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德育培訓個人學習總結

  篇一: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區裏組織的第三期德育培訓,整個講座的過程我聽得都非常認真,記錄的很仔細,因爲去年這時候我作爲一個德育新人蔘加了第二期培訓,抱着一種混課時的想法在某個坐位上混了兩天半,結果第三天下午,領導和同仁們聚在一起交流彙報個人的收穫和感想時,我無話可說。沒有聽哪裏有收穫,沒有開展過任何德育活動何來感想。難堪的處境給了我這樣一個新人重重一棒,也讓我意識到做德育工作是不能混的,要用心,用實實在在體驗和能力來說話。因此我一直還算努力地在學習如何做好一個德育人。

教師德育培訓個人學習總結

從去年到今年,一年的時間,我自認爲在德育工作方面成長了很多,因爲從各種活動方案的設計到各種總結報告已經難不倒我了;組織開展一些主題活動我也越來越有自信了。可是在今天下午聽了曉師附小魯照斌校長的講座後,我才意識到我成長的道路還長着呢。輔導員工作第一年,用魯校長的話說還處在“說自己的話語體系”。而我正是這樣,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做的事情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什麼都不思考,區領導重點檢查什麼,我就做什麼,校領導建議做什麼,我就做什麼,似乎很多工作都是爲了應付檢查,聽從領導的想法和安排而做的。這些工作開展的出發點、方向、目的有些都是不明,所以只是做了,至於質量可想而知。就好比我們一直在做好習慣的養成教育,說的比做的多,總開會強調:要怎樣抓好學生習慣的培養,不能做這些,要培養那些……,直到現在孩子的許多壞習慣還是頑固的存在着。因此只是簡單的說教並不能“打動”學生。

魯校長今天還說到“德育工作是不需要創新的,唯一需要改變的是路徑和方式”。確實附小的一些德育活動的主題大家都做過,可是沒有他們開展的有實效、有深度、有吸引力。最讓我佩服的有這樣幾個地方。一、曾經在假期參觀過他們的校園環境,可以說不管是專用教室、走廊還是每一處景點,凡是我們走過的地方都是乾淨、整潔、優美的,就像魯校長所言他們對環境的要求就是每天都可以隨時面對外界的參觀、檢查,即便是假期;二:他們的校園有“再生資源中心”,孩子們會帶着“垃圾”來上學,然後分類回收,用賣“垃圾”的錢用來買學校公用的廁紙和飲用水。並且不會有孩子浪費紙張、破壞環境。這種行爲已經深化到每一個孩子的內心深處而變爲一種習慣了。我一同事家的孩子就是附小的,他每天就是這樣認真的收集着家中的每一件廢舊物品,然後像寶貝一樣把它們帶到校園,孩子覺得這是一件非常令人驕傲的事情。從這些我們不難看出附小的德育工作開展的爲什麼這樣好,其實從魯校長所說的一句話中就能找到答案,他說“開展德育工作所有的依據、過程、目標都應該是以學生爲本,重學生的體驗”。是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這纔是德育的思想。只是單純的說教,沒有主體的實踐和體驗,沒有延伸的德育教育那可不就是“一潭死水”的德育教育嗎?

一言以弊之,德育工作就應該真正從學生的內在需要和興趣出發,只有在實踐體驗中學生才能更清楚的認識自我、尋求真理,從而享受成長的快樂!

  篇二:

未來世界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主體——教師,肩負着光榮而神聖的歷史使命。要培養造就二十一世紀高質量、高規格的人才,就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教師的師德,教師的師德決定了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又決定了教育的質量。因此,加強師德建設工作是時代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隊伍建設的總樞紐,也是搞好教育戰線行風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成敗與否的關鍵。

當前,由於受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有悖師德的現象屢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教師良好的整體形象。例如:教師急於求成,往往口不擇言,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因做錯題而罰抄卷子,遲到就罰大掃除等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時有發生;教師不公平地看待學生,把學生清晰地分爲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視同仁。對優生“笑臉相迎”,對後進生“橫眉立目”,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亂辦班,亂收費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導致師德失範現象的因素很多,筆者認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師教育理念陳舊,其理念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框框裏,只注重學生的智育發展,忽視了學生人格培養,沒有注意心靈的溝通。二是教師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質,而教育學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質,心理品質的缺乏輕者對學生惡語中傷,重者對學生體罰。三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急功近利,缺少愛心,不會關愛學生。四是教育評估機制仍以應試成績爲核心,教師面對各方面的壓力,延緩了師德建設的進程。師德形成決非一種表面的具體行爲。任何一種師德表現都能折射出深層的東西,它包含着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管理觀、學習觀、評 2 價觀等一系列相關理念在內的綜合觀念。一句話,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有什麼樣的師德表現。

面對新的情況,在推進素質教育,倡導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時,怎樣樹立新時期的師德形象,已成爲廣大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筆者想講以下幾點:

一 轉變教育理念,實施差異教育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要立足於學生的成長。因此教書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從大處着眼。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習慣於只看眼前,不顧將來,以剝奪學生個性爲代價換取教師的師道尊嚴,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代價,過分苛求學生的成績,換取暫時的高分。衆所周知,愛迪生七歲上學,因成績差退學,愛因斯坦兩歲說話,上學智力遲鈍,德國詩人海涅是盡人皆知的後進生,普京上小學時學習成績一塌糊塗,而現在成爲力挽俄羅斯經濟大滑坡的總統。事實表明,學習成績與創造力無明顯的聯繫。創造力有早晚、先後之分,越是有個性的人,創造力越突出,個性是創造的前提。把個性多樣性作爲一種有價值的東西,一種財富來加以接受,我們就不會按成績把學生分爲三六九等,我們眼中就會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現有差異的發展。

二 以身示範,情感育人 搞教育跟風走、搞形式主義也是一種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爲。因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其階段性,不能強求一致,無法整齊劃一。而真正能夠給學生以偉大啓迪和深刻影響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細節。本學期,我們學校一位教師因病住院,校長和教務主任安排我帶這 3 個班的班主任,對所帶班的學生很多教師已下了結論:?上課蔫,下課歡,不打不鬧不是這個班。?我精心地準備了每一堂課,課堂上,先與學生進行溝通,問問他們想聽什麼,怎麼講才能調動興趣,然後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每一個學生都對我和自己有了新的認識。如果說我受同學歡迎,其實並沒有什麼法寶,也許就是我從不訓斥學生,總是能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及時的表揚,真誠地賞識他們。我們的教師隊伍中,絕大多數責任心都很強,然而,僅僅有責任心是不夠的,變單純的“責任”爲豐富的“情感”,去面對學生之間出現的各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