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語文教學工作總結範文彙編7篇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總結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結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語文教學工作總結範文彙編7篇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篇1

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現對自己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由於我班學生基礎較薄弱,爲了紮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語文能力。

二、積極貫徹新課程標準,認真上好課。

⑴、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的情況備好課。認真鑽研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備課做到深入細緻。

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爲主體,老師只起組織和引導的作用,注重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做好轉差工作。我們班差生較多,教學中多給差生“開小竈”,要求生字詞語過關。既嚴格督促,又給與他們及時的鼓勵,使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

四、抓好知識的落實和過關。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之後,我都及時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對確實困難的學生進行細緻的個別輔導,抓好了章節過關,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有了提高。

五、拓展知識視野。爲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

1、搜尋優秀文段。通過學生自主搜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

2、好詞佳句的收集。在不斷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語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

3、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課外閱讀、寫心得體會、黑板報等等。學生在活動中增長了知識,訓練了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

六、認真做好課後反思、回顧。及時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

七、積極參與聽課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衆長,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回顧這一學期的工作,學生的進步讓我無比欣慰,但還存在問題,今後還需努力解決,在以後的工作中將發揚優點,

改正不足,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努力學習教學理論,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2、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篇2

轉眼間,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本人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構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下頭是本人的教學經驗及教訓。現將具體年度工作總結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本事,已成爲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爲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導入的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時,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簡便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一樣的課型,設計不一樣的導入方式。能夠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啓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進取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本事。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本事、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能夠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一樣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經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我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爲學生的學習供給了廣闊的舞臺。

二、要提高教學質量,要害是上好課。爲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頭的工作:

⑴課前預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把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明白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愛好、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研究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把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景。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留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留意,使其堅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想方設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愛好和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留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愛好,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三、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資料。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能夠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意義,情感。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引導學生選擇自我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昇華認識。

四、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爲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爲訓練構成有序、趣味、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水滸傳》等課外書;經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爲深入理解課文資料奠定了基礎。

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一樣角度,採用不一樣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本事。

本學期我雖然盡了自我的職責和本事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必須的成績,“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授課時重點突出不夠明確,平時對於學生整體照顧不夠等。此刻,我也正在不斷改正中。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和本事而努力奮鬥!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篇3

本人從教十多年來,不斷加強業務進修,提高學歷層次,堅持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和嶄新的教育理念,是個思想觀念緊跟教育發展態勢的'創新型教師。本人從事了三屆初中畢業班工作和一屆高中畢業班工作,十多年來在教學工作中摸爬滾打,經驗教訓的不斷積澱,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在自己的頭腦中也就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觀念,這些觀念也爲我平時教學工作和本學期的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的探索提供了理論依據。現特就此文闡述如下,希望得到方家的指點。

一,關於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

1、學生學得好遠勝於老師教得好。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材的精練、實用、高效,老師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環境的舒適等,都是外因,最終還是要通過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活動來起作用。因此,在高一年,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主動探究性學習的良好習慣,就顯得特別重要。

2、以課文爲語文教學的例子,增加課外閱讀量。

“課本只是個例子”,葉聖陶先生如是說。這也告訴我們,不要唯課本論,不要把課本當作教材的全部。如果老師只是把“例子”(課本)講解分析得再明晰透徹,卻不讓學生去接觸生活實際,不去從生活中採掘大量鮮活的知識,不去做適量的“習題”,那麼學生也不可能把所學的知識遷移爲能力。所以,我在高一階段教學過程中力求壓縮講授課本的時間,儘量地多給學生一些課外閱讀的時間和機會。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課外活動應該佔據着相當重要的位置,如果沒有處理好語文教學和課外活動之間的關係,就無法把語文學科教好。據我所知,幾乎在所有學校裏,語文學科都處在相對弱勢的地位,學生課餘用於學習語文的時間幾乎最少。而語文學科的特點又決定了不能僅僅靠課堂教學來完成,必須以課外活動爲依託,這個矛盾沒有設法解決清楚,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話。

