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峯塔景區導遊詞

雷峯塔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浙江省會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岸夕照山的雷峯上。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雷峯塔景區導遊詞,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雷峯塔景區導遊詞

雷峯塔解說詞【1】

各位遊客大家好,西湖以其一山二堤三島十景而聞名於世,而在西湖十景中,雷峯夕照是唯一損毀又恢復的景點,此刻咱們所來到的便是剛對外開放不久的雷峯塔景區。

雷峯塔景區是於2000年冬奠基,2002年秋竣工,於2002年11月20日開始對外開放,目前還屬於試運營階段。整個景區的造價達1。5億元人民幣,新塔的下半部是遺址保護層,通高9。85米,塔身五層,高61。9米,建築面積達三千三百多平方米,塔身採用鋼結構框架,外牆包銅,全塔共用銅280噸。

各位可能還記得在兩年前,也就是2001年3月11日,中央電視臺和浙江電視臺曾連袂直播了發掘雷峯塔遺址的過程,當時在雷峯塔的地宮還發掘出很多文物,其中最珍重的就是供奉佛祖釋迦牟尼髮髻舍利子的阿玉王塔。咱們此刻所看到的塔就是在老塔的遺址之上,這樣的建築形式很好的保護了原塔的遺址,而這種建築格式在目前尚屬首創。此刻就請大家跟隨我走上電梯一同到塔裏去看一番究竟。

(第一層)

好,各位遊客,咱們此刻所來到的是雷峯塔的遺址保護層,在咱們面前用玻璃罩罩着的便是老雷峯塔的遺址。

雷峯塔初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原本爲吳越國王錢淑爲奉藏佛螺髻發舍利子以祈禱國泰民安所建,原名叫皇妃塔,塔爲磚木結構。雷峯塔的知名度之高,與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神話傳說《白蛇傳》密切相關,故事中白蛇的化身白素貞因追求人間真情而被法海和尚囚禁於雷峯塔下,雷峯塔因而聲明遠播。歷史上的雷峯塔曾兩次遭遇大火,第一次是在北宋宣和年間,因方臘起義,一把火把外面的木結構塔身加以焚燬。到了南宋年間,曾重修雷峯塔,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峯夕照”就是在那個時候流傳的'。雷峯塔第二次遭受火燒是在明朝的嘉靖年間,當時倭寇侵犯杭州,雷峯塔再次把火焚,僅剩塔身屹立於西湖之濱。這種情形一向持續到清末民初,雷峯塔終因不堪重負而倒塌了。關於雷峯塔倒塌的原因,歷史上也很有爭論,一般來講有兩種說法,前兩年在清理雷峯塔遺址的時候,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塔磚一側有一個小洞,在洞裏有佛經。而在過去,老百姓們以訛傳訛將經磚傳成金磚,紛紛將塔磚拿回家,從而導致塔的倒塌。此說法之一。說法之二,由於江南自古就是魚米之鄉,而杭州又是絲茶之府,歷史上的杭州就盛產絲綢,而每年蠶寶寶吐絲結繭之時由於多種原因,往往有超多的蠶繭死亡,過去的人迷信,誤以爲蠶繭中了邪,而雷峯塔

是鎮妖的(白蛇),以爲將雷峯塔的磚放在家裏,就能夠抵擋妖邪的侵蝕,你家養蠶拿一塊,他家求財拿一塊,久而久之,塔身個性是塔基由於老百姓的破壞,加上當權者的漠不關心,雷峯塔最後在1924年9月25日下午1點40分轟然倒塌。

透過玻璃罩,咱們能夠看到塔的遺址,在正前方有臺階能夠上去的就是塔的正南門,老塔共有八個門,分別對應八個方向,而咱們此刻遊覽的新塔,塔門也是和老塔相對應的。旁邊有木臺階的是前兩年發掘雷峯塔地宮時,專家學者們走的。

《看後可從塔內樓梯步行上至二層,俯瞰老雷峯塔遺址》

各外可能要問,這座塔爲何叫雷峯塔呢?其實也很簡單,在過去那裏叫夕照山,山上有個姓雷的老翁,老百姓也就稱這座山爲雷峯山,山上的塔也就稱爲雷峯塔。當然,這個雷峯和領悟雷鋒好榜樣的雷鋒但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概念。

