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的活動總結(精選8篇)

經歷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後,想必你會開拓了視野,感覺我們很有必要對活動情況做一下總結。現在你是否對活動總結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課堂的活動總結(精選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堂的活動總結(精選8篇)

課堂的活動總結1

爲更好的落實區教育局組織的“課堂教學效率年”活動,我校在三月初開展了備課、聽課、評課一條龍教學活動。

學校規定:每週三下午第八節同時進行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集體備課活動,每位語文、數學、英語老師都要備一節經典課,然後根據根據備課內容上一節觀摩課,教學副校長張偉和教務處全體成員組織本學科老師聽課,並且當天進行評課,我們重新設計了評課內容,主要突出了自評、他評和改進措施的環節。

經歷了近三個月的“備、聽、評”一條龍活動,取得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師的業務素質,也讓我們看到了老教師的鑽研精神和帶頭作用,語文朱傑老師的一節《三峽》,在三峽地圖的引領下,把我們帶入了三峽的地貌中,朱老師富有激情的語言,和環環相扣的設問,讓我們完全置身於三峽美景中。數學荀麗敏老師的一節《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不等式》,讓我們瞭解了不等式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數學工具,獨具匠心的學生座位、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讓學生在討論中成長、在學習中體驗快樂。英語高宏老師的一節《Review of untis 7-12》複習課,體現了老教師的深厚的功底,課前快樂的英文歌曲調節了學習氣氛,課中的表演和小組調查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課尾的看圖說寫讀夯實了學生的基礎知識。

中年教師在此次活動中突出了骨幹的地位、展現了自己的獨特的教學方法和創新精神;青年教師表現出虛心學習的精神,向老教師請教,積極備課、聽課、評課。在備課和評課環節,老師們更是開誠佈公、暢所欲言,對優點讚賞有加,對缺點直言不晦,突出互相學習、互相進步的主題,在濃厚的研討氛圍中,教師們不斷成長。雖然此次活動工作量增加、壓力很大,但是、每位老師都積極響應和參與,克服重重困難完成教學任務,讓我們看到了城凇中學教師們的過硬的本領,感受到了城凇中學教師們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課堂的活動總結2

10月15日,我校舉行了主題爲“在協同教學背景下的主動有效課堂教學”縣級研討活動,活動中共開設研討課19堂,涉及高中階段的14門學科,包括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擔當研討課的授課教師有學校副校長、縣校級骨幹教師、青年骨幹教師和新教師。

縣教育局副局長黃乃華,基教科科長袁健、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呂波和縣進修學校教研室的高中各學科教研員、全縣六所高中及部分高中課程學校的校長、教學副校長、教務主任、學科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教師代表共有130餘名參加了本次教學研討活動。

聽課活動後,各教研組長組織本學科的教學研討活動。各授課教師自我點評本節課的得失和特色,高中各學科教研員針對該節課如何在協同教學背景下的主動有效課堂教學進行了精彩點評,普遍認爲我校在主動有效課堂教學活動實踐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更新,教學行爲得到改善,教學效能得到提高,師生面貌煥然一新,教學氛圍充滿校本特色。

同時,學校還開展了“協同教學背景下的主動有效課堂教學”論壇活動,縣教育局副局長黃乃華,基教科科長袁健、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呂波等領導蒞臨論壇並作重要講話。

教學論壇上,我校教師代表陸尚濤、戴麗梅和王愫怡分別圍繞本學科在協同教學背景下如何實踐主動有效課堂教學進行了交流。

施中笑副校長代表全體民本師生向蒞臨指導的各位領導和專家表示歡迎,向多年來支持幫助民本發展的兄弟學校表示感謝。施校長全面介紹了學校在協同教學理論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圍繞縣局提出的主動有效課堂教學的整體思路和教學要求,不斷調整民本教師的角色更新,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民本中學的“協同發展”的課堂教學12字要素:開放民主、互動探究、有效輸出。

