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工作總結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廳的正確領導下,常州教育高舉“教育爲人民服務”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發展不動搖,銳意改革,奮力創新,積極啓動學校主動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各級各類教育得到了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爲常州建設特大城市、長江三角洲區域中心城市和現代製造業基地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

市教育工作總結

20xx年,我們着重抓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整體發展,全面提高教育現代化實施水平

1.繼續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在全市100%的鄉鎮達到教育基本現代化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教育現代化內涵,修訂區域教育現代化實施意見,完善並積極啓動實施轄市(區)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目標和規劃。

2.繼續推進教育信息化。制訂全市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規範和技術指南,召開全市教育信息化暨教育技術應用工作會議,中小學信息技術建設和應用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市新增中小學校園網120個(使全市達到233個);完成常州教育網站新一輪改版,每月點擊數超過30萬,累計訪問量超過800萬人次;網上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不斷加快,容量已達700G;100%學校實現“校校通”,全市鄉鎮中心小學和中學都普及了信息教育技術;大力推進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研究與應用,舉辦網絡應用培訓班,啓動新一輪“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培訓,2.4萬名中小學教師通過以計算機和網絡操作技能爲重點內容的培訓考覈,佔全市教師人數的88%。

3.規劃新一輪教育佈局。爲適應常州特大城市建設,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初步完成2004-2020年常州市區教育佈局規劃,並積極啓動實施新一輪城區教育佈局調整。對物資學校、旅遊學校、三職高等3所職業類學校進行優化整合,會同新北區政府採取股份制形式籌建一所公辦股份制中等職業學校--新北區職教中心。

4.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市北郊中學新北校區、常州廣播電視大學遠程教育中心、市二中整體改造、花園中學多功能教學樓等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少年科學藝術宮二期工程、正衡初中學生公寓、三中教學綜合樓、田家炳實驗中學圖書綜合樓、劉國鈞職教中學圖書館擴建、聾啞學校整體改造以及6所學校的塑膠跑道等工程按時竣工。

5.加強教育交流與合作。全年組織教育管理幹部、教師出國(境)考察、培訓90人次,接待國(境)外教育團組21批、計80餘人來訪;新通過聘外資格學校8所(使全市達到36所),聘請外國文教專家110餘名,新通過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個(使全市達到7個);積極參與國際教育競爭,穩步推進赴境外辦學項目。正式與北京朝陽區簽訂教育合作交流協議書,在互派專家、校際交流、高層論壇、教育研究、合作辦學、教育培訓等方面全面實施兩地教育合作項目,共同促進雙方事業的跨越式發展。

二.注重協調發展,促進各類教育水平全面提高

6.着力推進教育均衡化。在招生工作中,大力宣傳“家門口的學校都精彩”和“要擇校、找民辦”政策,嚴格管理和控制“分流”渠道和數量,“小升初”依法實行就近入學;中招工作繼續實施重點中學30%名額分配各初中校的做法,嚴格按照省廳文件精神,擴大高中統招比例,擇校實行“三限”政策(限錢數、人數、分數);在重點普高錄取前,專門舉辦中職招生市場,實行雙向選擇、自主選擇,使大部分預計在普高分數線下的考生儘早明確就讀方向,理智地選擇適合的學校,保證了公辦與民辦、普高與職校、熱點與非熱點等各級各類學校各得其所,共同發展。

繼續實施“金邊工程”,重點扶持城郊結合部薄弱學校,改善學校辦學條件,設立“專項基金”鼓勵教師到薄弱學校從教;全面啓動實施“藍天計劃”,出臺“常州市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管理辦法”,在積極鼓勵公辦學校盡力吸納的.同時,創辦藍天實驗學校、新市民子弟學校等流動兒童少年專門學校,規範各類外來工子弟學校辦學行爲,保障適齡流動兒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的權利。全年市幫困助學金理事會共對2495名學生髮放助學金181萬元,市區各級各類學校爲特困家庭學生減免學雜費254萬元,同時構建快捷透明的愛心通道和幫困助學體系,確保在常州就讀的每個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

