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環保局年終工作總結

一、2015年工作總結

市環保局年終工作總結

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廳的正確領導下,我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及省市有關決策部署,面對壓力奮力前行,緊盯目標克難攻堅,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公衆滿意度進一步提升。大氣優良率82.2%,同比提高13.4個百分點,PM2.5濃度下降20.7%,下降幅度全省第一;跨行政區域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爲83.3%,總體評價爲優秀,全市平原河網氨氮和總磷同比下降14%和14.6%,高錳酸鹽指數穩定在三類水,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市區區域噪聲和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分別下降0.3和0.6分貝;公衆對生態環境滿意度較上年度提升4.61個百分點,提升幅度8.7%,增幅居全省第一。

 (一)圍繞兩美建設,生態創模在攻堅破難中實現提升

一是國模創建全力推進。緊緊圍繞溫州市委實施“六城聯創”的決策部署,對照省環保廳對我市國模創建的階段性評估結果,我市積極開展整改工作,邀請環保部專家來溫州技術覈查與指導交流,升格市創模機構,由市政府副市長任玉明出任主任,從相關部門抽調10多名精幹力量於市政府集中辦公,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制定實施《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召開全市創模攻堅動員大會,強化掛牌督戰、“銷號”管理、定期評估、分類預警、督查通報、考覈獎懲等措施,全力推進水環境治理、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重污染行業整治、大氣污染防治四大攻堅,106項重點工程順利實施,弱項指標得到提升。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逐步形成“靚麗塘河”等一批國模創建亮點。

二是生態創建加速推進。按照“生態創建全覆蓋”的工作目標,持續推進各級生態創建提質擴面,建立生態縣創建梯隊,經過努力,洞頭縣、泰順縣榮獲國家生態縣稱號,文成縣國家生態縣創建已通過環保部技術評估;永嘉縣已開展開展國家生態縣建設規劃的編制;甌海、鹿城、蒼南、平陽等區(縣)創建工作有序推進並達到省級生態縣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共創成國家級生態縣2個、省級生態縣4個、國家級生態鄉鎮(街道)35個、省級以上生態鄉鎮(街道)88個、市級以上生態鄉鎮(街道)97個,市級生態村2565個。同時,今年我們對存在重點環境問題的鄉鎮進行年度整治,由市政府發文,明確對20個存在突出環境問題的鄉鎮進行掛牌督辦、限期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

三是“四邊三化”深入推進。全年全市“四邊區域”累計拆除違法建(構)築物392.12萬平方米,清理垃圾、廢棄物45.06萬噸,綠化里程420.96公里。兩年來累計拆除“四邊區域”違法建(構)築物1448.53萬平方米,清理垃圾、廢棄物120.65萬噸,清理各類小廣告標牌店招和破損無序非公路標誌牌16003處,綠化2079.34公里,國省道公路、鐵路兩側基本達到宜林地段綠化率95%的要求。我市“四邊區域”突出的環境“髒亂差”問題得到基本解決,環境面貌明顯改善,圓滿完成省生態辦下達的階段性任務,“四邊三化”全省考覈優秀,其中,垃圾河治理,公路邊、鐵路邊“三化”考覈等三項指標名列全省第一,省領導王建滿批示在全省推廣借鑑。

四是宣傳教育積極推進。廣泛開展新“新環保法”宣傳,邀請環保部政策法規司李慶瑞司長、省廳法規處等專家通過“溫州大講壇”、“環保論壇”和培訓授課,對包括市四套班子領導在內3000餘名幹部職工、數千企業負責人輔導解讀這部環保領域的“基本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五水共治”主題宣傳進社區、學校、廣場,精心組織“生態文化月”活動20多場,深入開展“百團萬人”行動,全市環保公益組織達120多家,2個組織入選浙江環保民間力量先鋒榜十大事件,“江湖大會”、大學生綠色論壇等部門搭臺、社團唱戲的精品公衆參與品牌正走向全國,初步形成公衆參與環境治理的“溫州樣板”。開設環保政務微博,進一步暢通公衆參與渠道,建立市縣兩級由50餘人組成的環保網評員隊伍,上下聯動,加強輿情的迴應和引導工作,全年全市共監控環保輿情392起,製作輿情簡報46期,所有輿情均進行及時處置與迴應。加強媒體報道,全年我局在《中國環境報》、《浙江日報》、《溫州日報》等媒體共刊發報道600餘篇,環境信息公開在全國120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5。

