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校本研修總結範文

一、實驗與研究背景

化學校本研修總結範文

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下,如何用好新課程,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爲具體的教學行爲,教師的教育理念的轉換和業務能力的提高是新課程成功與否的關鍵,化學校本研修總結報告。三年來,按照縣教育局《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工作部署,根據進修學校《以校本小課題研究爲主線,深化創新研培工作,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總要求,結合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的農村中學實際,不僅制訂了詳實的、切實可行的《校本研修策略研究》方案,而且分年段、按步驟、分層次,逐步研究,探索落實,取得了明顯的研修結果。

深化了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校本教研實現了教研工作重心的轉移。結合校情、學情,爲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了學習的平臺,也催生了新課程理念下新型的管理模式,成就了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課題的理論假設

本課題的理論假設:一是學校如果能充分發動、精密組織廣大教師立足校本教研,從基礎的學校教育、教學、教研、科研、培訓、傳導等實踐活動,就能使廣大教師用新課程理念武裝頭腦,樹立現代教育觀和教學觀,掌握先進的、科學的教育理論與方法;二是學校科研氛圍濃厚,教師科研意識強。我校一直把“科研興校”作爲基本的辦學理念,有良好的羣衆科研氛圍。04、05年度國家級課題《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的研究》以及省級科研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相繼結題,而且實驗研究的開展,階段成果的推廣,科研論文的撰寫工作成效顯著;三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三制(教師會課制、教學反思制、教學會診制)、三課(課堂教學探索課、引路課、示範課)活動的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活動的開展,一定會成爲校本研修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會使教師改變陳舊的知識結構,轉變其教育觀念,培養教師的專業能力的提升。

三、概念的界定

根據縣局《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精神,結合進修《以校本小課題研究爲主線,深化創新研培工作,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部署,我們認爲校本教研是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了學校,以新課程實施中教師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爲對象,以教師爲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骨幹教師引領,強調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研究,既注重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積極倡導學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

通過校本研究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主要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水平以及教學技能方面的發展,以及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幫助教師理解學習者的言行,掌握學習的知識,指導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自己的教學行爲的自我反思,相互評價,從而找出過程中的優缺點,並培養教師對實踐進行分析和反思的技能。

四、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是學習理論在認知主義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它強調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學習是由學習者自己決定的”。學習具有主動性、社會性、情境性。建構主義站在學習者的角度,關注個體如何以原有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爲基礎來建構客觀世界,獲得對客觀世界理解並賦予意義。研究學習是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要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主動去建構信息的意義。學習不僅是知識的學習,還是學習能力和智慧的學習,是學習者與外部相互作用進行主動建構的過程。

2、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理論強調人的價值,人有發展的潛能,而且有發揮潛能的內在動因,即自我實現的內心動因。認爲學習是個人潛能充分發展,人格的發展、自我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推進意義。人本主義認爲學習是學習者自主、自覺的學習,要求學習者能夠在相當大的範圍內自行選擇學習材料,自己安排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情境,包含了價值、情緒的色彩,涉及的是整個人,而不是單純認知成分的參與。校本研修的實施遵循了人本理論,尊重教師的價值,關注教師發展的潛能,促進教師自主化、個性化、專業化的成長。

3、教育領導部門講話精神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指出:建立以校爲本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創造有利於教師研究的氛圍,使教師有機會對改革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公開而自由地討論,鼓勵思維的獨立性與創造性,加深教師對改革目標的理解。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如何通過校本研究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師的專業性成長。

2、每位教師,每個學科都要制訂與本學科學生實際相適應的小課題,並制訂方案、細則。

3、如何使教師形成讀書學習與反思的習慣,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4、校本研修人員如何進行專業磋商,協調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六、課題研究過程設計:

1、課題運籌和運行總計三年,分四個階段進行:

策劃啓動階段(2006年5月——2006年6月)。這個階段學校成立了中心課題組:組長:劉德遠;副組長:張殿奎;組員:付德晶、白鳳麗、周玲、李秀玲、修正宇、徐修品、婁洪俠、趙雙臣、胡曉偉、王丹、賈茹、張俠、戚洪巖。

