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室工作總結(精選5篇)

時間一晃而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活動告一段落了,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收穫了不少成績,讓我們好好總結下,並記錄在工作總結裏。我們該怎麼去寫工作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科研室工作總結(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研室工作總結(精選5篇)

科研室工作總結1

上學年我校教科研工作主要圍繞高中課改、教師教育、課題申報工作、招生宣傳等方面來展開,具體包括這樣幾項工作:

一、課題立項申報工作;

二、科研協作體年會和聚焦課堂活動的聯絡和資料籌備工作;

三、教師教育的學校檔案建設工作及教師教育管理工作;

四、課程改革和教師教育的部分制度方案規劃的制定工作,課程改革經驗總結工作;

五、科研周活動;

六、招生宣傳與校園網建設與管理工作等等。

課題立項工作:

結合我校實際,經學校研究決定,我校十一五的國家級課題確立爲《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的推進與管理研究》和《普通高中新課程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科研室承擔了兩項課題申報的前期準備工作,及時完成了課題立項申報書的填寫和上報工作,目前第二個課題已得到批覆,成爲實驗校。

按照市教育局工作安排,我校積極參與市高中課改研究項目,首輪申報我校共有涉及高一的各個學科的16個研究專題,後根據市基教一處的調整意見,我校與11中、36中共同承擔了《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學管理研究》的研究項目,並且作爲項目牽頭學校,我校完成了立項申報書的制定與填寫工作,已及時上報基教一處,後經教育局統一組織研討,此項工作又經三校相關人員研究,又重新完善申報書,上傳教育局。學校原有16項專題作爲校級項目予以推進。並在“科研周”活動中組織各項目教師進行了課題進展總結。

此外,2007年7月,完成了《大連八中“信息時代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資源建設”課題結題總結報告》,並同鄭國東、孫雨安兩位教師的事蹟材料一同上報總課題組參加結題。

科研協作體年會和聚焦課堂活動:

2006年9月15、16日我校承辦東北三省十二校科研協作體年會,科研室主要負責此項活動的前期聯絡工作(發會議通知)及部分接待工作,負責會議交流材料的準備工作,及時完成了協作體交流材料的彙編工作,保證了整個活動的順利圓滿地進行。

在我校承擔的聚焦課堂大型教學活動中,科研室主要負責與上海專家教師的聯繫工作及到連後的接待工作,在教學處的配合下,及時完成了教師教案、教學反思、活動總結的上傳工作,爲活動的圓滿完成做出了努力。同時此次活動中,我們積極地與多家媒體進行聯繫,保證活動得到了及時地報道,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教師教育的學校檔案建設及管理工作:

按照市教師教育工作要求和我校實際,從11月開始我校開始啓動教師教育得檔案建設工作,確立了科研室的兼職人員的職責分工,到目前爲止,教師教育的紙質檔案已經建立起來了,電子檔案已建立完畢,目前學校有專門人員及時下載市裏研訓工作通知,及時上傳教師教育的成績,搞好檔案的登記管理工作,堅持每兩個月對教師的研訓作業檢查一次,及時反饋總結作業情況。在年初市教育學院檢查組檢查和6月份的專項調研中,我校此項工作的各環節均得到了較好的評價。這是學校自上而下比較關注、積極準備的結果。

課程改革和教師教育的部分制度方案規劃的制定工作:

2006年是高中課改的起始年,我校又是省課程改革樣本學校,因此要求我校很多工作必須走在前面,學校着力進行了課改的有關規劃方案的制定,科研室參與了學生選課指導手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等的制定工作,負責了學分手冊和選課指導手冊的印刷工作。在教師教育工作方面,科研室與教育教學部門共同承擔了一系列制度規劃的制定,如教師教育工作學校五年規劃、年度計劃及各項職責等,使得我校此項工作雖然起步不早,但內容全面、有學校特色。

積極參與學校關於課改、教師教育的迎檢檔案資料籌備工作。較好地完成經驗總結的撰寫工作。2007年6月撰寫《構建校本教研、開發校本課程、完善學生評價》一文,上報省市,參加交流

科研周活動:

爲更好地總結課程改革工作,我校第六屆科研周圍繞課改開展總結與交流活動。在學校的統一安排與部署下,科研室負責對各學科的總結體會文章進行審覈,對大會交流文章進行一定的指導與修改,組織了學校的課改交流活動,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課程改革工作。並對各學科總結交流文章分期在《教育信息》上進行了刊發。

學校宣傳工作:

上學期圍繞招生,按學校安排,策劃並製作印刷了《光榮與夢想》招生畫冊,組織了在《大連日報》、《大連晚報》的專版宣傳,撰寫了《走進八中,開啓成長與成功的大門》、《大連八中,給學生創設最好的發展空間》、《大連八中,桃李滿庭芳》等文,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此外,多次與多家媒體聯繫,完成了聚焦課堂、數學滿分學生李昆彥、畢業典禮等人物、活動的宣傳報道。

在接管學校網站工作後,按要求,基本完成了網站內容的建立和充實,形成了網站內容的基本面貌。能及時地通過“校園動態”對學校重大活動及各項成果予以報道展示。

其它工作:

在上學年,科研室還負責學校安排的其它工作,如參與學校五年規劃、年度工作計劃總結的起草工作,出刊了三期《教育信息》。

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作爲教科研部門,應該積極開拓、富有創新精神的開展工作,應該積極地爲學校工作及本部門工作提供建設性的建議,但上學期的工作仍然基本表現爲完成學校安排,有的工作如《教育信息》出刊等工作還有拖延的現象,有人員參與不夠等問題,當然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還不夠,《教育信息》由於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不夠,稿件來源是問題,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於提高,網站存在工作推進被動、部分內容充實更新過慢的問題。

2、圍繞教育教學中心工作,教育科研的先導性、研究性、服務性作用發揮不夠,缺少有主題、有方向、有牽引的參與,立足於解決問題的研究、研討活動開展得不夠,對教育教學的過程參與不夠,教師研訓、課題工作與教育教學仍有一定程度的遊離。《教育文摘》選編完成得不好,沒能爲教師提供學習資料。

3、上學年第一學期由於科研室兼職人員的調整未能及時完成,所以工作基本停留在我這裏,人員調動和工作安排不理想,影響工作進度和效率。下學期調整了人員,充實了人力,明確了職責,進一步推進了相關工作。

4、相對來說,教師對繼續教育、撰寫論文、開發校本教材,時間、精力、積極性都不夠,甚至有反感情緒,出現遲交、拖交繼續教育作業的情況。這裏有主客觀原因。需要積極地加以調整,改變這種狀況。

科研室工作總結2

本學期我校教科研工作,在校領導的重視下,借“二期課改”教師全員培訓的東風,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一、教師觀念改變,理論水平提升,教科研積極性高漲:

應該說教師培訓產生了很好的效應,新觀念、新理念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有了更多的感悟,也帶動了教科研的積極性,其表現爲:

1、本學期申報立項區級重點課題一項。

2、本學期區級課題結題一項。

3、本學期報名參加區第八屆教師評選的教師達10餘人,佔全校教師總數30%。

二、教科研工作“量”的發展,更期待“質”的飛躍:

雖然教科研工作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也仍有不足之處:一是面還不夠廣,相比較理科、政史地、藝體發展較快,而佔教師比例較大的語、數、英發動不夠。二是層次不高,主要表現爲申報課題較少,且級別低(僅爲區級課題)。

爲此提出以下改進意見:

1、由學校組織骨幹力量研究和開發課題,以爭取高級別課題的立項,帶動學校教科研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2、各學科組必須建立研究課題。爲此,可開設校級課題,對研究價值較高的,可進一步申報高一級課題。

3、對教師的隨筆、反思、體會等教科研元素要進一步落實反饋,使其不斷的完善和提高。

三、須健全學校教科研工作機構:

除校教科研工作領導班子外,建議成立校學術小組,參與對教師教科研成果的評審。

科研室工作總結3

一學期的工作已經結束,我校科研室按計劃圓滿的完成了各項工作。爲了今後更好的開展工作,現就我校科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求真務實,勤練內功

伴隨着新課程的深入開展,我們越來越感到教師原有的知識儲備量嚴重不足,加強理論,專業知識學習迫在眉睫。因此學校規定老師每天自學不少於一小時,一學期課外閱讀量達到一百萬字。

