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數學教學工作總結集錦8篇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並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工作總結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數學教學工作總結集錦8篇

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1

數學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門主要基礎學科。改革數學教學,其着眼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掌握學習方法上。爲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和訓練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重視思維訓練。

一、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要多運用教學用具,同時給學生充分的觀察和操作機會,讓學生用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和現象。通過比較概括反映出客觀事物和現象的直觀性的特徵,就獲得正確的表象。

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應用要注意多角度,不同的方位和多樣性。例如: “三角形的認識”既要觀察有銳角三角形和有直角三角形的物體,也要觀察有鈍角三角形物體;要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圖形,還要出示位置不同的各種三角形圖形,可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這樣學生觀察事物和現象越全面,獲得的現象越正確,形成的思維水平就越高。

二.在教學中要重視數與形的結合數是抽象的數學知識,形是具體的實物。數和形是緊密聯繫的,學生只有先從形方面進行形象思維,通過觀察,操作進行比較分析,在感情材料基礎上進行抽象,才能獲得數的知識。例如:教學“6的認識”時,教師在講述老師和學生一起打掃教室的圖意時,啓發學生觀察圖畫,要求學生回答下面的三個問題: (1)圖上有幾位老師幾位學生,一共有多少人? (2)圖上有幾位男人,凡位女人,一共有多少人?(3)圖上有幾位掃地的,有幾位擦桌子和擦椅子的,有幾位擦黑板的,一共有多少人?通過這幾個問題的回答,學生不僅能較系統地感知6的組成知識,而且能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三 結合實際。培養學生空間觀念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空間觀念是物體的形狀、大小、長短和相互位置關係的表象。要培養髮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時一定要多結合實際。例如要學生獲得長度單位“1釐米”的長短的表象,可讓學生用尺子量課桌的長、寬、高,圖釘的長,手指的寬,辨別圖釘的長度大約是l釐米,而課桌的長、寬、高不是1釐米。

要使學生獲得面積單位“1平方釐米”大小的表象,就讓學生先用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量一量拇指的指面大約是平方釐米。還可以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一畫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告訴學生這個圖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釐米。通過這樣在實際中量一量、比一比i釐米的長短,1平方釐米的大小就在學生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了空間的觀念。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過程,也就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形成思維能力的過程,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起着重要作用。

四、加強語言訓練。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的表達有密切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動手動腦的訓練,也要加強其動口、動筆的磨練。說完整的句子,表達完整意思的口頭語言訓練。例如:比較物體的長短、大小、輕重時,就要學生完整的口語表達“誰比誰長” 、 “誰比誰大”、“誰比誰重”等等,以突出數學知識嚴密的數量對比關係。口述數量關係、運算過程、解題思路的訓練。例如: “8+5”這樣一道試題,教學時,當學生求出答案是13後,接着教師要追問你是怎樣算出來的?說說計算過程,看n8想到2,把5分成2和3,8n2湊成,io~n3得13。在加強口頭語言訓練的同時,在教學的一定階段應注重教材實際,組織一些書面概括的練習,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

五.在多種形式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採取一題多議。例如: “÷9”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意義,開拓學生多方面的知識組織議論:

(1)÷9表示把45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

(2)45裏面包含幾個97

(3)45是的幾倍?

(4)9與一個數的乘積是45,求這個數。

(5)幾個9相加的和是學校買來45個皮球,平均分給9個班,每個班分幾個?在條件和問題不變的情況下,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地進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題途徑。

一題多解是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一個好方法,它可以通過縱橫發散使知識串聯,綜合溝通,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目的。

在平時的數學課教學中,我們要在多方面時刻注意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素質教育

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2

數學來源於生活,實踐於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平時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基於這一基本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就必須改進教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儘量讓學生自己去了解知識,掌握知識。基於上述認識,我在教法上進行了改革嘗試。

