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的導遊詞範文

什剎海景區是指前海、後海和西海及其周邊地區146.7公頃的範圍,以什剎海命名,其四至範圍大體是什剎海景區位於北京城區中軸線的西北部,東起地安門外大街北側;南自地安門西大街向西至龍頭井向西北接柳蔭街、羊房衚衕、新街口東街到新街口北大街,西自新街口北大街向北到新街口豁口;北自新街口豁口向東到德勝門,由德勝門沿鼓樓西大街到鍾、鼓樓。景區中三海水面達33.6公頃(約佔總面積的23%)。

什剎海的導遊詞範文

什剎海景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有文物保護單位40餘處,佔西城區的三分之一以上。歷文上本地區曾建有王府、寺觀、庵廟等多達30餘座,現仍尚存10幾處。什剎海景區的不少古建築在北京城市建設發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園、宋慶齡故居及醇王府、 郭沫若紀念館、鐘鼓樓、德勝門箭樓、廣化寺、匯通祠、會賢堂。

什剎海34公頃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區之中,依託水體,還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爲什剎海頻具特色自然景觀。號稱“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銀錠觀山”在景區中具有典型意義。

什剎海地區的街巷結構最早形成於元代,區內不少建築年代久遠,具有北京傳統建築的典型特徵。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己將該地區列爲重點保護的二十五個歷史街區之一。此外,在本地區居住着的民民少則居住了十幾年、幾十年,多則數代居住於此,形成了老北京淳樸熱情的.鄰里生活環境。

什剎海景區具有大量典型的衚衕和四合院,如金絲套地區的大、小金絲衚衕,南、北官房衚衕和後海北沿的鴉兒衚衕以及白米斜街、菸袋斜街等。依託衚衕和四合院,什剎海地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富有特色的民裕活動,如放荷燈、泛舟遊湖、宴飲賞荷、冰牀圍酌、大閱冰鞋等。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動仍然在什剎海地區大量存在。如釣魚、游泳、划船、賽艇、下棋、彈唱、消夏舞會等。 “衚衕遊”即活躍在這片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環境中。

“什剎海水上游”採用長7米、寬1.7米,依清明上河圖中船形打造的古色古意的櫓船作交通工具,從水路穿過銀錠橋去宋慶齡故居、廣化寺和恭王府花園。日落西山船行什剎海,遊人點起紙河燈放入水中,燈浮水面沿船尾浮動,忽明忽暗燦爛一片,這一景象使人恍如回到唐宋年間的西湖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