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研工作總結範文

忙碌而又充實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回顧這段時間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感想吧,來爲這一年的工作寫一份工作總結吧。你所見過的工作總結應該是什麼樣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業科研工作總結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農業科研工作總結範文

農業科研工作總結1

20xx年是我所“十一五”科研結題的關鍵年。開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xx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面向“三農”、服務“三農”,圍繞年度重點、職能工作目標,大力推進科研工作,積極投身科技服務,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實現了時間、任務“雙過半”。

一、着力科研立項,加緊開展科研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所圍繞市委、市政府項目推動戰略,大力開展項目推動工作,取得較好成效。申報的20xx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農業部專項xx市農科所脫毒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可研報告已通過農業部評審,該項目國家總投資440萬元,初步設計方案現已通過了省農業廳審定。申報的“生物質能(葛根、甘薯)產業原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已由省農業廳立項,3年內每年項目經費30萬元。與四川農大合報的“玉米轉基因育種”課題已通過農業部答辯正式立項,我所可獲支持經費50萬元。目前,正積極準備申報資料,爭取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四川創新團隊崗位專家4-5個。我所共實施國家、省、市等各級重點科研課題31項,其中國家級項目7項,省級項目15項。全體科技人員以求實的態度、科學的方法大力開展各項科研試驗工作,積極爲“十一五”科研結題作好充分準備,着力構思和謀劃“十二五”科研方向與目標。目前,科研工作運行有序,進展明顯。小春試驗順利完成,大春試驗按計劃實施無誤。現已通過四川省農作物新品種審定3個,即:大豆新品種“南豆16號”,花生新品種“天府19號”、“天府20號”;通過四川省科技成果鑑定1項,即:天府花生食用加工專用型新品種(“天府11、14、15號”)的培育與應用,此成果與“四川花生青枯病分佈及抗病品種研究與應用”等共2項成果已申報省科研成果獎勵。作爲全國地、市、州農科所中爭取國家農業綜試站最多的基層農業科研單位,我所大力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水稻、玉米、甘薯、花生、大豆、油菜等6個國家農業綜合試驗站、甘薯崗位科學家及四川創新團隊馬鈴薯崗位專家,結合我省高產創建工作,全面開展了高產示範、大面積技術指導、品種試驗及信息調研等工作。

二、落實“三大行動”,強力推進科技服務

我所積極發揮科技優勢,積極響應部、省關於開展“三大行動”的號召,以專家服務駐村工作站爲載體,大力實施高產創建活動,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竭誠服務“三農”。

在今年的科技服務工作中,我所突出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大力開展新品種示範。在我市嘉陵區、順慶區、南部縣、儀隴縣、閬中縣、西充縣、蓬安縣等地實施優質高產甘薯、花生、油菜、大豆、玉米等作物新品種示範片20餘個,面積近2萬畝。其中,在國道212線西充縣鳳鳴鎮至閬中市彭城鎮段實施了百里萬畝“麥/玉/豆”與“麥/玉/苕+豆”豐產高效示範片,對所涉及鄉鎮的20xx餘人(次)農技幹部進行了相關農技培訓,主推自研優質夏大豆“南豆12”、高澱粉甘薯“西成薯007”,現已完成了前期栽播工作,播栽面積近13000畝。同時,在省內20多縣(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6個農業綜合試驗站及崗位專家大力開展高產示範,積極參與當地農業生產,無償提供良種,開展技術指導,幫助建立水稻、玉米、花生、大豆、油菜、甘薯等高產示範片(點)30多個,面積近32萬畝,其中核心高產示範區近2萬畝,有力地促進了我省“三農”工作。二是大力開展農技培訓。以所領導牽頭,先後組織科技人員近200人(次),並抽派5名科技專家擔當市農業科技特派員,大力開展科技“三下鄉”活動,實地舉辦技術講座10次,培訓懂科學、懂技術的農民2300多人,發放技術資料2萬餘份,爲廣大農村輸送了實用農業科技知識,受到領導的肯定和羣衆的好評。今年2月我所以6個國家綜試站和1個國家崗位科學家牽頭,在閬中市舉辦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全川21個示範縣(市、區)的縣鄉兩級農技人員異地農技培訓會,脫產培訓縣鄉農技人員146人,得到了農業部和省農業廳的肯定,省農業廳以“農業快報”通報全省;在西充、嘉陵、順慶等地舉辦大型科技宣傳活動3次,科技諮詢幹部羣衆上千人次,分發良種3000多公斤;繼續實施了國家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抓好南部、高坪、閬中新型農民的培訓工作,已通過主管部門驗收,圓滿完成了新型農民培訓任務。三是大力開展成果推廣。深入鄉村建基地、抓示範、搞宣傳,在省內外推廣應用自育的甘薯、天府花生、玉米、油菜、大豆等各類農作物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近1600萬畝,促進了我市乃至我省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四是抓好定點幫扶和計生“三結合”工作。按照市上相關部門的要求,幫扶地點落實在順慶區梵殿鄉,分管所領導帶領科技人員深入實地調查,根據幫扶對象情況,結合本所科技優勢,研究制定了幫扶方案。

