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專業的論文

成功的危機處理不僅能成功地將企業所面臨的危機化解,而且還能夠通過危機處理過程中的措施增加外界對企業的瞭解。這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企業管理專業的論文,喜歡的朋友來看下吧。

企業管理專業的論文

企業管理專業的論文1

 摘要: 隨着企業的發展,固定資產管理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更加重要。然而當前企業固定資產管理還存在對管理工作不夠重視、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資產覈算不規範等問題,本文主要就企業固定資產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論述。

 關鍵詞:企業;固定資產;問題

固定資產一直以來是企業的關鍵資產其一, 固定資產的核算直接關係到企業財狀況與經營成果的恰當反映, 進而影響到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

 一、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特點

(一)固定資產覈算的特點

1. 固定資產單位價值較大(一般爲 2000 元以上),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增減變化方式繁多,如固定資產的增加就有購置、自行建造、投資者投入、融資租入、更新改造、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入、接受捐贈等多種方式。相應涉及的科目也很多,覈算較複雜。固定資產的核算包括固定資產初始計量、固定資產後續計量、固定資產處置。固定資產有其獨有的反映價值轉移的核算方式 :折舊。影響折舊的因素有 :固定資產原價、預計淨殘值、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和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四個方面。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經選用一般不得隨意變更。

2. 固定資產增減的明細覈算應通過“固定資產登記簿”和“固定資產卡片”分別進行,並保證與固定資產總賬覈對相符。固定資產的總分類覈算應當設置“固定資產”賬戶。此外還應設置反映其價值損耗的備抵賬戶“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折舊不僅是一個重要的財務問題,還是個重要的稅務問題。因此,必須採取科學的方法進行計提。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餘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折舊方法的選用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其中雙倍餘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的使用還要經相關部門的批准。

(二)固定資產管理的特點

1.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複雜的組織工作,涉及企業的多個部門,必須由這些部門共同聯手參與管理。

同時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較強的技術性工作,固定資產管理應配備有工作責任心,工作能力強,懂業務、會計算機操作的專職人員。固定資產管理一失控其所造成的損失將遠遠超過一般的商品存貨等流動資產。

2.要健全賬、卡設置,實行三級管理。財務部門在固定資產總賬科目下,按財產類別設置二級科目進行金額覈算。財產管理部門按財產類別、品名、規格、型號設明細分類賬,覈算購入、發出、結存的數量和金額。按使用單位或個人建立固定資產領用卡片,只記數量,不記金額。做到財會部門有賬,管理部門有賬有卡,使用單位有卡,有利於清查覈對,互相制約。

3. 建立清查覈對制度。財產物資的清查覈對工作,由財產管理部門統一組織,會同財務部門和使用單位共同清理。每年最少要全面清查覈對一次,在具體安排時,可採取一次性清理,也可以採取分期分批輪流清查覈對的辦法。清查工作要深入到各使用單位逐一盤點核對,發現餘缺應及時作出記錄,查明原因,提出處理意見,辦理報批手續,待批准後調整賬卡,保證賬賬、賬卡、賬物三相符。

 二、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問題

(一)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固定資產賬實不符,賬簿設置不健全。長期以來,一部分企業管理層對固定資產管理重視不夠。尤其在盤點方面,很多企業都是走形式,甚至相當一部分年底做審計的中介機構也是敷衍的從賬面抄數,爲完成報告而審計。這樣會導致固定資產賬物不符、爲固定資產的流失開了方便之門。

(二)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後,相關部門之間缺少溝通與協作。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和使用部門各自爲政,只侷限於部門內的職責與權限,整體優化配置效率低,資產管理部門建立的資產卡片和財務軟件中的資產明細帳長期不覈對,也不和使用部門進行實地對賬,這種過度分散、互不相干的管理模式使得閒置資產調劑和處置不及時,資產浪費現象嚴重。

(三)使用部門設備日常保養不到位,導致設備疲勞運轉,出問題時簡單更換備件,導致資產使用壽命大大降低,如果有些重點設備出了問題,甚至會對企業整個生產造成嚴重影響,造成了不必要的停產損失和增加費用。

