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參與,努力提高工作總結

爲了提高語文教研組教師們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之間相互學習與交流在,按照學校科研室的工作計劃,我們語文教研組在本學期開展了《小學語文發展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課題競賽課活動,本次活動得到了老師們的支持參與,上課教師是認真參與,精心準備,爲老師們提供了學習、借鑑的機會。現在我代表我們語文教研組對本次課題競賽課活動做總結:

積極參與,努力提高工作總結

一、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

1、創設情景,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教學資源進行課堂教學。

遵循課程實驗改革提出的 “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這一原則, 語文教研組的老師們能夠很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如:xx、xx、xx、xx老師,通過課件出示動畫導入課文,結合音樂進行範讀,結合動畫畫面講故事,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教學中重視以讀感悟、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朗讀、理解能力。

《小學語文發展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課題分低中高年段開展實驗,每一年段都有不同的教學要求,以讀感悟、讀貫穿始終、讀寫結合,授以學法自主學習,以此幫助學生達成其各發展階段的任務,以發揮學生自我潛能,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在本次課題競賽課活動中,老師們能夠重視以讀感悟、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能力。如:《紙船和風箏》一課,老師設計了多種朗讀形式如:自讀、互讀、指名讀、配樂讀、開火車讀等等,通過初讀、細讀、反覆讀這一過程,讀貫穿始終,達到了以讀感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目的。《秋天的雨》一課,老師通過小組讀、個人讀、範讀、配樂讀等形式,展現了秋天給大地帶來的美景,使學生尢如身臨其境,並在讀中遷移,運用所學內容也寫一寫秋天。學生們領會表達的方法、掌握寫話的技巧,因此,學習興趣高漲,同時也樂於參與學習。

3、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空間,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發展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意在通過倡導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爲主學習方式,以發揮學生自我潛能,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教師所做的備課、組織教學、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更要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空間,而這也體現在了我們本次課題競賽課活動中,如:《暮江吟》一課,老師通過指導學生學習古詩的第一句,授以學生學法、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討論,再進行學習展示的這一教學活動,使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學法自主閱讀參與學習,學生樂於參與,並能熟讀成誦。《四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一定的學習空間讓學生髮揮想像,組織語言,說一說四季的美景,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及對策思考。

1、各年段的課題教學研究模式沒能發揮作用。

各年段教師結合《小學語文發展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課題分低中高年段制定了本年段的教學模式,低年段教學過程應着重體現初讀、細讀、感情朗讀、熟讀成誦的學習過程;中年段應體現初讀感知、感悟課文、練習寫作的學習過程;高年段則體現明確目標、指導學法、閱讀展示、自主討論的學習過程。然而,在賽課過程中,部分教師的教學形式過於單一,低年段讀而不悟,中年段的寫流於形式,高年段的教學還停留在讀中感悟的階段,沒能充分運所本年段研究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發展性學習的方法與策略,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以讀感悟、讀寫結合、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在教學過程中比較穩定的教學程序,通過這樣的程序可以使教學活動導向特定的學習結果。

我們研究《小學語文發展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的目的在於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多元化的學習措施爲學生提供語文發展性學習所必要的經驗,幫助學生達成其發展階段的任務,以發揮學生自我潛能,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那麼我們在備課時就應遵循我們的課題教學研究模式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真正的發揮實效,使學生真正的學有所得,達到課題研究的目的。例如:在評課中,對《撈鐵牛》一課,老師們就提出老師只是播放課件讓學生看,既不引導也沒有深入講解,這樣的教學過於簡單,對這一課老師們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在設計這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初讀課文來整體感知全文,在瞭解的課文的情況下再通過生動的課件讓學生感悟課文從而明白撈鐵牛的步驟,並引導學生在領會作者是按事物發展的順序這一寫作手法的前提下練習寫作。我們想,也許這樣設計教學環節比直接出示課件出示揮鐵牛的過程和步驟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教與學目標不明確、不具體。

