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總結範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總結怎麼寫纔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總結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語文總結範文

小學一年級語文總結1

當滾滾熱浪撲面而來,讓原本已擁擠不堪的教室再也無法平靜時,我們知道本學期也即將結束了。回顧本學期的教學教研工作,我覺得我們小學一年級的老師們真可謂累並快樂着!

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們年齡小,瑣事多。這無疑給我們老師們的工作帶來了更多的壓力。但是大家化壓力爲動力,團結一心,齊心協力地在管理好那羣“小蘿蔔頭”的同時,還積極主動地參與學校舉行的集體教研活動,認真紮實地開展小組集體備課活動,順利有序地組織“百字聽寫”競賽活動。而在衆多活動中,本屆的校“陽光杯”教學比武和我們教研組開展的“天天閱讀”這兩個活動帶給了我們太多的欣喜。

一、以競賽爲平臺,力求全面提升我們自身素質

一年一度的校“陽光杯”教學比武活動如約而至。爲了通過本次比武活動真正促進我們自身的發展,提高我們的業務能力,我們教研組的每一位成員從選課、備課、試教、上課,直至公開課教案與反思的撰寫,大家都是羣策羣力,充沛發揮集體的力量,盡力展示團隊的智慧。正因爲有了大家的團結合作與辛苦付出,在這次活動中,鍾豔珍和楊梅兩位老師勝利地向大家上了展示課,張詠梅和雷文老師分別榮獲70後和80後全能獎、課堂教學一等獎、公開課教案、反思一等獎;彭亮、陳建、王玲、胡伶俐幾位老師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競賽前,紮實的研討,讓我感受到每位成員的積極上進;競賽後,累累的碩果,是對我們團隊實力的最好證明。

二、以讀書爲紐帶,落實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有人說,小朋友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生命史。也有人說,課外閱讀是一根魔杖,會給小朋友帶來學習上的一種魔力,能讓他的智慧晉級。爲了從小培養小朋友們的讀書習慣,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們從本學期初就開始大膽而有計劃地在班上開展“天天閱讀”活動,讓小朋友們每天都能和課外書有一次親密接觸。爲了讓活動紮實而有效地開展,我們還發動家長,讓家長把小朋友每天在家的讀書情況寫在“讀書評語本”上,然後每天由老師批閱。雖說每天的批閱工作讓大家越來越忙碌,但每當看着小朋友們評語本上從“讀不通,讀不順”“還需要家長陪讀”到“字音很規範,朗讀很流利”“每天聽小朋友讀書,成了我們最大的享受”的評語時,我們感到特別的欣慰。

讀書習慣在慢慢養成,可如何讓被動的讀書變得更主動呢?我們教研組的成員們還是堅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激發小朋友們閱讀的興趣,大家獻計獻策,採用“紅旗獎勵法”評選每週的“小書蟲”,開展“我會讀書”、“講故事”等等一系列讀書活動,從而讓小朋友們樂讀書,愛讀書,主動去讀書。

自從小朋友們愛上了讀書,我們驚喜地發現他們的識字量變大了,朗讀水平提高了,知識更豐富了,視野更開闊了,學習語文的能力更強了。看着小朋友們一點一滴的進步,我們知道,這一切源於“天天閱讀”。

全國優秀班主任小曼老師曾說過:再小的一件事,只要堅持做下來,也能成爲一件偉大的事。我們不求自身做的事有多偉大,只願我們的小朋友們能在“天天閱讀”的活動中,能讓書香隨同他們一起生長!

小學一年級語文總結2

這學期以來,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課改方案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互相聽課,認真聽取同年段老師的意見,改進教學方式。定期做好工作總結,總結教學經驗,把經驗點滴投入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觀察、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獲得所應掌握的語文知識,使語文學習活動成爲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努力貼切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結合自己的課改實踐,我談一點粗淺的體會。

一、我的反思:

1、關於文本

課本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教師和學生實施課程標準的重要憑藉。語文課上師生憑藉它進入作品所描繪的紛繁世界,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獲得多方面的啓發和薰陶。忽略了文本的語文教學,就好比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空洞而膚淺的。葉聖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想有些人可能曲解了葉老的意思,以爲“例子”就是一帶而過,不需多花工夫的東西。其實,這些“例子”大都選文精美,富有時代氣息和文化內涵,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很值得探究鑽研。可以說,課本對學生的教育功能,是其他媒介無法取代的。因而我認爲,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立足文本,引導學生領略不同的風景,應該是語文教學的前提與核心。

2、關於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

自從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來,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了,學生不再像以前那樣被動的接受知識了,教師給了學生很多的討論、發言、表現的機會,一節課常常在熱鬧的小組討論中悄然流逝。但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一節課下來,學生說了很多話,討論了很多問題,常規的生字認識、聽寫、說話、仿寫等基礎知識卻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它們現在幾乎成了課堂“被遺忘的角落”。那麼,教師不予以較多的關注,學生掌握的情況如何呢?看看學生的看圖寫話、看看學生答題的語言你就一目瞭然了。錯別字、病句、詞不達意,語序混亂等情況,在語文作業與考試中大量存在。新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其中工具性爲語文所特有。在義務教育階段,面對中小學生,我覺得語言文字的教學應該始終是語文課的核心任務,也是實現人文素質教育的前提。無論課改風雲如何變幻,教學理念如何更新,字、詞、句、段的語文基本功不能丟。否則,就會造成學生素養之廈根基不穩。

