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品德與生活論文

讓品德教學生活化

關於小學品德與生活論文

張 燕

(福建省廈門市東渡第二小學

摘 要:品德教育,應該是生活化的品德教育。作爲站在德育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課堂上,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讓校內有限的課堂與真實的生活接軌,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行生活化的品德教育。

關鍵詞:延伸;生活;教材;課堂;價值

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過有道德的生活,通過這個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和學會做事。品德的教學應是學生有意義、有價值的生命活動,爲他們無限美好的人生奠定基礎。品德教育,應該是生活化的品德教育。筆者從一線教師的課堂實踐出發,對生活化的品德教育做了思考。

一、教材內容向生活延伸

《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教材。"長期以來,教師將教材作爲課堂教學的唯一依據,導致品德課教學信息閉塞、方法滯後,直接影響了教學目標的落實和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品德課程是"育人爲本"的.教育,不是"知識爲本"的教育,教材是一種範例和載體,是一種能夠與兒童對話的文本。新課標下的品德教材是學生進行思想活動所憑藉的話題和範例,給學生活動以啓發。真實的品德教育應該是來源於生活,並延伸入生活中的。

如,在教學《我懂事了》一課時,先讓學生閱讀課文:樂樂跟隨爸爸一天的工作情況,體驗到爸爸工作的辛苦。然後分組讓學生把在家裏瞭解到的爸爸媽媽的工作情況,在課堂上與他人相互交流。通過教材上的內容延伸入生活中真實的內容,引導學生認識到父母每天早出晚歸地工作,非常辛苦。老師還可以設問:樂樂說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麼我們呢?你能跟樂樂比一比嗎?有哪些事情我們可以自己做,讓爸爸媽媽少操心呢?引導孩子像教材上的樂樂一樣,在自己的生活中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學會幫助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減輕他們的負擔。這樣的教學內容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將教材內容向真實的生活延伸,讓學生感同身受,體會更深。

二、情境創設向真實生活延伸

情境創設採用一定的手段營造一種愉悅、寬鬆、民主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它能使師生之間親密無間、相互薰陶、教學相長,使師生沉浸於一種和諧的氛圍之中。情景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知識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與美感。小學生處於情感最純真的時期,真實的情景最能調動他們真實的情感。

如,在教學《信的旅行》一課時,有位老師設置了這樣一個真實情境:以爲曾某學生捐款爲事例,倡議學生寫一封信給曾某。捐款事例是不久前全校學生真實參與的,學生在這個特定的情境活動中,承擔了寫信人的角色。進入角色後,老師進一步引導他們體驗的方向,促進學生對體驗的內化,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這樣一個真實的、正面的情境創設在課堂教學中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最能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也使師生、生生氛圍更加和諧。

三、價值引領向行爲習慣延伸

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要通過在學校、家庭、社區里加強行爲規範訓練,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課堂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縮影,把生活與課堂結合起來,以生活作爲課堂的主戰場,讓學生利用生活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從而有效地指導生活,課堂上的價值引導纔會真正落到實處。

如,在教學《安安全全上學》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兩個環節:我們所知道的交通事故、認識交通標誌並按照交通標誌過馬路。在"我們所知道的交通事故"環節中,讓學生講述自己知道的交通事故,老師引導學生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反例中受到教育;在"認識交通標誌、按照交通標誌過馬路"環節中,教師把紅燈、綠燈、黃燈以及注意行人、人行天橋、注意信號燈等標誌展示給學生看,並講解它們表示的意思。再把講臺當作馬路,教師展示紅綠燈標誌,讓學生來演示過馬路的情況。通過認識交通標誌,按照交通標誌過馬路的活動,培養學生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

品德教育是一種價值教育,在一個價值多元化的社會中,我們要引導兒童在多元價值中作出正確的、合理的選擇,引領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要把握好課堂的主陣地,學習有效引導,將正確的學習觀、學習方法、行爲習慣有效地延伸入學生的生活中。

參考文獻:

謝紅仙。延伸:讓品德教育更出彩.成才之路,2011(30)。

劉道溶。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活動設計案例精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胡春娜。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策略與行爲診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張燕,女,1986年2月生,本科,福建省廈門市東渡第二小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

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論文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論文思想品德教學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