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學期科學教學總結

東流逝水,葉落紛紛,荏苒的時光就這樣悄悄地,慢慢地消逝了,回顧這段時間的教學,一定經歷了許多,也收穫了許多吧,寫一份教學總結,好好地把它記錄下來吧。但是教學總結基本的方法論,你掌握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下學期科學教學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下學期科學教學總結

五年級下學期科學教學總結1

時光飛逝,轉眼間一個學期過去了,本學期我承擔五年級的科學教學工作。在校園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加上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順利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實現了學期初制定的教育教學目標。爲了更好地完成今後的教學任務,使教學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對本學期的科學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紮實打好科學基礎。

1、夯實基礎知識。

就是抓科學課本知識。由於各學生之間的認知潛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潛力不同,針對學生實際狀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儘量降低教學目標。有時我還適當地用一下方言,對於一些科學知識更有說服力。有時爲了趕進度必然造成學生對科學基本知識的“消化不良”,或是一知半解,更嚴重的甚至會使部分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對科學失去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實際狀況分層次儘量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收穫,有所成長。

2、培養基本技能。

切實抓好科學用語的使用技能和實驗基本技能。平時的實驗教學中,對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深入淺出地分析,力求同學們都能理解,要讓學生真正瞭解每個實驗涉及科學反應原理、裝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給機會讓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的時間,多給學生提問的空間,多讓學生動手做實驗,體驗透過實驗進行觀察和研究的過程和樂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潛力。

二、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潛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潛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潛力的培養。平時教學與複習,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就應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科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

備課時,我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深入領會科學課的基本理念,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細心琢磨課堂預設。上課時,引領學生走進科學學習的過程,經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力爭把學生的初始想法進行整理、分析和概括,最終轉化爲科學概念。抓住課堂生成的機遇,培養學生髮現問題,願意用心探索的科學精神。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上好每一節課。

用心探索有效的評價方法,提高科學學習的用心性。評價既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注重科學知識結論的構成過程,注重教學流程,徹底改變直接灌輸、直奔結論的教學方式和死記硬背、重複練習的學習方法。探索並逐步加大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探索並逐步加大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和本領解決生活問題潛力的評價。一學期下來,同學們和我都在科學素養方面有所發展,科學實驗潛力都有所提高。

三、科學教學的感悟

透過一學期的嘗試教學,我認爲要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1、在科學探究中,要爲學生帶給足夠的有結構的材料,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

2、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取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建立合作學習小組,使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共同探究,協同操作,相互交流,羣衆評價,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3、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的方法,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完善自己的探究計劃。

4、科學學科的教學是一個週期性較長的過程。因此,教學方法是否能夠獲得成功,更多的取決於其周圍是否有“教育合力”存在。喊了幾年《科學》是“主科”。但是從上到下沒有人把《科學》當成是主科來對待。

具體表此刻:

⑴課時的安排量少,五年級總課時數爲32課,一週只安排兩節,需要16周時間,再說,有的課需要2—3節試驗才能完成,有的課則需要連續觀察一週、一個月、甚至一個學期才能完成其教學。

⑵學生雖然很喜歡科學,並且很願意在課外或機動時間繼續探究科學奧祕,但語數老師補課,作業量大導致學生沒有時間顧及這門學科,更得不到家長的支持,主要原因只是在統考“指揮棒”的鞭撻下,人們不得不循規蹈矩地做不願做的事情。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

1、精心解讀課程標準,瞭解教材編寫意圖。

2、把握單元教學目標完整了解教學任務。

3、多種渠道瞭解學生的初始想法,爲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做準備。

4、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多指導學生探究科學奧祕!

五年級下學期科學教學總結2

我擔任五年級科學學科的教學工作。在教學工作中與全體老師一道勤勤懇懇,認真負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更新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順利地完成各項教學工作任務,取得了一定成績。科學學科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轉變育人觀念,進一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加強學科質量意識,認真執行教學常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因此,爲總結經驗,爭取更好的成績,現將本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在教育教學工作上我本着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去完成每一樣工作。注重綜合滲透,課堂教學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氛圍,使學生樂學、善學、愛學,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後”這幾句精闢的話一直指導着我的教學思想,儘管課時任務重,但我依然盡力精心預設每一節課,創設輕鬆愉悅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一、關照學生參與的能力

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後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佈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帶齊實驗器具,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爲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

三、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

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就是改變過去以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自然課教材的特點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祕密,獲取新知識。如果教學中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就會顯得很不協調,太乾癟了。如在自然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勤於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就會獲得新的科學理念。

四、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

我認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爲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網絡資源 優化課堂

把網絡資源運用於科學教學中,能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如:我所教的《熱的傳遞》這節課時,我首先,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導入,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提出問題:熱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都是怎樣傳遞的?由此引出本課的重要環節:研究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最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嘗試解釋生活中的熱傳遞現象,使知識源於生活,迴歸自然。在研究熱傳遞的三種方式這個環節中,傳導、對流是有介質傳遞,是教材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