二、抓科研、促教改、抓教研、促課改

課堂教學是課改的主陣地。實驗教師如何用新的教育理念新教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設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是課改的重要任務之一。爲此我們緊緊圍繞這一問題,結合區小教部開展的“新課改研討活動”運用“三課一體”(上課、反思、評課一體化)的基本教研方式,開展了校內分層次(實驗課、彙報課、研討課、示範課)的教研活動。

三、開展教科研活動,全面提高學校、教師實施新課改的能力和水平。

課改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成敗主要在教研,可謂是“利在課堂,功在教研。”所以我們一方面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提出了課堂評價標準,另一方面,重點抓了教研,並對其中的環節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首先,改革教案。學期初,教學領導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對老師的備課進行了輔導,使老師明確了新理念下應如何備課。還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資源,實現網絡資源共享,同時備課爲教師留出相應的空間,突出教師個性化設計。檢查教案時,我們主要看教學設計是否體現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是否爲學生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是否體現了學科知識的整合。

其次,在教研形式上,改變過去單一、被動的教研形式,倡導集體教研備課,每週至少一次。教學校長、教導主任深入參與,指導集體教研備課。我們努力爲教師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教研氛圍,參加集體備課的成員事先各自鑽研教材,集體教研時選一箇中心發言人,其餘成員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出謀劃策,提出改進意見,這樣通過自主、合作、交流、提高備課的質量,達到教師、領導共同促進。

第三,積極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結合老師實際,我們開展了八個一活動:即承擔一項課題;自學一本教育專著;分析一個單元教材的重點難點;自擬一份試卷;寫一份經驗材料或論文;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我們要求課堂教學要做到“六個一”即創設一個情境;使學生增強一個體驗;引發一個思考;尋求一種思路;解決一個問題;掌握一種方式;獲取一個成功。

改革教研的同時,我們積極開展各級課題研究活動。

教學要上水平,要有活力,必須以科學研究爲先導。我們特別注重開展課題研究活動,根據學校的實際和辦學特色,我們還確立了《小學生語言積累能力的培養》爲市級“十一五”科研課題。加強課內外積累,養成積累的好習慣。編寫了相應的教材,除教材中要求背誦的以外,每學期學校統一給各年級提出明確的要求,各班積累的成語、古詩、名言警句、佳詞、佳段等均能達到或超過規定數量,爲寫作儲備了豐富的材料。

四、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發展。

課程改革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開學初,我們組織全校教師收看全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觀摩課,請教研、科研部門領導對教師中如何貫徹落實新的課程標準進行討講座,以提高教師對新課改的深入理解。

爲滿足教師、學生在新課改實施中自由學習,交流提升的需要,我校規定每週二放學之後是全校師生課外閱讀時間,每週三放學之後是全校師生到微機室活動的時間,學校爲大家提供了閱讀圖書和上網查閱資料的條件,拓展了師生的視野。

教師參與課改後的熱情高漲。新理念強烈的衝擊了教師原有的教育觀念,教師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課堂上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爲學生提供了相互學習的平臺,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並主動開發課程資源。

學生素質得到提高,課改實驗開展後,學生對學校的熱愛程度和對學習的興趣得以提高,不少高級學生說,課較以前有了很大不同,同學們自主學習,探究的時間增多了。教師們也反映,現在學生敢講、敢說、敢問,顯得自信而活潑。學生德、智、體、美等幾個方面都得到了發展。

學校在課改中得到發展。課改爲我校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我們的辦學理念“讓每個學生充分發展”,學生由三年前1100多人發展到現在1644人。學校整體工作一年上一個新臺階。

五、取得成績

辛勤的耕耘迎來了碩果累累:

本學期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對全校實驗班級進行了測試,各個實驗班級在實驗教師的辛勤工作下,圓滿的完成了實驗任務。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驗教師王志、葛軍在區裏課件競賽中獲得了優秀獎。