1、組織學生看書預習,自主學習。

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我根據有些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放手讓學生通過看書,自學實踐便可學會,這時教師的適當放手無疑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平臺,讓學生自己學,自己去發現新知識的新與舊知識的聯繫,學生會感到成功的快樂。自學前,我一般出示讀書思考題。思考題的內容大體是:這部分內容包括哪些新概念?與哪些舊知識有聯繫?請舉例說明你所學到的新知識等。要求學生根據讀書思考題邊看邊想,邊寫邊劃。“寫”簡單的讀書筆記;“劃”出書中的重點。

如,在自學比時,我出示如下的思考題:

(1)什麼叫比?什麼運算時才能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稱是什麼?你能寫出幾個比指出他們各部分的名稱嗎?你發現比值的求法了嗎?你能求出你寫出的比的比值嗎?

(2)比、分數、除法之間有哪些聯繫和區別?由此可知,比的前項還是後項不能是零?

2、組織小組討論解疑。

對於一些空間與圖形知識,比較抽象,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這時是否就一定由教師講解纔好?我覺得未必如此。啓發學生思維,以小組討論解疑爲主,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要創造活躍思維的條件,引導學生思考。“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設疑,使學生感到有問題要學。其次問題要有利於加深所學的知識。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後,提問:不用圓規怎樣畫圓?用一張紙能剪出一個圓嗎?怎樣在一張圓紙片上找出它的圓心?怎樣在一塊圓鐵板上找出它的圓心?通過討論,使學生對圓的知識有了深化的認識。

通過經常性的組織討論和質疑,我欣喜地感到:不少同學學習時已不滿足於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了。這正是新世紀教學發展所提出的要求。

3、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實踐。

動手操作是學習數學的好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因爲學生對周長的意義已經瞭解,所以,探究圓的周長時,我進行了分組測量手中圓形紙片、圓形物體的周長,並將結果記錄好。在動手實踐中,有的組是用滾一滾的方法,有的小組是用繞一繞的方法,而且在活動中,能夠在組長的帶領下,有序活動,活動有效果。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發現了規律,正確地推導出圓周長的公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運用眼、耳、手等各種感覺器官,從感性,從實踐到認識,印象深刻,學了也不容易忘了。

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認識到要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必須改革教法。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學、討論,動手操作,把課堂還給學生,絕不能包辦代替什麼都“灌”給學生。當然,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萬萬不能削弱的,教師不僅要講清知識,而且要設計教學方案,使學生主動學會知識,發展智能,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和實踐能力。但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我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問題一,當課標要求不同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不同的發展時,我的課堂教學中就存在着這樣的問題:如果顧及優生,學困生以衝刺的速度也趕不上,而當放慢速度時,優生又顯得無所事事,如何讓優生吃飽,差生吃好是值得去思考和借鑑,

2、問題二,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角色得到了轉變,但是我發現自己在課堂上還是放手不足,常常會出現教師的包攬情況。

改進措施:

1、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或網絡學習,或通過校本教研,提高自己在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的能力,確實做到人人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2、轉變觀念,放手讓學生去做,即使失敗也能夠看到學生探究過程的成長與進步,在失敗中更能發現新知識的新,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掌握。

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3

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能有效地啓動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增強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抑制學習中的疲勞和困苦,保證旺盛的精力與敏捷的思維,讓學生在愉快的、積極的、主動的氣氛中進行學習,使學生“樂在其中”。由“要我學”轉化爲“我要學”、“我愛學”,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如果一個人對認識事務缺乏濃厚的興趣,那他的智力的培養和發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因而,興趣的培養相當重要。從心理學角度來講,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爲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很大的積極性,從而產生某種肯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不辯便明:一個對數學毫無興趣的學生能學好數學這是無法想像的。只有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做爲數學老師應努力使學生熱愛數學,只有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我是這樣做的:

一、創設良好地教學氛圍。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自身的情感、修養、品質,會直接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良好的情緒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使其主動學習的催化劑。我傾注滿腔熱情,以飽滿的情緒、生動的語言去創設一個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學情境,吸引每一雙天真的眼睛。當每位學生都與我的情緒產生共鳴,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時,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都能得於發揮,自覺自願,主動地進行學習。

