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的轉移趨勢與咸寧發展機遇分析論文

摘 要:近年來,隨着東部、南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產業轉移速度不斷加快。咸寧應抓住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的戰略機遇期,創造和發揮區位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實現咸寧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目標。

產業的轉移趨勢與咸寧發展機遇分析論文

關鍵詞:咸寧經濟  承接產業轉移  區域經濟  對策

隨着東部沿海地區開放開發向中西部推進、港澳臺投資北移“兩大浪潮”的推動,“中部突起、輻射西部、呼應沿海、帶動全國”的經濟發展態勢日益明顯,給地處中部核心部位的武漢市乃至整個湖北帶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咸寧正處在“兩大浪潮”交匯的中心地帶,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建設成爲大武漢的衛星城市、現代化的工貿旅遊城市和湘鄂贛接壤地區的中心城市;成爲市場經濟良性運轉的、人民生活比較富裕的鄂南經濟強市。

一、明確咸寧市產業承接中的定位

加快產業發展,確定咸寧在產業承接中的定位是:加強與長、珠、閩等三角洲對接與合作,努力把咸寧建設爲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橋頭堡”、“首選地”和“示範區”;加速融入武漢城市經濟圈,全力承接武漢產業轉移。承接“兩大轉移”已產生了累累碩果:2008年咸寧累計完成招商引資項目2007個,引進資金169.2億元,其中1億元以上項目85個;新增外資企業65個,累計直接利用外資1.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0%;紅牛飲料、潔麗雅紡織、今麥郎飲品等國內外知名品牌和企業落戶咸寧。武鋼森泰、武商、漢商、中百等均在咸寧落戶,咸寧市有100多家單位與武漢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

二、如何做好產業承接

產業承接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產業、觀念、體制、發展模式等全方位的對接,在對接中相互融合,在對接中借力發展。在產業轉移的大潮中,咸寧如何做好承接工作?

1.建立良好的對接環境。環境是生產力、是競爭力。要抓好發展軟環境建設,實現發展軟環境的對接。從觀念和體制對接爲切入點,清除軟環境制約,爲產業轉移掃除障礙;以配套設施對接爲突破口,清除硬環境制約,爲產業轉移夯實基礎;以城市建設和工業園區對接爲主戰場,強化載體功能,爲產業轉移搭建平臺;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接爲主攻點,形成產業集羣,爲產業轉移互補配套;以人力資本對接爲支撐點,提高富餘勞動力就業率,爲產業轉移提供堅實的人力支持。

2.加快開放,在承接中對接,以優質項目改造升級傳統產業。以對接武漢爲重點,以改革爲突破口,以產業發展爲着力點,把鄂南建成發展高效清潔能源、生態醫藥、綠色食品加工、生態旅遊的產業基地,麻棉紡織與印染承接基地,機電、冶金建材配套協作基地,森工板材和紙品生產基地,力爭形成較強的產業承載力和產業聚集度。

3.進一步抓緊產業對接,要充分利用國家各項產業政策和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產業對接,借船出海,借水行舟,廣借外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全面提高經濟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包括市場對接、科技對接、交通對接、通信對接、金融對接、基礎設施建設對接、人才交流、勞務市場對接等等,以有效推動“五個一體化”進程。

4.繼續推進項目對接,並積極爭取新的合作項目。項目是產業發展的載體,也是產業發展的根本。承接東部、南部產業的轉移,最終要落實到抓項目上,要加強自身招商引資項目與東部、南部企業和產業的對接。包括抓好鹹寧工業園區、武漢園外園、科技園區、中心商務區、商貿服務區、文化旅遊休閒區、潘家灣碼頭建設等項目與城市圈城市的合作,抓好廣東工業園建設與南方城市的合作;主動承接城市圈特別是武漢產業鏈的延伸,在汽車方向機、零配件及機電等機械製造產業中爭取掛大靠強,當好配角。爭取建成城市圈的冶金、化工等原料基地,醫藥衛材、塗附磨具產品的出口基地。

5.大力推進電子信息平臺和重點項目庫建設。積極融入城市圈招商引資平臺,開展項目對外推介和網上招商,參與城市圈組織的聯合招商,大力推進園區整體招商、產業鏈招商和“以商招商”,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客商來咸寧投資興業,落戶咸寧經濟技術開發區;藉助武漢會展平臺,充分展示咸寧名優特新產品,積極推介咸寧品牌。

6.依託武漢科研院所科技創新實力,積極推進科技產權交易,主動吸引科技成果來試驗轉化,建立產業化基地,促進咸寧特色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新型工業化的快速推進,“爭取使咸寧的.苧麻紡織生產成爲全國乃至世界最有競爭力的生產基地”,把咸寧打造成中國苧麻紡織名城。

7.加強旅遊產業的合作。要和城市圈各城市創新思路,多方聯動,構築統一、開放的旅遊市場,形成資源共享、客源互動、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咸寧要以生態休閒旅遊爲主題,抓好九宮山、陸水湖、赤壁、溫泉四大景區建設,打造旅遊精品,發展特色旅遊,包括觀光農業和鄉村遊、山水生態遊、民俗文化遊;開發地熱水,建好溫泉谷,依託大武漢,扮靚“後花園”。堅持生態優先,環境先導,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科學發展理念,建設武漢城市圈中最具特色的生態宜居之城,把咸寧建成武漢城市圈的“生態大花園”。

8.加快推進咸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關農業和農村的長遠發展,事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局。認真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咸寧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一個長期的重大而艱鉅的歷史任務。全面發展農村經濟,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大力發展桂花系列、名優茶葉、雷竹筍、水產品、蔬菜等農副特色產業,努力建設成爲武漢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豐富武漢市民的“菜籃子”。要大力調優農村產業結構,發展社會公共事業建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建設咸寧新農村。以產業轉移來促進咸寧新農村建設,以新農村建設來吸引產業向咸寧轉移。

可以預期,隨着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的推進,咸寧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將越來越強,咸寧經濟的發展將越來越快,咸寧將成爲城市圈中最具活力的板塊之一。

參考文獻:

[1]徐忠愛 :《泛珠三角區域產業梯度轉移研究》,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