六、培養典型,引路示範

教育科研工作是一種探索性、創造性的勞動,沒有現成的路可走。我們必須培養典型,樹立典型,造典型引路,讓典型示範,使教師從科研的“神祕感”走出來。典型的培養要立足實際。我們堅持“鞏固、發展、創新”的原則。注重了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目前我校有市級骨幹教師7個,區級骨幹7人,校級骨幹17人。他們在課題研究中均發揮了引領作用,真正實現了牆裏開花牆裏紅。

七、強化管理,提高效益

1、制定學期科研室計劃、總結。

每學期我校科研室都能按上級科研部門的要求,按時,保質保量地制定科研室工作,計劃及做好相應的工作總結。同時按計劃管理好各級課題的管理卡,並按上級要求完成課題的結題工作。

2、課題管理。

科研課題管理是我校科研室的一項重要工作。這項工作所投放的時間和精力是最大的。我們嚴格執行省、市、區科研管理辦法,實行全程管理,從而增強課題研究的實效性,運作的規範性,研究成果的科學性。我們具體做了以下工作:

⑴、每週一、三、五早7:40~8:00開設晨讀。讀教材:學前讀,讀正確流利;學後讀,讀入情入境,熟讀成誦。還可以有計劃地背誦成語,古詩,格言警句等。

⑵、每週二、四早7:40~8:00是寫的時間,學生在實驗教師的組織下有計劃地寫佳句、佳段、寫小練筆。

⑶、每週每班一節校本教材課。學校安排課表,實驗教師按校本教材有計劃地進行校本研究。

⑷、每週二第七節爲全校閱讀時間學生從家中或學校圖書室拿來自己喜歡的書互相借閱閱讀,從中摘錄佳詞,佳句,佳段抄寫在小練筆或積累筆記本上。

⑸、每週每班一節全校積累課,由學校領導按校本教材進行授課,抄寫積累佳句、佳詞、佳段於積累筆記上。

⑹、每週三放學後學校微機室開放,學生可以自由上網查資料或進行網上交流。

⑺、增加寫作量,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爲了使積累和運用相結合,除了積累運用與習作外,每個年部增加23篇小練筆,每個學期每個年部至少完成30篇習作。

⑻、結合校內外活動,隨時積累。如看完電影后馬上寫觀和感;春遊後寫遊記;學校運動會後寫一次活動等等。

⑼、實驗教師學期初擬定了實驗計劃,期末寫好總結,並撰寫實驗論文。

⑽、11月份課題組整理修改了課題的實驗報告,以及填寫了相關的材料參加了市級優秀成果評選活動。

⑾、12月中旬我們課題組對全校1—6年各個實驗班級進行了集體測試,各個實驗班級均圓滿完成了實驗任務。針對驗收情況評出了一下實驗班級爲優秀實驗班:一年五班、二年四班、三年一班、四年四班、五年三班、六年四班。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

真正做好教育科研工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是有一定的難度。只要我們積極主動、高質量的完成各級部門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贏得領導的重視,積極主動爲教師做好服務工作,並正確對待這項工作,樹立信心,知難而進,就能取得成效。我們十七小學科研室將發揚成績,再創輝煌。

以上是我校科研室本學期所做的主要工作,如有不周之處請領導批評指正。

科研室工作總結4

一學期,教科研室緊緊圍繞學校辦學目標展開工作,貫徹落實學校工作計劃。努力完善管理職能,紮實提升服務成效,繼續推動全體教師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髮展和完善,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在全校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穩步推進,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也存在着一些問題與不足。以下是教科研室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抓好培訓研修,促進教師素質能力提升

學校要發展,需要師德好、素質高、能力強的教師羣體。教科室積極配合學校及上級有關部門落實教師的各種培訓進修。

珍惜各種外出培訓機會,組織安排好教師外出培訓。4月10日——1日陳徵淮副校長到泉州師範學院參加校長培訓,4月19——20日熊國斌老師參加晉江市心理健康教育研修班培訓,林春、陳萍萍、許成發、葉珊虹四位新教師到泉州參加爲期一週的泉州市xx—xx學年度中學新任教師見習期培訓。今年暑假,陳達仁、許江波、陳清涵三位學校中層幹部將於8月12日—16日到福建教育學院參加晉江市中學中層管理幹部高級研修班培訓,陳飛霞老師將參加晉江市中學語教師學科素養提升培訓,徐天飛老師將參加晉江市中小學書法教師師資培訓,葉建煒、張小榕、李彬玲、林梅福、詹麗珠、張芹、林智敏、葉珊虹、林春、陳衛華、林淵瑤、許成發、陳曉瑜、雷婷婷、陳萍萍、盧敏16位新教師將到福州參加晉江市新教師分學科分學段培訓。