 (二)着眼標本兼治,治污減排在嚴督重推中得到突破

一是強勢推進污染減排。編制《2015年溫州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全力推進168個減排計劃項目,嚴格增量控制,加大重點減排項目落實力度,對工作滯後的龍灣、樂清、瑞安等區(市)實施約談。今年4個國家重點減排項目已全部完成,結構減排項目完成111個,農業源減排項目完成19個,全市正常投運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共23座,處理量81.4萬噸/日,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4萬噸/日。2015年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預計比上年分別下降2.3%、2.3%、1.5%和5.0%,能夠順利完成上級目標。

二是強力攻堅行業整治。按照“關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園一批、規範提升一批”的思路,進一步加強督查督導、考績考覈、執法倒逼,鐵腕推進電鍍、化工、印染、造紙、製革、合成革等六大行業1151家企業整治提升。全年關停473家,關停數佔全省三分之一多;已搬遷入園384家;原地整治提升172家;建成環保重點行業園區14個,推進30個小微企業創業園建設。鹿城區等10個地方相關重污染行業整治提升通過市政府覈查驗收,35家化工企業通過縣級政府整治驗收。經中期評估,整治後,廢水排放量削減了39.8%,化學需氧量排放削減50.0%,氨氮排放量削減52.1%,節約土地面積4805畝,爲溫州進一步發展經濟騰出了空間,同時也促進工業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產業提升共贏。

三是穩步推進水環境治理。按照“五水共治”要求,積極推進水環境污染整治,督促建立實施溫瑞塘河和鰲江河長制,着力督促推進市區19個沿河片區污水管網整治工程和鰲江流域59個治水項目建設,協調平陽和蒼南縣開展流域水環境治理。督促開展重點飲用水源地整治,實施《2015年溫州市水環境質量考覈辦法》,實行定期監測、通報制度。截至目前,向水質監測數據異常區域所在政府,共發出預警12次,考覈通報19期,全市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飲用水源100%達標。

四是統籌推進大氣防治。進一步健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體系,編制出臺《溫州市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2015—2017年)》及有關專項工作方案,建立六大行動部門聯動推進的工作機制。積極調整能源結構,全市建成天然氣供氣管網106多公里,供氣量達4400萬方,市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由66.91平方公里調整擴大到目前約133.9平方公里,淘汰高污染燃料鍋爐265臺。機動車污染防治方面,全面建成機動車環保檢測體系,共有109條檢測線投入使用,機動車環保標誌發放率達到91%;累計完成213家加油站、2個油庫的油氣回收改造;進一步擴大黃標車限行區域,全年累計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48923輛,完成年度任務的135.9%。全力推進工業有機廢氣治理,完成樂清電廠4#機組等5項火電行業脫硫脫銷工程、溫州沿江蒸汽等16項煙粉塵治理工程,以及煉化與化工、塗裝、製鞋、合成革等行業98家企業的VOCs治理工程。開展餐飲油煙整治,279家餐飲油煙企業在線監控建設聯網。開展市區揚塵防治,市區700多個工地落實了“七個100%”,面積達 781萬平方米,開展綠色工地創建39個,市區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已達到55%以上。開展農村廢氣控制,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達276.6萬畝(次),實現秸稈還田量59.67萬噸。

 (三)堅持鐵腕執法,環境監管在動真碰硬中凸顯成效

一是保持高壓執法監管。以“五水共治”和各類專項行動爲載體,深入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爲, 以環境敏感點,環境安全隱患點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爲重點,先後組織開展了綠箭Ⅰ號、Ⅱ號,學校周邊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羣衆健康、重污染行業擬入園企業專項執法監管、涉水企業大排查大整治等專項執法行動,嚴格落實“五個一律”監管要求。全年全市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4.94萬人次,檢查企業54770家,立案處罰1927件,打擊取締非法污染源2522個,查處涉刑環境案件284起、刑拘495人,數量佔全省1/3,居全國地級市之首,被環保部譽爲“溫州力度”。特別是堅決查處鹿城藤橋“4.15”特大醫療廢物案、瑞安寶源化工非法傾倒危險廢物案等大案要案,獲得市領導的高度肯定,有力地營造了打擊環境違法犯罪的強大聲勢和輿論氛圍。開展1950家重點工業企業環保手續規範化建設專項行動,進一步夯實監管基礎。

