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大雁塔導遊詞介紹五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導遊,總歸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是我們引導遊覽時使用的講解詞。那麼應當如何寫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陝西大雁塔導遊詞介紹五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陝西大雁塔導遊詞介紹五篇

陝西大雁塔導遊詞介紹五篇1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

“要看中國的五百年,請到北京;要看中國五千年,請到西安”,看到這就應該知道西安歷史的悠久,西安曾是十三個朝代的首都,也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更與雅典、開羅、羅馬一起被譽爲“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古稱長安。遍佈西安的帝王陵墓、宮殿遺址、古剎名寺和園林名勝,是西安成爲了一座歷史文化的寶庫,數不勝數的文物古蹟都向人們彰顯它曾經有過的輝煌以及深厚豐富的歷史文化魅力。就是在這樣一個城市,在這你可以感受到中國幾千年的滄桑變化,以及中華文明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

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授牌儀式上,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景區成功晉升國家5A級景區,成爲我省繼兵馬俑、華清池和黃帝陵之後,第四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西安市屬第一家5A級景區,是全國首個區域性、多景點整體打包晉級的國家5A級景區。

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景區位於西安曲江新區核心區域,總面積3。8平方公里,是中國唯一的唐文化主題景區。這裏有唐都長安玄奘譯經之地、佛教祖庭—大慈恩寺;西安地標、千年古蹟—大雁塔;構架山水、師法自然,保存唐大慈恩寺大雄寶殿殿基遺址的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遺址公園—大唐芙蓉園;以唐代曲江池遺址爲摹本,因循山水格局的開放式文化體驗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在歷經1400多年風雨的唐城牆遺址之上,恢復再現的以唐詩人物和唐詩意境爲主題的唐城牆遺址公園;還有亞洲最大矩陣式音樂水舞廣場、大雁塔文化休閒景區、炫美盛唐天街以及大唐不夜城。

景區文化歷史資源厚重,景色宜人環境優美,處處體現着環保理念與人文關懷,已成爲西安城市新名片,古都旅遊新品牌。遊客步入景區之中,每一個腳印都行走在遺址之上,每一次遊歷都在完成着與歷史的對話。

陝西大雁塔導遊詞介紹五篇2

在中國的西北部,美麗的西安市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有標誌性建築物鐘樓、明長城遺址、華清池等等。可最雄偉、最有盛名的還要數大雁塔。

大雁塔自唐朝以來,由玄奘法師修建,用來存放經書的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內,從古至今,保存完好,現在供遊人參觀、遊覽,是我國著名的旅遊景點,更是著名的古城西安的象徵。西安市的`市徽中央就印着大雁塔,由此可見,大雁塔是當之無愧的西安的標誌。

雁塔的由來神奇玄祕。相傳,在印度摩伽陀國,一個寺廟內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淨食(即雁、鹿、犢肉)。一天,空中飛來一羣雁。有位和尚見到羣雁,信口說:“今天大家都沒有東西吃了,菩薩應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話音未落,一隻雁墜死在這位和尚面前,他驚喜交加,遍告寺內衆僧,都認爲這是如來佛在教化他們。於是就在雁落之處,以隆重的儀式葬雁建塔,並取名雁塔。玄奘便以這個典故,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最早因財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層的建築,後來因武則天信奉佛教,將它修建到了十層。可不幸的是,五代戰亂又降至七層,纔有今天的七層青磚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個門洞,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中的不可多得的傑作。

從遠處望去,你會發現大雁塔略有傾斜,這可是有來頭的。過去,西安有過數次的地震,將塔震得像一邊微有傾斜,後來,塔下身部分爲土質,地下水不均勻,使大雁塔加速了沉降傾斜,現在逐漸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改邪歸正”。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經過一次次整修,這個七層的青磚塔變得堅固結實,大雁塔在日後的文物保護、社會建設中,不減昔日古典的美麗,籠罩這一層迷人、神祕的面紗!吸引着世人探尋佛教文化和古代東方文明。

陝西大雁塔導遊詞介紹五篇3

大雁塔,位於市區南部大慈恩寺內。大慈恩寺是唐代長安城內最宏麗的皇家寺院,建於唐太宗時期,是太子李治爲了追念母親文德皇后而建,並由西行取經歸來的玄奘法師擔任“首任主持”。期間,法師督造了大雁塔。