三、夯實科研基礎,積極改善科研條件

我所加快科研基礎設施建設,現已投入資金近24萬元。推進瀠溪試驗基地建設,新建排水溝1200米、條石堡坎130米,優化了科研基地生產條件。進一步完善西河農貿市場設施,着力市場衛生、安全等市場環境綜合整治,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市場培育,市場經營情況良好。今年5月,該市場作爲我市樣板,先後迎接了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督查組、省工商局、市委劉宏建書記及市、區各級職能部門的多次視察和檢查,獲得一致好評。

四、加強學習實踐,大力抓實精神文明建設

密切聯繫實際,圍繞所中心工作,突出抓好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積極開展了多種形式、富有實效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一是大力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全所黨員、幹部中廣泛開展了學習活動,通過集中授課、分組學習、自學、製作宣傳專欄、撰寫心得體會等多種形式,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幹部、黨員和職工的思想認識,並切實開展學習實踐,在各項工作中以實際行動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幹部職工用心謀事、用心幹事,努力推進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二是加強機關效能和投資軟環境建設。與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相結合,大力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職工作風建設,落實“三項制度”,堅持所務公開,加強“五五”普法教育,進一步規範修訂了科研管理辦法等文件,在全所上下嚴明工作紀律,整改工作作風,增強了職工執行力,提高了工作效能,有效促進了全所工作。三是大力創造文明、和諧單位。倡導愛心奉獻,進一步加強與龍門鎮嘉龍社區34戶貧困戶的結對幫扶工作,利用節慶日給幫扶對象送去了慰問金和物資,“六一”兒童節向災區兒童獻愛心捐款2250元;舉辦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加強全所環境綜合整治,深入創建園林式單位、平安單位,切實抓好綜合治理、綠化衛生、計劃生育、信訪、信息公開、安全生產等工作,爲全所各項事業發展營造了和諧、穩定、團結的環境。

下半年,我所要全面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發揚只爭朝夕的革命精神,全力以赴,突出抓好項目申報、科技攻關和科技興農工作,大力推動“三個文明”建設齊頭並進,力爭各項工作有所突破,圓滿完成全年的目標任務。

一是加緊項目申報。追蹤落實已申報項目,並繼續加大力度,開展立項工作,積極申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四川省創新團隊崗位專家,爭取國家科研支撐。

二是加強科技攻關。狠抓大春試驗,確保完成科研任務,爲“十一五”結題奠定良好基礎。

三是抓好科技興農工作。突出科技示範,重點抓好在國道212線西充鳳鳴至閬中彭城鎮段實  施了百里萬畝“麥/玉/豆”與“麥/玉/苕+豆”豐產示範片,全面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並加大幫扶力度,認真落實對定點幫扶地順慶區梵殿鄉的幫扶措施。

四是強化精神文明建設。結合我所實際,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一步加強效能建設,大力開展環境綜合建設,務求抓出實效,力爭創建市級精神文明單位。