(四)固定資產覈算不規範。如企業在建固定資產已投入使用,因決算書未及時出具,按規定應及時辦理暫估入帳,並計提折舊,但很多企業沒有做賬務處理,造成應提折舊而未及時提取,虛增利潤。其次,對固定資產的折舊計提不合理,一些資產折舊年限過長,導致企業更新設備時因折舊未足額計提,如果企業沒有充足資金結餘的話,會加大財務風險,不利於企業加速設備更新換代。

 三、加強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首先企業領導要高度重視固定資產的管理,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強調固定資產管理在企業的地位,使全體員工提高對固定資產重要性的認識。同時要完善企業關於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應從根源上杜絕固定資產流失的現象發生,做到賬目、卡、實物相符。具體而言就是應明確固定資產的各責任人的權利與義務,從固定資產的購買計劃、採購安裝及驗收、日常管理、報廢處置等方面進行規範,使所有相關部門和人員明確自己的權責利,使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在監督落實時有法可依,使與固定資產相關的個人與各項行爲明確,提高管理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

(二)實行固定資產的歸口分級管理。所謂固定資產歸口分級管理是指在企業財務部門的統一協調下,按固定資產的類別,由企業的各職能部門負責歸口管理,按各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地點,由各級使用單位負責具體管理,進一步落實到個人,並同崗位責任制相結合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該管理主要分爲兩個方面的內容,以我們公司爲例:一方面是歸口管理,一般的研發設備歸研發部管理,一般的維保設備歸技術支持部管理,辦公用具歸辦公室管理等,各歸口管理的部門要對所分管的固定資產負責,保證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的內容是在歸口管理的基礎上,按照固定資產的使用地點和使用人,將管理責任要具體落實到個人。這樣便可做到層層負責任,物物有人管,使固定資產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得到可靠保證。   (三)財務部門要根據企業固定資產的特點完善固定資產覈算制度。首先,要正確界定固定資產的核算範圍。是否將資產納入固定資產管理範圍需要會計人員根據新準則的定義和本企業財務制度進行職業判斷,如怎樣正確區分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資產,會影響到企業成本費用的攤銷方式,進而影響企業利潤。其次,對需安裝的固定資產或自建的固定資產要與相關管理部門及時溝通,在設備和建築物達到可使用狀態時要及時估價入帳,按要求計提折舊,以真實準確反映企業資產狀況,及時歸集費用。

(四)落實好固定資產定期盤點制度。按規定,固定資產管理必須建立實物臺賬和實物卡片,記載固定資產的名稱、規格型號、購進時間、生產單位、以及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等,同時由企業的歸口管理部門、使用部門和財務部門負責保管,定期進行實物盤點,並由財務部門對固定資產賬覈對,做到賬實相符,防止資產流失。定期盤點的次數多少可根據企業規模、固定資產數量的多少等因素而確定,但一年不得少於一次。通過盤點,要摸清企業固定資產家底,對應該處理或報廢的固定資產要儘快處理,並及時辦理相關的財務手續。需要向稅務局報送資產報損清單進行審批的,還要儘快辦理相關審批手續,以避免以後在所得稅彙算中引起不必要的稅務麻煩。

(五)完善固定資產處置、報廢制度,盤活固定資產。企業要根據行業競爭情況和自身發展實際狀況,制訂設備報廢或處置條件,如:超過規定的使用年限,性能落後,能耗高,效益低;主要結構和零部件嚴重磨損,無法修復,無改造價值;因重大事故或意外災害受到嚴重損害,且無法修復;嚴重影響環保、安全,容易引發人身安全和環境污染,修復改造不經濟;按國家能源政策規定應淘汰的高耗能設備。同時也要採用多種形式盤暫時不用的閒置固定資產,盤活閒置固定資產不但能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現金收益,也能夠節約管理成本。對於已經不在符合固定資產的定義的,應予以終止確認。以免公司的資產反應不實。

(六) 結合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建立並實施計算機動態管理。藉助計算機技術,將計算機運用到固定資產的管理當中,藉助計算機管理使固定資產管理達到科學化、現代化的目標。在選擇管理軟件時,應選擇操作簡單、透明度高的管理軟件,再配合管理臺賬、設備卡片,使固定資產管理真正做到透明、有序、有效。同時,管理軟件應具備信息傳遞或公開制度,使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夠將信息彼此傳遞、分享,同時也起到相互監督的作用,保證固定資產使用的最大效益。

四、結論

對於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要從日常工作入手,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在固定資產的管理中,我們要提高全體員工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積極性,並使其樹立“構建節約型企業”的意識,提高節約意識,在維護固定資產管理秩序的同時,創建節約型社會。

參考文獻

[1]李敏華.淺談如何加強固定資產管理[J].當代經濟,2011(2):74- 75.

