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教研活動總結四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爲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研活動總結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教研活動總結四篇

教研活動總結 篇1

一、研討主題

說明文的教學

二、研討目的

說明文的“枯燥”,是因爲它一般只有說明的對象、順序、方法,沒有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沒有具體可感的人物形象。這類課,往往上成科學課,或是上成忘卻文本的“概念課”,以致迷失語文的自我。我們希望通過對本主題相關資料的搜尋、整理和學習,同過“一課多磨”或“同課異構”的反覆操練,達到掌握說明文課堂教學的基本思路,使課堂既有說明文教學應具有元素,又不失濃濃的語文味,打造儘可能漂亮的說明文課。

三、研討過程與收穫

1、聽王崧舟老師執教的《萬里長城》。

這堂課,讓我們感受到語文課堂可以比文本更有詩意。課堂上,老師要用詩一般的情懷,歌一樣的語言,去承載學生的生命長城。

具體地展開,即“好課三味”。所謂好課,要具有“語文味”、“人情味”、“書卷味”。

什麼是“語文味”?怎樣上出“語文味”?

2、資料學習

a.《“語文味”,究竟是什麼味》

通過學習,我們懂得關於“語文味”的一些界定:

“語文味”是一種具有詩意美感和達到自由境界的教學,文化味是語文味的重要元素。

“語文味”主要通過情感激發和語言品味、義理闡發和幽默點染等手段來獲得。

“語文味”是滲透了師生生命體驗的教學。是文本、教師、學生等教學要素在動態中形成的一種和諧的整體美。

b.《怎樣才能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

這個材料,更加明確地告訴我們:

語文課上出“語文味”,前提是淨化語文課堂。語文課不是德育課、美育課、思維訓練課。說明文教學中,過分關注自然科學知識、把語文課教成自然課的現象。這種過分重視語言所承載的內容,而忽略表達這些內容的形式的做法,是與“語文味”格格不入的。

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核心是用語文獨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豐化合磁化語文教學過程。要教出語文獨特的情感、美感、和語感來。

3、紮紮實實的磨課。

理論的習得並非能力的真正提高,得在課堂這塊舞臺上反覆操練,纔可能將辛勤的汗水凝固成豐碩的果實。爲此,我們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紮實有效的磨課。

最近,各種活動不斷:大會小會頻繁、抽查視導忙亂。戴老師向大家展示的《秦兵馬俑》一課,我們依然毫不怠慢,事先抽出時間進行了認真的試上與聽課活動。

再拿《音樂之都維也納》一課來說吧,沈詩紅一人就上了四回。

(1)初稿

當沈老師有了初步的備課方案後,我們教研組專門利用時間進行討論研究,梳理出一個當時認爲比較合適的上課思路。

(2)第一次試上

效果不錯。但是,我們教研組每個成員仍然羣策羣力,各抒己見,肯定優點也指出不足;付出熱情,也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教研活動記載簿上寫了近三頁紙的討論稿時,教案第二稿有了雛形。與第一稿比,對文本的解讀(尤其課文第二自然段)、重點的把握更加準確、深入。

(3)第二次試上

教學流程的大環節處理得相當不錯,音樂、圖片等的合理運用烘托了氣氛,激發了學生情感。本着精益求精的求學態度,我們的討論內容在會議記錄上寫了整整三頁:除若干細節外,稍大的改動是2、3、4自然段與5、6自然段分別採用細品慢嚼與放手演說的方式教學。至此,第三稿方案初步形成。

(4)第三次試上

教學效果有了很大提高。老師精當的指點、精妙而詩意的導語,換來學生對文本精深的理解和精彩的朗讀。整個教學流程,學生密切配合,老師得心應手。這是一堂相對完滿的課。然而,追求卓越的意識,使我們再一次圍坐一起,精雕細琢起來:一句句子的獨特語氣、一個字詞的'多種預設等都再三推敲,直至教案第四稿浮出水面。

(5)第四次上

經過這麼幾輪的磨課,沈詩紅老師駕輕就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詳盡而豐富的資料補充,使學生恍如穿過時空隧道,來到18世紀的維也納,聆聽歐洲古典音樂最初的夢想;斟字酌句,使平面的文字立體起來,一條條用音樂家名字命名的街道、一座座古樸的音樂家雕像,友好地出現在孩子的想象世界裏;伴着悠揚的旋律聲情並茂的朗讀,更把所有同學和聽課老師的心激活了,如長了翅膀,自由翱翔於音樂的藍天,陶醉在摻合着花草芳香的晚風裏……真是一堂熔書卷味、語文味、人情味於一爐的好課啊!