各位遊客,看過雷峯塔遺址後,咱們從外面的臺階上到塔的第三層,這層也是新塔的第一層。在那裏,咱們將直接乘電梯上到頂層。

杭州其他景區介紹【2】

杭州西湖

西湖位於杭州市區西面,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總面積5.6平方公里,環湖一週約15公里,蘇堤與白堤把全湖隔爲外湖、裏湖、嶽湖、西里湖和小南湖5個部分。

西湖風光秀麗,景色迷人,自古以來就是名勝。“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三面環山,秦時西湖還是一個海灣,北面寶石山,南面吳山,隔水相對是伸出海灣的岬角。海潮帶來大量泥沙,日積月累,直至隋朝時將西湖與海水隔開,這種由古代淺海演變而成的湖泊在地質學上稱作“瀉湖”。

西湖風景優美,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極多。宋柳永有詞《望海潮》形容杭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重湖疊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可見宋時西湖盛況。

南宋畫院中的畫家馬遠、陳清波等,畫了許多西湖風景畫,這些山水風景畫的題名就是西湖十景的由來。清康熙帝南巡時題十景,勒石鐫碑成了名勝,一直沿用至今。十景爲: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雙峯插雲、三潭印月、南屏晚鐘、雷峯夕照、麴院風荷、斷橋殘雪。

近幾年來,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景點的整修,1985年評選了西湖新十景:虎跑夢泉、龍井問茶、雲棲竹徑、滿隴桂雨、九溪煙樹、吳山天風、玉皇飛雲、寶石流露、阮墩環碧、黃龍吐翠。這新老十景的題名,使西湖充滿了詩情畫意。

西湖四時有花,四季景色不同,晨昏各異令人流連忘返。

杭州西湖如今已名聞世界,被譽爲東方的瑞士。

千島湖

位於中國浙江淳安縣境內的千島湖,距杭州、黃山各150公里,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後花園,景區內碧水呈奇,千島百姿,自然風光旖旎,生態環境佳絕,因湖內擁有1078座翠島而得名。

千島湖因其山青、水秀、洞奇、石怪而被譽爲“千島碧水畫中游”。它的湖區面積573平方公里,湖中擁有形態各異的大小島嶼1078座,平均水深34米,能見度最高達12米,屬國家一級水體,被原新華社社長穆青讚譽爲“天下第一秀水”,整個湖區分爲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中心五大湖區。

千島湖碧波萬傾,千島竟秀,羣山疊翠,峽谷幽深,溪澗清秀,洞石奇異,還有種類衆多的生物資源,文物古蹟和豐富的土特產品,構成了享譽中外的島湖風景特點。近年來,經過大規模的改造和建設,已形成了品位較高、內涵豐富的羨山、屏峯、梅峯、龍山、動物野趣、石林六大景區的14處景點。

西溪溼地國家公園

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區西部,離杭州主城區武林門只有6公里,距西湖僅5公里。公園總面積約爲11.5平方公里,分爲東部溼地生態保護培育區、中部溼地生態旅遊休閒區和西部溼地生態景觀封育區。溼地公園是一個集城市溼地、農耕溼地、文化溼地於一體的國家溼地公園。2009年11月03日,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2012年1月10日,被評爲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西溪溼地是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溼地、農耕溼地、文化溼地於一體的國家溼地公園。電影《非誠勿擾》的曾在此取景。西溪,古稱河渚,“曲水彎環,羣山四繞,名園古剎,前後踵接,又多蘆汀沙漵”。南宋高宗趙構曾想建行宮於止,奈何經費不足而作罷,只留下“西溪且留下”的遺憾。

西溪國家溼地公園有“三堤十景”,三堤分別是福堤、綠堤、壽堤,十景分別是秋蘆飛雪、火柿映波、龍舟勝會、蓮灘鷺影、洪園餘韻、蒹葭泛月、漁村煙雨、曲水尋梅、高莊晨跡、河渚聽曲。

西溪之勝,獨在於水。水是西溪的靈魂。西溪溼地佔地10.38平方公里。園區約70%的面積爲河港、池塘、湖漾、沼澤,正所謂“一曲溪流一曲煙”,整個園區六條河流縱橫交匯,水道如巷、河汊如網、魚塘櫛比如鱗、諸島棋佈,形成了西溪獨特的溼地景緻。