[2]秦寶坤、許旭:淺析企業固定資產管理[J].商業文化,2010(1).

[3]杜志宏.論企業固定資產管理[J].現代商貿工業,20

企業管理專業的論文2

 【摘要】企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指導和影響着績效管理體系的運行,而績效管理在幫助實現企業的價值觀在員工中形成比較統一的觀念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正確合適的處理績效管理與企業文化之間的關係,對企業管理者來說意義重大。

 【關鍵詞】績效管理;企業文化;管理體系;體系構建

 一、企業文化與績效管理簡析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努力執行併力求體現出來的以文明領先的競爭意識,包括了道德、價值觀、生活習俗、精神追求、思維方式等等,是企業至關重要的經營管理資源,在精神層面維繫着企業未來的生存及發展。績效管理是將個人和組織的目標進行整合或者聯繫,以獲得效率的一種過程,也是開發和管理員工的過程,目的是增加短期及長期目標能夠實現的可能性,使總體的`企業績效不斷提高。企業文化與績效管理二者之間的關係是密切結合、相輔相成的,首先,績效管理能夠幫助企業的價值觀在所有員工中形成比較統一的觀念,企業文化要發揮自己的功能必須通過企業的價值評價和分配體系來完成;其次,績效管理體系在運用和實施過程中,受到企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指導和影響,績效管理的方式也取決於企業文化。不同類型的企業文化,其進行績效管理的側重點是不同的。本文以南昌工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企業文化背景爲實例,論證了績效管理與企業文化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建立與企業文化相符合的績效管理體系。

二、構建企業文化基礎上的績效管理體系

(1)企業文化與績效管理間的關係。企業文化對績效管理體系的運行具有凝聚協同作用、導向作用、內外的協調作用以及無形中的規範作用,在影響和決定員工績效方面是關鍵性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企業的績效管理。而績效管理體系的實施一方面將有利於塑造企業文化,最大程度上發揮員工的潛力並創造出優秀的業績,形成比貢獻、比績效和比能力的優良競爭觀念;另一方面績效管理體系給企業文化的建設提供了組織上的保證,使企業文化的狀態從自發轉爲自主,並不斷的提升和強化;同時在文化的整合或變革中也體現了績效管理體系的影響,企業往往需要運用薪酬設計方案、員工教育培訓等績效管理方式來引導員工,推動企業的文化整合或變革。總之,它們之間是一種相互促進、相互補足的緊密關係,二者缺一不可且只有在互動和合作中才能推動企業未來的發展。(2)企業文化基礎上的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在構建企業文化基礎上的績效管理體系時,首先應該明確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所屬類型,有可能表現爲一種較明顯的文化類型,還有可能是多種文化類型之間的組合。其次,應該明確一個企業的經營策略,企業的策略代表了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展望等,企業的經營管理必須以經營策略爲前提,因此在構建績效管理體系時應該和那些易於理解、描述清晰以及可執行的策略保持一致。第三,應該明確績效管理體系的重點所在,這直接決定着企業未來的目標是否能夠順利實現,在構建績效管理體系的過程中,應以企業的實際爲基礎,因地制宜,以“來源和指導於實踐”爲基本原則,不僅僅純粹套用績效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而是立足於企業的實際情況來設計一系列的績效管理體系和制度,加強企業績效管理的效率。最後,全面的進行績效管理體系的建立,包括績效的計劃、實施、評估和反饋四個環節。(3)基於企業文化的績效管理應用。以南昌工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爲南昌市國有工業資產經營公司)所屬的企業文化背景爲實例來論證績效管理體系的應用,自公司2002年成立以來,在改革、發展、穩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現階段,公司在發展型企業的業務流程方面,從經營過程、創新過程以及售後服務過程三個方面緊抓實幹,致力於打造出支持、服務於南昌市工業及相關產業發展的投融資主平臺,積極策應市政府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和五大千億產業,通過“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的資本運作,實現了聚變式擴張、裂變式放大的快速發展;在公司的崗位績效管理方面,工業控股牢固樹立“發展爲上,成功爲先,人才爲重,誠信爲本”的發展理念,通過對員工進行崗位績效考評,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效率,努力把工業控股打造成產業優強、資產優良、業績優秀的大型國有控股及投資管理型企業集團,成功建立了企業文化基礎上的績效管理體系,對整個公司來說意義重大。

