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研活動總結三篇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研活動總結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教研活動總結三篇

教研活動總結 篇1

學校是教師職業生涯的重要場所,是教師成長的搖籃。學校理應爲教師的自我實現,專業發展而服務,根據教師的教學實踐,開展專題教研活動是全面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在進修學校的正確引導下、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語文教師的齊心努力下,我們學校的現代文閱讀教學的專題教研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初見成效,下面我從以下幾方面把我校這一年來的教研組工作做以簡要的介紹:

一、教研活動過程:

1.集體討論 制定計劃——爲研究工作確定方向

任何一項工作都要有前提預設和詳細的安排和部署,才能把這項工作完成出色,因此計劃好是開展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保證。我們教研組的工作計劃是在期初時,通過集體討論制定的。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有許多困惑,在制定計劃前,每個人先寫出自己的疑問,再把這些疑問進行整理歸納,把共性問題作爲專題研究的內容。根據上級精神和教學實際,XX年年上半年我們確定的研究主題是小說閱讀教學,XX年下半年我們確定的研究主題是散文閱讀教學。

2、自主學習 完善自我——多渠道的夯實理論基礎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我們深知作爲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必須有紮實而深厚的理論做基礎,要想開展研究必須吸取他人的精華,這樣才能少走彎路。正如一位名人曾經說過,我並不偉大,只是因爲我站在了許多人的肩膀上。只有不斷的反思自己,纔能有所提升,只有站在別人的肩頭纔能有更大的飛躍。因此我們針對學校提出的每位教師每週必須保證四個小時的自修時間,每學期要寫一本讀書筆記、上交教學隨筆、教學論文、教學案例、教學反思等學習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學校爲我們創設的學習條件,圍繞專題題自主學習有關小說、散文閱讀教學方面的有關理論、案例等經驗,形成濃烈的學習氛圍,自覺蒐集信息、資料,可以說沉浸書海,沐浴書香、品味書韻、精采博取,已成爲我們的學習風尚。

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憑藉自身的努力,教師能夠有較大的進步,但是在相互的交流與學習中,我們更能得到寶貴的經驗。取得更大進步。在自主學習之後,我們利用每個單週集體備課時,由備課組長安排一個人作爲中心發言人,大家分別把自己所學、所思、所得拿出來交流,共同提高,充實完善自己的理論水平。

3、展示交流,互相切磋——多角度的進行實踐研究

理論學習必須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才具有生命力和發展性。專題研究主要反映在課堂教學上,離開了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這些就只會停留在口頭上。因此,我們把教研活動落實在課堂教學中,開展了 “每師一課”和 “一課多上”的活動。

“每師一課”是一項面向全體教師的教學研究活動,我們以學年組爲單位,由教研組長負責。要求每位教師在組內上一次專題教學研究課,每節課都要經歷個人備課、互相觀課,評課交流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各學年組推出一節典型課例在全校集中展示,大家共同研討。我們下發了“每師一課反饋表”,包括觀課記錄、評課意見、反思建議等幾個內容,每聽一節課,教師都認真填寫反饋表,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寫下反思。這樣,“每師一課”的活動不僅使上課人得到了實踐、鍛鍊和展示的機會,也使廣大觀課教師從另一個角度深層次地融入到研究過程中,全體教師都能站在不同的位置對教學實踐獲得自我獨特的研究體驗。 “每師一課”使廣大教師逐步把專題教研轉化爲日常的教學行爲,最大限度地調動起每位教師的研究主動性,在生動的實踐交流中做出了深入的思考。這種普及型教研活動,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們的專題研究和創造熱情,讓她們感受到平凡的崗位蘊含着豐富的藝術與智慧,最直接、最有力地推進教研的進程。

具體方式如下:

首先:每個人在厚實的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結合年級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以及自己的認識,圍繞專題來設計出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實踐研究。在教學實踐中邊實踐邊反思邊提高。

其次:以學年組爲單位,在每週集體備課時,安排一個人把自己的教學研究成果通過講課的形式展示出來。每次研討課,要求執教者在上課前針對專題,闡述個人教學理念和設計思路。研討時,圍繞專題和執教者的理念進行。我們教研組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良好的評課氛圍,決不光說好聽話,大家都從幫教的角度上誠懇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每位成員都敞開心扉進行評課,我們求實求真,存異求同。直言不諱,暢所欲言。教師們對一個個案例剖析的同時,就是對自己教學行爲的反思,久而久之,自己的教學水平就能登上一個新的臺階。今後我們還將把這種好的風氣保持下去。

接着,個人修改,進行反思。反思要把課堂中的閃光點與失敗處、學生的錯例、二次教學建議等都記錄下來。再次試講,完善教學,得出成功的經驗。教學的實施如果沒有分析與總結,經驗無從談起。因此,我們教研組要求組內教師每節課後寫好教學反思,針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及課堂實踐找出不足之處及成功體驗,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提高備課質量及課堂教學水平。