在選題論證方面,各個學科潛心研究,申請立項並取得顯著教學成果如下:

政治:張俠的《在政治教學中如何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音樂:王丹的《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情感》

英語:李亞傑的《淺談英語單詞教學的技巧和方法》、白鳳麗的《任務型教學下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美術:李秀玲的《如何上好美術欣賞教學中討論的效果》

化學:胡曉偉的《化學教學中教學情境的探究》

數學:楊秀華的《如何培養學生數學觀察能力》

語文:孫淑傑的《如何引導學生的思考與表達》

信息:付德晶的《讓信息技術課充滿魅力》

2、實驗開展階段(2006年7月——2007年6月)

①進行了教師隊伍現狀調查與對策研討,工作總結《化學校本研修總結報告》。②名師個案研討。③開展了骨幹教師論壇。④進行了校本研究中教學行爲的反思。⑤穩步而紮實地開展了教師敘事研究理論與實踐。⑥開展了教師發展性評價研究。⑦結合“三制、三課”開展了以學科教研組爲單位的教師專題研討。⑧開展了教師專業發展年度計劃與中長期規劃撰寫的輔導與研討。

3、實驗深化階段(2007年7月——2008年7月)

①校本研修內容與形成的研究。②實施了校本研修制度的創建研究。

4、驗收結題階段(2008年7月——12月)

在實驗驗收結題階段,我們組織了研究人員進行了科研培訓,進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和成果質量,並且每學期組織了一次學術研討,每年進行了一次階段總結。並引導教師把研究的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達到了邊研究、邊總結、邊運用的策略,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校本研究的成果轉化。

七、課題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

由個人填寫簡歷,申報校本研究課題,進而學科教研組評議,最後經校本研究領導小組商定,分析現狀,提出最終研究課題。

2、行動研究法

採取主題研討——課例示範——互動交流——總結輔導——探究提高的模式開展校本教研,培養了研修教師的問題意識,使廣大教師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3、經驗引領法

校本研究領導小組每週每月要對所包所教學科的經驗、問題要麼由研究的個體,要麼由領導小組總結出經驗材料,並在不斷驗證中完善,形成一定的理性認識,從而更好地指導教育教學實踐。

4、個案研究法

對於校本研究中的典型個案(教師、個人)進行個案專題研究,總結經驗,以點帶面,指導帶動一般。

5、骨幹引路法

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開展了“骨幹教師論壇”講課。每週三下午分別由各個學科的骨幹教師講述研修體會,起到了促進一批、帶動一批、發展一批的研究效益。

6、活動促進法

廣泛開展了教師會課、教學會診、教學反思;課堂教學探索課、引路課、示範課;課堂教學開放課、學科二級傳導、教師基本技能競賽、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教研活動,以活動保發展。

7、課題帶動法

每學科主導課題一項,每名專任教師根據自身發展方向確定了自己的主導性課題;學校同時承擔了盛市級課題各一項,並吸納骨幹教師、科研型教師參與了實驗研究。達到了以科研引領教研、以科研促進發展的研修目的。

八、校本研究成果與體會

校本研究以來,我校先後制定了《農安鎮一中校本研究管理辦法》、《農安鎮一中校本研修評估細則》。爲了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研修的積極性,使之早出成果、出新成果,我們還制定了《農安鎮一中校本研修獎勵制度》,每學期、每個階段學校校本研修領導小組都能嚴格按照《農安鎮一中校本研修評估細則》對教研(備課)小組和研修教師個人進行評估,對做出成績的教研(成果)的小組和教師個人給予獎勵。在考覈中還參照了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研修成果及學生作爲進行評價,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一)2006年,胡曉偉等8名教師獲“學科十佳教師”榮譽稱號,張佳力等5名教師獲“學科教學新秀”榮譽稱號。

2006年我校被教育局評爲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

2006年被評爲市級控流工作先進單位;

2007年,成功承辦全縣英語、語文學科小課題研討會……

2007年曹麗娟老師被評爲省級優秀教師;