縣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呂波認爲本次教學研討活動的特點是全面、細緻和務實的。學校開設了高中階段所有的課程類別研討課,授課教師廣泛而普及;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分反映了民本中學“主動有效”課堂教學第一階段的成果。

縣教育局基教科科長袁健要求學校在原先的“協同教學”市級課題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細化,關注課程領導,發揮主動有效課堂教學效能,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縣教育局副局長黃乃華充分肯定了本次教學研討活動內容豐富,質量很高,民本中學充分運用協同教學思想,在協同教學的基礎上,把握主動有效教學精髓,既能積極貫徹落實縣局部署的課堂教學改革各項工作,又能在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上充分體現了學校特色,從而確保了學校的教育質量穩中有升,不斷提高。

下午,各高中學科教研員繼續深入教研組進行了新老高三教學經驗對接的專題調研活動,反響很好。

課堂的活動總結3

上午進行了半日活動“藍色小花”的教學,共分爲兩個活動進行,第一個活動是語言活動——藍色小花,第二個活動是美術活動——美麗的藍色。

縱觀兩個不同領域的活動,在執教過程中我覺得第一個活動孩子們更加喜歡。“藍色小花”是根據趙冰波《流星花》改編的一個富有濃濃真情的故事,而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體會藍小花這一角色的善良品格,萌發孩子對藍色的喜愛之情,整個活動在講講說說中進行。從執教這個活動下來,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孩子們都被故事中藍小花的善良、美麗、勤勞、富有愛心深深打動着。一次次的聆聽故事講述,孩子們都沉浸在美麗的藍色世界裏。而且在教學中我還請孩子們學習了藍小花和老星星的角色對話,並在孩子們的積極投入下進行了故事表演,整個活動孩子們的氣氛非常活躍,同時教學效果也相當好。

而第二個活動是美術活動,請幼兒用繪畫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藍色的感受。活動中首先我請孩子們自由說說自己生活中見到過的藍色,不一會兒,藍藍的天空、藍色的大海、藍色的氣球、藍色的衣服、藍色的汽車……孩子們脫口而出。於是乎孩子們便用自己藍色的彩筆勾畫出一個個美麗的藍色世界。但是從孩子們的作品看,大家對藍色也是拘泥在一定的範圍內,作品畫面不夠大膽,想象的空間不夠寬泛。

但是,通過這樣一個半日活動我覺得還是比較好的,兩個不同領域的活動貫穿在一起比較有系統性,因爲第二個活動是第一個活動的延伸。

課堂的活動總結4

爲了切實落實“大姚教學範示標杆教學”的核心理念,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大力推進標杆教學課堂實踐、推進課堂教學創新,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我校結合中心學校的工作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於3月x日至23日認真地組織了標杆教學課堂實踐第一階段的教學活動。

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活動目標明確

本次標杆教學課堂實踐活動切實落實大姚教學範示標杆教學的核心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動口、動手、自主、創新的能力,營造良好的教研教改氛圍,使全校教師在不斷地實踐中儘快地成長,促使教師隊伍逐步向“專業化”發展,從而使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

二、活動的具體情況

1、3月x日至15日,對標杆教學課堂實踐活動作宣傳動員。

2、3月x日,召開標杆教學課堂實踐籌備會議,並組織學習《桂花中心完標杆教學課堂實踐實施方案》,安排第一階段工作。

3、3月x日——3月x日,桂花中心完小全體教師參加第一階段的.標杆教學課堂實踐活動,活動分爲語文、數學四個教研組同時進行,有語文課12節、數學課12節。

三、取得的成績

1、本次活動既加強了各位教師之間的交流,又爲各位教師搭建了互相學習、共同成長的學習的平臺。

2、本次活動按照活動計劃圓滿地完成了所有工作,達到了活動的目的。

3、24位授課教師都精心準備,展示出了自己特有的教學風格,課堂教學水平在逐日提高。

4、課堂教學初步體現了標杆教學核心理念,對學生的關注逐漸轉變到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形成過程上。