最後,在個人展示後,以學年組爲單位,進行 “一課多上”活動。即學年組成員商定出相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構思,不同的切入點,側重點進行設計,各自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意圖,聽完課後進行分析研討,這種活動旨在通過分析比較來確定適合本學年的教法和學法。

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一部分骨幹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以此帶動全校教師人人形成個性化的教學。在安排展示活動時,期中以前安排經驗豐富、業務過硬的教師先展開示範交流,讓青年教師、新教師有一個學習、取經的過程。期中以後儘可能安排新教師及教齡較短的年輕教師展示,要求青年教師儘量採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所展示的公開課儘量體現新課程理念,有創意。

4、羣策羣力,共同發展——充實完善研究的成果

“一個好漢三個幫”,教研活動的展開並不僅僅是教師的個體行爲,一個具有良好素養的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團結、合作精神,這樣才能以好的情操薰陶影響學生。 在以組爲單位的實驗結束後,每個學年組選出一個人做主講,集體備課,共同設計,把本組的研究成果展示給全體的語文老師看,然後大家在一起共同研究此方式方法是否實用。同時再用此法嘗試教學,並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加以改進、完善。一次次的討論,一次次的交流,使大家對研究的專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大家在各自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實踐,勇於嘗試,不斷反思,課堂教學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研活動的成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研工作苦樂相伴。回望專題教研這塊綠地,那盎然的葉尖閃動着一顆顆全體語文教師智慧和汗水的結晶體。經過這一年的實踐研究,我們集體智慧凝結成以下成果:

在小說閱讀教學中主要採用讀悟式教學。

“ 讀悟式”閱讀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以“讀”爲主線,以疑促讀,以讀促思,讀思結合,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在“悟”中提高自己,認識自己,形成讀書的能力。

具體操作:

從以下四個方面人手:以“帶着話題初讀(悟的基礎)──各抒己見議讀(悟的呈現)──突出重點精讀(悟的`核心)──洋溢情感美讀(悟的昇華)”爲基本操作模式。

在散文教學中引領學生運用“三步定向探究閱讀法”來把握敘事性散文的主旨。

具體方法是:

(一)初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旨。這可以從三方面着手:

從形象入手把握主旨; 從理清文脈入手把握主旨; 從材料入手,歸納文章內容要點.

(二)細讀課文,弄清作者是如何表現文章主旨的

一般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思考。

一是作者運用了哪些材料表現主旨;二是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和修辭表現主旨;三是抓重要語句,準確理解其含意。

(三)精讀課文,讀出個性,創新閱讀。

創新閱讀的關鍵在於“質疑”,即在文本閱讀的基礎上完成一個由“無疑——有疑——無疑”的質變過程。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多用些商對式、徵詢式的話語,多問幾個沒有唯一答案,思路開闊的問題,多提供幾處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和自身生活體驗相聯繫的場景,我們的閱讀就一定會擁有一個自主、個性、互動的新平臺。

教研後的反思

通過理論學習我們認識到:只有教研才能解決自身真實問題,改變教法,提升教科研能力。

通過嘗試體驗我們感受到:知識只奠定教師課堂教學底氣,而智慧則給教師帶來靈氣,帶來教學機智,課堂纔會流光溢彩;沒有教師學習、成長就沒有學校高質量教育,學習+研究+反思=教師成長。教師的成長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永恆不變的,它需要不斷的學習、教研和創新,惟其如此,纔能有強大的動力和後勁。

通過具體操作我們領悟到:教研是科學、是藝術,離不開教師工作。教研活動源頭在哪裏,在教師的心裏,因爲它在教師工作激情中迸發,在教師思維碰撞匯聚,只要你勇於教學反思,勤於筆耕記錄教學中真實故事,學中研,研中思,思中行,教研就一定能走進教師教學與生命,有了生命彰顯,個性張揚,底蘊豐厚,我們的教學生命纔會更精彩。

務實、創新、團結、奮進,這是我們語文組的教研風格,也是整個三十五中的教研風格,今天,我們把這一風格展示給各位同行,希望我們在共同的探討、交流中互相學習、共同奮進。作爲組長的我,深知肩負的責任,任重道遠,還需努力。我相信,在全組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語文教學前景光明,對此,我充滿信心。

燃亮心中那盞明燈,它將照亮我們前行的光輝大道!