西溪人文,源遠流長。西溪自古就是隱逸之地,被文人視爲人間淨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莊、西溪草堂在歷史上都曾是衆多文人雅士開創的別業,他們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詩文辭章。深譚口百年老樟樹下的古戲臺,據考證那一帶還是越劇北派藝人的首演地。在這裏,每年舉辦西溪花朝節、龍舟節、火柿節等,成爲了西溪的一道文化景觀。

富春江

富春江是指錢墉江中游河段,上游自梅城開始,下至蕭山聞家堰止,流貫桐廬、富陽兩縣,河段長達110公里,是錢塘江的主要航道。自古以來,富春江江水碧透,兩岸峯嶺錦秀,沿江名勝古蹟棋佈。它上通千島湖和安徽黃山風景區,下接美麗的杭州西湖,分上下兩段,從梅城到桐廬爲上段,稱桐江;從桐廬經富陽到聞家堰爲下段,通常就稱富春江。江兩岸青山夾峙,峭壁崢嶸,中嵌碧流,風光幽深秀麗,這就是著名的七裏峽谷,素有“小三峽”之稱。在支流胥溪注入處,有“子胥渡口”、“伍子胥別廟”等古蹟。

鳳凰寺

鳳凰寺始建於唐代,元朝元年間由波斯伊斯蘭教大師阿老丁重建,大殿一明兩暗,都有收縮很大的攢尖頂,中間大殿的尖頂爲八角形,兩側的尖頂爲六角形,黑色筒瓦配以粉牆,是中國建築與阿拉伯建築的完美結合,沒有繁複的裝飾圖案,沒有穹隆圓頂,而有江南建築的典雅和簡潔。

鳳凰寺擠在房海之中,要找到好的角度纔可看見鳳凰寺的尖頂、粉牆烏瓦、鳳凰雙展翅的風姿。據史書載,這一帶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區,當地人叫它洋壩頭,顧名思義,是洋人居住的地方;宋、元時這一帶叫文錦坊,是織造杭錦的中心。鳳凰寺從地理位置看,南臨錢塘江,北連京杭大運河,又有海運之利,陸上海上絲綢之路互聯成網,在這裏麇集着很多外商,帶來了西方的宗教,建築了清真寺。宋、元以來,杭州陸海交通便利、物產豐富,名產絲綢和瓷器吸引來了世界各地商人,有的商人長期住駐,不少人在杭州娶妻生子,融入華人社會。

中國有名諺語: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美麗的絲綢,精緻的瓷器,像梧桐樹的兩個枝幹,撐起了餘杭的半邊天。吸引來中亞、西亞客人,爲天堂般的杭州添加了異域的色彩,注入了新的活力。

鳳凰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中山中路,是我國伊斯蘭教四大古寺(另三處爲:揚州的仙鶴寺、泉州的麒麟寺和廣州的獅子寺)之一,在阿拉伯國家中也享有盛譽。鳳凰寺即清真寺,以其形似鳳凰,故名。寺內大殿是最古老的建築。正殿沒有樑架。殿頂上起攢尖頂三座是宋代的遺物。中間一座上刻《可蘭經》文,相傳是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時設置的。寺內還保存有阿老丁墓碑等阿拉伯文碑刻。遠在五代,杭州與阿拉伯國家就有友好往來。如今,這裏是杭州伊斯蘭教的禮拜中心。是中國沿海地區四大清真寺之一,又名“真教寺”。該寺的歷史悠久,它創建於唐朝(618—907),到宋朝(960——1279)時被毀掉。1281年,元朝(1206—1368)著名伊斯蘭教人物阿老丁開始重修,明朝(1368—1644),在1451—1493年期間再次擴建重修,最終形成鳳凰寺的建築羣規模。1646年,清朝政府下令再次重建,成爲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1929年由於市政建設拆除了該寺的寺門以及門頂上加建的五層木製望月樓,極大破壞了鳳凰寺的完整形象。以後該寺又經過多次重修。

現存的鳳凰寺佔地面積2600平方米,建築包門廳、禮堂、禮拜殿等。其中禮拜殿是元朝時代的無樑建築。寺內還珍藏着不少文物和藝術品,主要有木製的“經函”和一些碑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曾先後3次撥款進行了全面修繕,面貌煥然一新。現被列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