3、沒有知識的積累,就很難有能力的提高。

高一階段正是打基礎的時候,必須有計劃的認真的紮紮實實的做好這項工作。還必須明確語文學科各階段的目標。語文學科沒有明顯的階段性。以前報道過的任小艾帶的初三畢業班作高考語文試卷,平均成績超出北京市總平均分3分多就是很好的證明。因此,語文老師應該想辦法把語文學習的大目標分解爲若干個小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每一個階段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因而不敢放鬆。

二,關於閱讀教學

1,壓縮課文的授課時間,一般課文用1--2課時來完成。爲了壓縮課文的授課時間,首先要簡化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每一堂課只要求達到一個目的。每一篇課文的內容都包羅萬象,想面面俱到、毫無遺漏的教給學生,不僅沒有必要而且沒有可能。俗話說得好:“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從教學效果來說,必要的捨棄是應該的。理想的教學目標設計應該是從宏觀進行,一學期、一學年的教學目標放在一起看,是一個系統的整體。但落實到每一節課,就必須有每一節課的目標和教學重點。其次,能夠不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就儘量不放在課堂上講,這也是壓縮授課時間的辦法。課前預習工作要落到實處,每一節課所佈置的預習任務都要有具體的、明確的、可操作的,便於老師檢查的。粗讀課文,疏通文義,分段歸納段意等一系列工作,完全可以在課前完成。字詞以及文學常識和文化知識,可以在開學初切塊分給班裏的每一位同學,由他們組織整理,上課前三分鐘抄在黑板上,底稿上繳,一月整理一次。

2、初中階段學習過的句式變化、關聯詞用法、常用修辭手法以及其它語法知識,應該有機的切分到每一節課文當中,有計劃的複習加深,這個工作非常重要。沒有紮紮實實的知識的積累,是很難有能力的遷移的。

3、向課外延伸的問題,我一直束手無策,因爲材料匱乏,學生手頭連最起碼一本《讀本》也沒有,現在,有了多媒體教學網絡,這個問題可望解決,但是,課外活動如何與正課有機的配合的問題,還需要我們認真考慮研究。

三,關於作文教學

我的作文教學的基本思想可以歸納爲以下四點:

1,高一階段要求學生把各種文體的基礎打紮實,把各類文體先寫得規範些。

2,“作文是學生寫出來的,不是老師改出來的。”我不贊同我們學校硬性規定語文老師批改作文時應該怎樣、不該怎樣的那一套一統化措施。如果不依據每次作文的具體情況,一味強調作文的精批細改,把語文教師圍困在作文堆裏忙個不停,那就什麼事也幹不成。作文批改應實行學期積分制。每一次作文明確一個訓練點,完成訓練任務即得滿分5分,每學期要求完成40分的指標,分數不足可以用作文數量來禰補。作文指標沒有完成的,從期末考試語文成績中一次扣除。用這種辦法逼着作文基礎較差的同學多寫作文。我已經試行一學期,效果不錯。

3,要求學生堅持“課前三分鐘講演”的講演稿撰寫,以作爲作文課的補充。

4,利用每週一節語文課的有利條件,開展詩歌朗誦課、演講比賽等一系列活動。這些說讀方面的活動,對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幫助的。

四,關於課外語文活動

針對課餘時間裏,語文學科都處在相對弱勢的地位,學生課下用於語文的時間幾乎最少這一現狀,就要充分利用一些零碎的時間。因此,開展語文課外活動勢在必行。

除了上面提到的課餘活動以外,我設想在高二年開展以下活動。

1、每天一首唐詩鑑賞;

2、每節三個成語介紹,並要求同學根據這些成語連串成一段話;

3、每週一節閱讀課,課後要求同學們寫一篇小評論;

4、定期舉行作文競賽,擇優彙編成優秀作文選集;

五、本學期教改、教研成果小結:

1、舉行以構建聽、說、讀、寫合一活動訓練,初見成效。

2、學生在校級“公民道德建設”故事演講比賽中榮獲第一名,第四名。

3、本人在這一學期撰寫了三十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全國各處交流、發表。其中,在《南安教育信息網站》“教師交流中心”排行榜上長期居於領先地位。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篇4

本年度我擔任***和***班兩個班的語文教學任務,並且擔任***班的班主任。這是我連續第三年任教畢業班。一年以來,我能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主動完成學校分配的各項工作,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努力向黨組織靠攏,力爭實現新的跨越,向新的人生目標奮進。

一、勤于思考、勇於探索,以新的理念教書育人

這以學年新課程在我市全面實施,XX年暑期我到***二中參加教研室組織的爲期兩天的新課程培訓。通過培訓我認識到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的迫切性,也認識到實踐新課程標準的緊迫性何檢舉性。

當時我所任教的年級雖然還沒有使用新教材,但我能勤于思考、勇於探索,在教學過程中大膽運用新課程理念,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而且加深了我對新課程的認識。結果表明這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我還將平時教學中的心得體會加以歸納整理,一學年中在各種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教研文章50多篇。

二、立足現實、放眼未來,以塌實的工作培養新人

本屆學生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基礎比較薄弱、能力不強,依賴心理嚴重。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能從實際出發,不好高鶩遠,堅持從基礎的內容抓起、從掉隊的地方補起、從不懂的地方講起,不輕易放棄一個學生,我始終堅信通過自己的工作,加上學生自身的努力,一定可以讓學生考出他們應有的成績,讓自己滿意。

他們已經失去了昨天,但我決不能讓他們再迷失了明天。那將是我們教育的失敗何悲哀。平時我經常鼓勵學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鼓起勇氣迎接明天的挑戰,從而確立各自的努力方向。

三、嚴而有愛、活而不散,以靈活的方法造就能人

身爲班主任,平時的學生管理工作瑣碎而繁雜。嚴格要求是我對學生的第一要求,無論是在學習上、生活上和紀律上,還是在活動中、交往中和假日中,我都堅持“嚴格要求,嚴中有愛”的原則,爲學生身心健康着想,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班級這個大家庭的溫暖,主動融合到集體中來,主動參與建設維護這個集體。

初中學生自覺性差,平時活潑好動,我並不刻意壓制他們,讓他們保持這一份童心,但決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引導他們在校紀校規的範疇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做到 “活而不散、活而有序、動而不皮”,這樣很大程度上鍛鍊了學生的管理能力、發展了他們的個性,班級上的許多事務也可以放手交由他們來處理,違紀事件也少了很多。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篇5

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的工作,我覺得,有苦,有甜,有笑,有淚,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對於這些智力有缺陷的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兩個星期裏,我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講講、說說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大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也有情況較爲特殊的學生,比如王婷坐不住,愛惹是非;上課弄聲音,一學期從未間斷,下課和同學沒輕重的打鬧,通過一學期的不斷糾正和獎章的溝通,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認真備課。

因爲是第一年帶班,在沒有經驗,班級情況較爲複雜的情況下,只能努力從自身做到最好。

工作中,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三、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教學,正如修築高樓大廈一樣,是學生成長的基礎。本學期,我主要在生字詞的認識、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生字詞的掌握:

生字詞的掌握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生字詞知識的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抓好寫字訓練。

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願。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爲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3)抓好讀書訓練。

如何讓學生能從“閱讀”變爲“悅讀”是一個關鍵。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爲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第三,注重自己的示範性。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篇6

當前,隨着經濟社會對中等職業技術人才需求量的加大和需求層次的提高,隨着職高學生就業形勢的好轉及職高招生規模的逐步擴大,人們對職高教學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語文是職業學校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也是一門工具學科,學生語文素質的高低,不僅影響着其它學科的學習,而且會對他們今後的工作與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職高語文教學的改革顯得尤爲重要。近年來,職高的語文教學經過不斷改革,尚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突出表現爲:大多數職高學生語言和文字的應用能力不強。本文從職高語文教學中的主客體易位和情感運用談談自己初淺的認識。