二是全力維護羣衆環境權益。對“12369”環境信訪處置流程進行優化提速,實行了“三限時”“三反饋”,即限時受理、限時交辦、限時出動和事前、事中、事後反饋,對於羣衆反映涉嫌利用暗管、槽車、水泵偷排工業廢水,傾倒危險廢物或發生環境突發事故等投訴舉報,以緊急投訴應對,要求20分鐘內限時出動;對一般信訪投訴,縮短辦理時限,壓縮整體辦理流程至5個工作日,全年全市受理信訪件達到12425件,全部及時辦結,及時反饋。進一步加強形勢研判,全面規範網絡輿情應對處置流程,變被動爲主動,及時高效處理微博及其他網絡輿情中的涉環境問題。加強環境應急事故的`現場處置,嚴格落實“五個第一”原則,全年全市共現場妥善處置了27起存在環境影響的突發情況。

三是認真落實輻射和危廢管理。加強涉源單位及熔鍊企業管理,做好廢舊放射源與含放射性廢物的送貯、核與輻射應急及輻射項目審批和初審工作,深入開展示範企業創建及長效管理,嚴把項目審批關。積極開展污染場地排查工作,完成3個污染場地環境初步調查工作。加強對進口廢物企業的環境管理工作,完成危險化學品管理登記年度任務,各類危險廢物得到安全處置。

(四)着力民生導向,環境管理在創新服務中完善提高

在積極履行市委生態文明機制改革專項小組牽頭單位職能、牽頭統籌推進22項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建設的同時,着力針對環境管理中的具體問題開展機制建設。

一是抓好總量控制制度建設。完成2300家企業初始排污權覈定,建成重點企業刷卡排污系統,基本確定全市各區域排污權總量帳戶,開展全市造紙、製革業噸排污權稅收貢獻率排序和樂清電鍍業、瑞安印染業排序,並完成了激勵政策制定,進一步推進了排污許可證制度的完善。

二是推進和實施綠色經濟政策。在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全市預計30餘家企業參與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另有43家企業開展環境風險評估。

三是強化審批提能增效。建立實施負面清單,認真落實建設項目環境准入“三位一體”、“兩評結合”的制度,建立環境影響評價機構信用記錄制度,加強對重點項目、招商引資項目的指導服務,全年市本級審批項目103個,涉及投資1761.99億元,全部限時提前辦結。

四是強化監測服務提效。以打造“省內實效第一站”爲目標,努力拓展項目和領域,監測項目從原來的8大類246項增擴到10大類267項,升級改造市區4個國控環境空氣自動監測點位,加大對縣(市)監測站自動站運維水平指導力度,建立完善站長接待、監測委託預約、服務回訪、跟蹤督辦等多項制度,進一步提升服務環境管理的能效,圓滿完成高速公路雙嶼出口磷酸掛車側翻泄漏、月落洋垃圾箱刺激性氣體、牛山化工市場火災等應急監測任務。

五是完成環評體制改革。按照環保部《關於推進事業單位環境影響評價體制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環科院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按照“隊伍不散、業務不斷、服務不降”的原則,推進市環科院改革,實現環評工作業務徹底與市局脫鉤。同時我們依法加強對環評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建立由業主、專家和環保部門共同參與的誠信服務評價體系,定期對轄區內從事環評中介業務的機構進行包括文本質量、時效、收費等方面的綜合考評、結果統一向社會公佈,促進環評中介機構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效率。

此外,我局還開展市級環境功能區劃編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區劃文本,完成溫州水功能區水環境功能區修編工作並已彙總上報省環保廳、省水利廳。

 (五)強化自身建設,隊伍形象在踐行羣衆路線中不斷提升

一是圓滿完成路教活動。嚴格按照市委部署,認真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高質量完成各階段各環節任務,共開展各類學習活動79場次,徵求意見建議91類,整改問題108個,出臺和完善制度措施34項。開展環保駐點服務社區和基層大走訪等主題實踐,中層以上領導幹部定點聯繫30個重點社區每月定期走訪,對基層服務對象、兩代表一委員、重點村居社區、重點信訪件對象全面開展調查走訪,進一步提升各界對環保的理解支持。通過路線教育活動,全體黨員幹部經受了嚴格的黨內生活鍛鍊,宗旨意識和羣衆觀點進一步增強,推動生態環保發展的意識更加堅定,環保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加強,一批影響羣衆生產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得到解決,隊伍保障能力得到了強化。