寫到這裏,我很想代表我個人,也代表我們教研組全體老師感謝學校領導,感謝你們組織的各種活動,使我們教研組的老師有更多的機會共同參與,共同活動,共同提高,使心與心的距離更近,使人與人的情誼更深!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我的發言完了。

教研活動總結 篇2

自參加工作以來,能夠不斷加強自身的政治理論修養和職業道德提升,以人爲本,關愛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做一個科研型、學者型教師始終是我的夢想與追求。由於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與默默無聞的耕耘,在讀書——思考——研究中不斷地豐富自己、提高自己,教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點滴成績,不但促進了自己業務水平的提升,更有力的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xx年被評爲章丘市優秀教師,xx年被評爲章丘市優秀校長。

一、以學習爲樂持之以恆

我認爲教師要想提高業務,就要勤於學習博採衆家之長,關注細節善於思考,剖析得失務求實效,於是常年以讀書爲樂,堅持記筆記寫反思。近年來自己先後學習了《素質教育理論綱要》、《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走進學生思考的世界》,魏書生的民主與科學的管理思想,劉京海的成功教育理論等。

自己開通了教育博客,每天以工作日誌的形式堅持書寫所思所感所悟。在讀書中學有收穫,在反思中日有提高。幾年下來,自己養成了做事踏實、善於學習、勤于思考的習慣。不僅提高了業務理論水平,而且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

二、發現就是進步總結就是提高

教科研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指導教育教學工作,高質量地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完成從實踐到理論,由理論指導實踐的辯證循環。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新課程改革、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教與學、學習後進生的轉化、德育管理、教師隊伍建設等等,這些都是教科研的對象。

這就要求我們能夠用研究的眼光去觀察發現問題,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去分析解決問題。招準問題的切入點,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對症下藥。一般老師工作就停留在了問題解決的層面上,而沒有對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上升到理論高度進行總結,這就是庸師和優秀教師的最大區別。

我相信發現就是進步,總結就是提高。爲了形成高質量、個性化的成果,我經常閱讀相關雜誌刊物和教育理論書籍,瞭解所研究內容的前沿動態和已有的理論成果,同時還進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研討活動,在與別人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更新觀念,撞擊思維,將自己發現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學地、準確地表達出來。

20xx年本人撰寫的《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習後進生的轉化》在《山東教育科研》上發表,《我們對提高教師素質的幾點認識與做法》在濟南市組織的小學教師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選中獲二等獎,《論小學中年級語文訓練的內容與方法》在“新世紀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大賽”中獲一等獎;20xx年撰寫的《實踐人本思想注重名師培養》在濟南教育學院學報上發表。

20xx年撰寫的《研究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實效》在濟南教育學院學報上發表,《以愛育人爲師之本》在濟南市教育局組織的德育論文評選中獲二等獎;20xx年撰寫的《運用電教手段促進教學創新創新》在濟南市組織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論文評選中獲二等獎,《尋找生活中的美》在濟南市中小學研究性學習教學方案設計評比中獲二等獎。

20xx年撰寫的《巧妙自然用投影輕鬆愉快學數學》在山東省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教育教學研究優秀論文評選中獲二等獎;20xx年撰寫的《小學作文教學指導初探》在全國小學語文教師作文教學論文比賽中獲一等獎;20xx年撰寫的《班主任要善養“三氣”》在內蒙古教育上發表,本人承擔的章丘市十一五規劃課題“小學作文教學走向生活的研究”順利通過專家組鑑定結題。

三、以教科研爲平臺讓每位教師都成功

教科研是教師成長、自我發展的支撐。因此,作爲校長我同班子成員一道爲教師創設了各種條件、採取多種措施努力營造有利於研究的寬鬆氛圍,引導教師走上科研興教之路。教師60餘人。從整體上講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偏大,教科研意識比較淡薄。針對實際學校確定了“專家引領、科研先行;點上突破、面上輻射;整合強化、凸顯特色”的教科研思路。

