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中小學素質教育實驗研究創建素質教常規管理模式論文

一、構建以學生髮展爲中心的素質教育常規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出發點

加強中小學素質教育實驗研究創建素質教常規管理模式論文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主動活潑的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現代化的實現,最終取決於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步驟。在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改革實踐中,積極探索建立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從轉變教育思想,確立素質教育目標入手,突破傳統的應試教育管理模式,構建以素質發展爲中心的學校管理新模式,從擴充教育本身創造性功能,最大限度地促進人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出發,建立科學的評估、評價體系,在全省中小學實行規範化學校建設,對學校、教師、學生進行科學評價。

當前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的影響下,從學校與社會發展的適應性、學校與學生身心發展的適應性、學校與社會環境的適應性出發,不斷地探索新形勢對學校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使學校素質教育常規管理系統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提高素質教育常規管理的效率,增強素質教育運行機制的活力,這是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帶有根本性的必須解決的大問題。

在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它的運行機制,其系統內部應不斷地進行協調,使之從無序向有序轉化。其轉化的直接成果表現爲:學生整體優良素質的養成,教師素質的提高。對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常規管理,只是學校管理的一部分,是一種基礎管理,要提高素質教育的水平、質量和效益,還應使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不斷完善,真正建立起素質教育正常的工作秩序和正常的教學秩序,這是學校常規管理的基本使命。

通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小學素質教育常規管理規範化的典型,以推動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創造出較高水平的有代表性的中小學素質教育常規管理規範化的新模式。

二、素質教育實驗研究的設想和基本原則

變應試教育爲素質教育,是教育領域內一場深刻的革命,也是一項複雜而艱難的系統工程。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踐中探索、補充、完善素質教育內涵、任務、目標、運行機制等理論與實踐問題。同時要把素質教育的理論轉化爲學校的辦學和改革的機制,這就要以常規管理的改革爲突破口,構建以學生素質發展爲中心的新型的管理模式,從管理方式、方法、內容、機制等諸多方面進行綜合改革。具體說從以下五方面實行突破:一要轉變教育觀念,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片面性弊端,堅持基礎教育的基礎性和全面性;重視基礎教育的育人功能,通過每個人的個性發展的培育實現基礎教育的社會功能;重視基礎教育對提高整個民族素質的作用。二要從素質教育常規管理和各種制度建設入手,完善保證素質教育的落實。三要改革和完善基礎教育的評估標準、方式和運行機制。四要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師的行爲模式,提高教師的素質。五要重視基礎教育教學內容的基礎性,真正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常規管理規範化實驗研究要遵循下列原則:

(一)社會主義方向性原則

學校管理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根據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實施素質教育,改革同社會主義現代化不相適應的教育思想、內容、方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二)整體性原則

把學校視爲整體,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指揮,合理組合,爭取最佳效果。做到把總目標分解落實到各部門、層次和個人;機構設置要合理,做到統一指揮,分工明確,協調運作;做到以學生素質發展爲中心全面安排,領導統籌全局,做好協調工作。

(三)全面性原則

面向所有學校,面向所有的學校領導和教師,面向所有學生,面向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以學生素質發展爲中心來研究常規管理工作。

(四)基礎性原則

即從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具體基本能力,培養基本修養出發,來構建常規管理的評估體系和標準。

(五)社會性原則

學校與社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學校管理要貫徹社會性原則。學校通過溝通與協調同社會的關係,把社會上各種有利於學校教育的因素都調動起來,進行整體研究;建立家庭、社會和學校互相聯繫的網絡,形成正合力;不斷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贏得社會的信譽。

(六)發展性原則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全體學生諸方面素質與個性的充分發展,只有堅持發展性原則,才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三、實驗研究的內容

傳統的“應試教育”學校管理模式,沒有把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智能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勞動素質、審美素質等進行全面管理,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生全面發展上,這嚴重阻礙着素質教育的實施。爲此,要構建一個以素質發展爲中心的學校管理新模式,在實施管理過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分析、研究和評價上,對學生素質全面發展進行系統管理,建立一個綜合的、全面的、開放的、多元的管理系統,從而對學生的素質情況進行學校的、家庭的、思想的、道德的、生理的、心理的、智力的、體力的全面管理。

一是以學生素質發展爲中心建立對學生的科學評價標準,並以此標準爲基準,建立和完善各層次的管理職能。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包括科學文化素質評價(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學習情況等),身體心理素質評價(包括體質發展情況和心理狀況等),思想道德素質評價(包括思想觀念、道德認識、行爲習慣、生活能力),勞動素質評價(包括勞動觀念、態度、習慣和勞動技能等)。

二是爲進行素質教育而設立相應的管理機構。要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制訂相關的管理目標和管理制度,以及獎懲辦法方面的管理。

三是改變傳統的教師管理方式、方法。制定圍繞學生素質發展的教師素質新的評價標準,並以此爲評價標準來對教師實施管理。

四是學校領導從觀念到行爲要實行全方位轉軌。學校領導要從重分數轉到重素質的管理上來,研究與學生素質發展相適應的管理途徑、辦法和措施,打破學校常規管理,落實具體實施素質教育管理的機構人員,制訂有關素質教育管理試行辦法和有關制度,對學生素質發展情況進行管理。

五是改革不適應素質教育的管理辦法。如建立學生素質發展檔案,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代替班主任評語,以素質發展情況代替分數通知單,取消分數制,實行等級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