 三、結語

隨着經濟社會的進步,人類在步入知識時代的同時,績效管理方式也在不斷的變化着,而企業文化對績效管理的影響和作用不可忽略。因此,不同類型的企業文化,公司應該以不同的合理的高效績效管理方式,來提升和培育企業的能力,增強企業在未來發展中的競爭力,促進企業的不斷進步成長。

參 考 文 獻

[1]吳聲怡.企業文化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16)

[2]陳智琴,郭豔.淺談企業文化與績效管理的匹配[J].商業時代.2006(2)

[3]陳育儉.戰略視角下的企業績效管理[J].企業導報.2010(12上):112

企業管理專業的論文3

 【摘要】中小企業的發展與其營銷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的營銷管理水平總體來講還比較落後由於觀念陳舊、制度不全、人才緊缺、創新不足等方面原因,導致其營銷現狀不理想,嚴重製約着它們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本文通過分析企業在營銷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完善中小企業自身的營銷管理工作和營銷現狀的具體對策,希望能助力中小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與成長。

【關鍵詞】中小企業 營銷管理 對策

 一、中小企業營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中小企業一般是指規模較小或處於創業階段和成長階段的企業,它是企業規模形態的概念,是相對規模較大的企業而言的。是與所處行業的大企業相比在人員規模、資產規模與經營規模等方面都比較薄弱。由此在營銷管理方面體現出一些問題:

(一)營銷觀念陳舊落後

市場營銷觀念在營銷實踐中要經歷生產觀念、產品觀念、推銷觀念、市場營銷觀念和社會營銷觀念五個發展階段。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營銷觀念是很陳舊落後的,仍然停留在產品觀念和推銷觀念階段,尚未樹立市場營銷和社會營銷的科學營銷觀念。

(二)營銷手段有待改進

許多中小企業缺乏現代意識和創新意識,所採取的營銷組合策略老套落伍,市場開拓力度不大、信息反饋機制不靈、市場需求趨勢把握欠準,很難樹立良好的市場形象。甚至許多中小企業還不知道藉助現代化的互聯網、專業信息機構、相關科研單位等渠道獲取所需的信息,而僅僅依靠本企業微不足道的自有力量或老經驗、老手段。

(三)營銷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許多中小企業還存在營銷管理制度空缺的情況,很大一部分也處於有制度卻形同虛設的階段。

(四)營銷創新動力有限

在我國市場上存在的中小企業,大多是從事簡單的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製造企業,技術、資本含量極低,這些中小企業採取的營銷方式依然以傳統的營銷方式爲主,這樣也就導致其在營銷活動中缺乏創新,無法取得突破。

(五)忽視品牌建設

不少中小企業在營銷實踐中,缺乏對品牌建設的重視,對企業自身的發展缺乏長遠的規劃,資源投入也不足。如此,當企業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往往會遇到巨大的發展瓶頸——產品牌子不響,價值無法提高,利潤回報低。

 二、提升中小企業營銷管理水平的對策

(一)轉變營銷觀念

中小企業現在的營銷觀念還存在着諸多與新經濟不相適應的方面,要樹立正確的市場營銷觀念。第一,更加重視戰略。第二,更加重視合作。第三,更加重視客戶。

(二)建立科學的營銷管理制度

建立科學的營銷管理制度,其重點是營銷人員的分配製度和營銷人員的日常管理制度。首先,改變過去單一考覈銷售額的目標考覈體系爲多目標考覈體系,將考覈的指標由單一銷售額變爲銷售量、回款率、新客戶開發率、銷售增長率、客戶滿意度、市場佔有率等多項指標。第二,適當提高基本工資,建立富有挑戰性的激勵制度,並幫助營銷人員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將營銷人員的個人發展與企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三)塑造優秀的營銷團隊

