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語言藝術的探索實踐論文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高中數學教育越來越強調以生爲本,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適應新時期的教學發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學語言的巧妙應用,對於大多數教師來說都是應該着重關注的.高中數學教學語言,不僅是傳授知識的載體,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載着感情的交流.可以說,教師的教學語言與教學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高中數學語言藝術的探索實踐論文

一、引導語要充滿啓發性、趣味性

高中數學課程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大多數學生對於數學學習存在着一定的難度.這樣的心理暗示,使學生對數學產生畏難情緒,不願意去接觸數學新知識.此時,教師開課的引導語就具有重要意義.充滿啓發性與趣味性的話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知識充滿興趣是深入走進知識的第一步.有了這第一步,學生纔有可能去接觸新知識,去學習、體會新知識.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一些數學小故事導入新課.一方面,小故事比較符合學生對事物好奇心重的心理;另一方面,能生動形象地將新的知識點展現給學生.例如,在講“等差數列“時,教師可以講數學家高斯的小故事.高斯7歲時被送進小學,不久就在數學上顯露出極高的天賦:10歲那年,老師佈置了一道複雜的數學計算題,要求學生把1到100的所有整數加起來.在講到這裏的時候,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對此進行計算,調動學生與數學家的競爭心.在學生計算後,教師接着講解高斯的算法:第一個數加最後一個數的和是101,第二個數加倒數第二個數的和也是101……共有50對這樣的數,用101乘以50得到5050.接着告訴學生,這種算法就是今天要講的`等差數列.這樣,學生就不知不覺地進入到教學情境中.

二、講授語要充滿邏輯性、具象性

數學學科較爲抽象,學生在很多情況下難以理解.對此,教師應該注意將教學語言化作具象性的表述,深入淺出,讓學生在具體化的講解中學習知識.數學的邏輯性相當強.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注意具有邏輯性,對於知識點的講解要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帶着學生一起探索數學的奧祕.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數學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由淺入深地講解,以符合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認知需求.教師的教學語言,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例如,在講“一次函數”時,教師給出這樣一道題:已知一次函數的圖象經過A(3,5)和B(-4,-9)兩點,求該一次函數的解析式.教師對於該題的分析如下:我們首先應該定位的是考查什麼問題.題幹是一次函數,那麼大家思考一下一次函數的圖象是什麼樣的呢?———一條直線,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設解析式爲y=kx+b(k≠0).又因爲其圖象過A,B兩點,所以A,B兩點的座標適合方程,由此解出k和b.具體解題過程:設這個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爲y=kx+b(k≠0).當x=3時,y=5;當x=-4時,y=-9.可得3k+b=5;-4k+b=-9.聯立以上兩個等式可求得k=2.把k=2代入上式,得b=-1.所以這個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爲y=2x-1.

三、提問語要把握適時性、技巧性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提問是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幫助教師瞭解到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而且能作爲教師與學生感情溝通的橋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提問環節,把握問題的適時性,並注意提問的技巧性.提問不能過於頻繁.過於頻繁的提問,會給學生上課帶來巨大的負擔,時刻緊張着是否會被提問.當然,提問也不能太少.因爲沒有提問的環節,會使學生的上課狀態過於鬆弛,很難收穫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在備課過程中設計一些提問.比如,在導入過程中應該提什麼樣的問題、問題的密度應該是怎樣的都提前預設好,並適當依據教學實際進行相應的調整.例如,在講“圓柱的面積”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我們一起觀察一下圓柱的表面積是由什麼構成的?引導學生解剖圓柱,清晰看到圓柱由兩個圓形以及一個長方形或者正方形構成.繼續提出問題:誰能幫我求一下圓柱的表面積?學生積極回答這一問題.這樣,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能動性,將教學語言的應用發揮到最大程度,運用具有生活氣息的教學語言,營造妙趣橫生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