5、組織形式靈活,通過精心計劃,評委分爲四個組,每一節課語、數同時進行,縮短了週期。

6、活動過程中無不安全事故發生。

四、存在的不足

1、課堂的時效性不強,學生還未真正達到教學或學習的目標。

2、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關注面不夠,而學生的參與面和展示面也不夠廣。

3、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和評價方式單一,語言缺乏感染力和號召力。

4、課堂當中,教學新理念的貫穿與體現不夠深。

5、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配合、溝通還有待於加強。

6、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有待於教師去挖掘,並充分發揮教學輔助手段的實效性。

7、在標杆教學的實踐中,標杆和類比的實效還不足以體現。

五、改進措施

1、加強各位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最終共同提高。

2、學以致用,大膽地將大姚教學範示標杆教學的核心理念加以實踐,並及時反思,使自己的教學素質得以提高。

3、在活用教材上,多進行思考、多進行嘗試,努力形成一套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

4、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應努力營造寬鬆、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以激勵學生學習。

5、結合學生實際,多創設情境,激情、激趣,還原課堂本色。

6、關注全體學生,親近後進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我,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7、蒐集並大膽地運用教學輔助手段,爲課堂教學服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8、認真鑽研教材,樹立標杆知識點,花足力氣,下足功夫,讓標杆深入學生內心,爲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六、標杆教學課堂實踐操作中的建議和困惑:

(一)、數學科目的建議

1、導入揭題應簡潔明瞭,緊密聯繫標杆題的內容進行導入。

2、複習導入題型的設計要精選精練,力求切實高效。

3、關於定理定義的學習可放在導入中學習新知識點後,再在學習標杆題。

4、明確學習目標的時機與方式要靈活多樣。

5、高段學習要求的出示口述,可使課堂更自然流暢。

6、對於各種名詞可以不寫出來,以便於流程的自然銜接。

7、訓練題型要精選,對比題少而精,能反映知識點。

8、強化訓練梯度宜小,以結合教學內容夯實基礎爲好。

9、低段的學習要求範圍不宜過大,應細化明瞭,簡明扼要,易於學生接受。自學過程不宜長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學過程中可讓學生的展示作爲重點。

(二)數學科目實踐中的困惑:反思的完成過程不宜操作;全課小結的方式過於統一,多樣化得不到體現。

(三)語文科目的建議

1、學習要求的設置應注重體現實效性,低段教學中,應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實行小步走、快節奏的方式;學習要求切忌大而繁雜,應進一步細化。

2、學習要求的設計與明確可以不拘一格,在注重銜接過渡自然的基礎上,學習要求也可適時穿插於教學各環節中,明確時大部分可用口述,便於指導學生展開自學。

3、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的參與面應擴大。

4、課堂中的標杆與類比應根據文章的特點設立,根據各年級段學生的特點,標杆的確立應具有連續性。

5、標杆知識點要講透徹,鞏固訓練要及時,注意鞏固效果的反饋。

6、應着力於標杆文的樹立以及標杆題的反覆訓練,真正發揮標杆的實效。

(四)語文科目實踐中的困惑:

1、標杆段學習之後,類比是否只能放在學習要求(二)上完成,是否能夠靈活處理,放在當堂訓練中完成。

2、學習目標的明確是否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進行調整,必要時是否可以不展示學習目標。

3、學習要求(二)的表述是否能夠既不限制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提問自己解決,又便於教學過程的流暢和知識點的掌握。

課堂的活動總結5

通過這次教學《交通運輸方式多》這一課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品德與社會》課不是以書本上的系統知識爲目的的課程,教師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大膽地進行創新,在上好教材內容的同時,應以課本爲依據儘可能多地利用社會資源,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學生獨立觀察社會、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服務社會的意識。在課堂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寓教育於活動中,把知識性和趣味性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真切地感受到主動參與學習所獲得的樂趣,使其始終以積極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參與學習活動。