優秀的營銷團隊,成員之間應相互信任,共同分享市場利益和研究成果,準確把握產品市場的分化和走向,建立共同的企業品牌形象,制定和實施企業的營銷計劃。首先要重視團隊文化建設,團隊賴以運行的組織文化是團隊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中小企業營銷管理者必須致力於創造一種支持團隊建設的、開放性的組織文化。其次要轉變觀念,掙脫從內部選擇人才的束縛,樹立“眼球向外”的人才招聘意識。再次是從相關的高等院校、培訓機構、諮詢公司或政府部門聘請高水平的營銷專業講師,對營銷人員進行市場調研、市場開發、客戶管理、通路管理、促銷與市場推廣、廣告、公關、談判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培訓,以全面提高營銷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水平

(四)加強營銷創新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營銷創新的表現是全方位的、多維度的,但是營銷創新也不是天馬行空、爲所欲爲。它必須在瞭解市場的需求與變化後,基於自身的核心能力,考慮到自己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而後自發地從組織內部啓動一場徹底的變革。

(1)營銷觀念創新。營銷觀念就是企業在開展營銷過程中及適應新的營銷環境而形成的思想和認識,它是企業營銷創新的靈魂。而觀念的創新應具備四個方面的內容,即正確的市場意識、質量意識、競爭意識、強化合作意識。

(2)營銷組織創新。現代企業的營銷組織呈現出聯合化、扁平化和概念化的發展趨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獨立的企業“孤軍作戰”不可能取勝。從現實看,我國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不強,在和大企業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而其營銷組織亦大多仍停留在銷售部門而不是營銷的層面上。

(3)營銷技術創新。營銷技術是指企業在開展營銷活動過程中採用的技術和方法。包含目標市場的確定、產品定位定價、配銷和促銷及廣告策略等等。由於目前國內中小企業大多尚未真正掌握專業營銷技術,因此必須在企業中建立專業的營銷企劃部門,挑選資深績優的人員負責,同時聘請專業營銷顧問協助,制定並實施企業的營銷企劃。營銷企劃的流程與步驟:市場情況分析、決定營銷目標、擬訂各種相關策略、選擇最佳策略、獲取管理認可、擬訂戰術計劃、整合企業計劃。

 三、結語

總之,依據中小企業產品結構相對單一、市場覆蓋區域性、營銷人才職業化薄弱等特點,其在實施營銷組織體系設計時應從實用角度出發,做到組織結構複雜化程度低,保證對市場反應的高效、敏捷;做到營銷決策相對集權,保證決策質量;做到營銷運營的正規化、標準化。

參考文獻:

[1]王麗娟.淺析我國企業營銷觀念的創新[J].現代商業,2010,(14).

[2]胡玉華.淺談如何加強企業管理中的控制[J].化工管理,2010,(6).

[3]孫和軍.企業營銷轉型的關鍵點[J].中國牧業通訊,2009,(23).

企業管理專業的論文4

摘要:隨着經濟市場化、全球化、信息化進程的明顯加快,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稍有不慎就會滑入市場危機中,現代企業加強危機管理,不僅有利於企業化解危機,變危機爲商機,而且有利於企業素質的提升,進一步提高競爭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企業;危機;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是美國學者於20世紀60年代初提出的,首先運用於外交和政治領域,爾後引進了企業管理的範疇。

所謂企業危機管理是指企業爲避免或減輕危機產生的可能和危害,並保證企業處於正常運營狀態,從而進行有組織、有計劃地學習、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策略的過程。它包括危機預防、危機處理和危機後的總結。

一、企業危機形成的原因分析

企業要加強危機管理,首先必須確認危機的成因。

1.不注重企業信譽。它是企業各種“危機”中最爲常見的一種。企業信譽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公衆對其產品和服務的整體印象和評價。企業由於在產品質量、包裝、性能、售後服務等方面和消費者產生糾紛,甚至給消費者造成重大損失或傷害,使企業整體形象嚴重受損,信譽降低,進而被提出鉅額賠償甚至被責令停產從而使企業陷入危機。

2.經營決策失誤。多是企業在選擇投資方向、投資規模時沒有對市場進行全面深入的瞭解造成的。企業在戰略、策略上的失誤及管理不善都有可能造成嚴重危機。尤其是戰略決策方面的失誤,將會使企業犯方向性的錯誤,給企業帶來直接利益損失和深遠的負面影響。