一、轉變教學觀念,實施主體客體易位的創新教學法

我們以往的教學,採取的是“先教後學”的模式,即由老師作主要的講授,學生進行被動的接受。在這樣的教學觀念指導下導致的結果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太差,教學效果不佳。此類傳統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忽略了興趣是最大的動力這個原則,總是在一相情願地往學生的嘴裏塞知識。即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也很端正,聽課、作業都較爲認真,但學習效果並不理想。“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行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簡單的灌輸知識更爲重要。因此,必須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實現職高學習的主體客體易位,把教學的主體還位給學生,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語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義,突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強調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要求教師只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指導者、組織者、評價者,所以傳統教學中以講代賞、以講代讀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用現代教學需求,它剝奪了學生親身品味、探究閱讀作品的權利和機會。

在筆者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證明,教師與學生變換位置,讓學生唱主角,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是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除了課堂外還有了許多新途徑。單一的方法、陳舊的傳統講課式教學已經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畢竟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過程,能夠同時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從而使他們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決問題。這樣既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例如在學習《我的空中樓閣》一文時,筆者放手讓學生唱主角,收到了良好效果。方法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講述自己家鄉的美景。目的是訓練學生觀察能力、說話的能力、概括的能力、剪裁的能力,從而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學生們爭着表達自己的見解,氣氛異常熱烈,之後要求學生聯繫家鄉寫出家鄉的特有景色和故事。根據學生的寫作的家鄉美景作文,我又把其中好的範文在課堂上由他們本人朗讀,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整個課堂洋溢着歡聲笑語。

誦讀也是品味語言的最好手段,讀到得意處,自然悟真諦。通過反覆誦讀,仔細體會,才能領悟到語言的美妙以及遺詞造句的技巧。因此,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既要做好角色的轉換,又要設計引導學生對作品產生某些感受、理解、體驗的“碰撞”,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情操的陶冶和對作品的感悟。爲此,構建互動課堂,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就成爲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互動的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既能體現教師引導作用又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一種教學方式。因此,筆者在教學當中因勢利導,有計劃地選取課文和課外的優美的詩歌和散文,組織了全體學生廣泛參與的配樂詩歌散文朗誦,讓他們充當課堂的主角,朗誦的形式有個人獨立朗誦、男女學生雙人分段朗誦、學生自由選擇夥伴朗誦,不僅加深對所學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從中受到激勵、啓發,產生聯想、靈感,增添創造意向,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藉助多媒體技術,薰陶感染學生,並因勢利導,展開熱烈討論

直觀形象、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技術以其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它通過多種媒體使語文課堂由單一的耳聞爲主的接受方式變爲以視聽等多種感官的共同協作,大大拓展了學習的空間。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爲學生創設符合心理特徵的教學情境,拓展學習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如在學習我國著名音樂家陳鋼《音樂就在你心中》這篇激情洋溢的文章時,筆者講解並播放了他的著名小提琴名曲《梁山伯與祝英臺》、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讓學生在凝重沉鬱、如泣如訴、悱惻悽婉的旋律中感受音樂的強大魅力和感染力。在講述《中國的牛》和《列車上的偶然相遇》這兩篇課文時,我適時讓學生在課堂中觀看了著名的奧斯卡獲獎電影《阿甘正傳》,觀看後又展開熱烈的討論,激發了學生興趣,從始至終學生都積極地參與思考討論,發言踊躍,學習積極性很高。通過討論,學生對人生的意義和學習的態度有了進一步的深刻認識。總之,這種聲像同舉、圖文並茂、動靜成趣,直觀而又生動多媒體教學,改變了過去以黑板和粉筆爲主要工具的教學模式,更易把學生帶到那種特定的氛圍中去,使之受到薰陶感染,提高學習興趣,進而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發揮感情效用,鍛造情感學習的新空間

