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學期期末個人工作總結(精選5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這段時間裏,相信大家面臨着許多挑戰,也收穫了許多成長,是時候在工作總結中好好總結過去的成績了。那麼一般工作總結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師學期期末個人工作總結(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教師學期期末個人工作總結(精選5篇)

小學教師學期期末個人工作總結1

轉眼間,半學年度的工作劃上句號了。本學期擔任三年級、學前班的教學工作,回顧這學期的工作,繁忙又充實,個人能在自己的崗位上能盡職盡責,積極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發揮好英語老師這個角色,教學思想和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現將總結如下:

一、關於課堂。

本屆三年級的孩子還是繼續在攀登英語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教學相對比較輕鬆。但是由於有些班級有新生的加入,因此教學工作也要制定出適合新生的計劃。主要以發揮學生爲主體的課堂,延續了學生們在一、二年級的攀登模式,課堂討論也進行的很順利,平時的看、聽、說習慣也保持得很好。學期班在這學期也迎來了攀登英語的課堂,個人覺得很幸運的,一直都很喜歡這種模式,能在學前班運用上,值得好好地探索。實踐證明,攀登模式是很受歡迎,孩子們從剛開始的踊躍競選小組長到課堂上認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爲了給小組加分而努力,而小組長也發揮好自己的職責,做好帶頭作用。真正做到發揮學生爲主體的課堂,這就是攀登英語的魅力。

二、關於輔差

由於經歷了前一屆四年級同學的輔差,更明白了越到高年級輔差效果越是不容易,因此,三年級的輔差工作就變得更加耐心,也更加容易了。三3班迎來了5位新生,課堂上新生狀態不是很好,畢竟他們之前都是沒有接觸過英語的,三年級對他們來說是新的起點。而我也明白自己的教學使命,不能再讓這些孩子對英語失去興趣,畢竟這只是開始,而這開始也是比較容易的,三年級學不好,四五年級會很吃力。這些使命也一直激勵着我,期中三3班的陳書文,三5班的冼心奇,李姜等同學的進步,班級的整體分數、學習狀態,讓我看到堅持輔差的希望。不放棄每個孩子,靜待花開。

三、關於個人學習。

本學期在杜海梅組長的帶領下,我們英語組開展了研讀《思維導圖》這本書,我獲益匪淺。書中獨特的教學理念,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學設計,都具有很大的吸引性。在認真閱讀及每月的讀書筆記總結後,我也將這些好的方法有效輔助自己的教學中,活躍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導圖》其中一章節講到:思維導圖與作業安排的設計,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性,我將此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上。三年級第四模塊有講到顏色單詞的學習,句子的描述。涉及到顏色和物品的單詞,我先安排作業回家畫一副畫,是關於自己熟悉的物品、動物等,並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第二天課堂上檢查,有的學生畫畫很認真,很精美,課堂上的新知識:It’sa/anbluecat。一個什麼顏色的物品、動物。學生們都描述得很好,小組討論、個人展示都進行得很順利,是我滿意的課堂。因此多從書中學習,並開展實踐,不僅學生受益,老師更是信心滿滿。在每月堅持閱讀相關的有效書籍的同時,我還保持着不在自己的課堂就在別人的課堂這個好習慣,從其他老師的課堂上也收穫滿滿,特別是師父杜海梅的課堂上,我學到了很多很好的方法,如:如何將生單詞與長句子,文章巧妙的串聯一起,上出精彩連貫的課堂。還有差生的課堂關注,學生的整體聽課習慣等,關注細節,越來越好。除此之外,還堅持着背誦《英語課標標準》,課標的背誦,讓我能更好地劃分教學的難易程度,瞭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掌握現狀,讓我們明白教師是“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

