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德育教育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農村小學德育教育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農村小學德育教育論文

農村小學德育教育論文1

一、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的現狀

近幾年來,雖然由於改革的開放,政府的扶持,農村勞動人民的努力,但是其經濟發展取得一定的成就,其中教育成爲農村建設的重點之一,下面我們淺要分析農村德育教育發展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1.農村德育教育流於表面。

農村教師似乎並沒有認識到德育教育傳授的要點所在,雖然有很多大學志願者到農村支教,但是真正真正留下來的屈指可數,農村教師整體的素養並不能得到改善。在很到課堂上也僅僅只限於背書的層面,至於其中蘊含深刻的人生道理,教師並沒有將其進行講解,甚至不能做到正確的言傳身教。在有些農村教師的心中,德育教育傳授的方式僅限於“學生守則”“弟子規”等字面上的教育等。久而久之,農村德育教育也就成爲書面或口頭上的形式,並不能達到其真正的目的。

2.家庭教育的環境。

農村居民由於受教育水平的普遍不高,其整體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相較於城鎮居民幾較爲落後。人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言傳身教的意義對於學生而言十分重要,家庭環境的教育也應該受到重視。改革開放後,農村家長認識到“知識改變命運”,拼命的讓孩子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都是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去教育孩子,但是他們卻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道德素養的培育。家長由於過分重視成績,甚至用過於直接的方式教育孩子,沒有從根本上分析成績下滑的原因,甚至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於學校德育教育的開展。

3.社會環境的負面效應。

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孩子接觸互聯網,互聯網爲學生提供豐富信息的同時,也增加孩子接觸不良信息的可能性,孩子並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過早的接觸外面繁雜的世界,更容易形成扭曲的世界觀。部分學生受到網絡或社會環境的影響,走上行爲藝術的道路,過於張揚個性,對於家長和老師形成逆反的情緒,這一現象學校的德育教育必須進行深刻的反思

二、農村小學德育教育開展的策略

1.提高教師的整體素養,壯大德育教育的師資力量。

農村教師應該深刻認識新教改下德育教育的核心內容,德育教育簡單來說就是引導學生做好人好事,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內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等教育。教師要認識到自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如何做人做事,成爲品德高尚的人。學校對於教師進行統一的培養再教育,將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傳授途徑列爲培訓的重要內容,從而提升教師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並且運用科學的手段正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同時,院校也應該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向家長灌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雙方共同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人才。

2.將德育教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創建良好的文化環境。

“孟母三遷”告訴人們,環境對於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只有將德育教育融入到校園的環境中,成爲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改變農村學生德育教育的不良現狀。一方面是創建文化校園,在校園隨處可見“弟子規”“學生守則”“校規”“政治方針”等宣傳語言;另一方面是教師在思想品德、語文等課程上將社會上的熱點話題拿到課堂上進行探討,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到面臨類似事例,作爲中國優秀少年應該怎樣正確處理。例如四川大地震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團結友愛的力量,李光耀的國葬可以該受到對待偉人的敬意等。

3.引導學生正確操作網絡。

現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五花八門的信息共同涌向沒有確立人格的少年,很容易將其引入歧途,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操作網絡,抵制誘惑。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有意義的網絡視頻對其進行評判,將一些有趣的圖片、漫畫等形式的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推薦一個有意義的網站,告訴學生不僅僅可以玩遊戲,還可以是學習的小助手,課外閱讀閱覽室等。同時教師也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對於暴力、色情等信息的處理方式,正確理解這些有關青春期的話題。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德育教育主要結合教師素養、文化校園、網絡信息三方面逐步展開,爲孩子營造良好的社會、校園和家庭的教育環境,從而促進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全面展開,培育出我國德才兼備的人才。

農村小學德育教育論文2

摘要:新課程標準對於小學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而社會對於人才的發展需求也要求學校必須注意德育教育工作。小學階段是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初級階段,德育的實效性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隨着素質教育的提出和付諸施行,關於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的培育曾經越來越遭到廣闊教育同仁的注重,新教改更是把進步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放在當代教育的首要位置。小學教學作爲我國教學方案的初始階段,其對學生早期潛認識的培育至關重要。在德育教學方面更是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講求“畢其功於一役”,更應該強調對學生德育方面的潛移默化的培育,所以我們應該抓住小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性展開教學工作。“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作爲小學德育教學工作者的我們應該從教學過程中的一點一滴做起,調整本人的教學辦法,把培育學生的德育素質作爲首要的教學目的,實在地做到進步學生的`綜合素質。筆者分離本人在教學中的實踐經歷,談談對小學教學中學生德育教育的一些戰略。

