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鼎湖慶雲寺導遊詞-廣東導遊詞

作爲一位出色的導遊人員,時常需要用到導遊詞,導遊詞具有形象、生動、具有感染力的特點。如何把導遊詞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廣東鼎湖慶雲寺導遊詞-廣東導遊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廣東鼎湖慶雲寺導遊詞-廣東導遊詞

廣東鼎湖慶雲寺導遊詞-廣東導遊詞1

慶雲寺建於明崇幀九年(1636年),位於肇慶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走過半山亭,就可見一紀念亭,沿着亭子後方的小路而上,即可到慶雲寺。它是肇慶第一大寺,也是嶺南四大名剎之一(其餘的三大分別爲韶關南華寺、潮州開元寺、廣州光孝寺)。

光緒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壽辰時敕賜“萬壽慶雲寺”匾和“龍藏經”,並對寺進行修葺,慈禧太后題匾也算是寺內的一個景點。

慶雲寺的香火很盛,遇上旅遊旺季,可能還得排隊。信佛的可以來拜拜,這裏據說很靈驗。慶雲寺的建築按照中軸線對稱佈局,自下而上依次爲:第一層韋陀殿,內設知客堂、雲房,左右分別是鐘樓、鼓樓及客堂、齋堂;第二層爲大雄寶殿,內設東土祖師殿、伽藍殿;第三層是中正堂;第四層爲毗盧殿,南有藏經樓、七佛樓,北有睡佛樓、佛母樓;第五層爲塔殿。

寺內文物古蹟甚豐,也有很多古樹名木。其中比較出名的鎮山三寶爲:千人鑊、大銅鐘以及300歲的白茶樹,冬季白茶花綴滿枝頭,清香四溢。鐵鑄千人鑊是清代慶雲寺不折不扣的香火象徵,當年可供全寺僧人進餐,爲乾隆年間所打造,深近1米。大銅鐘在寺廟鐘樓上方,爲清代咸豐年間鑄造,每日清晨會有僧人撞擊。

除了禮佛,更多的人來慶雲寺是抱着吃素齋的目的,肇慶的特色風味爲鼎湖上素,這道名菜的源頭就是鼎湖山慶雲寺。據說用山泉水和天然食材製作,名氣之大,幾乎要蓋過慶雲寺本身。

寺裏的齋堂經過裝修,走的是高端路線,價格頗貴,涼菜在40元左右,熱菜基本在80—90元。當然還是有很多人抱着來都來了,吃就吃吧的心態來此品味,讓自己的`行程更爲圓滿,推薦菜色有鼎湖上素、慶雲一品煲、素三鮮。

慶雲寺寺內是不可以留宿的,可以看見客堂門前掛着“止單”的牌子,但可以在慶雲寺寺門左邊的賓館住下。只是凌晨會有和尚唸經的,睡意淺的人就不要住這兒了。

廣東鼎湖慶雲寺導遊詞-廣東導遊詞2

肇慶市慶雲寺,位於風景秀麗的鼎湖山,始建於明末崇禎六年(1633年),崇禎九年(1636年)建成。該寺是嶺南四大名剎之一,素有"禪、淨、律三宗俱善"、"佛門福地"、"五嶺律宗第一"之盛名,享譽海內外。

該寺佔地面積150多畝,建築規模宏大,佈局壯觀嚴謹,按縱軸線對稱,把山肩緩坡削爲七級,順山勢羅列建成方池印月(放生池)、桂花園、第十七福地山名、韋馱殿、大雄寶殿、藏經閣、舍利塔殿、祖堂、法堂、禪堂、知客堂、方丈寮、印經寮、古龍泉、旃檀林等,有大小殿堂100餘座,成爲具有嶺南特色的古剎建築羣。從開山祖師棲壑和尚至今已傳襲了八十三代方丈,名僧輩出,法嗣弟子遍佈粵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寺內文物古蹟衆多,如,舍利子、大銅鐘、千人鍋、詠梅百首詩碑、僧衆護山碑、梅花圖、棲壑不置田產碑文、清平南王緣贈方丈寶座、日本留唐高僧容睿紀念碑亭、二代祖師在犙和尚手植的白茶花樹(樹齡350多年)及來自佛國斯里蘭卡的菩提樹。此外,僧衆還開墾2400多畝山林,成爲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