一、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好老師。而創設情境則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創設情境就是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憑藉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生活化,爲我們進行情境教學提供了極好的條件。我在導入新課時,先通過讓學生猜謎語引出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四樣交通工具:火車、汽車、輪船、飛機,然後再通過一組交通工具的圖片瞭解生活中的其他交通運輸工具。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感受到交通運輸工具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繫,感受我國交通運輸所取得的飛躍進步。

二、對課堂進行延伸,讓社會課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

學習課堂知識是小學生認識社會、觀察社會的第一個臺階,但只有將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運用才能使知識得到內化。引導學生思考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進行有拓展型的學習和探索,儘量讓學生從自身的體驗中找出答案,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的態度。教學《交通運輸方式多》時,在學生認識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後進行練習,練習時選一些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用品讓學生選擇適當的運輸方式。如:一噸活魚從密雲水庫運到北京、兩箱急救藥品從北京運到拉薩等,通過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選擇運輸方式,進而培養學生選擇運輸方式的實際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另外,在本節課的最後,我還設計了一個比較綜合的實踐運用活動,五一快到了,由於今年頒佈了新的休假制度所以五一隻有三天假期,老師打算用這三天假期到大連去旅遊,都可以選擇哪些交通工具呢?這就要求學生應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和他們已有經驗全面分析各種因素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是在有了一定社會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的,在教學中又通過學習教科書、解決實際問題逐步認識了社會。由此可見,品德與社會課是學生走向社會的培訓基地,它能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初步能力。

總之,品德與社會課必須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豐富的知識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去發現學生的思維方向,培養學生的探索與實踐的能力,讓學生參與社會的實踐活動,參與社會熱點的討論,通過正確的引導、啓思,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與實踐能力。同時,也要不斷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課堂的活動總結6

學生社團活動已在校園內形成了相當規模和輻射力,成爲學生課餘開展學術、科研、文娛等活動的重要陣地。它的類型主要有知識學術型社團,社會服務型社團,文化娛樂型社團,研究創造型社團,體育競技型社團等等。學生社團活動它的內容十分廣泛,形式多樣,它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它使學生在活潑、寬鬆、自由的環境中學到了課堂上難以學到的知識。以社團舉辦的不同層次的專家教授系列講座、熱點系列講座爲例,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文學、藝術、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給同學們帶來新的知識和見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社團成員的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現代教育的一個基本特點通過各種途徑,組織各種行之有效的活動,促進學生在各方面的健康成長。而校園社團活動的正常開展,正是校園文化建設取得成效的先決條件。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社團活動,能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向深層次、高質量方向發展,從而給學生的課餘生活提供了活潑、高雅、寓教於樂的新天地。

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既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廣博的知識面,又要有合理的智能結構和參與社會的能力。學生社團雖然對某些學科的瞭解還不夠深入,但是這些活動擴大了他們的知識面,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有助於學生建立合理的知識、智能結構。

參加課外活動我們可以利用社團、課外活動中的集體動力培養和塑造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培養了我們學習的能力,提高文化素質,發展個性特長,使得智能結構全面合理。我們在活動中主動學習文化知識,探討文化問題、培養興趣愛好、鍛鍊文化技能、發展專業特長,不僅活躍了校園生活,發展了個人愛好和特長,而且其影響往往能擴展到社團之外的成員。最終使得我們提高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注意力等。參加社團活動、課外活動還能讓我們有機會去認識多點朋友,加強自身的人際關係面;其次,在交往中,我們會學會如何處理好朋友與朋友之間的一個關係,懂得如何珍惜朋友,如何幫助朋友,也懂得接受朋友的幫助;再次,朋友之間的關愛使得我們身心健康發展。積極而又健康的心理品質的,與良好的人際關係相聯繫對大學生個性品質的形成與發展極爲重要。