二、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情境。

設計情境已引起普遍重視,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設計課堂時都把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兒童化,增加學生的感性經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所謂“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逐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統計”時,我設計了“學校附近馬路上經過的什麼車最多”,“哪種水果小朋友們最喜歡”等情境,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激發學生求知慾,增加學生自信心。又如在教學“數的順序”時,我設計了“小朋友們滑滑梯”的情境,通過媒體和語言的描述,把小朋友們帶入到一個遊戲的世界,讓小朋友在遊戲當中,不知不覺地理解了“第一”、“第二”的含義,這就是“問題情境”的兒童化。

三、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真正看到、聽到。

在教學中,教師單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直觀上下工夫還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的見,摸得到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立體圖形的認識”時,我讓學生帶了很多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立體幾何圖形的物體,通過分類,找出共同點以及不同點,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長方體,正方體等等的特徵了,而且能再把所學知識再返回到生活中去,告訴爸爸媽媽牙膏的包裝盒是個長方體了。

另外,我使用適當的教具輔助教學,也能將枯燥的數學寓於情景之中,吸引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從而使學生主動地獲取新知識。

四、加強操作,讓學生感受知識地形成過程。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智慧的開放是在手指上的。”足可見操作的重要性。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操作使外部活動向內部活動轉化的槓桿,順應了兒童好動的特點,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嚐到了學習活動的樂趣,獲得了成高能夠的體驗,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不斷地增強學習興趣,提高理解能力。

重學生學習的結果輕視學習過程,這是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導致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的匱乏和學習興趣的低下,同時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而讓學生去重點背誦標準答案即死記硬背。只注重結果的做法導致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顯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質量。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要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我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進行多種形式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覺的積極的參加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與水平狀況,創設符合和適應學生學習的情境,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去獲取知識,自覺地訓練技能,以達到教學的目的。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展多種思維方法和多樣的有了多個模式學習方式。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能力,增加對數學的興趣。

五、多關心數學基礎差的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情感具有動力、調節、感染、遷移等多種功能,並且具有兩極性。積極的情感,可增強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動的能量,促使人們積極地行動,提高活動效率;消極的情感,可減弱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動的能量,使人行動消極,從而降低活動的效率。因此,要多關心差生,多與差生談心,不歧視冷淡差生,增加對差生的感情投入,使差生由厭學化爲願學、愛學、樂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分檔提問,及時對差生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差生有機會表現自我,回答力所能及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學先學習興趣,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我在教學中對差生堅持“低起點,小步子”,使學生跳出惡性循環的怪圈,以小步子前進,將挫折的頻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長期保持一種充滿自信、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誘導他們發揮潛力。

六、讓學生體驗到成功。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誇獎,希望被鼓勵,初中生也不例外。表揚是老師對學生一種肯定,是學生成功的一種標誌。“好表揚”是每一個學生共同的心理特點。我在教育教學中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表揚是可以用點頭表示肯定、讚許;用鼓勵的話來激勵;還可以用大家鼓掌、獎給小紅花等形式。我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肯定,增加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慾。

教學設計中,我注意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層次的,有階梯的設計教學。讓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學都能拾級而上,“跳一跳摘果子”,不同的人都能經過自己的努力,掌握數學知識,得到愉快的情緒體驗和心理上的滿足,激勵他們獲得更多的成功。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自信心,增強克服苦難的勇氣和毅力。特別是後進學生容易自暴自棄、泄氣自卑,我給予及時的點撥、誘導,半扶半放地讓他們自己去走向成功。

總之,學生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學習的主體。我在傳授知識、技能時,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自己動腦、動口、動手,使學生有進行深入細緻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我盡最大的努力,充分地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由“要我學”轉化爲“我要學”、“我愛學”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4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如果數學教中教師只爲了教而教,把知識生硬地教給學生,而對於學生來說,他們就會越來越感到數學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學習數學只是爲了完成學習任務,進行數學考試。這樣的教學欠缺了鮮活有趣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使數學與生活脫節了失去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意義,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拉近數學與生活的關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成爲教師教學的重要方向。