本學期11人蔘加晉江市中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道德與法治、青少年科普劇表演、中學音樂美術質量監測培訓及初中語絡培訓;10幾位教師參加晉江市名師名校長大講堂活動;1人次外出參加思品、語、數學、英語、物理、生物、地理、歷史、體育、美術、音樂、信息技術、心理健康等學科市級教學研討活動,4人次外出參加晉江市各學科質檢質量分析會或中考會考總複習工作會。24人前往晉江一中參加初三年語、數學、英語、物理、化學聽評教研活動及中考總複習教研討活動。

二、抓好青藍工程,促進教師幫扶成效提升

爲進一步提升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充分發揮優秀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xx—xx學年度我校繼續推進青藍工程教師結對幫扶活動。根據老師的不同特點,青藍工程分爲兩類:第一類成熟期教師結對幫扶;第二類適崗期教師結對幫扶。成熟期教師結對幫扶可以相互分享教育教學經驗,克服職業倦怠,達到成熟期教師“學科結對、促進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標。適崗期教師結對幫扶可以幫助新教師儘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掌握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促進青年教師儘快成長,不斷完善我校“自主提升、同伴幫扶、市級引領、以校爲本”的適崗期教師培訓機制。

xx年6月1日晚上,召開xx中學新老教師結對幫扶領導小組會議。會上領導小組成員按照《xx中學青藍工程(成熟期)教師結對幫扶工作要求》、《xx中學適崗期教師培訓工作方案》及《xx中學青藍工程(適崗期)教師結對幫扶工作要求》,依據各隊提交的相關考覈材料,領導小組成員對1對xx—xx學年度xx中學青藍工程(成熟期)結對幫扶教師及19對xx—xx學年度xx中學青藍工程(適崗期)結對幫扶教師進行年度考覈,同時對14對xx學年度xx中學青藍工程(適崗期)結對幫扶教師進行年度考覈。在全體參加幫扶活動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全部順利通過年度考覈。對於幫扶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教科室已在6月19日全體教師大會上進行反饋,提出警示,預防以後再次發生。

三、抓好業務訓練,促進教師教學技能提升

xx年11月1日晉江市教育局、晉江市總工會、晉江市人力資和社會保障局和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聯合發,舉辦晉江市首屆教師教學技能大賽。我校積極響應,制定了《xx中學xx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實施方案》,發動全校老師積極參與。2月21日確定了xx中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初賽入圍人員,2月27日將xx中學參加晉江市首屆教師教學技能大賽選手陳飛霞、林梅福、鄭巧麗、莊安智、施華麗、陳志強、徐觀福、周天德、彭雪梅等9人名單報送晉江市教育局人事科。4月21日他們到進修學校參加觀評比賽,4月22日他們又到子江中學參加片段教學比賽。比賽結果:在晉江市首屆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第一階段市級決賽中施華麗老師榮獲初中地理組二等獎,陳飛霞老師榮獲初中語組三等獎,林梅福老師榮獲初中數學組三等獎。

發動組織部分老師參加晉江市第十三屆“三優聯評”作品評選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微作品評選。在xx年晉江市中小學教師“三優聯評”作品比賽中,蔡雅亮老師榮獲晉江市三等獎,詹麗珠老師榮獲精品視頻公開晉江市三等獎;在xx年晉江市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微作品評選中,李細真老師的《定值電阻與小燈泡在伏安法測量電路中的區別》榮獲晉江市二等獎,陳武老師的《現在進行時表示將的用法》榮獲晉江市三等獎。也有很多老師注重教學反思,積極撰寫論,有一定數量的論發表或收入彙編。組織教師參加福建省、泉州市xx—xx年度“一師一優、一一名師”網上“曬”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網上“曬”。