玄奘法師在大慈恩寺翻譯佛經、弘揚佛法11年,並創立了佛教的“相唯識宗”,使大慈恩寺成爲唯識宗(又稱“法相宗”)祖庭。期間,爲供奉從印度請回的經像和舍利,法師親自督造修建了大雁塔。

如今的大慈恩寺,是明代在原寺院“西塔院”的基礎上修建而成的,現存的殿堂則多是清代建築。寺院內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依次是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其中,大雁塔內和玄奘三藏院分別供奉的佛舍利和玄奘法師的頂骨,是大慈恩寺的“鎮寺之寶”。

寺院中軸線以東是塔園,園內的塔林,共有舍利塔九座,供奉着自清代以來本寺九位高僧的舍利子。

大慈恩寺的南、北都有廣場。周邊還有陝西博物館和大唐芙蓉園等景點。

陝西大雁塔導遊詞介紹五篇4

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故又名慈恩寺塔。坐落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部的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被視爲古都西安的象徵。

大雁塔樓閣式磚塔採用磨磚對縫,磚牆上顯示出棱柱,可以明顯分出牆壁開間,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建築藝術風格。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爲紀念亡母文德皇后以報答養育之恩而修建,故名“慈恩寺”。當時,共有十三處院落,房屋達一千九百八十七間,並請赴印度取經回國的高僧玄奘主持寺務,著名的畫家閻立本、吳道子都在此繪製過壁畫,可見規模之宏大。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寺內西院建塔,名慈恩寺塔,用以存放從印度帶回來的經籍。現在的塔名是據《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記載:摩揭陀國有一僧寺,一日有一隻大雁離羣落羽,摔死在地上。僧衆認爲這隻大雁是菩薩的化身,決定爲大雁建造一座塔,因而又名雁塔,也稱大雁塔。大雁塔初建時五層,表面磚砌,土心,後來塌毀,重建時爲十層,公元704年唐武則天改建成爲樓閣式的青磚塔,打破了唐朝佛塔均爲單數層的慣例增高至10層,公元931年,五代時候唐王朝對大雁塔進行改建,大雁塔被降至七層,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兩個部分組成。

公元1604年,明萬曆23年在維持了唐代塔體的基本造型上,在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釐米厚的包層。塔基邊長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邊長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塔身各層壁面都用磚砌扁柱和闌額,柱的上部施有大斗,並在每層四面的正中開闢磚券的大門。塔內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層均有樓板,設置扶梯,可盤旋而上至塔頂。明代在塔外包砌一層厚磚,磨磚對縫,堅固異常。

大雁塔現塔身通高64米,每層爲仿木結構,底層門楣有精美的線刻佛像,西門楣爲阿彌陀佛說法圖,圖中刻有富麗堂皇的殿堂。塔底層南門內的磚龕裏,嵌有兩通石碑:《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大唐三藏聖教序記》,都是由唐代著名的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字體清秀瀟灑,是唐代的兩通名碑。西面石門楣上有唐刻建築圖案和佛像等線刻畫,畫面佈局嚴謹,線條遒勁流暢,傳說出自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和尉遲乙僧之手,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資料。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聞名中外的勝蹟。國務院於1961年頒佈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陝西大雁塔導遊詞介紹五篇5

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 玄奘法師爲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 舍利和 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和寶雞的法門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則是因寺建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玄奘法師從天竺取回佛經,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務,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並妥善安置經像舍利爲由,擬於慈恩寺正門外造石塔一座,遂於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圖表上奏。

唐高宗由於 玄奘所規劃浮圖總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難以成就,又不願法師辛勞爲由,恩准朝廷資助在寺西院建五層磚塔。此塔名雁塔,由於後來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 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磚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層皆存舍利。玄奘法師親自主持建塔,歷時兩年建成。因磚表土心,風雨剝蝕,五十餘年後塔身逐漸塌損。

武則天長安年間(公元701年—704年),女皇 武則天和王公貴族,施錢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爲七層青磚塔(另一說,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層。公元931年,五代時後唐時期對大雁塔進行改建,降至七層)。唐末以後,慈恩寺寺院屢遭兵火,殿宇焚燬,只有大雁塔獨存。

公元931年(五代後唐長興二年)對大雁塔再次修葺。後來西安地區發生了幾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頂震落,塔身震裂。(原先塔高11層) 人稱“二聖三絕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