3、關於問題的提出。

新課標鼓勵探究,提倡自主,但在實際教學中,我總覺得,我們的放手還不夠。比如問題意識的培養。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爲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獨立的思考與創造性的想象力。然而,我們給了學生多少自主提問的時間?很多時候,我們擔心學生找不到關鍵問題而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所以乾脆還是由老師精心挑選引導討論。這樣做可以集中時間與精力,解決學習重點,但不足也很明顯,因爲你無從瞭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就難免會做學生不懂的沒有講到,學生懂的我們卻講得很辛苦的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新課標提出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如果問題總由教師指出,不知道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何時能得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何時得到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創新思維何時能得到真正的鍛鍊。

當然,問題由學生提出,對老師的教學水平、知識結構、駕馭能力等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4、關於課堂上的鼓勵。

實施新課改以來,課堂變得生動了,學生參與積極了,各種獨特的體驗與理解也出現了。與以往被動的吸收的課堂相比,這些都是值得鼓勵的。而教師真誠的鼓勵也會使學生迸發出更大的學習熱情。但是鼓勵也不能濫用。學生所理解的東西也不一定就全有道理。我總覺得我們的鼓勵有點多了。《中國教育報》的資深記者李建平女士就曾對這種現象發表過看法。她說,“一味的表揚與一味的懲罰一樣不可取。”又說:“老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表揚會使學生形成淺嘗輒止隨意應付的態度。老師不能做一味的叫好者,要做出客觀的評價。”啓而能發,發而能收,恰當鼓勵,適時引導,這些都是新課改實施中對我們教師素質提出的一項新要求。

二、我的失誤:

1、尊重了學生的合作需求,卻輕視了合作習慣與合作能力的養成與提高。

當學生興高采烈地合作完進行彙報時,我發現小組中經常有人說完自己的看法後似乎靜靜地聽着,請他彙報卻不知道組員都說了些什麼,他們組形成了什麼意見。很多學生關心着傾訴,卻忘記了傾聽,更缺少對他人說法提出反對與補充的習慣與能力。回頭去想,當初學生剛學習合作時,我看到他們很高興地湊在一起沒完沒了,就以爲尋求合作是人的天性,不用怎麼培訓。今天看來,如果當時多教一些合作的基本要求,如在組裏要多傾聽,多質疑,多補充,多反對,讓學生形成“小組合作,人人有責”的自覺意識,小組學習就不會是現在“我已經說完了,不關我的事了”的情況了。

2、重視讓學生互相幫助,卻忽視了師生交流。

當學生學習有困難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學生經常坐在位置上苦思冥想,或者拿着本子追着人家問答案,卻想不到來請教老師。當初爲了防止學生的學習惰性,我經常說:“題目一遍做出來,就多讀幾遍,多想幾遍。”當初爲了發揮學生的互幫互助作用,我經常說:“請同桌幫他。”“請學習夥伴幫幫他。”卻很少提到:“歡迎大家來問老師。”這很可能在學生心中形成了這樣的意識:不會做肯定是我沒學懂,可以

問同學,不要問老師。其實,新教材的內容對很多學生來說是有不同程度的難度的,非常需要他人,特別是老師的點撥,而我恰恰沒有使學生意識到“老師是學生學習上的夥伴”。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闢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說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衆多的學生是可以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裏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小學一年級語文總結3

光陰似箭,現在算起我擔任一(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已經一個學期了。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對於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總是兢兢業業,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於教師這個神聖的職責。現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如下:

一、自身素質的提高

1、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切實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把新課標的理念滲透到教學中教學注重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爲主,注重尊重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虛心請教

在平時的工作中,利用各種機會不斷向同組老師學習。開學一段時間,堅持聽各位老師的課,以便儘快掌握一年級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對課堂教學、平時作業佈置等都和組內老師討論,還主動聽其他年級的課,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上好每一節課。

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爲自己上課做好準備。同時我經常上網尋找有關的教學資源,如課件、教案、教學圖片與學生共享,從而不斷爲自己的教學水平“充電”。

二、具體教學工作

(1)打好漢語拼音知識的基礎

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通過各種形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各種方式和途徑讓學生來學習拼音。有很多孩子對平翹舌、前後鼻音不分,我把四百個生字用不同顏色的筆把拼音標註出來,分類貼在牆上讓學生利用早上和中午的時間通過朗讀加深印象。

(2)抓好寫字訓練

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要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所謂“字如其人”,看字就能看出一個人。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爲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所以在課堂上常常提醒學生“注意做到三個一。一拳、一尺、一寸。”

(3)培養學生的朗讀

如何讓學生能從“閱讀”變爲“悅讀”是一個關鍵。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爲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來。

(4)做好培優補差的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一個班級45個孩子,45個孩子都不一樣,接受能力也有不同,面對孩子們的個別差異性,我努力抓好培優補差工作。堅持不放棄每一個後進生,都以良好的心態接納他們,他們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到自己適合的知識,讓他們在學習上有所進步。每天放學我都會留一些基礎比較弱的孩子,讓他們獨立完成一套試卷再回家。通過長時間的練習,我發現他們都有進步。

三、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雖然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學生因爲年齡問題,在教學中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他們的主體性,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應該多給予指導,交給學生學習方法。

2、教學方法不夠新穎,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這還需要我不斷努力,掌握更多理論知識,注重實踐。

3、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語言條理性,完整性,減少地方方言、口語。

經過了一學期的努力,我不僅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在實踐中還增強了信心。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使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