首先我們邀請了市教科所的郭道勝所長來我校爲全體老師作了精彩的教科研報告。使老師們明晰了教科研的意義、步驟與方法,打破了對老師們來說教科研高深莫測的神話,使全校老師走向了問題型教研課題研究。學校在教科研上實施政策激勵、全力支持。如提供豐富的圖書資料,科研設備,廣開門路採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給教師以拓寬研究的視野,提高研究水平。

學校還組織全校教師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更新觀念,進一步提高教師科研意識和水平。同時,還爲教師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臺,爲教育科研成果的發表與推廣創設條件,爲教師提供展示個人才華的機會,充分促進了學術觀點的碰撞、科研靈感的激發。

我校的小學作文走向生活的研究、小學數學優良思維品質的培養章丘市級兩個課題於去年四月份立項開題,經過課題組全體成員歷時一年半的刻苦公關於今年八月份終於通過市教科所的鑑定順利結題。最難能可貴的是兩個課題的結題,使老師們找到了自信信,激發了全體教師的教研熱情。“課題引領潤無聲,校園興起教研風”已經成爲中心小學教學教研的真實寫照。

教研活動總結 篇3

本學期我校以科學發展鄉鎮義務教育事業全面提升教師業務能力爲目標,以上級下達的“課內比較學”活動文件相關要求爲基礎。我組以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綜合、科學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組成的活動組,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這個中心,堅持“以研促教、科研興校”的方針,以“自主互助開放型”課堂模式,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不斷促進師生髮展爲根本,進一步探索綜合組教學質量持續快速發展的教學教研新路子。現將本學次教研組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

1、在教研活動的開展同時,使本教研組教師積極轉變觀念,提高課堂教學和教研水平,切實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形成了濃厚的教研氛圍。在學習了“自主互助開放型”課堂模式後每個人都有學習體會。

2、加強了教師專業理論學習。開展了學習《給教師的建議》、《愛心與教育》、《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每人都寫出了深刻體會,構建了學習化教研組,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真正實行“科研興教”的科學認識,走內涵發展之路。

3、在白瑪央吉老師的一節音樂課中教研組集思廣益,發揮教研組的力量,大膽嘗試了“自主互助開放型”課堂模式,授課教師有教案,和授課後體會。聽課教師認真記好聽課筆記,並寫出反思,針對這節課結合自己學科特點,如何上自己的課,達到優化課堂組織、轉變學習方式、開拓學生視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上好拓展課。

二、活動目的

(一)學生層面。

1、通過一節音樂教研活動課,讓學生觸摸到科學、美術、微機學科之間的一些關聯,在課堂營造的氛圍中,品嚐新型教學模式的樂趣。

2、在活動中,讓學生懂得美好的事物有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並引領他們從多種角度去體驗、感受、表現事物和情感,從而更全面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二)教師層面。

1、本次教研活動是在本組教師講課和評課研討活動中,通過集體的備課,鑽研教材,嘗試了讓本組教師儘快構建起自己學科的教學框架,樹立教育科研的意識。

2、通過展示,激發了老師在新課程下,瞭解自己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聯。在進一步清晰本學科特性的同時,逐步超越自身的學科限制,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

(三)教研活動層面。

1、突破原來單一學科教研的活動形式,拓展教研思路與方法,讓教研真正立足於課堂,服務於學生。

2、以教研爲挑戰平臺和切入口,嘗試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開拓創新,激發教師的科研意識。

三、教研收穫

1、每週一次理論學習交流,由教師輪流擔任主講,每週一次教研組活動學習交流研討,在學習內容上要求:有先進的教育思想,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在學習管理上要求有學習記錄,有心得體會。

2、每次教研都都做到有主題,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活動,定內容,有記錄,有成效。

3、每次備課都要把上課、評課、交流結合起來,本次,我們將以課例爲載體,通過課堂實踐、教後反思,在集體備課中,我們將實施“三環節,六步驟”教研方式,“三環節”即課例定題、新課研討、課堂實踐。“六步驟”即:個人備課----集體備課----修改試教----組內觀摩研討----總結反思----再次執教。教研組內定期開展“人人講課,互相聽課、評課”活動,全組人員自始至終參與教研活動。

4、通過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及“教師幫帶”活動的開展,促進本組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5、教師在平時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創設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強調師生互動,平等對話,真實體驗,不斷生成,實現師生共同發展。

6、上課教師做到了上課有詳案,教後有反思,有體會;聽課教師有聽課筆記,主評課教師有評課點評;其他教師提出自己的觀點及合理化建議。實現學科聯手,教研互動,組長對本次教研活動寫出了總結。

