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學會閱讀-實驗教學總結

近十餘年來,我們在中心學習法課題實驗教學中,本着教育學生學會學習這一根本性教學目標,注意在語文教學中教育學生學會閱讀,並將其作爲一項重要任務列入語文教學年度、學期課時的教學計劃中。

讓學生學會閱讀-實驗教學總結

我們在實驗過程中發現、認讀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鑑賞能力是學生學會閱讀的四個關鍵因素;其中,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是關鍵之關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相應以培養這兩種能力爲重點訓練項目。其中理解能力的培養尤其應當成爲閱讀教學的核心。因此,如何爲學生打下紮實的閱讀基礎,如何訓練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爲了我們課題實驗教學的研究重點。

一、培養學生“手到”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的時效性的探究性

古人強調“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其實,還應再加一到,即“手到”。所謂手到,一是指閱讀過程中,讀者要用筆在文章中圈、點、畫、注;二是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要寫讀書筆記,以積累詞彙,總結閱讀經驗,評價閱讀材料。

實驗教學前,實驗班的小學生中至少有一半學生未養成閱讀“手到”的習慣。究其原因,是教師對這個問題未引起重視,僅僅在教學中輕描淡寫地提到,而沒有對學生提出更明確的要求,更沒有在如何“手到”方面進行細緻的引導、指導、訓練和檢查。

實驗教學中,我們圍繞要養成學生閱讀時勤於動手的習慣這個問題進行探究,認識到教師必須耐心細緻地做工作,要對學生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進行精心的指導、訓練和檢查。教師設計了統一的讀書卡片,定期發放,定期收回檢查。對讀書筆記寫得好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或傳閱,或展覽,或刊載,以強化學生在閱讀時“手到”的意識,把教師的要求內化爲學生的自覺行爲。

培養學生“手到”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的時效性和探究性,既是課內閱讀的需要,也是課外閱讀的需要,更是學生將來自我發展的需要。

二、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閱讀的習慣,提高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

聯繫上下文是閱讀課文的一種重要方法。“課標”對此作了明確的要求。實驗教學前我們作調查時發現,還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在小學畢業甚至中學畢業以後,還未養成聯繫上下文閱讀的習慣。

教學實踐表明,要使學生養成聯繫上下文閱讀的習慣並不難,關鍵是教師要循循善誘,進行耐心而持久的引導和訓練。要努力做到學生的“學踐”遵循作者的思路。因爲,思路是作者遣詞造句、構段謀篇的走向和路徑,文章的語言文字、思想內容通過作者思路的穿針引線,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實驗教學中我們下了一翻功夫,參與實驗教學的教師,在教學中巧妙地從文章的思想內容入手,引導學生認知作者思路,領會產欣賞作者的思路在遣詞造句、佈局謀篇方面的穿針引線之功,誘導學生的學路與文章的思路一致,潛心領會作者的遣詞造句、佈局謀篇的良苦用心,在“粗讀”、“細讀”、“熟讀”和“廣讀”中披文入情,從而深層次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真情實感。聯繫上下文閱讀,其要領就是刻意關注文章的思路,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抓住微觀,把握宏觀。養成聯繫上下文閱讀的習慣,不僅是閱讀方法的問題,而且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問題。

三、培養學生“咬文嚼字”的習慣,提高學生品詞評句的能力

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者通過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情感,讀者則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見語言文字是溝通作者與讀者的橋樑。作者要與讀者進行心靈交流,就必須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付諸語言文字;讀者要與作進進行心靈交流,就必須對語言文字有深入的理解。而讓學生學業會“咬文嚼字”,正是訓練他們通過品詞評句深入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