教研活動總結 篇2

一學月即將過去,回顧一個月的教研活動,我們高廟小學數學教研組,在校領導的正確組織下,在各位老師的大力合作下,進行了有序的教研活動。我們從內心體會到課堂教學要體現“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必須從導入教學開始。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高超的教學導入藝術,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通向優良教學情境的開門鑰匙,它可以起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效果,爲整堂課的進行做好鋪墊。因此在教研過程中我們通過實踐總結出多種創設有效情境導入新課的方法,我們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根本,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積極實施新課程教育,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通過紮實的教研活動,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教研工作。下面我們回顧一下我們的活動過程和總結一下我們的研究成果。

一、 抓常規工作的落實,每位教師心中有教研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一學期我們認真學習精神,制定符合我校實際情況的教研計劃,通過雙週工作計劃通知到每個辦公室,做到人人瞭解工作計劃,個個知道自己常規工作。

課堂是老師的立身之地,是教學的主戰場,是切實提高教學效果的最有效的途徑。踏實有效地做好“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學常規工作,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份內之事,我們要求每一位老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紮實做好“教學五環節”,尤其注重備課、上課、反思三環節。

1、以本爲本,深入鑽研教材。

每一節課要精心備課,確定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重、難、疑點,精心地構思教學的五個環節。把培養學生的能力作爲主要目的,選擇有效情境導入新課,讓孩子上課伊始就走進數學,做到“一石激起千層浪”。

2、以學生爲本,培養學生的能力

課堂中,以學生爲主體,重在充實調動學生積極性,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爲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繫,在實際情境下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新知識,不但便於保持,而且容易進入遷移創新的情境中去。提倡老師在教學中運用綠色語言,讓學生在溫和、寧靜的情感中學習,使學生喜歡上數學。

3、課後反思 ,受益無窮

每一節課後或者每一次聽課之後,要有一個交流反思的時間。這有時比上一堂課帶給教師的感受更多,每一次活動之後,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各位教師各抒己見,有爭執,有交流並能及時反思,寫好聽課反思,爭取做到“一課二上,三討論”。我們更爲關注課堂導入的方法是否恰到好處,是否抓住學生的心,這樣可以更好提高自己。

4、共同合作,集思廣益

新課標的備課量很大,所以集體的力量更重要,我們組以備課組爲單位定時定期進行集體備課,討論教學中的一些導入問題,統一教學進度、教育目標、討論最佳教學設計方案,反思教學得失。儘可能多地從網絡上、書本上擴充信息,不斷充實、完善各課資料,力爭向每一個四十分鐘的前五分要更高的質量。集體備課常規化,做到有中心議題,中心發言人,並記錄彙總。

二、認真落實教研活動,確保教研圓滿成功

1、理論學習是推動教師成長的有效手段

這一學期,我們進行《數學新課標》理論的再學習,重新領悟新課程標準的精髓;我們還一起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等,我們專題研討,通過做讀書筆記、心得的方式,讓老師明確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的策略,提升老師的理論水平,理論的提升,促進大家理念的更新,更好地爲教育教學服務。

2、紮實開展公開課教學,爲教研提供了最好的範本

每個學期我們在學校的公開課活動中,認真聽骨幹教師的課,大家以誠相待,就公開課中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討,力圖通過研討、示範,解決大家工作中的困惑,讓課教的踏實、樸實,讓學生學的紮實,真正學有所獲,從而達到全面提升老師的業務素養的作用。

教研活動總結 篇3

根據縣教師進修學校的工作要求及部署,我們口前協作區在進修學校的領導和四所學校領導、老師的幫助和支持下,以互學互助的團隊建設爲平臺,以本校實際爲出發點,有聲有色的開展了專題教研活動。在一年多的時間裏,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下面我向與會的各位領導同仁做以簡單的彙報。

第一步:落實精神,制定整體計劃。

任何一項工作都要有前提預設和詳細的安排和部署,才能把這項工作完成出色,因此計劃好是開展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保證。在xxx年期初備課時,徐主任傳達了整個語文學科的現代文閱讀的專題研究活動方案,根據這個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口前協作區的四位教研組長在一起,根據本校情況,討論並制定了xxx年上半年的協作區活動計劃:先是實踐探究;然後由四所學校分別出一節觀摩課,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

xxx年下半年期初備課時,再次由四位教研組長,在總結上半年的活動情況基礎上,制定計劃:四所學校共同研究同一個主題——敘事性散文閱讀的關於主題的把握與挖掘。仍先是各校自主研究,再於10月份合作交流展示。

第二步:根據校情,理論實踐探究

xxx年上半年,八中確定的是散文閱讀教學;七中、三十五中確定的都是關於小說的閱讀教學。xxx年下半年,四所學樣共同確定的是敘事性散文閱讀這一專題。

教育理念是基礎,教師的觀念決定着本校的專題教研的方向,所以各校在教研組長帶領下開展理論學習,轉變觀念,並且確立實施方案積極地互相聽課、評課、研討、交流,並撰寫論文、課例反思等,做好經驗積累。

