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引導小學生名著閱讀論文

《語文課程標準》中倡導“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閱讀名家名篇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有重要的地位。比如閱讀老舍的、沈從文的、巴金的,還有西方的作家,雨果、泰戈爾、大仲馬等等。

淺談如何引導小學生名著閱讀論文

可是大部分小學生都對名篇不感興趣,不僅僅是因爲他們的對名著的理解能力有限,還是因爲教師無法讓他們對名著名篇有一個準確的認識。

名著的閱讀是提高文學素養和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而當今小學生閱讀名著的數量和質量都令人擔憂。筆者作爲小學語文教師,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小學生閱讀名著,供各位同行參考。

一、閱讀要求要因人而異

俗話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閱讀的基本動力。要搞好文學作品的欣賞,更要有許多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首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選擇適合學生閱讀口味,淺顯易懂而又情感高潔的文學作品是首先條件;比如對一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就要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理解能力有限,不能真正體會一些深奧的名著的含義。而較高年級的同學,隨着年齡的增長,理解和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所以可引導他們讀較高深的名著。

不同的要求會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他們所接觸的名著,也是閱讀名著重要的引導方式之一。

二、閱讀後寫讀後感

“學而不思則罔”,如果對於名著僅僅是讀是無法真正領會其中的真諦的。所以就要聯繫自己感想,寫出讀後感。如在《水滸傳》中,李逵爲請朱仝上梁山的時候,十分殘忍地殺了朱仝所照顧的縣令的孩子。這一段就有很大的爭議,學生們在讀了這段以後都有不同的感想。有人認爲爲了請朱仝上梁山,可以壯大梁山的力量去劫富濟貧,這樣做是正確的;而有的人則認爲孩子是完全無辜的.,爲了請朱仝上梁山,哪怕可以犧牲一個無辜的孩子的命,這樣做是十分殘忍,甚至是不人道的。

學生可以通過寫讀後感來認真思考自己所閱讀到的東西,這樣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寫出自己閱讀名著的體驗,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介紹其中精彩的片段

學生爲什麼會耐心地讀完一本書?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從內心處就想去讀,()書中有吸引他們的東西,或者是其中的情節、或者是其中的人物、或者是其他什麼。

而從書的開始很難將學生吸引住,這就要求教師有好的吸引入的介紹和講解能力。而在講解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學生們介紹其中精彩的片段。

如錢鍾書的《圍城》中:“滿天的星又密又忙,它們聲息全無,而看來只覺得天上熱鬧。一輪月亮像形容未長成的女孩子,但見人己不羞縮,光明和輪廓都清新露,漸漸可烘襯夜景。小園草地裏的小蟲瑣瑣屑屑地在夜談。不知那裏的蛙羣齊心協力地乾號,像聲浪給火煮得發沸。幾星螢火優遊來去,不像飛行,像在厚密的空氣裏漂浮;月光不到的陰黑處,一點螢火忽明,像夏夜的一隻微綠的小眼睛。”

又如《老人與海》中:“他把那隻抽筋的手在褲子上擦擦,想使手指鬆動鬆動。可是手張不開來。也許隨着太陽出來它能張開,他想。也許等那些養人的生金槍魚肉消化後,它能張開。如果我非靠這隻手不可,我要不惜任何代價把它張開。但是我眼下不願硬把它張開。讓它自行張開,自動恢復過來吧。我畢竟在昨夜把它使用得過度了,那時候不得不把各條釣索解開,系在一起。”

這些都是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在加上教師生動的介紹,必然會使學生們提升起興趣和耐心去品讀名著。

四、增加閱讀活動

爲了激發學生主動閱讀,擴大學生的視野,發展智力,陶冶情操,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所以我們要多多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例如觀看名著改編的電影或者電視劇,開展讀書交流會和讀書講座。如在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可以組織大家一起來討論劉備這個人物的性格,或是大膽假設赤壁之戰曹操成功會如何,官渡之戰袁紹勝利會如何,等等。

通過大家的相互交流和討論必定會對原著有更深層次的瞭解,也可以激發出更多的興趣去閱讀其他名著。

五、教會閱讀方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良好的閱讀方法纔是品讀名著的重要方式。如今大部分的學生都是一種淺閱讀,即速讀。顧名思義,就是用很快的速度去讀書,但是卻沒有真正領悟到書中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淺閱讀是無法吸收和消化名著的這就要求教師去教導學生們如何閱讀、如何品味。這樣纔可以真正閱讀名著,感受其中的精髓所在。

一個人讀書的數量和質量決定着他有什麼樣的文化素質,而讀書的好習慣要從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在閱讀名著的道路上有了教師的導引不僅能更好地提高名著閱讀的教學效果,更能豐富學生的閱讀生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陶冶學生的情操。

著名作家金波說過——美好的一天從閱讀開始。作爲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做好孩子“閱讀的點燈人”,讓孩子的詩意童年從閱讀中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