一、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啓示。

爲了讓學生更多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活動中的實際作用,我設計了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智慧遊樂場》。在活動的各個環節,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創設的遊樂活動情景,並將相關的數學問題穿插其中,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步步闖過關卡,取得勝利。在課堂中,學生活躍起來,主動參與問題討論,協作解決問題。他們懷着喜悅的心情和老師、同學經歷、體驗整個活動過程,不時還能提出較有創意的見解。學生的積極、投入的學習啓發了我:每位學生都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又充滿了好奇,並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教師要依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教材教學內容,創設貼近生活實際經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體驗----探索”,從中感受數學的價值,主動去學數學,用數學。

二、對數學生活化的理解。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與學生年齡特徵相適應的大衆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數學內容,使學生在活動中,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

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1、數學計算本身就是數學應用的一個方面。

例如:①你要去文具店買5本練習本,每本3角錢,一共要用多少錢?②47位師生去遊樂場遊玩,門票每人5元,帶250元夠不夠?③家裏要裝修,估算要用多少塊瓷磚。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與數學息息相關。

2、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是數學應用的關鍵所在。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各種實際問題的過程,體現瞭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它不僅包括數、式的運算,還包括推理、分析、判斷、選擇、估算、統計、繪製圖表、數據分析、及空間與圖形、優化方案等諸多方面。如設計活動方案過程中考慮的乘車路線的選擇、時間安排、人員分配、資金運用等,都蘊涵着豐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這些都離不開數學的應用。

3、實踐、創新是數學應用的價值體現。

數學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獨特的作用。數學又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已經成爲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是我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實踐過程中,數學得以創新、發展;而數學的應用,又“優化”了我們的實踐,使實踐理性化,最優化。由此可見,數學應用與人類的實踐活動是密不可分的,即在“實踐----創新----再實踐”循環往復的過程中體現數學應用的價值。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應用觀,讓學生了解並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並具有自覺、主動地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如何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課堂學習問題生活化。

1、導入生活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動課《智慧遊樂場》的導入,我將學校門口的景物和公共汽車拍攝下來,製成課件頁面。當把它展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的親切感立增,馬上就融入了教學活動的角色當中。在導入中創設情境,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

2、例題生活化,讓學生體驗、感受數學。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於發現、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感悟所學習的知識。如:在學習有關價錢問題的數量關係時,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購物經驗進行編題,並讓其他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其中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找”數學,“想”數學,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實用性。

3、練習生活化,提高操作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使數學成爲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繫、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行程問題時,我創設了一個乘車的情景,同組的同學輪流扮演司機和乘客,要求乘客算出司機所提的行程方面的問題才能順利開車。學生在生有趣的活情境中活學活用,更容易接受與理解數學知識。

(二)課外生活問題數學化。

1、做一做。指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學會生活。

如在學習了“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互換後,我讓學生用兩種計時法記錄自己雙休日中一天的活動情況,再嘗試爲自己設計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在練習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兩種計時法的聯繫和區別,並且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了思想教育,使學生感受到時間的寶貴,學會珍惜時間。作爲教師,應堅持提供給學生綜合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喜悅,逐步養成從數學的角度認識生活,感受生活,並更加熱愛生活。

2、找一找,培養從數學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

生活本身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生活中客觀存在着大量有價值的數學現象。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從買東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數學,能促使學生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思考生活問題。如在購物是計算一下要多少錢;在玩樂時比較一下多少遠近;在家裏統計一下家庭開支情況等,都是讓數學生活化的體現。

總之,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創造條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爲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還要鼓勵學生善於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主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繫,令數學教學生活化,令數學學習充滿生機。