一個社團,它的成員能夠加入社團、參與社團活動、參與社團等多種途徑緊密的與社團聯繫在一起,由歸屬感到認同感,由認同感到榮譽感,由榮譽感發展爲對集體的責任感;同時,一個優秀的社團在成員中倡導的價值觀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成員的心靈。高校中愛心服務類社團可以說是這方面很好的例證,社員通過參加社團開展的各種傳遞社會關愛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很好的提高他們溝通、交際、動手等實踐能力,而且更爲重要的是能夠通過活動潛移默化的培養社員良好的道德品質與素養,使社員深切的感覺到參加每一次活動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禮,身心的淨化,這類社團讓成員更加富有愛心,提高了自己思想道德水平。

通過在課外活動、社團活動中的交流、發展,我們普遍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不怕挫折,有較大的學習毅力,創造了一個良好向上的學習氛圍。社團活動和課外活動中,更使我們具有了高品位的鑑賞力,不爲物質生活所累,不爲庸人之事所困繞。更能夠正確地評價自我,一方面是自我認可,接受屬於自己的一切,從而形成對自己較積極的看法,另一方面,自我客體化,對自己所有和所缺有一個明確的認識。課外活動是我們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參與課外活動,讓我們的大學生活更加美好。

課堂的活動總結7

20xx年11月,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學習小組交流優化策略的研究”課堂研討活動。在本次活動中,我執教了三年級數學第九單元《集合》,並參加了三、四年級和一、五年級部分教師的數學聽評課。在自己上課和聽課的過程中,感覺所有的老師都注重小組合作學習,並能將小組合作學習運用的比較好,學生參與小組學習也顯得比較成熟。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小組成員間的交流比較成熟

這次活動的主要觀察點是學習小組的交流。在每一節課中,老師都採用了一次或兩次的小組合作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小組長能組織本小組的同學有序的進行交流,並能在全班彙報時說出小組的觀點。和前幾輪聽課進步最大的是,小組內的交流變得有序,組長的組織能力也有的很大的提高。

2、集體備課紮實開展

本次研討活動的一大亮點是集體備課。這次研討課,每個年級組都進行了集體備課研討,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方法和教學流程。在集體備課中,同年級組的老師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由於不是在同一天講課,在第一位老師執教完後,大家又對這一節課進行新的研討打磨,所以,雖然是同一個課題,但每節課都有每節課的精彩。

例如三年級組老師選的課題的《集合》,前幾位老師都根據集體備課的教學流程進行了試講,在聽了幾位老師試講之後,胡玉潔老師重新設計了教學素材,創造性的運用了本班學生的情況製成統計表,讓學生身邊熟悉的同學成爲數學研究的內容。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被充分的調動起來。有了集體備課的流程,再創造性的使用,會讓課堂教學更加新穎、實用。

3、教學理念更加創新

在這次“學習小組交流優化策略的研究”課堂研討活動中,所有教師都能根據本班學情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預案。課堂教學不走形式,需要討論的疑難問題放手讓學生討論,能讓學生解決的問題放手讓學生解決,教師都能夠充分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課堂教學真實、高效。

例如,劉洪霞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創設了動畫情景:美羊羊和喜羊羊有兩塊地,由於位置不方便,想交換位置,從而找出這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兩塊地的面積一樣嗎?怎樣探究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然後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究出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從而推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在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並體驗成功的喜悅。所有教師都能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同時將觀察、操作、討論、轉化、等有效的學習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建議:

1.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還需進一步優化

作爲教師,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會學習,會思考。這次課堂研討課中,有些老師安排了合作學習,但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提示的太多,讓一些問題沒有合作的必要。還有的老師沒有說明合作的要求,只是隨便說一句自學某一節內容,學生也很迷惑拿起書來隨意翻翻,沒有任何時效性。如果採用小組合作學習,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合作的內容是什麼,才能進行學習

