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趣味漢字教學意義論文

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它的身上凝結着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更是民族創造力的集中體現。學好漢語,瞭解漢字,不僅是學生在學習階段的任務,更應該是每個中國人一生都該努力的事。中學階段,漢字教學不再以單純的識記教學爲主,而是通過漢字的趣味、多元化教學帶動並輔助語文其他方面的教學工作。語文涉及的文學思想、觀點學說、情感故事等內容相比,文字顯得略微有些枯燥、乏味。因而漢字教學在中學階段更應該富有趣味性。因爲趣味性是吸引學生學習積極性最好的刺激手段之一。在教學中適度地引入趣味故事,通過教師有意識的趣味講解,能夠增強漢字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樂學、愛學。漢字的趣味教學,可以與中學階段的字音字形教學、文學常識積累以及漢字魅力薰陶三方面相結合,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富有重要意義。

中學語文趣味漢字教學意義論文

一、趣味漢字教學與字音、字形教學相結合

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的內容,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識字與寫字”依然是一項比較重要的教學目標。可是,傳統的識字、寫字教學大都是單一的“講解”“抄寫”“聽寫”模式,十分枯燥,大量的重複工作,讓學生對文字產生了極大的厭煩情緒和逆反心理,教學效果很難達成。因此,此時漢字的趣味教學就能起到比較顯著的效果,漢字的趣味教學,通過有趣的漢字故事,以及教師生動、形象的描述,讓一撇一捺寫成的漢字豐富、立體、鮮活起來,能夠加深學生對漢字字音字形的記憶,自然能夠收到較好的識記效果,也能大大提升學生寫字的興趣。

(一)趣味漢字教學有利於學生對形聲字的理解。形聲字的教學難點在於讓學生真正理解“形旁”“聲旁”的.意義,並能夠將其融會貫通,深入理解形聲字的意義。在教學這一課時,我特意給學生講了一個有關的故事:一個財主少爺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木橋上淘米,便上前有意戲弄,吟道:“有木便爲‘橋’,無木也念‘喬’;去木添個女,添女便爲‘嬌’;阿嬌休避我,我最愛阿嬌……”結果,少女也是讀過書的,對這樣的財主少爺十分厭惡,不客氣地說道:“有米便爲‘糧’,無米也念‘良’;去米添個女,添女便爲‘娘’,老孃雖愛兒,兒不敬老孃……”財主少爺碰了一鼻子灰。這個小故事中少爺和少女的打油詩通俗易懂,涉及了“橋”“嬌”“糧”“娘”四個形聲字,通過偏旁的拆分與組合,把形聲字的基本特點既形象又生動地展現出來。對聯對得妙,同時加強了學生對形聲字的辨別能力,讓形聲字的教學更富有生趣。

(二)趣味漢字教學有利於學生對字形的記憶。會意字、象形字與形聲字相比,更富有形象性,相對比較容易理解,但是由於現代的簡化字與造字時的文字相比,有的地方已經簡化,不再是最初的模樣,這時,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一些,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時配合教學內容加上生動、活潑的趣味講解,學生對於字形就能形成更深的印象。比如“忐忑”二字,就是會意字,表示的是心神不定的意思,字形表示的是:心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上上下下的,就像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這怎麼能夠寧靜呢?教師在講解這兩個字的時候,可以配上形象的多媒體動畫,表現出“心”上下不寧的感覺,通過這樣有趣地講解、展示,學生就會很直觀地記憶字形,並形成十分深刻的印象。許多漢字都可以用這種方式進行趣味講解,比如“炎”“炙”“逐”“盥”“轟”等,都可以藉助漢字自身的構字法,用形象的事物來描述或者模擬,編故事做動圖,加深學生對字形字義的理解。

