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坎兒井的導遊詞(2)

一條坎兒井,一般長約公里,最長者往往是幾條坎兒井相連達幾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間豎井少則幾十口,多則三百餘口。

吐魯番坎兒井的導遊詞(2)

上游的豎井較深,個別可達米上下,下游的較淺,一般僅數米。

坎兒井的作用是避免水分蒸發,這項工程實屬適應乾燥氣候特點的一種偉大創舉。

尤其讓人稱道的是,當地人民全憑雙手和簡單的工具,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其工程之浩大,構造之巧妙,讓人歎爲觀止。

我想請大家回憶一下,當我們乘車臨近吐魯番市時,就在那鬱鬱蔥蔥的綠洲的外圍戈壁上,可以看見順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圓土包,有序地伸向綠洲。

那些就是坎兒井的豎井口。

假如大家從高空俯視,那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結的項鍊,裝點着吐魯番這個古老卻仍青春煥發的地方。

坎兒井的建造原因坎兒井的起源新疆概況導遊詞吐魯番葡萄溝導遊詞尼雅遺址導遊詞各位遊客,下面我們再來談談坎兒井的建造原因。

由於新疆地區乾旱少雨,蒸發量大,而坎兒井是地下暗渠輸水,蒸發量小而流量穩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加上這裏的土屬鈣質黏土,挖好的坎兒井很堅固,不易倒塌。

高山上雪水溫度很低,若直接灌溉對農作物生長不利,而吐魯番地表溫度很高,雪水流經坎兒井後溫度自然上升,很適合澆灌農作物。

因此,新疆各族人民在長期與乾旱的鬥爭中,發明了這種鑿井灌田的方法。

一道坎兒井就是一眼不枯的清泉,道道坎兒井,構成了火洲的生命線和命脈,使新疆這個降雨稀少的地方有了水源的積聚,從而成爲新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泉。

關於吐魯番坎兒井的起源歷來有三種說法一種是漢代關中井渠說。

這種觀點認爲漢代時人們發明的井渠法傳入新疆,發展成爲現在的坎兒井。

第二種說法是跟林則徐有關。

清末林則徐被充軍新疆後,年經過吐魯番,察覺當地炎熱少雨,於是就細查地勢水源,引導新疆人民根據自己所處的自然地理特點,發明了這種鑿井灌田的方法。

第三種觀點認爲坎兒井是年前由西亞波斯人首創而後傳人新疆的。

當然,這三種觀點都有待考證。

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坎兒井在地球上的分佈是與溝通東西方文化的絲綢之路聯繫在一起的。

比如在巴基斯坦伊朗及裏海沿岸,人們都發現了坎兒井。

所以我們說坎兒井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是毫不過分的。

直到今天,坎兒井還在爲新疆吐魯番的農業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坎兒井明渠坎兒井暗渠參觀完坎兒井博物館,走出館外,可見道旁明澈的清泉,這便是坎兒井明渠中流淌出的雪山純水,它晶瑩碧透,倘若您伸手觸及,便會感到涼意陣陣,真是晶晶亮,透心涼。

坎兒井的暗渠要從洞中進入方可看到,只見渠水汩汩流淌,讓人感到無比欣喜。

這樣的井渠在整個新疆大地有上千個之多,其地下河道總長度加起來比萬里長城還要長一倍,也遠遠超過了京杭大運河,成爲地下運河。

共頁,當前第頁吐魯番坎兒井導遊詞相關內容吐魯番葡萄溝導遊詞各位遊客新疆是我國最大的葡萄產區,也是我國栽培葡萄的發源地。

據調查,新疆葡萄共有多個品種。

尤其在吐魯番,到處種植着葡萄,佔全疆葡萄種植面積的以上,簡直成了葡萄的王國。

吐魯番的葡萄勾起了我們無限遐想。

吐魯番火焰山導遊詞各位遊客衆所周知,全國最熱點的地方是吐魯番,而吐魯番最熱的是方當推火焰山。

荒山禿嶺寸草不生的火焰山,夏季最高氣溫達以上。

每當盛夏,紅日當頭,地氣蒸騰,煙雲繚繞,十分壯觀。

新疆概況導遊詞各位遊客歡迎大家來到新疆。

新疆有着佔全國面積六分之一的土地,人們一踏上這裏,就會被它的神奇博大美麗富饒所吸引。

相信在短短几天的遊覽中,新疆光彩奪目的歷史文化瑰麗全姿的民族風情神祕絕妙的自然景觀珍奇稀有的古蹟遺蹤吐魯番高昌故城導遊詞各位遊客新疆的吐魯番有兩座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城遺址,年被列爲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高昌故城和河故城,被稱爲吐魯番盆地中一對風格不同的姐妹城。

吐魯番交河故城導遊詞各位遊客在參觀高昌故城後,我們再去交河故城。

與高昌故城一樣,交河故城歷史上也是絲綢之路上的交通重鎮,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車師前國的都城,唐朝安西都護府最早的政府所在地。

艾提尕爾清真寺導遊詞新疆有着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而最能體現其民族風情的地方,就是被譽爲絲路明珠的喀什,在城市中心最顯眼,最具有伊斯蘭建築風格的便是喀什城象徵艾提尕爾清真寺。

艾提尕爾是節日,歡樂的廣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