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5

轉眼一個學期又結束了!本學期,數學教研組的老師們緊緊圍繞教研室工作要點,以“同課異構”的形式,開展了校本教研活動。以探索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爲目標,圍繞學校工作計劃中對教學工作的要求,立足課堂,反思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探討、尋求問題解決的策略和方法,並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我們加強教研力度,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每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現就以下幾方面總結如下: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組內教師的業務素質水平。

1。組織廣大數學教師進一步學習貫徹和落實新課程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努力促使廣大教師在日常數學教學中加強實踐感悟,切實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學行爲。

2。認真學習領會新標準,積極開展新教材材研究工作,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研能力,

3、學習、實踐、反思相結合。學習理論,邊實踐邊思考,並把自己的反思過程記錄下來,在反思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爲。

二、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1。重視聽評課活動的反思。

本學期圍繞着《植樹問題》展開的,全組教師在一起備課、聽課,隨後進行了評課,相互交流探討,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悟。每次課後教師要認真地反思教學,要從深層次上去考慮自己的教學工作,寫出有質量的聽課反思,通過互相聽課、評課,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評課後,又根據自己在平時的教學課堂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通過全組教師的經驗交流,方法借鑑,使疑惑迎刃而解,找到可以試行的教學方法。

2。深入課堂,紮實有效地加強教學實踐、研究,努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回顧一學期的工作,我們對組裏的每一次教研活動都精心組織,保證活動的質量。活動前計劃周全,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目標、活動時要求教研組人員積極參與,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體會心得;活動後做好反思、借鑑工作,取長補短,內化活動的精髓,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一個學期來,我數學教研組教師精誠團結,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組教師堅持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積極參加各項教研活動和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新的課程標準,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今後我們將繼續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勵把工作做的更好。

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6

時光如水,歲月如梭,轉眼間,一個緊張又歡樂的學期過去了。在這個學期裏,我兢兢業業地完成了學校交代的各項工作,尤其是我的本職數學教育工作,也都順利完成了。由於是第一次教六年級,我對這份工作一直是戰戰兢兢。慶幸的是,我教的兩個班級成績都非常理想,學生們應該能高高興興地升上初中深造了。現把我今年以來的教學管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狠抓“教學六認真”,堅持隨堂聽課。今年以來,我一直按照上級部門要求經常進行“教學六認真”檢查,堅持做到每月檢查兩次,重點對課後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細緻的檢查。“教學六認真”的方方面面,特別重視備、上、改等環節的督查。檢查備課筆記,本學期本人還加強了聽隨堂課的力度,全學期共聽隨堂課近二、加強自身學習,更新教育理念。本學期,我沿襲了上學期的教師學習制度,但注重了內容的更新,加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閱覽了大量的數學雜誌,實時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

三、勇爭各項賽魁,提高實戰技巧。爲了檢驗我的教學質量,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本學期開始,我繼續積極參與公開課(包括市裏組織的錄像課)比賽,並在上級組織的各項論文賽中,我也積極參加,踊躍投稿。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僥倖獲得錄象課比賽市一等獎,論文大賽市一等獎。

回顧本人在教學管理上所走之路,有得也有失,未來我的努力方向是:

一、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搞好自身的教學工作。

二、向老教師學習,向學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管理藝術。

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7

最近,我開展了一節數學《切蛋糕》,其目標是學習將圓和正方形進行二等分;能積極動手嘗試,探索分蛋糕的多種方法。在此次活動開展之前,我思考過讓幼兒通過操作、探索、觀察、比較,掌握二等分的方法,並在學習和探索中引導幼兒由淺入深,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能通過觀察、比較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的開始環節,我以小朋友過生日請大家吃蛋糕爲由,把孩子帶進如何公平的分蛋糕的情景中。要把一個圓形蛋糕分成一樣大的兩塊給朋友吃,該怎麼分呢?誰願意上來試一試?看看誰能把蛋糕分成一樣大的兩塊?通過語言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使幼兒的興趣很自然的被調動起來。