二、趣味漢字教學與文學常識積累相結合

新課改以來,語文教學的目標更爲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而這其中文學常識的積累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傳統的文學常識教學往往與漢字識記教學一樣容易陷入死記硬背的僵硬模式,不但十分枯燥無味,而且由於學生學習時不理解、沒興趣,常常弄得張冠李戴,唐朝的詩人變成漢朝的文學家,宋朝的文集變成了清代的著作,對於作家的作品特點、寫作手法也難以形成清晰的認識。因此,在文學常識教學過程中,結合有趣的漢字故事,抓住文學常識中與漢字有關的趣味“點”來進行教學,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趣味漢字記憶作家名人的字號。比如,作家老舍的筆名就起得很有意思,他的本名叫舒慶春,字是“舍予”,很明顯,他的字“舍予”,就是他的姓“舒”拆開來而成,而他的筆名“老舍”也就是在字的“舍”前冠上一個“老”字。這樣的拆分與組合,正是漢字的構字、構詞的魅力所在。以這種方法來取筆名的還有很多,比如楊木易、李木子等。在講解作家名人的字號時,多關注這樣的“點”,自然會讓學生背誦時形成較深的印象,想起姓名就能聯想到字號,記憶起來更爲輕鬆。

(二)利用趣味漢字記憶作品和作品集。比如,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且介亭雜文集》,這個文集名中的“且介”兩個字,就是從“租借”兩個字中拆分轉化而來,先生的目的是暗示自己其時所處的是“半租界”。因而理解了“且介”的由來,對於這個作品當時的時代背景、寫作背景等就有了更深地瞭解,對作品集的記憶也更爲容易了。

(三)利用趣味漢字積累中國古代的文化常識。中國古代的文化常識是比較龐大的,也是比較難以掌握的一部分語文知識。因爲古代的文化常識往往涉及當時的社會背景,表述也大多是文言文,學生理解、記憶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教學時要教會學生善用“巧勁”,讓學生在娛樂和趣味中積累,在形象和生動中理解。比如,關於古代“陰陽”之說,有文章說“陽,高明也”“高明”的意思就是高而光明,所以“山之陽即山之南”,對於這樣的文化常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一邊講解字義,並引申說明其文化內涵,一邊畫圖說明,讓學生結合漢字的“趣”來理解、積累這個文學常識。

三、趣味漢字教學與漢字魅力薰陶相結合

《新課標》中,對於不同階段的學生,不僅在“識字與寫字”這一方面提出了分階段不同目標,而且在讓學生感受漢字魅力的方面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比如“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等。因而漢字魅力薰陶在語文教學中也是很重要的部分,需要教師多方努力達成教學目標,而利用趣味漢字教學展現漢字魅力是一個最爲行之有效的辦法。

(一)趣味漢字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受漢字的藝術感。趣味漢字教學能夠將漢字的起源、原理等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比如“山”字,雖然只有3畫,結構也很簡單,但在書法家的筆下卻似一幅寫意的水墨畫,粗重有力的筆畫,繪出了一座座山峯高高挺立的形象,這也正是漢字象形因素中,模天地萬物之狀,展萬物之靈秀的濃厚藝術力量。

(二)趣味漢字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寫毛筆字的興趣。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書法已經作爲教學目標被提出,因而在教學中多多激發學生學習並練習書法的興趣,讓他們養成好的書寫意識和書寫習慣很有必要。趣味漢字教學能夠將各種字體的發展過程生動地展現給學生,對於各種古代名家的不同字帖也能形象呈現,而且輔以書法家的奇聞軼事,能夠真正地激發起學生學書法練書法的興趣。

(三)趣味漢字教學能夠讓學生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漢字的一個極爲獨特的地方就在於,它不僅是一個字一個符號,更攜帶着歷史文化的基因,裏面有形象,有故事,還有古人造字時的思考和認識。對聯就很能體現漢字的組合巧妙之處,有諧音,一語雙關等。明代著名的解縉就曾與一個權臣對了一副巧妙的對聯,權臣在後花園遇解縉,指着在林中嬉戲的猴子說:“兩猿截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而解縉則回說:“匹馬陷身污泥內,老牲畜怎能出踢”。“鋸”與“句”諧音,“踢”和“題”也是一語雙關,一個故意打擊刁難,一個針鋒相對有力回擊。這樣的漢字教學和漢字故事怎能不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漢字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由此可見,趣味漢字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趣味漢字教學讓識字和寫字教學更豐富、生動,也讓更深更廣的傳統文化教學變得更具體更活潑。漢字的魅力是無窮的,漢字的底蘊是豐厚的,因而在中學語文課堂上搞好趣味漢字教學,能夠讓中華文明得到更好的傳承,將中華文化的魅力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