2.教師語言需進一步錘鍊

在這一輪“學習小組交流優化策略的研究”課堂研討活動中,每個年級確定的基本都是一個課題。每一位站在講臺上的老師都想完美地演繹自己的精彩,可是每個人呈現出來的卻大不相同。同樣的課題、同樣的教學設計,爲什麼會給聽課的老師不同的感覺?我覺得這和老師的教學語言分不開。老師在課堂上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無不影響着學生情感體驗,對整個課堂氛圍也起到很關鍵的協調作用。這次研討活動中,老師都努力創設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儘量精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但在教學問題的設計上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和錘鍊。

3.全班交流需要進一步提升

在小組交流完進行全班展示時,基本上是組長代替本小組成員進行展示,與其他小組之間的質疑還不是很成熟。有的班級雖然能夠質疑和評價,但質疑的問題有的比較淺顯。今後應該在全班交流、展示時把相應小組評價跟上,培養全班同學交流的能力,讓所有同學參與到集體交流之中。

課堂的活動總結8

一、繼續撰寫周教學反思

按照二0一0年我校制定的“課堂教學效率年”三年實施方案的相關要求,繼續將選題指南中的六號題目“《重視抓好“課後反思”,總結課堂教學中的 “得”與“失”,促進教師在反思中成長提高》”作爲本年度的選題作爲研究。本年度截止爲止共撰寫教學反思16周,計540篇。每一篇教學反思都能夠從教學經驗、課堂亮點、課堂遺憾、再教設計等角度深入總結,每位教師的周教學反思串成一條鏈就是教師一年的成長曆程。達到了研究的最終目的——“促進教師在反思中成長提高”。

二、監督管理細緻到位

一年來我校加大了對此項活動的監督檢查力度,將此項活動作爲教師業務考覈的一項重要指標進行量化賦分。每月教務處均有詳盡的記錄,同時業務領導對每位教師上交的教學反思均作出了詳盡批閱,指出優缺點,對於共性的問題還通過召開教師例會的方式進行輔導。這一舉措既保證了此項活動開展落實到位,杜絕了形式主義問題又達到了研究的最終目的——“促進教師在反思中成長提高”。

三、常規活動正常開展

本年度上學期我校進行了骨幹教師示範課7節,教師彙報課15節,教研組長研討課5節,每位教師直接或間接聽課節數達到24節,教師撰寫說課稿27篇,教研活動教學反思27篇,教研活動教案27篇,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成長。下學期按照劉校長的要求教務處統一編制了“教師公開課日程安排”一覽表,每週均有兩位教師分別在校內做公開課,全員參加聽課、評課、研討。同時還擬於11月份進行校內評優課教學活動,學校將邀請部分學科教研員和友好學校的業務領導作爲評委,爲我校評優課活動把關定位,此項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優秀教師學校將對其進行物質獎勵。這一活動既調動了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又達到了研究的最終目的——“促進教師在反思中成長提高”。

四、搭建學習的平臺提素質

爲使我校廣大教師儘快地掌握教育教學思想和教育教學理念、方法,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我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市教育局教研室組織的各種課程培訓、課改觀摩、教學研討等活動。一年來先後派出教師參加市級培訓60人次,市級“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研討 9人次,校級教學專題研討15人次,參加各項研討的教師撰寫外出觀摩學習彙報材料11篇。同時還藉助樺甸五中李長軍老師、樺甸七中王淑芹老師、宋敏來校支教的機會,特邀他們爲我校老師作了教學經驗介紹,這些活動的開展既促進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一課堂教學改革模式的落實更達到了研究的最終目的——“促進教師在反思中成長提高”。

五、研究成果結集歸類

爲進一步將研究過程形成成果,促進教師間相互交流學習,我們將教師上交的論文和案例進行了結集歸類,形成了“共實踐、深探究、展成果”活動之優秀論文集《成長的足跡》和優秀案例集《教海拾貝》各一部,可以說這是此項活動的一大亮點。

回顧一年來的此項工作還有一定的不足,今後我們將繼續將此項活動作爲一項常規繼續開展並使之細化,爭取將其打造成我校教學管理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