二是強化工作作風效能。深入開展“五型機關”創建,進一步深化責任環保、民生環保、效率環保、創新環保、廉潔環保建設。規範幹部人事管理,健全完善重點工作和全員績效考覈,對處室(單位)實施每月一考,強化對日常和平時工作的考評督促。完善工作人員考勤管理等管理制度,出臺作風效能督查記分處理辦法,實施市局系統統一考勤管理,進一步強化作風意識和紀律意識。

三是加強隊伍能力建設。加快推進法治環保建設,梳理建立環保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深化依法行政示範單位創建,開展行政處罰、許可、徵收等案卷檢查,開展系統環境法制培訓、交流和檢查,強化隊伍依法行政能力。提升監管能力建設,開展監察、監測等業務崗位應急演練和大比武、大練兵,監察支隊在省監察比武中獲第二名並榮立集體二等功,多名監測人員獲“市職業技能帶頭人”、“技術能手”等稱號。提升環保科技能力建設,開展PM2.5源解析、空氣質量模式的構建與應用、水生態系統現狀及生態恢復、水源地藻類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研究,強化科技支撐。

四是注重黨風廉政建設。製作權力運行圖51個,建立健全各項保障制度134個,確保權力運行高效暢通。加大“廉政、執法、效能”三項監察力度,督促整改落實。強化基層站所黨風廉政建設,實行一票否決。開展交叉檢查、專項督查和不定期正風肅紀明查暗訪,嚴肅查處違紀違規行爲。加強環境信訪督辦,設立121個作風效能投訴平臺,嚴格按照“環保工作人員十不準”問責追責。

 二、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是我市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和環境目標的決戰之年,是新環保法實施的起步之年,是實施“五水共治”的關鍵之年,也是溫州創國模的衝刺之年。

2016年全市生態環保工作總體思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省廳重要部署,以貫徹實施市委提出的生態化戰略爲統領,以加快改善城鄉生態環境質量爲核心,以打造法治環保、民生環保、公衆環保爲目標,以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爲總抓手,持續加大污染整治和生態建設力度,加快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夯實環境管理工作基礎,發揮環保工作在“兩美溫州”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2016年全市環保工作的主要目標:全市大氣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全市空氣優良率80%以上,全市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達80%以上,飲用水源達標率100%,平原河網主要污染物指標繼續下降,全面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

(一)開展創模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環境品質

一是全力推進創模攻堅衝刺。以背水一戰、創則必成的決心,緊盯重點指標,完善協調機制,強化重點督查,定期通報預警,加大宣傳造勢,全面形成創模攻堅衝刺的濃厚氛圍和倒逼態勢,舉全市之力推動溫州國模創建。按照年中評估,年末驗收的時間要求,推進106個項目攻堅,確保157項創模指標得到有效提升。重點抓好基礎設施提升,全力推進市區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全力開展突出環境問題整治,進一步提高公衆滿意度。持續推進特色項目建設,精心打造五大環境品牌,全面展示創模成效和亮點。細化檔案管理,確保各類臺帳齊全規範,達到創模覈查要求。尤其是1950家重點企業規範化建設,各地環保部門要將其作爲第一要務、第一難題,各地一把手要定期研究,務必在3月份前完成,規範不了的要提請關停,請各地要予以高度重視。

二是全力推進生態創建。加大對文成縣國家生態縣創建指導力度,確保通過環保部驗收。指導泰順、洞頭開展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建設。支持永嘉開展國家級生態縣創建。按照省級生態縣創建全覆蓋要求,着力加強生態縣創建,確保甌海通過省廳考覈驗收,鹿城、平陽、蒼南達到省級生態縣創建要求。繼續推進各類生態鄉鎮(街道)、生態村建設,以生態創建工作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品質提升。2016年創建將推行新辦法,所以2016年各地要能創則創,加快推進。

