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綜》桑代克觀點總結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啓下的作用,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綜》桑代克觀點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綜》桑代克觀點總結

一、人物簡介:

桑代克是美國心理學家,動物心理學的開創者,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學》標誌着教育心理學的獨立,故被稱爲教育心理學之父。

二、人物著作:《教育心理學》

三、人物觀點:

1.嘗試錯誤說:桑代克在實驗中把一隻餓貓關在他專門設計的實驗迷籠裏,籠子附近放着一條鮮魚,籠內有一個開門的機關,碰到這個機關,籠門便會啓開。剛開始餓貓無法走出籠子,只是在裏面亂碰亂撞,偶然一次碰到機關打開門便得以逃出吃到魚。桑代克重新將貓再關入籠內,並記錄每次從實驗開始到貓打開籠門所用的時間。經過上述多次重複實驗,桑代克得出貓的學習曲線。桑代克認爲貓是在進行“嘗試錯誤”的學習,經過多次的嘗試錯誤,餓貓學會了打開籠門的動作。桑代克的這種觀點稱爲“嘗試錯誤說”。

第一,在實驗的基礎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條學習定律

(1)準備律。在進入某種學習活動之前,如果學習者做好了與相應的學習活動相關的預備性反應,學習者就能比較自如地掌握學習的內容。

(2)練習律。對於學習者已形成的'某種聯結,在實踐中正確地重複這種反應會有效地增強這種聯結。這個定律分爲兩個次律:①應用律——一個已形成的可變聯結,若加以應用,就會變強;②失用律——一個已形成的可變聯結,若久不應用,就會變弱。練習律的實質就是強化刺激與反應的感應結。反應在情境中用得越多,它與這個情境發生的聯結越牢固。反之,長期不用這個反應,這種聯結就趨於減弱。後來,桑代克修改了這條定律,指出單純的重複練習,不如對這個反應的結果給以獎賞取得的效果更大些。

(3)效果律。這個定律強調個體對反應結果的感受將決定個體學習的效果。即如果個體對某種情境所起的反應形成可變聯結之後伴隨着一種滿足的狀況,這種聯結就會增強;反之,如果伴隨的是一種使人感到厭煩的狀況,這種聯結就會減弱。桑代克在20世紀30年代進一步考察了這條定律,發現,感到滿足比感到厭煩能產生更強的學習動機,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強調獎賞,而不太強調懲罰。這是最重要的學習定律。

第二,理論缺陷:他的理論機械化和簡單化,忽視認知特徵。

2.遷移理論:桑代克主張共同要素遷移理論。他指出學習遷移的發生決不是因爲任何古典學科訓練的結果,因爲只有當兩種情境有了相同的因素時,這一機能的變化才使另一機能也有變化。比如掌握了加法可以增進乘法的演算,因爲加法和乘法的部分元素是相同的。

以上便是有關桑代克知識點的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