四、關於個人成長。

本學期承擔了一次集團內公開課。從根據教學內容的構思到課件製作,不斷修改。磨課後,很多老師都給我提出很多建議,而我自己也是採納了建議,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去展現了課堂。經過虛心聽取教研員吳老師的指出課堂需要注意的地方及建議,還有觀看自己的錄課視頻,我看到自己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課堂的語言組織,恰當用語,時間的把握,上出紮實的課堂,都要不斷磨練。感謝學校,感謝教研員的指導和建議,有效課堂,精彩課堂一直是我的目標和動力。

以上是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工作之餘,還不忘了鍛鍊身體,每天都很充實。開心工作,快樂生活,是我向往的。

小學教師學期期末個人工作總結2

本學期在“工作室”的相關活動中,依託《基於“科學核心概念”的小學科學教學的研究和實踐》課題及《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課題研究,積極承擔工作室安排的教育教學任務,在培養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專業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理論學習 吸取他山之石

本學期,繼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全篇學習了《兒童像科學家一樣》、《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教育是慢的藝術》等著作。通過網絡搜索學科論文、案例,進行分析學習,借鑑成功的做法,並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

二、確立研究重點 提高教學實效

本學期以“科學概念的自主建構研究”爲主題,結合五年級《科學》的教學內容,以其中的核心概念爲突破,展開實驗研究。

三、及時總結經驗 實現資源共享

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勤于思考、善於動筆,及時撰寫隨筆、心得、教學反思與後記。提煉研究經驗,把研究的動態和成果及時在工作室研討會議及微信平臺上呈現,實現資源共享,起到一定的輻射作用。在學期結束時,上交工作室教學隨筆二篇、教學案例二篇、教學設計及反思二篇。

四、熱情培養人才 實現共同提高

與我校青年教師吳鄧華、黃柳清簽訂培養合同,共同制訂培養達標規劃。結合學校教研組工作安排,確定師徒研討課、展示課時間及內容,確定本期理論學習、學科技能培養目標。在師徒研討中同學習、同進步,努力提高我校科學教育質量。

五、積極送教送培 促進學科教學

在本期工作中,執教研討課《土壤中有什麼》,開設講座《有效開展實驗課促進科學核心概念形成》。通過研討會談,與會人員提高了對科學學科教學的認識,促進了與會各校對科學學科的重視,翻開了學科教學新篇章。

小學教師學期期末個人工作總結3

一轉眼,進入科學骨幹教師工作室已整整一年。回首一年來走過的路,有艱辛,但也有收穫和喜悅。下面我對自己一年來的工作進行一個總結和反思,以此來促進自己更快成長。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積極要求上進,既能認真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盡職盡責,又有奉獻精神。我知道“學海無涯,教無止境”,只有不斷充電,才能維持教學的'青春和活力。我認真參加校組織的新課程培訓及各類學習,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讓自己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通過一系列學習活動來不斷充實自己、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爲自己更好的教學實踐作好了準備。

一、堅定信念,獻身教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養

作爲一名骨幹教師,我恪守教師職業道德,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和《教育法》等相關教育教學法規。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新課程培訓及各類學習,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讓自己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通過一系列學習活動來不斷充實自己、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爲自己更好的教學實踐作好了準備。

二、以課堂教學爲核心,勤於實踐,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認真準備每一節課,精心備課。在備課的同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學會更多的知識。多年的教學使我懂得了知識儲備的重要性。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必須得成爲水的源泉,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們千奇百怪的好奇心。因此,我在課下,十分注意自己的知識積累,大量的翻閱課外資料,來拓寬自己的視野。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業務培訓和教研活動。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嘗試在課堂中引進新思路新方法,解決課上的問題。每當走進課堂,我都充滿了感動和期待,在與學生的交流、碰撞中,我盡情地放飛自己編織了多年的教學夢想。我試着在科學教學中嘗試創新,在科學課堂上,力求達到三個“走進”——走進生活世界,走進探究世界,走進科學世界。