農業科研工作總結2

在學校黨委和主管校長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廣大教師和科技處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科技經費穩步增長,重大科研項目申報成績顯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繼續保持增長勢頭;科技成果產出(尤其是sci、ei論文)速度加快,科技成果推廣與技術轉讓初見成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得到加強;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211工程”完成了中期建設任務;“985工程”建設通過論證。20xx年度科技工作呈現“跨越式發展”勢頭。

1、科研成果取得重要突破

20xx年度我校申報各類科技成果獎27項,其中21項獲獎,獲獎率78%。“農牧交錯帶農業綜合發展和生態恢復重建技術體系與模式研究”等2項成果獲省部級一等獎;“絨山羊絨毛生長機理及舍飼半舍飼營養調控技術研究”等8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二等獎,有43項科技成果通過鑑定。

sci、ei論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論文數量繼續快速增長、質量呈上升趨勢。全年sci、ei、istp收錄論文共計368篇(sci論文281篇;ei論文61篇;istp論文26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比2003年增長78%。全校有140位教師發表sci、ei論文,sci論文數排名前三位:楊定(21篇)、李寧(16篇)、王賀祥(14篇)。學院排名前三位:生物學院(84篇)、資源與環境學院(49篇)、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49篇)。sci論文單篇影響因子最高的作者張大鵬(5.634),累計影響因子最高的作者王賀祥(34.5)。

20xx年度申請專利172項,其中發明132項,佔77%。比去年專利申請量(111項)增加55%。授權專利51項,是去年的2.1倍,其中發明16項,實用新型35項,創歷年最好水平。20xx年申請新品種權6項,通過國家動物品種審定1項,計算機軟件登記24項。

堅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促進重大成果與技術的轉化與推廣。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我校“農大系列玉米品種”推廣面積達4000多萬畝,遍佈19個省市自治區,佔全國玉米播種面積近14%。“旱稻系列新品種”建立了數千畝的示範區。“草業產業化綜合技術”示範推廣面積近12萬畝,經濟效益過億元;“冬小麥節水省肥高產簡化四統一栽培技術體系”成果實現小麥畝產500-600公斤,累計推廣面積2000萬畝以上;“養分資源綜合管理技術”在小麥等作物上推廣60多萬畝,經濟效益1.2億元;“農大褐3號”節糧蛋雞新增飼養2千萬羽,累計近1億羽,經濟效益8-9億元;“保護性耕作技術與機具”在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示範推廣1000萬畝以上。“飼草、秸稈機械化加工技術與機具”輻射加工範圍2萬畝,爲企業和農戶帶來經濟效益800萬元;“現代節水灌溉設備及技術”已經推廣到北朝鮮、埃塞俄比亞等國家;“土壤水分智能快速檢測儀器與技術”在11個省建立了21個固定墒情監測站。“高效複合增產菌及其生產工藝”專利技術,以1043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在美國上市的佳華生物科技公司;“高油玉米技術”成功轉讓給美國qti公司,標誌着我國高油玉米研究工作繼續處於世界先進地位。世界頂級種公牛在我校克隆成功,朱鎔基親自爲克隆牛命名“大隆”和“二隆”。該項成果是中國在動物克隆研究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

人文社科類研究成果顯著增長。獲得省部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中國消除貧困科研獎1項。我校教授向國家提出了扶貧工作八點建議,回良玉副總理的批示 “提出的建議值得研酌”。我校教師參與完成了《畜牧法》的起草工作,這是既《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農業法》(修訂)之後,我校參與完成的第三部國家法律。我校中國農村政策研究中心(crdp)組織力量撰寫的'“關於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若干建議”,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並在《農村要情》全文刊出。

2、項目與經費繼續保持增長勢頭

20xx年度共申報項目944項,批准項目406項,批准經費1.80億元。與去年相比,申報項目數增加188項,批准項目數增加120項,增長42%,結題項目153項。