“咬文嚼字”這個成語,常常用來諷刺過度地字斟句酌。我們當然反對那死摳字眼而不領會精神實質的書呆子式的“咬文嚼字”。實驗前,學生閱讀的現狀是習慣於囫圇吞棗,不會品詞評句,嚴重地影響了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爲了從小培養學生品詞評句的能力,我們在實驗教學中狠抓學生“咬文嚼字”的訓練。當然,這與人們通常聽說的“咬文嚼字”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語文教師重視訓練學生抓關鍵詞句、重點詞句,做到既抓得快、抓得準,又評得對,評得深。以前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那種教師包辦代替,或死摳教學參與書中的所謂知識點和答案的做法,已經被徹底廢除。

四、培養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比較的習慣,提高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

有比較才通通家鑑別。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培養學生新聞記者中進行比較的習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而且有助於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建立起自己的認知結構,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學生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閱讀分析能力。

實驗前有相當數量的學生還未養成比較閱讀的習慣,原因也許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語文教師在平時閱讀教學中未能有意識地進行引導和訓練,講讀課文進也往往孤立地分析課文。實驗教學中,我們注重引導教師對語文教材的編排體系瞭然於胸,備課時把視野放得開闊一些,儘可能把以前教學過的文章作個篩選,找出可以比較的文章,從選材、構思、形象刻畫、表達方式、語言運用、主題思想等方面誘導學生作印象深刻的比較。當然,由於課時的限制,一篇課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地進行比較分析,而是抓一二點最有特色的部分作些比較,或求同,或求異;或聚焦,或輻射;或橫向,或縱向。

五、培養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想象的習慣,提高學生想象閱讀的能力

想象是人們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文學創造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劉勰說:“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消然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吶珠玉之聲;眉捷之前,卷舒風雲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爲妙,神與物遊。”可以說,作家如果離開了想象,就無文學創作可言。閱讀欣賞文學作品,也同樣需要有想象的參與。讀者想象豐富,不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的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優美意境,而且可以啓發讀者進行藝術再“創作”,從而進一步豐富文章的內涵,豐滿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意境。因此,培養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想象的習慣,提高學生想象閱讀的能力,在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絕不能忽視。

在實驗教學前的教學中對學生想象能力的訓練與培養或多或少有所忽視。爲了應試,某些教師將一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的文章,弄成了一堆乾巴巴的文字符號。教師將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動人的描寫不見了,豐滿的藝術形象不見了,優美的意境不見了。面對課文,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見骨頭,不見血肉。實驗教學中,我們強調從文章的整體教學入手,側重引導學生對動人的描寫、豐滿的藝術形象、優美的意境進行想象,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六、增加學生的`閱讀實踐,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提高學生閱讀廣泛性和效益性

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努力從課內向課外延伸,使課外閱讀成爲課內閱讀的補充和擴展,從而使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成爲語文教學的一個有機整體。

在實驗教學前,課外閱讀還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種種因素使得語文教師都把眼睛緊緊盯在教科書和練習上,根本無暇顧及學生的課外閱讀。實驗教學中,我們着眼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鑑賞能力。這就必須使學生生活在書籍的世界裏,生活在課內外閱讀的世界裏。而不能象實驗前一樣,讓學生生活在試卷的世界裏,生活在練習和考試的世界裏。

實驗教學開始以來,我們注意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各個實驗班普遍建立了“圖書角”,籌集資金選購了與語文教材相匹配的課外讀物,供學生生閱讀;同時,倡導、鼓勵學生每天必進閱覽室;還積極與家長聯繫,請家長支持學生訂購青少年、兒童文學作品。放手讓學生“廣讀”極大地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不怕學生成爲有讀書癖的“怪人”。

實踐證明,課外閱讀在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訓練學生的思維,積累學生的閱讀經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陶冶學業生的情操,淨化學生的心靈,完善學生的人格等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誠然,使學生學會閱讀,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廣大語文教師一項神聖使命。實驗證明,只要廣大語文教師同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教學策略上進行科學的設計和安排,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根據學生的共性和個性特徵,有的放矢地進行訓練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是不難培養的,使學生學會閱讀的目標也是不難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