一、肯定目的,進行德育教育

小學生普通很喜歡集體活動,教師要從小在他們心目中確立“集體”這一概念,讓他們懂得集體的利益高於一切,不要由於個人緣由損傷集體利益,讓他們從小就有集體榮譽感。在活動中我們能夠經過各種行爲標準的競賽、一次又一次以班級爲單位展開的活動中,如學校展開的拔河競賽,讓學生逐漸培育起了集體榮譽感,曉得個人要爲班級爭光,而班級取得的榮譽也是個人自我榮譽的表現,讓他們能努力在爲班級的榮譽而標準本人的行爲活動。這種集體榮譽感是樹立在學校實在可行的德育活動中的,能夠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經過日常行爲標準教育,將與小學生年齡特性相順應的德育標準放入其中,理論證明,將德育的請求化爲一條條班級的詳細的鬥爭目的,能夠鼓勵全班學生向着目的奮進,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本人是和集體同呼吸、共甘苦的,經過集體的力氣培育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遭到德育教育,這無疑是一個卓有成效的辦法。

二、強抓常規,施行德育教育

學校生活,請求孩子們樹立嚴厲的集體和時間觀念,恪守學校紀律。小學的孩子年齡小,僅懂得了道理,假如不經過重複鍛鍊,也不一定做到。因而從開學起,教員要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對怎樣上課、下課、答覆問題、尊崇師長、團結同窗等等,都做了明白的請求,然後,進行重複鍛鍊,對做得好的同窗給予褒揚,並讓他示範給大家看。有的同窗做錯了,就讓他們重做一次,兩次......誨人不倦,屢次重複,直到做好爲止,不能由於錯了一次而批判,應真誠地鼓舞他們樹立自信心去做好。

三、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教育

課堂是我們教員對學生教育的主戰場。對教材內容進行引申,讓學生大膽發表本人的見地,經過大家的討論,把課文通知我們的內容歸結出來,學生經過本人的討論能夠很容易控制應有的德育道理。從中學生能夠養成認真細緻的優秀習。各學科都可發掘愛國主義教育要素。小學生在道德學問的瞭解上是從比擬淺薄的、外表的瞭解逐漸過渡到比擬準確的、實質的瞭解。低年級小學生的瞭解常常是淺薄的、外表的,詳細性很大,概括程度很差。在課堂教學中,有的課文還要聯絡生活實踐進行行爲指導,引導學生理論。這樣既明理,又導行,才幹使學生既曉得爲什麼去做,還曉得怎樣去做。要讓學生分離本身進行比擬,確立明白的導行目的,構建課堂多維交往構造,採用小組討論等方式,就能夠滿足低年級小學生交流的願望,經過學生的自我教育、學生之間的互相教育從而產生德育效能。教員能夠在設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讓學生經過縱向比擬:看本人能否比以行進步,或者橫向比擬:看別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本人是不是和他人做得一樣好,在比擬中,逐漸進步學生的道德認識。

四、褒揚爲主,強化德育教育

愛聽褒揚是兒童心理特性,褒揚運用得恰當,學生的積極要素就會像原子裂變一樣發作連鎖反響。例如:上課了,大局部同窗在喧嚷,沒有做好上課準備,假如泛泛批判,收效甚微,假如點名批判,他人常常同病相憐;假使從亂糟糟中找個坐得好,不說話,書本都準備好的同窗進行褒揚,其他學生便會仿效,次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褒揚有批判的作用,是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批判。我常用褒揚某個學生道德質量、思想行爲上的積極要素去影響和剋制後進學生中存在的消極要素,寓批判於褒揚之中。這樣有利於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到達揚長避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則,樹立德育典範

小學生模擬性很強,教員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學生都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工作中我嚴厲請求本人,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凡請求學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請求學生對人講話要有禮貌,我就帶頭運用禮貌言語;請求學生要保護環境,我就帶頭做好環保工作。

六、增強家庭德育教育

能夠展開家長學校活動,以活動爲紐帶,構成家校德育合力。學校樹立教員家訪制、家校定期對話制、教員家長共評制、優秀家長及學習型家庭評選制等一系列制度,普遍展開家長開放周、家長接待日等活動,組織家長看校容校貌、隨堂聽課、評教風學風、議學校管理、談家教領會,做到了活動內容豐厚多彩。經過召開家長會、家長代表座談會,樹立家庭教育聯絡卡等家校“雙邊”活動,拉近了家校間隔,親密了家校關係,構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長學校爲依託,進步家長綜合素質。

總之,“德育是做人的基本”。要進步德育的實效性必需樹立新觀念,必需從學生身邊的小事抓起,必需面向全體,必需抓德育活動,必需立足課堂,必需鍥而不捨,確保德育內容的落實。只要這樣,才幹最大限度地進步德育工作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