重大科研項目申報成績顯著。“973”項目“畜禽肉品質性狀形成的營養代謝與調控機理”獲得批准2500萬元,使我校主持的“973”項目增加到6個,繼續保持全國高校第3位。20xx年基金委資助項目總經費2806萬元,比去年增加40%。其中重點項目3項,面上項目86項(全國所有單位排名第19位,xx市排名第4位),比去年增加7項,資助率29%,比基金委平均資助率高10個百分點。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人,創新研究羣體1個。國家科技攻關及重大科技專項項目56項,批准經費5333萬元,其中我校參與起草建議的“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啓動實施,申報的“糧食主產區保護性耕作關鍵技術研究”課題得到批准,表明我校將對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區的糧食生產能力和節水增效提出保障措施,在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和三農問題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863計劃項目19項,批准經費1653萬元;948計劃項目6項,批准經費1360萬元,國際合作項目48項,經費1310萬元。

截止20xx年12月15日,到校科研總經費2.22億元(含到校未撥款253萬元),比去年全年科研經費增加10%。其中,縱向科研經費1.93億元,佔總經費的87%,橫向科研經費0.294億元,佔總經費的13%。總經費中科技部撥款1.17億元(佔52.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撥款2714萬元(佔12.2%),農業部撥款2517萬元(佔11.3%)。到校經費列全校前三位的學院是: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5102萬元)、生物學院(3625萬元)、動物科技學院(2748萬元)。

3、科研基地建設進展順利

20xx年我校經多年建設的科研基地(中心)大部分通過驗收。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農科院共建)納入國家建設計劃,國家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科技部驗收,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和國家獸藥安全評價中心通過農業部驗收,國家動物寄生原蟲實驗室納入農業部20xx年度建設計劃(經費1200萬元),農業部飼料效價與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和農業部獸藥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通過審查認可與計量認證,功能乳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xx市共建)通過建設計劃論證,教育部玉米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教育部驗收,xx市教委投資200萬元,加強我校xx市重點實驗室建設,我校與企業聯合申報的“動物生物反應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通過國家發改委初審並進入現場考察。另外,我校還申報草業工程中心、野生稻種質資源保藏實驗室等。逐步完成上莊實驗站的機構設置、前期環境調研、土地勘測和初步規劃等。

4、“211工程”完成中期建設任務,“985工程”建設項目通過論證

目前“211工程”中央專項資金到賬累計6500萬元(佔總資金的82%),20xx年中央專項資金到賬1900萬元。20xx年招標採購設備總金額爲3297萬元,共計307件。其中進口設備共165件,計2887萬元。國內設備共142件,計410萬元。單價40萬元以上設備14件,計1891萬元。主要大型儀器設備(100萬以上)有:同位素質譜儀、離子阱-液質聯用儀、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附飛行時間質譜、基因芯片分析平臺、生物信息處理系統等。“211工程”建設項目通過校內專家中期檢查與評估,完成中期建設任務。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繼續實施“985工程”建設項目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學校成立“985工程” 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辦公室。學校瞄準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圍繞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結合學校學科優勢和特色,在多次充分研討的基礎上,編制了《大學“985工程”二期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985工程”科技創新平臺和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論證報告》,並通過教育部論證。教育部、財政部文件同意我校立項,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控制額度爲3億元。進入“985工程”二期建設,爲我校向世界一流農業大學邁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我校“985工程”二期建設中,設立i類科技創新平臺2個:農業生物學與生物技術、農業資源及其高效利用;ⅱ類5個:現代農業工程與信息化、動物營養學、動物重大疫病防治、農產品加工與食品安全、生物質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ⅱ類1個:中國農村政策研究。

5、進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爲了配合“985工程”二期的規劃建設,在原《大學科技創新團隊管理辦法》的基礎上,起草了《大學科技創新平臺(團隊)建設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作爲我校“985工程”二期規劃建設配套的保障措施,使我校今後在創新團隊的培養和推薦工作有章可循。

爲促進學校科研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培養年輕的科研人才,解決其經費不足的困難,起草了《大學科研啓動基金管理暫行辦法》,並經學校黨委常委會暨校長辦公會討論通過,併發文正式啓動實施。第一批54個項目科研啓動基金資助項目已經專家評審後批准立項。科研啓動基金的實施,得到了廣大青年教師的擁護。

爲了宣傳我校取得的科研成果,促進科研成果的產出,擴大學校的影響力,記載重大的科研進展和科研成果,從20xx年起每年編印一本《大學科技發展年報》。

建立和完善了預答辯制度,全面提高了我校重大項目的資助率。在加強日常管理的同時,積極主動地與上級主管部門聯繫,儘早地獲得第一手材料。重大項目在全校範圍內進行有效地協調組織申報。