部分老師在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目標性不強,盲目性較大,教學過程缺乏嚴謹設計,隨意性較大上到哪是哪甚至沒有效果的情況。學生被老師牽着鼻子轉,只知完全聽從老師的教授,沒有明確學習目標,沒有自主意識。我們的課題所提出的師生關係的民主性、學習空間的開放性、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教學活動的互動性都沒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做爲一名語文老師,首先就應讀懂教材透徹理解教材,並融會貫通,使之轉化爲自己的知識體系,達到讀懂、理解、內化。同時要吃透教材的重難點,從學生的角度,用學生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教材把要教學的內容同樣看成自己要掌握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再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藝術性的加工,根據需要去合理地增刪、調整、選擇、處理教材,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正確認識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計的特點,落實三個維度(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而針對學生實際制定教學目標,有目的的設計教學重、難點。例如:《珍珠鳥》一課,課文內容的敘述是爲重點段做輔助的,我們是否可以抓住重點段展開學習,圍繞重點段感悟課文,從而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而不是按步就搬,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的講解分析再得出重點內容。語文教學以讀悟情,讀是語文教學中最佳的悟情手段,在教學“小鳥在我伏案寫作中睡着了”這部分時,教師是否可以擯棄繁瑣的分析,一方面提供具體可感的圖畫讓學生感受,然後通過朗讀加深體悟,老師可以這麼領:“帶着這美好的感覺,讓我們走進這美好的境界”;另一方面於想象夢境後。再次藉助朗讀使學生的感悟得以昇華。指導朗讀時可以這麼領: “同學們,就讓我們把這美好的夢境留在心底,用你們的朗讀領着我走進這美好的境界吧”。這樣,可以是否更能使文中所抒發的情感與學生的心靈很好地交融在一起。

3、教法與學法陳舊,在教學中教師主要的是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主體地位沒有體現。

課堂上,部分教師依然採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一問一答、只看不講、光說不導,提出的問題也沒有啓發誘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索,一心只想要得到一個得到自己所設計的結果,完全按照教案進行教學。沒有教給具體的學法,或是雖然教給了學法,卻沒有正確的指導,使學生不能依法而學。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其要致力於導"。在學習中學生是主人,要處在主體地位,應時時以學生爲中心。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啓發引導,開啓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的課題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自主能力,所以教師應致力於導,授之以法,學習貴在領悟,學法更應滲透於教法之中。因此,課堂上我們需要注意:

①要提出明確的具有啓發性的探索目標,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培養學生連續性思維能力。

②在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過程的同時,應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其它相關知識材料,並傳遞相關知識信息。

③藝術的使用"點撥"這一指揮棒,引導學生理清材料,處理信息,質疑問難。並採用簡單易懂、直觀形象的事物去誘導學生,理解文中重難點。

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有教師在課堂上出示有關課文的圖片,請學生仔細觀察,然後讓學生將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講給同學們聽。這樣,就將新知識的學習過程建立在學生自己的感悟上,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而有的老師卻指着圖片這樣問學生:“這是**對不對?”、 “我們是不是應該***做?” 這樣的教學,形式上是現代的教學手段,實質仍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

4、教學語言不夠準確、凝練,評價不夠具體。

在課題競賽課活動中,部分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夠準確凝練,有的老師提出的問題輔助語言過多,例如:有的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第二小節時是這麼說的:請同學們把課文讀給同桌聽,比一比誰讀得好,注意讀準字音,你們說,讀的時候要讀出什麼語氣?好,我們來比一比,誰是百靈鳥,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把課文讀一讀吧。老師這樣的導語,以致學生“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影響學生的理解,導致他們把握不住老師教學內容的重點,從而影響教學效果。還有位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過多的進行了干預,使一個簡單問題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如:在一組學生讀完哪個自然段寫了信的內容後,有個學生說:我向第一組提個意見(師:有禮貌);學生接着說就是請你們(師:大家注意聽了);學生再接着說:讀時聲音(師:怎麼樣?)學生:再大些。(師:你說得真好),在學生短短的一句話中老師不斷的插入個人見解,既不尊重學生也影響了其它同學生傾聽。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還有的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語言隨意性也很大,比如:課堂上老師出示一幅畫對同學們說:老師畫了一副畫,你們看像不像課文上的畫?學生有的回答像,有的回答不像,於是老師說:像不像,反正老師都貼出來了,你們看一看吧。在老師們上交的課後評中,一位老師就提出了這樣的建議,當出現這種情況時,老師可以這麼回答:“是嗎?那下回老師會注意改正,你們願意幫助老師嗎?”

