之間的差異十分明顯,因此在探究式教育活動策劃初期,需要特別聚焦在某一個羣體,再針對選定羣體的特性進行活動主體設計。由於10歲以上的青少年已經具備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並有學校老師來做系統組織,因此,展廳內的探究活動更主要側重於小學高年級和中學生。

2.3 活動內容設計

2.3.1 明確活動內容的主題和探究目的。

要做一場真正的“探究”式活動,首先要明確“探究”的定義。與傳統活動的不同之處在於,參與者需要自己去搜集例證、得出結論並進行驗證。在選定適合的展品和確定面向對象(中學生爲主)之後,還需要確定本次活動要達到的目的。例如,“讓同學們對原電池的構造有更形象化的認識”,輔導教師需要把活動針對的目標作爲基礎,篩選具有探究性質的展品進行分析和內容設計。

2.3.2 充足的準備、測試工作

每一個較爲成熟的教育活動實施前,都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預演、試講工作。探究式教育活動更是如此,讓參與者進行探究活動之前,輔導教師需要針對活動的流程進行反覆測試,以中國科技館探索與發現A廳的活動《手蓄電池探究式學習》爲例,輔導教師在活動前期,對吸水紙蘸鹽水、肥皂水、醋、洗衣粉等均進行了反覆測試並記錄數據。最終選定了與最初伏打實驗中一樣的鹽水作爲活動材料。與此同時,輔導教師嘗試了多種正確或錯誤的伏打電堆搭建方法,站在參與者的角度進行思考、比對並分析,爲活動開展的順利進行付出了大量努力。

2.3.3 有趣的活動開場

【參考文獻】

[1][美]《國家科學教育標準》科學探究附屬讀物編委會.科學探究與國家科學教育標準——教與學的指南[M].科學普及出版社,2010,9.

[2]朱幼文.科技館教育的基本屬性與特徵[Z].第十六屆中國科協年會,2014.

[3]張雲飛.館校結合中展教資源的開發和利用[Z].

[4]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論壇暨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R].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