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研修總結

閱讀是一種通過文本媒介來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創造信息的複雜過程,是蒐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取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新課標下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當我參加這次孫老師工作室的在線研修後,思考了如何才能提高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呢特總結以下幾點體會: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研修總結

一、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農村小學學生由於閱讀視野的侷限,大量的課外閱讀幾乎是不可能的。其實不能把課外閱讀僅僅定義爲課外時間的課外書閱讀,我們應該把語文課堂真正變成文學閱讀的天地,改變那種以教科書、教參和教師講授爲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目前的農村小學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還是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只能適應考試,而不會獨立思考,缺乏創新能力。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問難,敢於獨立思考。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這要求教師用新的理念審視教學活動,進行教學設計,真正讓學生自主互動,教師退居爲引導者。在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應再是照本宣科,“滿堂灌”,而是應和學生共同探討,變“一言堂”爲“羣言堂”。如果學生體會到了探究問題根源的快樂,並開始試着自己去閱讀,從而獲取更豐富的知識,那麼真正的閱讀就開始了。

二、突出學生閱讀能力的

培養

閱讀教學一方面是教給學生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另一方面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記憶、思維等多種能力。S版課文時代感強,文質兼美,由於小學生長於形象思維,朗讀練習時,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語,善於運用聲情並茂的描述性語言,通過播放音樂等手段來烘托、渲染氣氛,促使學生入情入境。默讀可以留給學生想象的餘地,教師要經常提示學生運用掃讀、跳讀、重點處反覆讀等方法,逐步提高默讀速度和默讀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沒有識記和背誦,教學和智力發展就是不可思議的。”人們學習語言大多是先記憶再逐步理解的,或者是朦朦朧朧地知道一點意思後,隨着知識的增長與閱歷的豐富,到達一定的程度後,自然產生一種“頓悟”。小學

階段是學生記憶力最好、學習語言的最佳期。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精講巧練,擠出時間來指導學生背誦。

由於小學生識字量有限,在閱讀中經常會遇到生字新詞,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課內閱讀中學生獲得的知識量是有限的,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學生有選擇地多讀廣讀,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經過反覆訓練,就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閱讀積累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的提高關鍵在於閱讀。閱讀能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學生只有積累了豐富的知識,聽說讀寫才能左右逢源、觸類旁通。知識積累是語文學習的核心,學生的知識積累決定了其語文素養的優劣與語文能力的高低,故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定要落實學生的知識積累,其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語言積累。包括文字、詞彙、名言佳句的積累,精美詩文的積累。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圈畫、摘錄、背誦等方式記錄精美的句子、詞語、段落甚至是整篇文章,並將其融化爲自己永久的`儲備。

2。 語文常識、寫作知識的積累。包括語言文字、詞彙常識的積累以及修辭、文體常識的積累。

3。 生活知識的積累。生活是語文內涵和外延的總和,語文閱讀一定要引導學生去體味生活,到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去,到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之中去,體驗紛繁複雜的世態人情,從而感受到世界的博大與精彩,並養成隨時把自己所觀察到的人、事、物、景的特徵記錄下來的習慣。

一句話,“走進文本需失我,走出文本需要我”。那麼怎樣纔是走進文本與走出文本呢走進文本就是讀者與作者同行,悲其所悲,樂其所樂,感其所感,悟其所悟;走出文本則需要讀者與作者分離,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評價,或贊同,或批評,或延伸,或補充。

四、組建課外閱讀小組,開展小組閱讀競賽

在課外閱讀組織指導中,可嘗試讓學生自己選擇閱讀夥伴,並組建課外閱讀小組,每週的閱讀自習課或午休時間,可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展閱讀或交流,並進行多種形式的評比,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如每讀完一本書便加一顆星,

每背誦十首古詩加一顆星等。學期末,給星星最多的學生以獎勵。這種以小組爲單位開展的競賽,不僅有利於引發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還有利於同組成員間的相互鼓勵,維持對課外閱讀的長久興趣,使“讀好書,好讀書”在班級蔚然成風。 這次的研修也讓我受益匪淺,懂得了閱讀對學生來說很重要。科技發展日益迅猛的今天,作爲教師,教會學生閱讀是義不容辭的,這也將是我今後教學中的重點,希望我的學生能在我的帶領和指導下學會閱讀、喜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