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婦女節暨“改革創新,奮發有爲”大討論發言稿

在現在社會,能夠利用到發言稿的場合越來越多,發言稿的寫法比較靈活,結構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講稿那麼嚴格,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那麼,怎麼去寫發言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八婦女節暨“改革創新,奮發有爲”大討論發言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八婦女節暨“改革創新,奮發有爲”大討論發言稿

首先感謝校領導與曹主任的信任,也感謝學校爲我們搭建的這個交流與借鑑的平臺。

乘着“改革創新,奮發有爲”大討論的東風,我選取了“我與課堂”,“我與學生”及“我與魯老師”三個角度來聊聊我的一些教學常規,以及對於未來,我的一些思考。

一、我與課堂

課堂上我努力實現創新,不斷從以教師講授爲中心的線性結構課堂,向教師承擔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與參與者的方向轉變。努力構建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生態。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沉浸在課堂中,感受地理課堂的美好。

課堂上,我注重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注重引導學生透過現象探求本質,注重幫助學生構建每一課,每一章或是跨章節的知識網絡,以期學生能夠從宏觀層面掌控知識網,從而在知識的提取上,可以有效做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知識間的聯繫,好似神經突觸,不斷刺激,不斷強化,纔可以使突觸更加強壯,突觸間的聯繫更加穩定,從而使神經網,也就是知識網能夠被定向編織。微觀層面,對於知識點的落實,我會採取圖文結合式,聯想記憶式,諧音記憶法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強化學生對於知識點的識記,並適時地檢驗學生是否能夠成功地提取知識點,並給予點撥和指導。

二、我與學生

在組織教學中,我努力關注每一個學生,對於優等生,我會用溫和的目光肯定他們,讓他們大膽地思考,勇敢地回答問題,發揮他們的正能量作用,引領積極向上的班風班貌;對於中等生,我更多的是鼓勵,微笑着認真地傾聽他們的發言,讓孩子們感覺到,他們的發言至關重要,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從而樹立信心,暗示自己可以做到更好;而對於差一點的學生,我則會溫和而堅定地給他們提出最基本的要求以及伸手就可以觸及到的成功,讓孩子們感覺到自己不是什麼都做不好,認識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價值。

我認爲,學生存在問題並不可怕,畢竟孩子們的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懲戒教育是應該有的。但,大多時候,我依然採取鼓勵和表揚的方法,和學生成爲同一陣營,與學生連手打敗問題,而不是和問題連手來打敗學生。這樣,時間久了,學生會看出你的真心,也會理解你的用心,便同你一起打攻堅戰。

三、我與魯老師

接下來,再聊聊我和魯老師在日常工作間的互通有無。我們平時會就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細節深度交換意見,形成統一步調。例如,對於教材的整合與取捨,教學重難點的演繹與突破,單元複習的計劃與實施,作業佈置的內容與形式,考試前學生的檢查與考覈等等各個方面,我們都會共同進退,交流分享,毫不保留,共生共贏。

以上內容雖然只是我教學工作中的幾個側面,但確實是點點滴滴用心爲之的真實片段,希望可以和各位同仁交流切磋。

那麼,對於未來的教育,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構想與期許。

第一,當下“互聯網+”的浪潮已席捲社會的各個層面。在這樣的契機下,我們應該搭上這趟高速列車,探索如何將教學最大限度地嫁接到這個平臺上,讓它投入與產出的比值最大化。這是一個值得深思,值得大家羣策羣力的領域。

第二,教師們應該具備“跨界整合”的思維。現在的考試越來越趨向於綜合能力的考察,以及跨學科分析問題的思維。因此,在自己的教學中涉及到學科邊界的問題,我們應該幫助學生充分挖掘,搭建由此岸通向彼岸的橋,拓寬學生視野的寬度和思維的深度。

第三,消除“盲人摸象”式教學,把學生帶入森林,讓他見到浩瀚的美好。而不是隻給他看樹木,那樣學生永遠只能低效學習。因此,深度構建知識網絡,幫助學生打通任督二脈,應該成爲我們深入思考並研究的課題。

時間倉促,多有想得不周到,不成熟的地方,望各位領導和同仁提出寶貴意見,我一定虛心聆聽,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