感人心者,莫先乎於情。美學家梁啓超先生說過一段很精彩的話:“用情感激發人,好像磁力吸鐵一樣,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鐵,絲毫不得躲閃。所以,情感這東西,可以說是人類一切動作的原動力。”要使學生對語文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只有發揮情感的效用,才能建立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

那麼,怎樣才能真正建立起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呢?作爲老師,我們要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個將來要負擔起奉獻社會和供養自己責任的社會個體——人,不但尊重他們的精神和他們的價值體現方式,而且尊重他們的情感。學習不應成爲他們的負擔,學習對他們來說,應是一種快樂的遊戲,氛圍應該是愉悅的。筆者覺得,在語文學習中讓每一位學生能充分表現自己的情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真善美與假惡醜,這纔是成功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的職高語文教學忽視了學生個體的情感,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失落和教師對他們主觀情感的冷落使得他們已經快成爲當代應試教育的一個附屬品。

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要成爲培養、呼喚學生個體情感的陣地。我們作爲新世紀的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與文章對話,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要培養人文素質和情感,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就必須積極創造情境,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表達,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首先,應鼓勵學生對學習充滿自信,讓學生享受到被關注和信任的幸福。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自信心強,大腦思維就活躍,容易產生靈感和創造力;反之,缺乏自信,大腦活動就受抑制,很難進行創造性思維。因此,我們必須鼓勵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讓學生時刻告誡自己“我一定行”“我一定能贏”,以十足的信心去制定學習目標,並堅持不懈地爲實現它而奮發學習。這樣的鼓勵能讓學生產生一種被關注、被信任的幸福。因此不管是聽說還是讀寫訓練都要做到信任每個學生的能力。

其次,陶冶淨化學生心靈是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環節。語言文學的本質和靈魂就是情感。語文教學不但可以傳授給他們文學知識,更能夠通過一篇篇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感人的文章感化學生的心靈。教師應運用語文教學的特點,充分利用語文教材陶冶淨化學生心靈,教師在課堂上,充分利用課文所包含的感情教育因素,適當發揮,適時引導,會增強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從事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獻身精神,從而增強學生的內在動力。筆者在實施語文教學過程中,立足培養學生自身的責任心和感恩心入手,從他們父母的辛勤勞作和講述親情重要,旨在建立學生良好的情感和強烈的責任心,並收到了較爲理想的效果。

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語文課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教給學生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一篇篇凝聚着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學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澱成爲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讓語文課多一些情感,引導學生多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解讀、感悟那一篇篇充盈着作家豐富情感的文章。學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情感與思想,感悟與理解。讓學生用自己的情感與思想去感悟作品、感受真知,這纔是培養學生具有真正自學能力的根本途徑。

四、豐富課堂提問,展現提問的新天地

從目前的語文教學實際看,課堂提問在多數情況下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究其原因,根子仍在課堂提問本身的諸多不足。具體表現爲:其一,提問過於簡單,沒有深度,沒有思考價值。有些老師喜歡問“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作者是誰”等,這樣的提問毫無價值,只會讓學生厭倦,思維也得不到訓練。其二,提問沒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問,“文章分幾段?”、“各段大意是什麼?”、“文章主題思想是什麼?”,長此以往,讓學生生厭。其三,提出的問題空泛、難度大,讓學生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如一開篇就問學生“課文寫的是什麼?”、“寫作特色是什麼?”,對學生啓而不發。由於學生對課文內容還沒有感性的全面的認識,必然回答不上。其四,提問缺乏廣度,提問的對象過於集中,只顧優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傷差生的積極性。其五,提問沒有時效性,急於求成。有些教師發問後,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就要求立刻作答,這樣只會壓抑學生的思維訓練。以上種種提問的做法,都是不科學的,不僅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扼殺學生學習積極性,更不用說訓練思維能力了。

作爲教師,我們必須返回起點審視:課堂提問的價值是什麼?爲什麼提問?課堂提問應該能夠激起學生的疑惑和好奇,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聯想。有效的課堂提問首先應從實際出發,因材施問。尤其是對職業高中的學生,更要從他們基礎普遍較差的實際出發來設計提問。

