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下戶外活動總結

中班下戶外活動總結1

今天的幼兒,將是未來世界建設的主力軍,向幼兒進行科學教育,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要求,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幼兒的呼喚。

中班下戶外活動總結

一.積極爲幼兒創設科學活動的環境,營造科學學習的氛圍

我們必須不斷地更換操作材料,根據幼兒的興趣,幼兒的發展水平以及階段教育情況,爲他們提供豐富的便於幼兒操作與觀察的、蘊含教育價值的材料。如:在上空氣的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找空氣時,我爲孩子們投放了塑料袋、氣球、空瓶子等材料,引導幼兒用塑料袋裝空氣.捏緊袋口,摸一摸、壓一壓袋子感覺空氣的存在,對着臉放開吹滿氣的氣球口,感覺氣流的衝擊力。又如:投放石子、沙子、豆子、釦子、瓶子等材料,讓幼兒在活動時通過搖晃成敲擊瓶子感知聲音的不同,同時還可以從敲擊瓶子所發出的不同聲音判斷瓶子中的材料,這樣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聽覺能力,還進一步培養了幼兒的分析判斷能力.提供充分的材料,就爲每個孩子創設了動手動腦的機會,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在動手操作中得到發展.

二.發揮自然角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科學的求知慾望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縮影,是幼兒認識世界的窗口,利用自然角進行科學發現活動,培養幼兒的科學發現意識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我班的自然角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爲了讓這道風景線能與孩子互動起來,起到教育的作有,我決定把科學的目標融入到自然角中。嘗試將以前的簡單種植,變成生動、有趣的情節。引起幼兒觀察的興趣,從中培養科學技能和方法,掌握科學的知識。

自然角環境提供給了孩子們認識自然、觀察自然與親自實踐的空間,從中也增強了孩子們探索的精神。

三.將遊戲做爲教育的“媒體”,寓科技教育於科學遊戲中

興趣是幼兒認識科學的動力,它表現爲兒童對事物的心理傾向性。而遊戲卻是幼兒的主要活動,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活動形式。對幼兒來說,遊戲是最快樂、最生動、最豐富的活動。因此。以遊戲的形式開展科學活動,既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進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遊戲中,幼兒通過試一試、做一做、玩一玩認識科學現象。獲得科學知識。在愉快體驗中學科學,效果更加。

中班下戶外活動總結2

幼兒園區域活動以其獨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成爲幼兒所喜歡的一種活動。一學期來,我園通過對區域活動中區域的設置、區域材料的投放、教師如何進行區域活動的導入和結束評價,區域活動中教師如何進行指導等一系列的問題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重視區域的創設,讓區域成爲幼兒自主活動的天地。

我園場地小,條件有限,但自從開展區域活動的研究以來,幼兒園通過組織教師們進行有關知識理論的學習,認識到開展區域活動的重要性。各班教師能想方設法利用幼兒園的現有條件爲幼兒創設活動的空間,把室內一切可利用的空間劃分、佈置成多個區域。

《綱要》中提出:應“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 因此,幼兒園要求教師們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設區域,重視各區域的功能,挖掘區域活動的價值,同時還要求教師將現階段各班的主題教育活動內容融入到區域活動中與區域活動結合,讓區域活動成爲教學活動的補充、延伸,讓幼兒在區域中通過與同伴共同學習、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發展和提高。

另外,幼兒園還要求教師們充分利用戶外場地爲幼兒開設活動區域。戶外的活動場地比室內的活動場地要大,可以減少幼兒間的相互干擾,有利於幼兒處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環境中活動,能充分發展幼兒的個性,激發幼兒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戶外活動環境還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讓各區域都“活”起來,使之真正成爲幼兒自主活動的天地。

二、重視區域材料的投放,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兒童的智慧源於操作”。幼兒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經驗的。適宜的區域活動材料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開發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的能力和自主性,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因此,材料對區域活動的開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師們一直認爲材料豐富就是東西要多,所以,大家總喜歡把材料同時一古腦兒全投放到區域中。結果造成因材料過多,幼兒無從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現象。根據出現的問題,幼兒園組織教師們開展了“區域活動中材料應該如何投放的探討與交流”活動,總結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計劃、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層次地投放。通過實踐:現在,教師們在投放材料時不僅能考慮到所投放的材料能發展幼兒的各種能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慾望,而且能考慮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開發性。

三、教師適當的指導,促進幼兒的發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不當,或急於指導,將不利於幼兒的自主探索,使區域活動失去其價值。那麼,在幼兒的區域活動中,教師究竟起着什麼樣的作用呢?我園利用例會時間組織教師們學習了《學前兒童遊戲》——“幼兒園遊戲指導策略”。通過學習,教師

們知道:在幼兒區域活動中,教師既不能急於指導,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通過對幼兒的仔細觀察,再採取適當的方式介入幼兒的遊戲,給予幼兒適合的指導。

在區域活動中,我園要求主班教師在每次的活動中要有重點指導的區域,配班教師、保育老師要協助主班教師組織其他區域的活動以及各活動區域的安全,教師要做到:隨時觀察、瞭解幼兒活動的情況。

幼兒區域活動後,幼兒園要求教師要及時做好區域活動的反思,每週寫一篇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讓教師們通過及時的分析和反思,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不斷地發現區域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區域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四、良好的常規是順利開展區域活動的保證

