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三峽人家導遊詞範文「三篇」

宜昌三峽人家導遊詞

宜昌三峽人家導遊詞範文「三篇」

快樂着你的快樂!幸福着你的幸福。我有幸被學校選拔在十一長假期間到湖北省宜昌市參加全省少兒游泳比賽。兩天的比賽結束後,10月3日一大早,我們從未到過宜昌的幾個小夥伴相約,在媽媽的陪同下準備遊覽宜昌的八大景點之一——三峽人家。注意已定,我們就早早地起來,稍作梳洗後就來到宜昌市區的一個地攤點上吃過早點便向我們約好的旅遊地出發了。

大約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就到了三峽奇石之鄉的停車場,停好我們自帶的小車,隨同人山人海的遊客一起在靜靜地等候旅遊車的接送。

等了大約20來分鐘,接送的客車來了,隨着擁擠的人羣,我們好不容易纔擠上了旅遊的大巴車,上車之時也領略了擠車的不容易,看到了爲上車而大打出手的不堪一幕。“大巴”經過20多分鐘(由於山路的彎曲,連我在內的幾個人都感到了嚴重的不舒服,就差一點要吐出來了)便到了旅遊的第一站——胡金灘碼頭。在碼頭等船之時,看着碼頭上的浮雕,不禁讓我想起了當年船伕拉縴的艱辛和縴夫生活的辛酸。

買好上“三峽人家”的旅遊票,登上船沿江直上在明月閣碼頭棄船上岸了。我們一路談笑風生,好不愜意。

看着景區三峽人家的田園生活:漁夫的捕魚,漁女亭亭玉立於船頭的迷人景緻。不禁勾起了我對古時山間人家的簡樸、舉世無爭、善良淳樸的無端的遐想。

一路迎着溪流緩緩而上,不時映入眼簾的是鸕鶿(俗稱魚鷹)立於船頭,肥鵝不時地嘻於碧水之間,多好的.一副田園秋景圖啊!

三峽人家的節目表演:“鵲橋”之處的戀人幽會,三峽人家的古樸婚禮,媒婆的幽默逗笑,遊人的互動不時引起掌聲一片,笑語連連。好不心情舒暢!

歡愉之情,時間也跑得快。不知不覺之中已是下午的3點了,此時遊興未盡的我也不得不來到“龍進溪碼頭”準備侯船返程了。

宜昌三峽人家導遊詞二

三峽人家如人間仙境。暑假裏我和媽媽就來到了人間仙境——三峽人家。

順着山路往前走,路邊江水清澈見底,游魚水藻都可以看到,江面上有一艘艘烏篷船。江邊還有人邊洗衣服邊對山歌,那歌聲美極了。令人心曠神怡!

再向縱深前進,這時被羣山包圍了。山峯上形成了一層層千姿百態、變化多端的雲霧,這些雲霧像小狗,像小貓,像小兔……真是可愛極了。不僅樣子不同連姿態也不同呢!有的躺着,有的站着,有的坐着……真是奇妙。山上長着許多樹木,有松樹、杉樹、橡樹……綠油油的一片。

登上樓梯向北看,一條巨大的瀑布飛流直下,宛如白練騰空,銀花四濺,蔚爲壯觀。正像詩句中所說:“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瀑布兩旁是野花野草,春天,它們爭奇鬥豔,秋天它們一同凋謝,不同的季節,這些花草也給瀑布裝飾不同的背景。

依山傍水的三峽人家真美!

宜昌三峽人家導遊詞三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您走進三峽人家風景區。我叫X X  X,是各位的導遊,很高興與大家相遇相識。在此我衷心祝願峽江的青山綠水能帶給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峽人家能給大家一種別樣的風情體驗!

各位朋友,我們的遊船現在是航行在燈影峽中,正在駛向龍進溪碼頭。藉此時間,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三峽人家的自然風光和淳樸風情。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爲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紀念館、石牌古鎮、楊家溪漂流等景區,其旅遊內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項目(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和楊家溪軍事漂流項目),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又分爲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峯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

到三峽人家石牌旅遊,主要有八大看點:

●絕版峽江風情——三峽人家

傳統的峽江吊腳樓點綴於青山綠水之間,久違的古帆船、烏蓬船靜泊於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打魚,溪邊少女揮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緻如畫,千百年流傳不衰的習俗風情更是體現着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

●三峽宜昌第一漂——楊家溪漂流

楊家溪因宋朝楊家將的後裔曾移居於此而得名。神祕的楊家溪漂流以軍事漂流爲主題,充滿了濃厚的軍訓色彩,它分爲動水漂流和靜水漂流。在這裏漂流,遊人坐軍車,穿軍服,唱軍歌,劃皮艇,彷彿水上軍訓,一路搏激流,過險灘,既可領略衝浪闖灘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盪舟的悠閒。

●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

據《東湖縣誌》載:江南有巨石橫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來。石令牌高32米,頂部寬12米,底部寬13米,厚約4米,重達4300餘噸,遠觀之雄偉壯觀,氣勢非凡。五代後周時期,峽州州治一度設於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間,峽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