四、抓好名師管理,促進名師示範作用提升

重視發揮名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努力促進形成良好的教學教研科研氛圍。繼續加強對本校晉江市名教師的培養與管理,實施名師培養工程,切實推動我校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全校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業務能力的不斷提高。教科室根據上級精神及時佈置相關工作,如推薦晉江市教育信息化專家庫成員名單,送晉江市骨幹教師培養對象紙質材料到教育局人事科,上交《晉江市學校美育工作指導組成員推薦表》。做好本校名教師平時各項工作的跟蹤服務,利用暑假,繼續搞好xx—xx年度我校16位晉江市名教師的年度考覈工作。要求本校16位晉江市名教師在8月2日前完成本年度考覈項目內容的材料報送,8月24日前完成本年度考覈項目內容的網上填報,8月26日前完成名教師本年度考覈項目材料收集,並在9月8日前完成對本校名教師材料審覈、考覈工作,9月14日前將《晉江市名教師年度考覈情況彙總一覽表》上交進修科研管理處。

五、抓好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堂質量提升

中心聽組活動,有利於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有利於教師之間互相借鑑教學經驗及對高效堂的思考;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利於良好教學風氣的形成,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入,進一步明確了今後堂教學努力的方向。我校自啓動中心聽組活動以,已連續進行十三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月27日召開第十四期中心聽組工作佈置會,籌備開展第十四期中心聽組活動。本學期先後對葉建煒、李彬玲、張小榕、林梅福、詹麗珠、葉珊虹、譚菲、林智敏、陳萍萍、施華麗、雷婷婷、陳曉瑜、謝志榮、柯珊珊、林春、盧敏、林淵瑤、許成發、張芹、陳衛華等20位新教師進行跟蹤聽,評議。

本次活動,改變了以往活動的做法,對各教研組,對開老師和聽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活動分爲六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由一個教研組承擔,從語組開始,接着數學組、英語組、政史地組、理化生組,最後技能組。每個階段的活動時間兩個星期,各組新教師開後,教研組集中統一評,交流研討。此次活動從月8日(第周)開始,持續到月26日(第16周)結束。其中月21日——2日xx中學教學公開週期間,20位新教師全部參與開。本次活動力爭在前十三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活動功能,讓中心聽組活動這個平臺在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六、抓好題研究,促進教師科研氛圍提升

題研究不僅是學校發展的支撐點,也是造就名師的舞臺。我校堅持以題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改,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教科研氛圍。教科室積極配合晉江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開展工作,力圖通過規範管理,強化跟蹤指導,全面提升我校題研究質量和教育科研水平。

4月14日我校選送許江波、陳武、陳曉瑜主持的三項小題參加晉江市第三批(xx)立項小題申報,其中許江波老師主持的《以美育活動塑造後進生健康人格的實踐與研究》和陳曉瑜老師主持的《七年級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的實踐研究》兩個小題月日被晉江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確認爲晉江市第三批立項小題。

月份莊革老師負責的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年立項題《初中數學活動中模型思想培養的實踐研究》順利通過福建省中期檢查,6月份吳曉綿老師負責的晉江市“十三五”規劃(第一批)研究題《初中生物科學探究活動生活化的研究》順利通過晉江市中期檢查。李細真陳良約兩位老師也參加了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的省題研究工作。

xx年6月1日晚上,召開xx中學題研究結題驗收領導小組會議。會上領導小組成員按照《xx中學教育科學規劃研究小題結題驗收評定等級要求及鑑別標準》、依據各題組提供的《小題結題申報表》、《小題結題報告》、《小題檔案袋》及相關材料,對申請結題的xx中學第三批立項小題進行認真地審覈與評議。

xx中學第三批立項小題共8項,謝華老師主持的《提高初三學生記敘閱讀能力的實踐研究》、陳武老師主持的《提高初中英語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詹麗珠老師主持的《八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的實踐研究》、蔡雅亮老師主持的《八年級地理教學中運用古詩詞化解難點的實踐研究》、施華麗老師主持的《世界區域地理複習中思維導圖應用的策略研究》、李細真老師主持的《培養初二學生自我批改物理作業有效性研究》、許江波老師主持的《〈泉州市校園足球創新賽制〉在xx中學的應用與推廣實踐研究》和陳珊珊老師主持的《七年級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差異與分層次教學研究》,其中陳武老師主持的小題申請延期結題。經領導小組認真評議後,有7項小題已經完成,准予結題。