三、以研究反思爲前提,嚴謹治學,努力成爲研究型教師

首先,加強自我反思。爲不斷提高教學研究能力,自己重視從教育教學實踐中挖掘鮮活的實例,總結提升。經常自覺地運用學習到的課改理念,審視自己的課堂,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意的回顧,體會成功的方法,尋找改進的思路;對所教學生的成長過程進行分析,總結成功的經驗,完善有效的方法。並及時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撰寫研究論文和教學反思日記

回顧一年走過的路程,只感到自己走得艱辛而又沉穩,平凡而又實在。當然自己也在不斷反思:如何發揮優勢,彌補不足,成爲名副其實的骨幹教師或學科領域帶頭人?我想,今後將在工作室同仁的關注與支持下,把今天的工作成績當作明天工作的起點,一如既往,奮力爭先,不斷地從各方面提高自己,更好地在各方面協助引領,使自己無愧於“科學骨幹教師”的光榮稱號!

小學教師學期期末個人工作總結4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時光就像清風劃過,在不知不覺中,這學期的工作已接近尾聲,在過去的一學期中,有許多收穫,也有許多感慨,下面就本學期工作,做一下小結:

1、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讓學生敢於探究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一個問題的產生通常要比它的結論的得出更爲重要。”問題的提出是科學探究的開始,也是學生探究興趣的所在。因此老師應在這兩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題。二是要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定的情景,開展多樣化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問題環境,讓學生樂於提問題。對他們所提的問題,老師要本着保護學生的求知慾出發,容許出錯,切不可加以嘲笑、挖苦、諷刺。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大都能根據某一自然現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應的較恰當的問題,並對問題的結論進行大膽的猜想。

2、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使學生樂於探究

每一位科學課的老師都應有這個認識:科學課的學習內容已不僅僅是教科書,而是學生生活周圍廣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因此科學課教學要充分利用廣泛存在於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多種教育資源,將學生的探究活動置於廣闊的背景之中,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

3、正確引導和訓練,使學生善於探究

科學課程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在這一點上,由於實驗在科學教學中的地位和實驗本身的特點,它要求我們必須強化實驗教學。這主要是因爲:

(1)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對實驗最感學趣,這種興趣,往往成爲他們學習的直接動力,成爲愛好和志趣,以致發展爲驚人的勤奮和百折不撓的毅力。興趣愛好和求知慾是兒童獲得知識、技能和發展能力的前提,也是獲得知識、技能和發展能力的結果。在觀察與實驗中,可以充分發揮兒童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的作用,靠眼看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遠近;靠耳聽物體發出的聲音的高低、強弱、音色;靠鼻聞物體的香、臭等氣味等,讓孩子親自去探究其中的奧祕,感知其中的神奇,來滿足他們的興趣。學生天生就好奇、好動,這些實踐對他們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

(2)實驗能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學習科學,必須有一定的實驗能力。包括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記錄、整理記錄資料等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是不可能僅靠教師的講解來獲得,而必須在相應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得到發展,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通過設計實驗,分析結果等能鍛鍊和培養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結果、形成概念的過程中,要進行概括、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歸納能力、分析能力;在實際操作中,還能培養組織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因此,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

(3)實驗能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我們知道:實驗具有重複性,它能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多次的反覆,供學生反覆觀察;能使學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認識到的真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自然基礎知識。因此,讓學生進入實驗環境,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自實踐,主動去探索新知識,獲取新知識,無疑是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的有效途徑。

4、科學教學要加強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整合

以多媒化、網絡化、智能化爲主要特徵的信息技術,正在對傳統的課程理念、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資源,產生深刻的影響和變革。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的事例成爲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必然趨勢。作爲《科學》這門學科,再不能在“粉筆+黑板”的這種老模式裏大講“科學”了。

(1)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學習方式,有利於開展因材施教,體現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體發展的思想;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

(2)現代教育技術本身就是技術創新的產物,信息技術提供了極爲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時時更新的各類知識,它給學生的參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任學生自由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爲他們的想像力插上翅膀,從而培養想像、激發想像、鼓勵參與、啓發創造、指導實踐。

