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遠鄉村教學點小學教師培訓總結

歲月流逝,流出一縷清泉,流出一陣芳香,回顧過去的教學,我們的收穫和感動是彌足珍貴的,不如來個總結以對過去教學工作做個分析和借鑑。那麼如何把教學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邊遠鄉村教學點小學教師培訓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邊遠鄉村教學點小學教師培訓總結

邊遠鄉村教學點小學教師培訓總結1

接到省培訓院的通知,xxxx年6月6日開始,我有幸參加了本次的邊遠鄉村教學點的小學教師爲期十天的培訓。

我是一位來自農村學校的教書匠,這次的十天培訓我受益匪淺,相信所有參加培訓的所有老師都像我一樣滿載而歸。專家、教授的講座就像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這次培訓,授課教師傾瀉了許多心血,他們根據要求精心籌備,毫不保留地把知識傳授給我們,結合他們所講述的內容來重新審視自己,發現自身有太多的不足,一路走來,填補了我在教育教學中的很多“漏洞”。培訓雖然時間很短,可是留給我的思考卻沒有就此停滯,我知道在激烈的職業競爭和沉重的工作壓力下,我必須以良好的心態看待工作中的困難和挫折,努力學習充實自己,用一個教師的行爲標準來要求自己。教師必須認清終身學習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自覺地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觀點,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適應現代的教育需要。爲此,我還應堅持不斷學習、不斷努力,相信今後再大的困難與挫折都能夠克服。

課堂上,我認真聽講,做筆記,外出觀摩課更新了我陳舊的腦細胞。十天中,我沒有缺課,沒有遲到,外出觀摩活動時,克服困難,用求知的慾望戰勝了炎熱的夏天。

通過這十天的學習,最值得深思的問題是:面對鄉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的種種差距,作爲鄉村學生的老師的我要怎樣做?我該怎樣去改變那巨大的差距胡面貌,我能做好嗎?

十天的培訓學習也許不能改變我的人生軌跡,學習理論知識和教育實踐也是有限的。但它能給我帶來很多的反思、啓示和幫助。我要用這次學習所得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指導今後的農村教學實踐,使鄉村學生的知識有所提高。

邊遠鄉村教學點小學教師培訓總結2

20xx年6月19日至22日,在三亞市教培院的統一安排下,我們有幸參加了八一小學教師跟崗學習培訓和爲期六天的集中培訓。通過這次學習培訓,讓我們受益匪淺,收穫很多,更新了理念,開闊了視野。

“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會”,這是我組跟崗學習以來的最大的體會和感悟。在跟崗學習中,我們聽到了八一小學老師們很多節真實的常態課,它既沒有過多的修飾,這樣的課堂讓我感到樸實、自然,遵循了學生身心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也聽到了八一小學最具有特色的教研活動課,非常有利於學生各種能力及良好個性的健康發展。

在八一小學,來自不同學校的跟崗學習成員受到了學校領導的`熱情引領與認真分配跟崗學習情況。本着“積極參與、主動融入、虛心學習、注重溝通”的跟崗學習原則,我們組認真觀察、認真學習,現將這次培訓學習總結如下:

一、生機勃勃的校園文化

充滿生機氣息的校園環境,無論校園知識欄,教學樓走廊還是教室一角,都洋溢着教師與學生一起合作的佳品及學生自己的創新作品。學校的圍牆和教學樓都有宣傳軍事知識的展板,充分體現了八一小學的特色。

行走在校園的走廊內,擡頭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標語。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溫馨提示;沒有現場說教,只有渲染薰陶,這些樸實的句子、愜意的環境時時刻刻在提醒你、鼓勵你、引領你。校園文化重要的是從教師和學生身上散發出的與衆不同的精神面貌,是滲透在骨子裏的一種品質。它是通過校長不斷引領,老師們不斷領會,通過外在薰陶,內在培養,最終表現在全體教職員工身上的氣質,最後形成學校獨有的一種精神氣息。

二、良好的養成教育

早晨,在小大門值日的教師與學生都認真的履行着各自值日的職責。在丹鳳小學,週一是全校的升旗時間。在升國旗的時候,所有的教師都朝着國旗行注目禮,在整個升旗過程中,師生嚴肅專注,滿懷激情,沒有一個學生在動,沒有一個教師自由交談,心中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思想。

八一的學生很有禮貌,對我們這些外校的老師極其的尊重,不違觀,不追逐鬨笑,而是和諧問好。

在學生眼裏,教師就是表率,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

三、獨特新奇的教學藝術

課堂是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主陣地,教師更應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素養。在這跟崗學習的4天裏一共聽了四名老師的公開課。第一天聽戴老師手機碼課程製作,其中的訊飛語記的運用,對我們的運用挺大的,還有兩節繪本課,他們給我們上的一堂堂生動的課,教師們注重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養成教育,學習效果爲優。根據多位老師所上研究課的聽課、說課、評課的全過程,每一次聽課、說課、評課對我們都非常有啓發,不斷找出差距,使自己進一步提高。感受到八一小學老師們獨特的教學設計,教學理念。

四、集中培訓也收穫不少

教培院利用本地的老師給我們上課,拉近了距離,感覺到身邊的學校能這樣上課,我們自己的學校也能這樣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