八中研究的模式是:確立課題——蒐集信息——經歷案例——合作研究——課例反思。

十中是教學、學習、研究三位一體的研修模式。通過“教學反思”“案例分析”“問題會診”“專題研討”等形式,組織教研活動。

七中以學年爲單位,集體備課,一人主備,大家評說,共同提高這種方式。

三十五中則是採用集體討論 制定計劃——爲研究工作確定方向;自主學習 完善自我——多渠道的夯實理論基礎;通力協作,互相切磋——充實完善研究的成果;羣策羣力,展示交流——深化落實研究的成果這幾步來進行研究。

第三步:展示成果,合作交流研討

井底之蛙不跳出井外怎知世界的廣大?互學互助效果最佳。有人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後還是一個蘋果;而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後就是幾種思想。

根據期初計劃,xxx年四月份,首先在八中由朱豔秋老師講的散文《心田上的野百合》拉開了交流活動的帷幕。

接着是五月上旬在七中,由鄧小輝展示了小說《社戲》這節課例。

最後五月下旬在三十五中,由孫立國老師展示一節動物小說《斑羚飛渡》的課例。

聽完每節課後,與會的各位教師都積極討論、評課,辯論聲此起彼伏,大家是暢所欲言,常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甚至有時會爭得面紅耳赤,進修學校的徐主任、畢老師對這種研討氛圍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xxx年下半年,10月25日我們口前協作區專題教研的交流活動在永吉十中開展。

本次活動四所學校各做一節示範課,展示本校教研活動成果。半年多的研究,各校都取得了一些成績。永吉十中展示的是初一的常卓老師的《散步》一課;三十五中展示的是吳敬豐老師的《散步》一課;七中展示的是初二的張麗老師的《背影》一課;八中展示的是初二的任東昇老師的課外文章《爸爸的地圖冊》一文。

聽課後,首先由做課教師所在學校的備課組長談本校專題教研開展的情況及經驗;然後由老師評課,研討並交流經驗。這四位老師的課各具特色,但有共同之處,都注重教給學生閱讀散文的方法。這四節示範課爲口前協作區的研修活動起到了推動作用,與會的各位老師都覺得受益非淺,雖然會議時間很長,但各位教師積極性卻很高,沒有叫苦叫累的,反而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第四步:注重反思,繼續深化落實

通過研討之後,各校回去後,繼續進行反思,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研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同時吸取其他學校的精華,不斷豐富、提升本校專題教研的水平,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逐步完善教學藝術,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並且把反思記錄下來,發佈在網上,做到資源共享。

以上我從四方面對口前協作區活動過程做了簡要總結,可以說這一年的實踐研究,我們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一是教研活動,參與面廣,全體動員,不怕辛勞。如八中的老師每次來參加協作區活動都有要起個大早,六點就得出發,中午很晚才結束,但他們卻從無怨言。

二是教研氛圍濃。如在評孫立國老師的課時,老師們就各執一見,爭論了起來。

三是針對性、時效性強。我們能夠針對教學過程中生髮出的新問題來確定研究重點,並且四校確定同一個研究主題,及時溝通,及時反饋。如本學期確定的主題研究就是在針對上半年的活動中評價孫立國老師的課時,關於主題的挖掘與把握問題發生的分歧而確立的。

四是領導重視,指導到位。象徐主任每次教研活動都參加給予指導,七中的一把校長呂校長親自參加教研活動。

雖然我們取得了些許成績,但仍存在着不足:

1.上半年研究主題不統一,致使合作交流時精力分散。

2.專題教研活動的宗旨是通過教師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從協作區專題教研活動來看,各校基本上都是採用課例、教師反思與互動評課的研究形式,但活動的內容、形式比較單一、活動交流的時間短,沒有深入與提升。

3.行動跟進沒有,缺乏二次方案的實施。

在明年我們協作區專題教研活動中要繼續完善的工作是:

1、計劃制定要有針對性,研究的專題不要太大,應帶有普遍的共性問題,以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爲主進行研究。

2.活動內容我們不必拘泥於課例研究,我們還可以開展反思研討、教學問題研討、光盤研究等形式。

3.每次活動之後要注意材料收集,及時總結、及時反饋各種經驗材料並且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交流,達到資源共享。

4.怎樣提升教師的研修水平,比如說課例上完之後,教師進行反思、其他教師進行評課,這就能提升嗎?不行,最重要的環節是寫研究報告或反思心得,要有行動跟進。

5、總結的過程就是成果收穫的過程,展示的過程就是成果分享的過程,要加大總結和的展示力度。

回首這一年來的教研歷程,我們愈加深刻地感到,教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載體與途徑,是學校得以持續發展的強大驅力,是顯示現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們協作區的語文教師將不負衆望,再接再厲,求真務實,積極創新,努力譜寫專題教研活動的新篇章。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不懈努力,專題教研將走進鮮花燦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