2006年——2007年我校5名教師在吉林省農村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中榮獲優秀學員稱號;

2007年李秀玲老師榮獲長春市第二屆中小學骨幹教師專業發展論壇金星獎;

2007年我校6名教師在農安縣中小學骨幹教師高級研修中獲獎;

2008年課題組負責人劉德遠同志的論文《校本研修策略研究》在長春市教育局組織的教育均衡發展系列研討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2008年胡曉偉老師被評爲吉林省農村中小學學科新秀;同時被確認爲中考化學學科人才庫成員;

2008年付德晶、李亞傑被評爲長春市中小學學科課改骨幹教師;

2008年付德晶、李秀玲、王丹、賈茹4位教師被初評爲長春市骨幹教師;

2008年李秀玲、付德晶承擔的小課題分獲農安縣中小學小課題研究一等獎、三等獎;同時在大會上做經驗交流。

2008年李秀玲、李東梅2位教師在國家級美術大賽吉林省賽區選拔賽中榮獲一等獎;

2008年我校被評爲長春市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特色校;

(二)校本研究體會

校本研修作爲校本培訓的突破口,同時對廣大的研修教師搭建了一個研究教學、再深入、再提高的平臺。

1、以個體案例爲載體的教學反思深入人心。

在校本小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採用的“案例教學+實踐反思”每月至少一次。每次案例教學都是教學中新近發生的,要麼是突發的,要麼是比較棘手的事例,經過本人反覆深思加之小組成員討論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適用的教學模式,並由教師本人把案例事由、個人意見、小組討論商定結果以實踐反思的形式認真總結。一方面增強了教師教學的主體意識,一方面提高了教師處理應急案例的能力,同時也爲校本小課題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2、以課例爲載體的課堂行動蔚然成風。

教師的會課、教學會診、教學反思的同時,課堂教學中探索課、引路課、示範課更是方興未艾。以前領導聽課要點名,年輕教師不願講探索課,中年教師不願做示範課,而校本小課題的研究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師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老師積極了,主動參與了,領導就不難了,課堂教學講活了。而且講課更貼近了新課標的要求。教師真正成了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並且探索課有新意、引路課有創意、示範課有創新。

3、結合學情,自編的鄉土教材大受歡迎。

農村小學基礎薄底子差,學生各個方面、各個學科不僅積累少,而且不願接受新知識,更不瞭解家鄉的風土人情。在校本研究過程中課題組組長就提出了能不能自編一套鄉土教材,使學生易於接受、由淺入深、逐步提高。語文學科成員首當其衝,把本鄉本土的風土人情、家鄉歷史、名著概要等,花費了近半年的時間,分工負責、集思廣益,編寫成了語文學科的校本研修教材。在教學中,學生們不僅願學、樂學,而且以此帶動了基礎學科尤其是中考學科的學習。現在,我校學生讀家鄉書,做家鄉的好孩子,讀校本教材、欣賞名著,深化自己的文化底蘊正在熱烈而廣泛地進行中。

4、以問題爲先導的課題研究大受歡迎。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青年校長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讓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樂趣,使每天上課不致成爲一種枯燥而單調的義務和程序,就要引導每一個教師都走上從事科研這條路。”校本研修是促進廣大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條便捷的成功之路。“科研興校、校本興師”是新課標指導下的必然選擇。校本研究也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師投身於研究發展的積極性。現在的農安鎮一中的每一位教師做到了科科有課題,人人有專題,並已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三)校本小課題研究成就了學生、教師、學校的共同發展。

三年來,我校在校本小課題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已形成了一支學歷達標、研究生3人、本科生51人、大專生12人、沒有中專生的學歷達標校,已建成結構合理、學科配套、綜合素質良好的教師隊伍,保證了學生、教師、學校的良性發展。近二年來,在生源緊張、議價生擇校、好學生轉校、有錢學生上貴族學校這個大環境下,本學區小學畢業生無一個外轉、無一個流失,中考也一年一個新臺階。繼07年51/167的歷史新高基礎上,08年中考再創佳績,達到了57/147人,入重點中學比例達37%,在社會上取得了良好而持久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