3.媒體失實報道。在信息化時代,媒體報道深刻地影響着政府的管理和公衆的信任。但由於客觀事物和環境複雜多變,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及立場角度不同,媒體報道有時可能會出現失誤。這種失誤可能會在媒體競相搶發獨家新聞的氛圍中被無形誇大,致使企業名譽一落千丈。

4.不可抗因素。這裏是指無法預測和人力不可抗拒的強制力量,如地震、颱風、洪水等自然災害,以及戰爭、重大工傷事故、經濟危機、交通事故等。這類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可能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業務的開展,給企業帶來危機。

二、企業危機管理存在的問題

1.危機管理意識淡薄。據零點公司調查材料《京滬兩地企業危機管理現狀研究報告》顯示,京滬兩地半數企業處於危機狀態。這項報告還顯示,我國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普遍具有危機識別能力和危機處理能力薄弱的“通病”。有72.7%的被訪者屬於低危機識別能力者,9.4%屬於中等危機識別能力者,僅有18%屬於較高危機識別能力者。

2.缺乏危機公關。對於當前企業來說,大量的企業缺乏危機公關,即出現危機後沒有專門進行負責與外界進行溝通交流的公共關係人員,即使設有危機公關部門及相應的人員,但大多數危機公關人員缺乏危機溝通技巧,難以控制危機局面。

3.處理危機措施不力。目前,許多企業在常態時與媒體建立和諧關係的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與媒體的合作主要是常規的、表層的合作,缺乏積極有效的深層次合作;當企業處於危機狀態時,或者是比較消極被動地應對媒體的報道,或者是對於媒體不利於自己企業的報道採取過激的反應,導致與媒體間關係緊張,這些都不利於企業的危機公關。

4.漠視成長危機。企業自身出現的問題是產生企業危機的主要原因,包括產品質量事故,銷售行爲與售後服務不當,員工素質低下與管理體制不健全,對於成長的盲目樂觀,以及企業與消費者,新聞媒體打官司的危機公關的錯誤決策,關鍵是企業領導者對危機風險的認識。

5.缺乏高級管理人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變數越來越多,企業所面臨的危機類型也越來越多。有的危機只是特定企業所特有的,有的危機卻困擾着很多企業。當前企業最經常面臨的前三種危機依次是人力資源危機、行業危機、產品和服務危機,分別有高達53.8%、50.0%和38.7%的企業曾經經歷過或正在面臨着這三種危機的困擾。

 三、企業加強危機管理的措施

成功的危機處理不僅能成功地將企業所面臨的危機化解,而且還能夠通過危機處理過程中的措施增加外界對企業的瞭解,並利用此機會重塑企業的良好形象,化危機爲商機。

1.樹立正確的危機意識

(1)全員危機意識。企業的全體員工,從高層管理者到一般的員工,都應居安思危,將危機的預防作爲日常工作的組成部分,全員的危機意識能提高企業抵禦危機的能力,有效地防止危機產生,即使危機產生了,也會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2)營造危機氛圍。使企業經營者和所有員工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充滿危機感,理解企業有危機,產品有危機,市場有危機。用危機理念來激發員工的憂患意識和奮鬥精神,不斷拼搏,不斷改革和創新,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

(3)加強危機教育。樹立危機意識,不僅要在思想上做好準備,而且要在行動上體現出來,這就要對管理人員和職工進行危機的教育和培訓。

2.建立危機預警系統

現代企業是與外界環境有密切聯繫的開放系統,不是孤立的封閉體系,預防危機必須建立高度靈敏、準確的危機預警系統。企業的危機預警系統應包括四個方面:

(1)組建高效的危機管理小組。成立一個具有較高專業素質和較高領導職位的人士組成的危機管理小組,制定或審覈危機處理方案,清理危機險情,一旦發生危機及時予以遏制,減少危機對品牌乃至整個企業的危害。

(2)建立高度靈敏準確的信息監測系統。監測系統及時收集相關信息並加以分析、研究和處理,全面清晰地預測各種危機情況。捕捉危機徵兆,爲處理各項潛在危機制定對策方案,儘可能確保危機不發生。