在整個活動中,我本着以幼兒爲主體的原則,活動一開始,我就爲幼兒提供可操作材料,每人一個圓形彩紙,讓幼兒親自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問題,老師在操作活動中充當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通過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圓形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爲正方形進行二等分,鼓勵幼兒自己探索,大部分幼兒都是將一個正方形分成了兩個一樣大小的長方形,於是,我啓發幼兒想一想:還有其它分法嗎?有的幼兒開始摺疊,在嘗試中發現了新的方法:將正方形分成兩個一樣大小的三角形,在探索中,幼兒瞭解到了正方形二等分有兩種方法。從中幼兒體驗到了操作、探索帶來的快樂!同時,我還引導幼兒聯繫生活,使幼兒知道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可以二等分。把剛學到的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進行生活中的實際操作,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課後,我還將一些其它圖形投放到數學區,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二等分。

總之,要上好一節數學課,一定要儘量做到寓教於樂、生動有趣,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並能注重幼兒的個別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個幼兒的知識、能力都能在原有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8

在忙忙碌碌中我們的學期也接近尾聲,回顧這一學期自己的工作,真是有喜有憂。幼兒教師的職業是瑣碎的,細小的。但我熱愛我的職業。在工作中,我對每一件事情都認真負責,現將這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在保教工作上,我力求從每一件小事做起

耐心細緻。我班小朋友剛進園時,大部分自理能力都很差。吃飯很多幼兒都要喂,剛開始時我是一邊喂,一邊耐心的講一些吃飯的小故事給他們聽,後來就鼓勵他們自己吃,教他們正確的吃飯姿勢。我班沒有幾個小朋友會自己擦屁股,我手把手的一個個教,當然我是看特殊情況或天氣情況,有時候也儘量讓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勵他們。對小朋友微小的進步給予肯定與表揚。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全班小朋友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天對每個小朋友的健康牌記在心裏。留意他們的精神狀況,該多喝點水的就多提醒一下,該休息的就讓他(她)休息等等。對生病的小朋友細心照顧,帶在身邊方便照顧與給予關心。心怡對婆婆說:“我生病時,老師跟我講了好多悄悄話,還親我呢!”她婆婆後來笑着告訴我。我也笑了,孩子的笑容,家長的笑容使我們再苦再累也是覺的甜的呀!

二、不同的教育方法。

仔細觀察,發掘小朋友的優點。我們班的姚宇,平時比較好動,調皮,愛理不理。但他對畫畫很有興趣,塗色塗的特別好。我就從畫畫這方面對他引導與教育。

我力求尊重每個小朋友,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教育計劃,認真備課。我努力讓每一位小朋友都有發言的機會。多數用遊戲的方式進行各項教育,讓他們在遊戲中愉快學習。養成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活潑開朗的性格。我平時多鼓勵小朋友多方面的發展。在平時活動的時候,有時候我會放一些古典音樂給小朋友聽,讓他們學會欣賞。有時候放比較動感的音樂跟小朋友一起笑啊,唱啊,跳啊,讓小朋友有真正自由空間!讓我也回到了童年時光!我鼓勵每一個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自己。讓小朋友在一日生活環節中有所放鬆!我還利用廢舊料對小朋友對生活中進行各種教育。例如,我們用飲料瓶,在科學中開展《變魔術》活動,讓小朋友瞭解由清水變成個種顏色的水的整個過程!再可以利用瓶子的大小,高低加以數學教學!利用一面寫過的紙,進行繪畫和摺紙活動。昇華到無時無刻的教育,讓小朋友明白到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等的問題!努力讓小朋友全方面的發展!

三、在教育小朋友的過程中,我也不斷的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

不斷的完善自身修養,不斷吸取教學經驗 。到湖塘和洛陽幼兒園觀摩學習,讓我受益非淺!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把理論知識轉化爲實踐,並運用到 教學活動中 !我熱愛幼兒教育事業。我深深體會到幼教工作的崇高,責任的偉大!體會到實踐工作中的意義與歡樂!

總之,這學期來,我努力做好本工作。但在工作中也難免存在不足,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改進,揚長避短,繼續努力,把工作做好,力爭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