同時對xx中學第二批立項小題中項需要延期整改的小題進行認真地複議複審。這項小題是林豔玲老師主持的《引入物理外讀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研究》、徐觀福老師主持的《化學第一輪複習前小測試教學有效性研究》和彭雪梅老師主持的《初中生良好美術學習習慣養成的實踐研究》。經領導小組認真複審後,這項小題也已經完成,准予結題。

一學期,在學校領導的重視和引導下,教科室認真組織實施,務實開展工作,經過教師的積極參與、協調配合,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階段成果。但是,教科研管理工作還存在許多困難與不足。今後教科研室將加強自身建設,努力學習,不斷規範管理,強化服務,力求實效,爲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努力工作。

科研室工作總結5

依據學校五年規劃科研目標,依據學校《立人教育之實踐研究》主實驗項目,緊緊圍繞學校的主實驗項目開展學校的各項科研工作。在完成以“信息化”與教學深度融合的智慧課堂研究後,將下一階段的研究核心主要圍繞“大數據”、“信息化”和“有效教學”展開。

一、課題研究,分層管理

(一)學校課題

1.全國課題

學校課題主要以“信息化”、“個性化”爲主要研究切入點,目前正在研究的有全國“十三五”教育技術重點課題子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指向學科標準的課堂個性化學習研究》和區級一般課題《基於學科標準的個性化學習研究》。本學期繼續結合師訓、課程共同開展課題研究,從3月—5月共聽了6節新入職教師的實踐研究課。

課題深入和順利的開展離不開教師的鑽研和專家的輔導。本學期開始就有總課題組技術人員對新教師進行互動反饋、平板技術的專項培訓,爲教師順利開展實踐研究奠定基礎。外聘專家朱雯老師根據教師上課情況,對馬曉倩、虞亦盛兩位老師進行說課撰寫的培訓。與此同時,課題組陳磊老師、黃舒歆老師將於20xx年5月14日向普陀區互動反饋聯合校共十一所學校展示階段性研究成果。

經過一個學期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研究,今年7月,科研室虞凌潔老師將帶隊青年教師赴北京參賽,馬曉倩、虞亦盛將參加現場說課比賽,陳磊老師將參加現場課比賽。

2.市級課題

協助政教處申請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導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激活家長資源,開展職業啓蒙》爲題的家長參與學校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的課題,目前相關資料正申報上級部門待審批。

3.區級課題20xx年4月底,區級一般課題《基於學科標準的個性化學習研究》向普陀區教育學院科研室提交結題申請。本學期完成結題報告、書稿整理和出版、相關課題研究資料整理,根據普陀區科研室結題評審要求完成結題評審資料,送至普陀區教育學院科研室進行結題評審並順利結題。20xx年2月底,科研室在與學校校長室進行協定後,向普陀區教育學院科研室提交新一輪研究報告申請,該課題爲《基於數據分析背景下的有效教學改進的研究》通過區級相關部門的評審,順利立項。20xx年3月,在學校校長室的要求下,科研室、課程聯合申請新一輪J課堂教學共同體課題申報,該課題爲《數據驅動下的有效教學改進實證研究》。目前,該課題已建立研究小組並啓動各項課題研究工作。

(二)教研組和個人課題研究

1.校級小課題

鑑於課題組教師提出目前小課題的研究從當年二月到跨年二月結題,這樣的時間設置往往會誇學年,對於小課題研究有一定難度。科研室根據教師意見,修改小課題研究申請時間,新一輪小課題研究將從今年六月申報,經過科研室審覈後,將從20xx年9月立項至2020年6月結題,便於教師開展課題研究。