四、存在問題和今後設想

存在問題:

由於涉及學科較多,教師課程安排調整不過來,導致很多教師沒能聽到自己想聽的課。以至於在最後的總結會上教師討論不夠熱烈。其實教研活動形式可以多樣,充分發揮本組教師的優勢,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通過教研活動,讓大家的教研教學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今後,在開展教研活動時注意及時調整教研計劃,不留遺憾。

今後設想:

我們組在下次將繼續開展“自主互助開放”的教學模式,推廣到其他學科,實現高效課堂。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從調整教學關係、改變課堂結構入手,變先教後學爲先學後教,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自主是核心,互助是手段,面向學生的認知差異,保證教學從每個學生的學習起點開始,適應不同學生的認知需求,並把反饋矯正落到實處,使全班學生獲得成功。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這個中心,堅持“以研促教、科研興校”的方針,以“自主互助開放型”課堂模式,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不斷促進師生髮展爲根本,進一步探索綜合組教學質量持續快速發展的教學教研新路子。使我們學校通過教研活動更快、更好地發展,把學生的整體素質迅速提高,爭取在全局調研、統考成績中爭上游,站排頭。

教研活動總結 篇4

本年度數學教研組的工作,在學校的指導下,在全體數學教師密切配合下順利開展。我們數學組的老師同心協力,積極投身教改和教研活動中,較好地完成了本學期的各項工作。一年來,我們共同合作、共同探索、共同成長。下面將本年度我們組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組風建設

我們數學教研組每位教師有富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嚴謹治學,講師德,圖進取,有民主、競爭、團結、高效的組風。遇到教學中問題總是共同探討,經常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一起研究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方法和措施,交流經驗,數學組形成了一個團結勤奮,銳意進取的戰鬥集體。

我們每位教師都有嚴謹、紮實的良好教風,並努力培養學生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努力體現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認真備好每一堂課,認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注重教法與學法的指導,及時研究教學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課堂的教學過程,對作業能嚴格要求,認真及時批改、及時反饋。大家從點滴入手,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的意識。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學有所得。教法切磋,學情分析,我們互學互促,紮紮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查漏補缺,培優輔差,立足課堂。

二、集體備課

爲了節省老師的備課時間,發揮每位老師的特點,同仁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借鑑,數學組採用了集體分節備課,每位老師在這個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特點、風格再進行修改,在教學上體現出自己的個性,教案力求符合下列要求:

1、教學目標應有: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教育目標,確定數學思想及數學方法的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通過引導與規範管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教學設計應以課程標準爲準繩,根據教學目標和本校的學生特點安排教材,要深入理解教材,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及不同的教法。

3、課堂模式百花齊放:我組提倡以學生爲主、教師爲輔的教育教學模式,主張教師探索創新適合學生的全新教育模式。

三、教研活動情況

制定了切實有效的教研計劃,我們採用了靈活多樣的教研活動方式。在加強教研組的建設的同時,把集體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專題學習與問題探討相結合、經驗交流與教學反思相結合,並提高了理論學習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將理論聯繫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結合我校本學期的校本培訓,圍繞課題研究與學習資源,教師們認真準備、積極發言,切實提高教學效率,提高了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繼續優化了我校數學教研之風。通過開展教研培訓,注重解決教師在當前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困惑,改進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建科學、有效的課堂模式和教學模式。

我們的成員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不無故缺席,並做好詳細記錄。每次教研活動事先都經過精心準備,積極發言,和外校同科教師多交流教學經驗,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多次走出去聽課和學習經驗。學習學生分組互助學習教師點撥的先進科學,有效的課堂模式和教學模式,開闊了眼界,在自己的教學上也得到了啓發。

四、主題研究

針對目前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沒有完全體現出合作學習的真正作用,還有許多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還不夠完善,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許多誤區。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我組就這一內容進行了研究。

通過研究,我們的數學課堂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小組合作學習進入數學課堂,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爲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通過理論學習、課例研究、提高了我們的專業理論水平,提高了教學效果。

我們教研組全體教師經常利用休息時間輔導,辛勤耕耘,真抓實幹。展望未來,我們初中數學組任重而道遠,我組全體教師在新的一年裏,決心更加團結協作,自加壓力,樹立主人翁精神,爲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而發奮努力,爲把墳坨中學建成質量一流的中學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