 (二)解決環境突出問題,提升民生環保成效

一是以確保環境安全爲底線,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和整治。督促實施澤雅等6座飲用水源地整治方案,建立健全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定期巡查制度,實施隱患銷號管理,對各類隱患做到及時排查整治,確保飲用水源100%達標。加強重點污染源日常監管和風險評估,落實環境事故防範和應急措施,提升環境應急能力,全力抓好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責任落實,確保不發生重大環境事件及重大羣體性事件。完善危廢全過程、信息化監管系統,督促綜合材料生態處置中心加快投入試運行和天長嶺綜合垃圾衛生填埋場等環保設施建設,有效解決醫廢、飛灰等危廢處置難。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減少重金屬排放。開展污染場地排查摸底,擴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試點。加強核與輻射環境管理,切實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二是以控制PM2.5指數爲核心,深化大氣污染防治。2016年大氣考覈將列入當地政府重點考覈考績。要開展大氣複合污染態勢特徵評估,建立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根據大氣防治規劃深入實施六大行動,發揮相關部門牽頭作用。擴大建成區的禁燃範圍,督促推進燃煤鍋爐淘汰和能源結構調整,推動省級以上工業園區集中供熱設施建設。全面完成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淘汰任務。強化工業有機廢氣治理技術支撐,完成煉化與化工、塗裝、合成革、生活服務業有機廢氣整治,基本完成各縣(市)建成區內大氣重污染企業關停或搬遷。重點控制城市揚塵,推進標準化綠色工地創建,開展渣土運輸專項整治,加強道路揚塵治理,全面完成縣以上城市城區餐飲油煙治理,嚴厲打擊露天焚燒垃圾等行爲。進一步加強農村農業廢氣控制。

三是以“五水共治”爲抓手,加大水環境污染治理。加強涉水污染源管理,推進涉水工業企業納管排放。制訂溫瑞塘河整治年度目標任務,進一步健全塘河整治工作定期考覈排名通報制度,督促相關責任部門加強對溫瑞塘河保護區紅綠藍“三線”管理。加強水質考覈,督促各地開展涉水排放口專項調查,建檔入冊,對主城區15個塘河劣五類水質站位進行綜合施策、限時提升。結合“夜遊塘河、月光經濟”總體部署,打造主塘河景觀亮點工程,督促推進濱水公園、綠道網建設。加快推進鰲江流域治理,建立和完善平陽、蒼南兩縣跨界河流聯合防控工作機制,全力開展江口渡國控斷面水質改善專項研究和達標提升工作。

四是以建治並舉爲原則,着力解決區域環境突出問題。按照全覆蓋、出精品、抓長效的要求,組織開展新一輪“四邊三化”行動,全面整治“四邊區域”環境問題。全面完成全市20個鄉鎮(街道)的環境整治,切實解決一批影響城鄉面貌的突出環境問題。開展農村環境質量監測試點。加強重點工業園區環境管理,按照重點示範、逐步推進的原則,對環境問題突出的工業園區或集聚區,開展整治提升和生態化改造。加強工業固廢管理,健全相應管理機制,拓展市場化終端處置渠道,有效解決鹿城雙嶼、甌海仙岩等地工業垃圾圍城問題。

(三)強化污染減排措施,形成環境倒逼機制

一是全面完成污染減排任務。2016年是溫州污染減排的決戰之年。要按照溫州“十二五”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計劃,完善方案,落實責任,大力推進重點減排項目建設。重點推進溫州南片等市縣兩級7個在建污水處理廠的建成投用併產生減排效應,加快各地截污納管工程建設進度,有效解決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不足的問題,計劃全市年度新增生產生活污水處理量5200萬噸。實施溫州3家電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完成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污水處理廠2萬噸/日中水回用項目建設。繼續推進減排監測體系建設,全面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

二是深化重污染行業整治。完成瑞安、平陽、蒼南印染園區建設和企業入園,全市合成革生產線在2013年基礎上完成削減50%以上產能的任務,全面完成六大重污染行業整治掃尾工作。加強重污染行業整治後管理,打造整治標杆企業和標杆園區,對已完成整治通過驗收的行業,強化標準引領,嚴把質量關、標準關,對整治出現反彈,關停出現死灰復燃,從嚴執法,倒追責任。在鞏固成果的同時要深化拓展行業性整治,發揮企業積極性,利用老廠區改造、小微園建設等機遇,推進各區縣發黑、酸洗、滷製品、塑編等區域性污染行業整治提升。

三是完善 “三位一體”環境管理制度。加強空間准入體系建設,完成全市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編制。嚴格落實環評政策,着力提升環評執行率,推進各類規劃環評,減少環境佈局性、結構性風險。加快推進總量控制制度創新,全面實行初始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完善排污權回購、抵押、交易機制,逐步實現市場定價。健全總量基本帳戶建設,細化總量准入管理,通過總量調劑、以新替舊等措施加大對市級重點產業、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助推我市產業轉型升級。出臺總量控制激勵政策,擴大企業排污單位稅收率排序範圍,倒逼企業污染治理。實現市控以上企業刷卡排污系統全覆蓋,提高系統運行有效性。