在對每篇課文的講授之前,教師應當深入鑽研教材,在課文的導入上作文章,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形成他們心理上的一種“衝突”。當學生急於解開這些“衝突”(問題)時,也就意味着進行了思維訓練,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職高語文《中國的牛》一文,一開篇可讓學生思考:中國的牛具有什麼樣的品質?中華民族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從中國的牛可以看出什麼?當學生理解了中國的牛和外國的牛的對比差異,也就把握了本文的主要內容,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提問要提倡全面性,如運用比較提問、逆向提問、想象力提問。同時,提問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倡一題多解提問、聯繫生活提問。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勵,課堂提問必須結合教學實際,要問得其人、問得其所。在“善問”、“巧問”的同時,還要善於導疑、釋疑。作爲語文教師,應精心設計好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讓多樣化、趣味化的提問取代單一、枯躁的提問,並逐漸形成有自己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營造出良好的、積極的、活躍的、有創意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五、提高教師的個人修養,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語文教學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教材、學生和教師。教材的重點是教學目標的主要依據,而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又是實施目標的前提。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個性也是確定和實施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相同教材,同樣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師來教,其教學效果不一樣,這是教師的條件使然。所以語文教學的效果主要來自於教師這個重要的因素。爲此要求職高語文教師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質、豐富的知識內涵、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學生的親和力。

任何人都有追求進步的願望,職高學生也不例外,他們更會對責任心強、專業基礎紮實的教師產生崇拜心理,這是一個拉近師生距離的絕好基礎。所以教師應該努力強化個人素質,用廣博的知識和高尚的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化學生、影響學生。同時,由於職中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以往的學習經歷和學習心理、個性特徵和興趣愛好的個體差異性比校大,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還需老師去了解學生,學會做學生的朋友。職中生需要的是表揚和鼓勵,教師如果能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加以肯定表揚,會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筆者除了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找學生談心外,還通過學生的作文加強對學生的瞭解。尤其是通過學生的作文,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和學生們成了朋友,他們彷彿是在向我娓娓傾訴心裏的話,每篇作文上我都會批上評語,或是開導或是對於他們遇到的困惑予以幫助或是予以寫作上的指導,逐漸我的學生都喜歡上我,願意上我的課,提高了語文課堂學習的興趣了。

總之,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如何使學生對所學的東西產生興趣和愛好,並形成深刻的印象,是需要我們教師創新教學藝術,雖然職中生有着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只要我們強化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和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會有收穫。作爲一名從事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普通教師,我衷心希望早日走出傳統教育,形成職教特色。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篇7

傳統的語文教學基本上是一種單項灌輸形式,教學雙方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師生關注的是分數。教師的,只考慮知識的系統性、條理性,而較少或根本不考慮教知識的有效性和系統性。因此,學生是被動地學而無法或很難體現知識的應用性。爲此,我認爲,變封閉式的語文課爲開放式的語文課,其核心是使學生所學知識和學生的語文實踐相結合。我的具體做法是:

先以小學生中的口頭作文訓練爲突破口,一“練好功底,啓發聯想”爲原則,抓“四有”(有興趣、有程序、有規矩、有創造),促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把學生從“雙眼緊盯字、詞、句、篇”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達到培養學生的能力爲目的。爲了使開放式的語文教學觀,既體現傳統性又體現時代性,我還多方面開展有助於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活動。從每天早晨學生自辦的“新聞談”到“講班級裏的故事”,從講名言到“語文之窗”各種文學小欄目的專題節目,從“三八節給媽媽的一封信”到“小記者在行動“活動等,語文教學幾乎無處不在。開展這些活動,並不增加學生負擔,因爲學生課外沒有作業,這些活動又是全體學生輪流參加,每個學生半月或一個月輪到一次,他們既覺得十分有趣,有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能力。

總之,這樣教學,由於調動了教師和學生的雙邊積極性,課堂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學生課業負擔切實減下來,而效益——能力和學習質量在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