區域活動作爲幼兒園幼兒活動的重要形式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幼兒在活動中,通過操作、探索,通過與同伴的學習與交流,提高了語言表達、交往、表現等各種能力,滿足了個性發展的需要。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幼兒良好的遊戲常規能保證遊戲的正常、順利地開展。所以,區域遊戲中,幼兒也應具有良好的遊戲常規。活動中需要幼兒遵守哪些規則,應該怎麼做。在活動前,老師會和幼兒共同商討,總結出活動規則,如:在活動中要學會和小朋友協商,謙讓,輪流玩,不和小朋友爭搶玩具;活動時要愛護操作材料,不隨意擺放,不損壞材料;活動中要注意做到:說話輕、走路輕、取放東西輕;活動結束收拾時動作要輕要快等等。通過這些具體、明確的活動規則,幼兒在活動中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五、不足之處和努力方向

雖然教師充分利用班級現有條件,爲幼兒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動的空間,但園舍還存在着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在開展區域活動中,由於教師隊伍普遍年輕化,教師指導遊戲有時比較粗淺,專業水平還有待提高。希望以後通過進一步改善辦園條件和加強師資建設,從而促進我園區域活動水平不斷提高,讓幼兒更好地得到發展。

中班下戶外活動總結3

到積極主動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爲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區域遊戲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於遊戲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巧手作坊、生活區、數學區、小醫院、閱讀區、表演區,堅持每天開展遊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半年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動區內提供的'材料難度相同,對於一部分幼兒可能過於簡單,容易完成,這樣就會使其失去興趣,不利於其進一步發展。 而對於另一些幼兒可能又太難,通過努力卻達不到,這樣也會使其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瞭解每個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考慮個體和個性差異,在活動區內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如:在美工區投放摺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可以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摺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

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後,都紛紛去嘗試着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繫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爲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爲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裏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後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瞭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數學區設計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一個一個比,還能自己創出兩個兩個或三個三個比;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比大小”該成了“排小魚”的遊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之間的牌全部吃掉。更改遊戲規則後,能力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區遊戲了,還自己比起誰贏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交往能力,針對出現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

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瞭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並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通過努力,我班的區域活動在園內評比中獲得一等獎,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着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學期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中班下戶外活動總結4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它伴隨着幼兒的成長,可以說,沒有遊戲就沒有發展。區域活動是孩子們探索的天堂,是讓幼兒在“有準備的環境”中和教師相互作用,並通過這樣的相互作用實現自主學習,獲得自我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同時指出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映,敏感的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然而在幼兒園的區域活動中,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師幼互動流於形式、停留於表面,不夠深入。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往往存在不少指導上的困惑,主要表現在:

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時順應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

2、孩子多時,教師指導如何支持孩子個性需要和發展?

3、不知如何有效地幫助幼兒進行活動,缺乏相應的指導策略。這幾個難題影響了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因此這一學期我們針對中班區域活動教師指導策略進行了研究,努力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以環境材料爲媒體,將教師的指導轉化爲幼兒的積極行爲。

首先,觀察幼兒對區域投放材料的操作情況。因爲材料是促進幼兒發展的載體,科學投放各種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價值是開展區域活動的保證。所以要時時關注材料投放的適宜性,使得材料最大程度的引發幼兒操作的機會和願望。

1、層次性策略,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水平

我們在不同的區域針對每個幼兒的不同水平投放了具有層次性的材料。

比如操作區——“使用筷子”的創設,從情感體驗入手,根據幼兒原有水平的差異,在材料中予以區分:對使用筷子不熟練的幼兒,我們創設了給小動物餵食的材料,讓幼兒嘗試夾方形或有棱角比較好操作的“食物”,幫助幼兒獲得成功,從而體驗幫助小動物餵食的樂趣;對已有使用過筷子經驗的幼兒,我們創設了喂小兔吃火鍋,我們提供的材料是:圓形的球比較難操作的材料。以這種方式使材料和形式具有挑戰性,幼兒在玩中,既體驗成功的喜悅,又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2、多樣性策略,滿足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

在操作區——給小兔喂火鍋的材料中,幼兒不僅活動了肌肉,而且在玩的過程中進行點數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再比如說建築區的活動:我們引導讓幼兒將積木分類擺放,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收放玩具的習慣。在這個活動中,幼兒在不斷地整理積木的過程中,發現不少問題:

(1)整齊但不便於取放;

(2)異形的積木不好整理;

(3)怎樣讓大家都遵守一種擺放的方法。

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幼兒學習了與同伴合作、感知了圖形間量的不同及組合變化、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了幼兒動腦筋的習慣,促進了幼兒的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我們感受到,將目標、材料、形式進行的有效結合能充分地挖掘材料的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二、面向全體幼兒,針對不同問題適時介入指導

1、觀察先行,教師的介入要適時

適時指導何時介入。從實錄和平時的觀察中我們發現:

(1)當幼兒的行爲希望得到成人認可時要介入,例:美工區幼兒的作品展示;

(2)當幼兒有求助需求時要介入;

(3)當幼兒發生困難時要介入,例:益智區中小朋友的提議被其他小朋友否定時;

(4)發生糾紛、活動有停頓時,例如:建築區遊戲時面對同樣的需求都拿一塊積木,發生爭搶,不能解決時教師都應該找準時機予以介入。

2、提出有啓發式的問題,運用富有情景式的語言有效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