與此同時,根據這次改革,上一輪小課題研究的結題時間爲20xx年6月遞交結題相關資料,科研室將在本學期末進行相關研究審覈,並給予研究評定。新一輪小課題申報將從兩個方面着手:一是教研組必選項目,圍繞學校新科研方向“大數據”“有效教學”開展新一輪校級小課題申報工作,該課題將以教研組爲單位進行研究,從而形成圍繞學校主實驗項目的課題羣。二是學校教師可打破教研組進行自由組合,形成研究共同體,進行課題申報,研究課題任選,這樣能夠鼓勵更多的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找到自己的研究點,提升課題研究能力。

2.區級課題

林辰傑、張元園領銜的語文教研組課題《指向思維發展與提升初中語文段落教學研究》成功立項普陀區區級一般課題,本學期有條不紊得開展各項課題研究工作。

高昊領銜的課題《趣味衍紙的校本課程開發探索》區級個人課題,已於20xx年4月底完成研究報告和各項研究資料,向普陀區教育學院科研室申報結題申請。20xx年2月底,我校三位教師分別向普陀區科研室提出個人課題申請,分別爲虞凌潔老師領銜的課題《基於數據分析下小學數學個性化學習評價的實踐研究》、劉芳芳老師領銜的課題《德育視域下小學生幸福教育研究》、張曉燕老師領銜的課題《初三化學實驗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研究與實踐》。根據區級部門審覈,只有虞凌潔老師領銜的課題順利立項。

3.市級課題

(1)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基地學校課題:

殷小慧老師領銜的課題《在物理概念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陳晨和孫凱老師領銜的課題《落實單元複述目標的整體優化教學設計研究》本學期正結合教學實踐開展研究。每週二會根據課題研究情況向外聘專家朱雯老師進行相關研究課題諮詢。

張曉燕老師由於身體原因向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申請結題暫緩,目前其課題已經完成各項結題準備工作,正在撰寫結題報告,將在20xx年10月順利上交結題申請。

(2)上海市青年課題:

林辰傑老師領銜的課題《以段落爲突破口的初中語文讀與寫的實踐研究》,目前正撰寫結題報告,積極準備該課題結題工作。

4.全國課題

柏林老師領銜的全國美育學會“十三五”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子課題《新課程理念下舞蹈進課堂提高教學實效》正在積極展開各項研究工作,目前該課題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在各項舞蹈比賽中榮獲獎項。

二、聯合各部門開展研究工作,開展各項研究專題培訓

和師訓、課程聯合開展課題實踐研究,本學期共聽課6節,6位老師均爲第一年教齡的新教師,在師父的共同磨課下呈現精彩的平板互動研究課題。

爲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學校科研室本學期開展三次專題科研培訓。開學初二月,北京鬆博公司劉珊珊老師爲三年及以下新教師進行互動反饋技術軟件應用培訓。四月,朱雯老師每週二都會來校,給各課題研究提供專業問題解答,同時,在聽了新教師的實踐課後,對馬曉倩和虞亦盛兩位老師開展了說課專題培訓。五月,結合學校本學期開展晉元杯青年教師大獎賽的賽課活動,科研室特邀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李金釗老師來校講解“教學案例”撰寫專題報告。

三、搭建各種平臺,教師科研碩果累累

(一)參與課題比賽及獲獎20xx年1月虞凌潔老師帶隊參與在青島舉辦的全國互動反饋技術教學應用展示交流活動,楊舸老師進行公開課展示、陳詩妤和楊婧老師進行論文展示交流。在交流活動還公佈了全國互動反饋技術教學應用階段研究成果評選活動,我校共獲錄像課一等獎4節、二等獎5節、三等獎1節、論文一等獎1篇、論文二等獎2篇、論文三等獎2篇、微課一等獎2項、微課二等獎4項、微課三等獎2項,總計獲獎23項。

(二)組織教師參加各項徵文比賽

本學期共下發四項比賽:“黃浦杯”長三角城市羣“關鍵教育事件徵文啓事、20xx全國中小學“創新教育實踐”優秀案例與學生創新作品徵集活動、20xx年上海市中小幼運用調查研究方法優秀成果徵集評選活動、第三屆上海市教育信息化論文徵集遴選活動。目前,根據各項比賽要求,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各項比賽。

(三)十一所聯合校展示活動20xx年5月14日,在楊家橋校區,陳磊、黃舒歆老師將代表課題組向上海互動反饋聯合校十一所進行實踐課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