換個說法,對學生學但要以是一種激勵還可以進行很好的德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準確凝練的提問語言,學生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理解老師的提問,從而迅速開動大腦這臺機器,去搜索問題的答案。在課程實施中,“發展性評價”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教師和學生與學生間的.評價。當學生的學習結果不是教師預期的結果時,教師應在對學生進行肯定的同時,並提供給學生正確的答案。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具體的、生動的評價,使學生明確評價的標準,有針對性的、發展性的進行評價

。在這次課題競賽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是部分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大多還表現在對結果的評價上。而且對結果評價也比較單一。評價大多是一些表揚的話語:你真棒!你讀得很好!你真能幹等等。那麼,該怎麼說才恰當呢?當學生朗讀課文讀得好時,教師可說:“讀得響亮流利,很好,如果能......就更好了”。當某個同學回答問題正確、流利、乾脆等,教師就可以說:“某某學生答得真精彩,大家爲他祝賀。” 或是“你答得很有創造性,希望你繼續努力!”這樣的激勵性評價對“差生”尤爲重要。想讓學生坐好來遵守紀律認真聽,可說:某某同學的小腰桿挻得真直,誰能向他學習,比他更有精神?”在指導朗讀時,老師可以這麼說:“把你的感覺說一說,帶着這種感覺讀一讀”體現了人爲本,讀中感悟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更有利於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培養。

5、語文基礎知識、能力訓練不足語文教學要求加強雙基落實,就是指除了訓練字、詞、句、段、篇等基礎知識外,還要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訓練。

語文能力是小學語文素質的核心,培弄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核心的目的任務。因爲小學語文是工具學科,是基礎工具學科,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學科。小學語文就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學科;對小學生來說,學習語文就是要掌握祖國的語言工具。通過語文學習,學生不僅能獲得語言,還通過語言實踐獲得語言,獲得字、詞、句、段、篇語文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利用語文能力進行交流、解釋、記憶;通過語言理解和記憶獲得各科文化科學知識;並掌握獲得語文知識和能力的方法,即自學方法。

縱觀本次的課題競賽課活動,可以看出,部分老師並沒將基礎知識的訓練落到實處,學生知識面窄,回答問題不着邊際,聲音小甚至是不敢回答、學生的表現慾望不強等等。在競賽課中所設計的能力訓練,或不到位、或隨意,既無明確的目標又無具體的訓練要求;或機械,照本宣科的現象仍不少見;或盲目、不紮實,走過場,讓學生無法下手真正落實雙基。怎樣才能將基礎知識的訓練落到實處,達到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質之目的,合理設計課堂訓練顯得尤爲重要。訓練中我們應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爲他們建立多層次的彈性訓練結構,設計適合於各種水平線學生層次的練習。如教學字詞時,起線訓練爲“讀讀寫寫”,進而設計一些辯析、選詞填空、解釋重點字詞、巧填字格等練習,讓學生完成起線要求後選適合自己能力、水平的練習。聽說訓練更要貫穿於語文教學的始終,課堂教學中的聽說練習必須有針對性、層次性,還應促成學生良好的聽說品質的養成,使學生一練一得。如教學《小小的船》,在指導朗讀的同時,可以設計這道練習:

A、小女孩乘着小小的船看見了什麼?找出有關句子。

B、用“________的月兒_______的船, ________的船兒___________ 。我真在______________船裏坐,____看見_________星星_______天。”的句式與老師用對答的方法說一說課文。 這樣一來,學生就得帶着問題聽朗讀,訓練目的明確,內容到位,重點突出,有利於培養學生全神貫注、迅速反應、即刻理解、馬上印記、表達完整、言之有據等良好的聽說品質,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條理性。

6、教師的基本功不紮實,語文素養有待提高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要求愈來愈高,愈來愈全面。

要提高語文學科建設的水平,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素養是關鍵的因素。在這次課題競賽課中顯現出了部分教師學科基本功不甚紮實:表現在老師的範讀沒有起到示範作用,學生的朗讀指導缺乏方法,學生的回答教師不知該如何評價,教師的教學語言平鋪直敘、沒有激情等等。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

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賅,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嫺熟。

(2)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

(3)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準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確簡煉,生動形象有啓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操作:指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改變傳統的過於注重知識傳承,強調學生的主動的知識構建;增強課程的整合性和選擇性並實施三級課程管理模式等改革目標。這些改革目標能否實現,有賴於教師角色的轉變,有賴於教師教學行爲方式的改變和轉換。

因此,面對新課程,做爲教師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我們所擁有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包括所練就的教學基本功是否能夠適應新課程的需要。並且要針對自己的不足,努力鑽研,不斷學習提高。以上是我對本次課題競賽課的總結,由於本人水平有限,總結不全面或不恰當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