(3)以計算機爲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可以爲新型教學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學環境。計算機集文字、圖形、圖像、音頻等多種媒體手段於一體,它能把靜態、枯燥的材料融入到思維空間,產生極其活躍的動態畫面,使其內容更充實,形象更生動,能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與聽覺感官,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比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眼睛的科學》一課,用計算機動畫來演示晶狀體的調節過程,讓學生直觀清楚地看到了人的眼睛,看不同距離物體時肌肉、晶狀體的變化過程,有效地彌補了實驗不足。這樣,把看不見、摸不着的枯燥知識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小學科學課的教學應當着眼於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提高。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許多新觀念,新方法正衝擊着我們傳統的觀念,作爲一個一線的科學課教師,讓我們在切實轉變觀念的同時,結合科學課自身的特點,在實踐中加強反思,努力學習,真正擔負起培養下一代“基本科學素養”的重要任務。

時間就是在這樣的紛繁複雜,緊張忙亂中匆匆劃過,回首這學期的工作的點點滴滴,也不是這隻言片語就能細數的,我只想給自己提出點希望,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堅持好的習慣,克服自己的缺點,哪怕是小的進步,也會不斷地鼓勵自己,每天進步一點,堅持不懈,讓自己的人生,無愧於學生,無愧於教師這個陽光下最神聖的職業。

小學教師學期期末個人工作總結5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應以怎樣的心態,怎樣的角色去參與課改呢?

我認爲首先要解決的是認識問題。課程改革關乎基礎教育的前途和走向,關乎培養目標的規格標準,進行課程改革是教育內部機制進行自我調節和改善的需要,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更是符合世界教育潮流的。課程改革並非要改朝換代,否定傳統,推翻一切,而是“立字當頭”的。那些漠不關心、談“改”色變、甚至百般挑剔的態度,都是不足取的。課程改革給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更廣闊、更富有彈性、也更具挑戰力和創造力的空間,同時,它更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其次,課程改革要求廣大教師從認識上和行爲上發生轉變。

教師不是先知先覺者,也不是知識的源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不能僅僅把教師定位在“知識的佔有者”、“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上,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專業知識,也包括教學藝術和手段。“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現實。新課程與過去課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現出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過去,教材統一、標準統一、考試統一,教師可以依賴一本教科書和教參,老師“帶着教材走向學生”;而新課程在教學目標、教學結果、個性化教育、課程的綜合性等方面都出現了不確定性,要求教師“帶着學生走向教材”,這不僅是教學方式的轉變,而是教師立場和職責的轉變。

教師不是課堂的“主宰”,教師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者和課堂氣氛的營造者,教師是課堂行爲和學習效果的評價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新課程條件下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自己已經習慣了的教學方式,有意識地給學生一定機會,讓他們親身體驗學習過程,鼓勵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真正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發展。而教師應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的身份,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出活躍、積極的課堂氛圍。在一些課堂中也看到“一統就死,一放就亂”的現象,但這決不能歸咎於開放式的教學方式,而在於教師的組織和調控。教師應該深刻理解課程標準和教材所蘊涵的對教育價值的思考,不必急於尋求課堂教學模式,不可熱衷於課堂表面上的熱熱鬧鬧,要努力追求學習的有效性。

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人的發展,包括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態度及個性,尊重學生的人格,傾聽學生的心聲已成爲教師新的基本功。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也就是說讓每一個完整的個體都有獨特的發展。

教師已不再是一種職業而應是一種專業,教師要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信息化、學習化社會要求教師已不再是一種職業而應是一種專業,課程改革使得教師專業化成爲一種可能。教師應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和豐富自己,不斷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獲取信息的先進手段,從傳統的“經驗型”向“學者型”、“研究型”角色轉化。在實施新課程的同時,不再充當教材大綱的“忠實的執行者”的角色,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深刻理解新課程的教育價值,要把教材看做“麪粉”而不是現成的“麪包”,並根據自己的實際,特別是學生的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