7.基礎教育水平不斷提高。進一步加強示範學校、實驗學校建設,新增省級示範實驗幼兒園5所(使全市達37所)、省級實驗小學8所(使全市達54所)、省級示範初中10所(使全市達44所);全面開展星級高中轉評工作,100%的省重點高中順利轉星。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全市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98%;高標準高質量實施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的入學率、鞏固率保持100%、99%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現了高等教育大衆化,全市初中生升入高一級學校的比例達到96.3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2%。20xx年,在高考模式改革的情況下,我市再次取得佳績:萬人進線率爲萬分之十九,第六年保持全省第一;本科錄取率56%,其中市區高達70%,名列全省前茅;60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數比例爲萬分之四十八,位居全省第一,超省平均一倍。

8.職業教育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召開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出臺《關於加快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大力加強示範專業建設,新創省級示範專業16個,市級示範專業(含中專校)18個,市區職校生中級工達標率達98%,一次就業率達96%;1563名職校學生參加全省普通高校單獨招生考試,本科達線率達44%,職業高中畢業生升入高等學校比例達35%,名列全省前茅。

9.高等教育實現新的突破。在多年蓄勢的基礎上,將常州師專(籌)實質性併入常州工學院,爲建設綜合性地方大學--“常州大學”打下重要基礎;“常州大學城”建設順利推進,一期工程全部竣工,6所高校1.8萬名學生按計劃入駐;遠程教育站點和高等學歷點不斷增加,新通過遠程教育站點7個(使全市達到18個)、點8個(使全市達44個)。

10.終身教育體系逐步構建。“常州市民學習信息中心”揭牌成立,社區教育和企業職工教育培訓有序推進;組織承辦省“普通話推廣周”開幕式及系列活動;開展社會力量規範辦學和教學質量評估,評選省百家信得過社會力量辦學單位,150多件社會力量辦學成果作品參加省展;大力推進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建設,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各類培訓人數達52萬人次。全年組織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4.4萬人,全國成人高考1.6萬人次;非學歷考試人數大幅上升,英語等級考試增幅達50%,計算機等級考試增幅達69%;完成市新三學外語考覈3000多人次、省計算機外語等級考試5000多人次、普通話培訓測試1.37萬人次。

三.全面推進課程改革,深入實施素質教育

11.堅持“德育爲首”,拓寬德育工作的視野和渠道。各校以節日系列教育爲主線、以養成體驗教育爲重點、以課堂教學爲主渠道,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首次召開市校外教育聯席會議,通過了“加強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若干意見”;編髮《傳統美德》鄉土教材,弘揚愛家鄉、重傳統的精神風尚;召開市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會議,下發《常州市關於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實施意見》,並對學校“四五”普法實施情況進行中期檢查;舉行禁毒教育基地掛牌儀式,倡導文明生活、健康生活;舉辦“新世紀,我能行”少先隊體驗教育活動,並與“中國少年雛鷹行動”相結合,引導廣大少年兒童學會生存、學會服務、學會創造;組織“成纔不忘養育恩,青春熱血獻真情”無償獻血活動,637名高三畢業生捐獻13萬毫升血液;開展“弘揚秋白精神,建設學習型城市”網上徵文評比活動、“攜手共創城鄉文明”結對活動、“網上祭英烈、共鑄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環保常州”活動、第六屆“心手相連,漢藏同胞共迎新年”活動、“中小學安全教育日”活動和“助殘日”等活動,大力強化德育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和滲透,使德育工作做到經常化、系列化和生活化。全年評出“常州市中小學德育先進學校”76所。

12.更新教育觀念,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制定並啓動實施“中小學課程實施水平評估方案”,在接受省廳課改實施情況調研和評估獲得好評的基礎上,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中小學課改情況調研,召開課程改革研討會、新課程推進現場會,認真分析課改現狀,定位課改進程,交換課改心得,總結課改經驗;開展初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活動,組織承辦全國“小學英語觀摩研討會”,進行“學生成長記錄袋”的評比交流,着力推進校本課程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和學生評價制度的改革;組織開展新課程實驗教師培訓活動,着力提高教師培訓實效,激活教師專業發展機制,同時積極爲xx年即將實施的高中新課程改革提前做好各方面準備。

一年來的課改實驗取得了良好效果:學校校本培訓、校本教研意識得到增強,校本課程逐步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有序推進,教師教學理念和行爲明顯轉變,學生主體地位初步確立,評價方式得以創新,學校開放度不斷提高,社會教育資源受到進一步重視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