(3)建立自我診斷制度。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進行檢查、剖析和評價,找出薄弱環節,及時採取必要措施予以糾正,從根本上減少乃至消除發生危機的誘因。

(4)開展職工危機管理培訓。增強職工危機管理的意識和技能,一旦發生危機,職工具備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應變能力。

3.構築快速有效的溝通機制

雖然危機管理的重點是預防危機,預防危機的措施也可以做得相當周密,但是危機誘因的複雜和多變,任何企業都難以迴避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因此,危機管理的另一項重要職能就是處理已經發生的危機,把危機損失和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一般說來,由於危機事件時間急,影響面廣,處理起來難度較大所以在危機處理中應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快速反應,確定對策。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發展使得危機發生後會很快引起新聞媒介和公衆的關注,因此企業組織在遇到危機時要迅速反應,立即調查情況,確定對策以控制事態的發展,這是危機處理中最爲關鍵的第一步。在危機處理時,首先應組織有關人員,尤其是專家參與,成立危機處理小組,對危機的狀況作一個全面的分析:危機產生的原因何在:危機發展的狀況及趨勢如何?受影響的公衆有哪些?危機信息對外擴散的發佈渠道和範圍是怎樣的:綜合以上問題,制定危機處理的方案,即如何對待公衆,如何對待媒介,如何具體行動等。

(2)安撫公衆,緩和局面。企業組織出現嚴重異常情況,特別是出現重大責任事故,公衆利益受損時,企業必須勇於承擔責任,安撫受害公衆並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補償,真心誠意地取得他們的諒解,使危機更有可能順利化解。

(3)聯絡媒介,主導輿論。危機事件發生後,各種傳聞,猜測都會隨之而來,媒介也會紛紛報道。這時,企業應設立發言人,條件允許應由主要領導人親自出面,在危機事件出現後及早舉行新聞發佈會或記者招待會,向企業內外公衆介紹真相以及正在進行的補救措施,做好同新聞媒介的聯繫使其及時準確的報道,以此去影響公衆,引導輿論。企業只有在危機處理過程中真誠坦率的迅速發佈各種相關信息,及時滿足公衆先睹爲快的心理,才能爭取公衆的同情,強化各項解決危機措施的力量,進而防止危機的擴大化,加快重塑企業形象的進程。

(4)內部溝通,穩定員工。真正做好危機處理工作,還需要企業高度重視內部人力資源的利用和潛力挖掘,在內求團結的基礎上使員工爲企業的轉危爲安貢獻才智。危機爆發期間,企業很容易人心渙散,士氣消沉,平常積累的小矛盾往往也會在此期間伴隨危機而併發,所以各種問題可能接踵而來,加大了危機的破壞強度。危機爆發時通過有效的內部溝通,可以使員工詳細地瞭解危機狀況,減少對企業的胡亂猜測,避免謠言從內向外傳播,而且有效的內部溝通還可以激發員工對企業處境的同情和責任感,激發員工團結一致,克服困難的信念,進而安心於本職工作,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塑造衆志成城的團結氣氛。

(5)有效行動,轉危爲安,維護企業信譽。危機的發生勢必會對企業的信譽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使企業形象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儘管危機得到妥善的解決,但並不意味着危機的結束。企業要特別做好危機的善後工作,要通過大量細緻入微的工作,採取必要的措施,來彌補因危機造成的各種損失,從根本上改變公衆對企業的不良印象,恢復和重建良好的公衆形象。在危機中,企業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沒有積極的危機意識,不注重信息的收集與分析,漠視危機中的機會把握。其實,機會無所不在,也許是企業的適時表態,也許是消費者協會、新聞媒體等機構的從中協調,也許是公衆的一點讓步,都會使危機得到轉機。只有當企業的公衆形象重新建立之際,企業才能真正談得上轉危爲安,企業的危機管理才能畫上完滿的結局。

總之,危機管理是一門藝術,是企業發展戰略中的一項長期規劃,任何一種臨時性措施和權宜之計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企業有危機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將危機變爲機遇,成爲企業發展的催化劑,危機過後,企業如果能夠吸取經驗和教訓,從危機中發現自身弊端,看到自身應該改進的地方,採取措施爲今後的發展掃除障礙,那麼危機就有可能成爲企業的轉機,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和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