 (四)全力夯實執法基礎,推進法治環保建設

一是保持高壓執法態勢。認真落實好國務院《關於加強環保執法監察工作的通知》精神,強化亮劍意識,對環境違法行爲堅持零容忍、嚴打擊,針對重污染行業、危廢、涉水企業等重點領域和部位,集中查處典型環境違法案件,按照打擊一個、規範一批的原則,通過嚴格執法、案例警示,倒逼重污染工業園區整治和行業治理。

二是夯實環境管理基礎。深入推進重點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工作,全面完成第一批400多家環保手續不齊全重點工業企業的整治規範,並針對具體情況,分行業分批次推進環保手續規範化建設,提升示範一批、規範整改一批、清理關停一批,逐步夯實監管執法基礎。完善排污許可證管理,按照應發盡發的原則,儘快提高工業企業持證率,探索實施以排污許可證爲中心的管理機制。深化環境信用制度,強化環境信用等級評價激勵約束作用。

三是完善監管執法機制。針對溫州產業實際,開展企業現狀排摸和評估,建立分類管理制度,提高重點企業監管效率。進一步強化市縣兩級以及環保、公安聯合執法等工作機制建設,建立並完善案件移送制度,提高聯合辦案效率。

四是強化執法履職保障。針對新環保法實施後的履職要求,加大培訓力度,規範執法行爲,提高執法水平。加強執法裝備建設,推行統一着裝,完善執法條件,提高監管執法的效率和環保執法隊伍形象。繼續推進基層環保站所規範化建設,加強一線執法力量,實行監管重心下移,強化基層執法的人財物保障。

(五)完善共建共享格局,打造公衆環保品牌

一是圍繞“公衆環保、傾心服務”品牌建設,加大環境宣傳力度。有計劃、有重點推進環境宣傳,進一步形成濃厚氛圍,提升公衆滿意度和知曉率。

二是完善公衆參與機制。拓展公衆參與渠道,健全公衆訴求表達機制,深化信息公開,加強環保志願者和民間環保組織的培育、溝通、互動、合作機制建設,引導社會各界共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打造公衆參與環保的溫州亮點。

三是強化輿情管理。健全輿情網絡,建立輿情監測管理隊伍,加強輿情收集研判,開展輿情應對培訓,落實新聞發言人制度,加強與本市媒體網絡的溝通協調,有效掌握環保新聞輿論主動權。加強環保信訪工作,及時調處涉及環境的矛盾糾紛。

四是推動環保第三方治理。梳理培育一批一般工業廢物處置、污泥綜合利用等市場化環境治理設施項目,加強指導幫扶,幫助解決企業在項目審批、建設、投運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助推項目順利實施,進一步增強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環保設施第三方運維的市場活力。

 (六)推進環保隊伍能力建設,提高環境管理水平

一是提升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推進環評分類審批改革,實行環保審批等流程再優化。建立重要工作督查督辦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服務聯繫基層的機制,不斷提升機關效能和服務基層質量。

二是推進智慧環保建設。優化信息化管理機制,探索建立環境監控指揮中心制度,加強對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統籌指導。着力開展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整合已有資源,規範運行制度,提升管理效能。要強化市縣兩級聯動,推進智慧環保建設。

三是加強科研能力建設。以“全省監測時效第一站”爲目標,加大市監測站能力建設,完善監測流程、優化監測服務、加強質量管理,進一步提效提速。推進環科院改革轉型,加強環境科研能力建設。推進環評評估制度建設,提高評估工作的透明度和規範性。

四是加強黨風廉政和作風效能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建立完善“黨組統一領導,班子成員齊抓共管、紀檢部門組織協調、處室單位各司其職”的工作機制。紀檢監察要按“三轉”要求認真落實監督責任,突出執紀問責,形成嚴格的監督問責機制。各級領導要切實履行好“一崗雙責”,抓好職責範圍內的黨風廉政,抓好下屬幹部職工的廉政教育提醒。要嚴格執行中央和省市委作風建設要求,鞏固和拓展黨的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強化正風肅紀力度,解決“四風”和“四不”問題。緊扣“環保八項權力”等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抓好權力風險防控,實施利益衝突迴避。高度重視基層作風建設,紮實開展萬人評議工作,打造業務過硬、素質過硬、廉潔過硬的環保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