組織召開了20xx年度學校科技工作會議。研討了985工程二期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規劃方案,初步確定了6個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正式拉開了我校“985工程”規劃建設的序幕。

6、強化對重大項目的組織管理

組織完成了973項目“作物抗逆的水分養分高效利用的分子機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羣體“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國家攻關、948等各類項目的驗收,組織落實李寧創新研究羣體和武維華創新研究羣體的實地考察,順利通過了國家基金委專家組的考察。完成了各類項目的中期檢查,協調項目主持人、財務處配合財政部、農業部順利完成了948項目的績效考評工作,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了檢查,對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組織有關人員撰寫國家科技攻關專項“草地植被恢復重建關鍵技術”“園藝作物關鍵技術研究” “保護性耕作關鍵技術”三個項目的可行性論證報告,並爭取到3個課題的主持。組織召開了國家中長期規劃重大專項“農林生物質工程”“四大作物超級種的培育”專家研討會,形成項目立項建議書向科技部彙報。

協助教育部組織召開了“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規劃”彙報會,全國38所大學校長向科技部、教育部彙報,協助國家基金委組織召開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暨海外、港澳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及創新研究羣體生命學部”項目的二審評審會,圓滿完成會議計劃,熱情周到的服務,得到上級主管部門和各參會大學的好評。

此報價表上的數據是企業發展策略的一部分。因爲它決定了公司業務開拓的切入口。 價格的定位也就將客戶進行了定位。不同的價格就會培養不同素質的客戶羣,也就決定了公司的發展方向,產品/服務策略, 發展速度和未來。所以小小的一份報價表,看似簡單,實則要經過仔細和認真的推敲。

農業科研工作總結3

農業科研個人工作總結:按照市、區政府有關農業科技工作的部署,我鎮堅持以人爲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科技興鎮”戰略。一年來,在鎮委、鎮政府的領導下,在市、區科技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具體指導和幫助下,我鎮以建設新農村、培養新農民、發展新農業爲工作目標,培育電子農民,大力推行應用實用技術,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進一步增強科技服務能力,提高科技水平,增強了人民科技的意識,科技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推進科技服務工作過程中,我們主要做好如下三項工作:

一、加強農業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

另一方面牢固樹立以客戶爲中心的服務思想,讓優質服務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銀行業本就是服務行業,優質服務使我們的競爭優勢,也只有很好的服務客戶才能很好的做出業績。

另外,由於正式進入部門的時間不長,所以自己對公司的一些規章制度和流程方面還沒有機會完全瞭解,偶爾犯下一些低級失誤。雖然在主管和同事的幫助下已經改善了許多,但肯定還有很多地方不夠清楚,這方面也急待在來年的工作生活中得到改進,一方面自己會多學多問,另一方面也希望領導的鞭策,同事的提點。

xx鎮委、鎮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工作,及時成立了“農業科技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鎮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領導擔任,組員從農業辦、黨政辦、農業服務中心等部門抽調組成,同時建立健全了xx鎮農技“110”服務站,全鎮13個行政村也相應成立了“科技工作小組”,形成了兩級科技網絡。鎮委、鎮政府把這項工作真正列入了工作日程,制定了“工作計劃”。20xx年,召開全鎮科技工作專題會議4次,及時彙報、小結和佈置科技工作,解決了科技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使科技服務工作順利開展。

二、加大科技宣傳力度 抓好科普培訓工作

爲了實施“科技興鎮”戰略,我鎮建立健全了鎮、村農業科技服務110服務點和電子農務服務站,並有專人管事。成立了瓜菜等協會,組成人員有80多人。我們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和部署推行農業實用技術工作。爲了科技服務工作抓落實,結合本鎮實際情況,我們認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在各村建立科技工作宣傳欄,定期出版宣傳科技內容。利用各村廣播站有線電視等大力開展科普宣傳。二是安裝“農信通”,收集、發佈科技和市場信息,推進“三農”信息化。三是建立農民技術培訓學校,對農民進行知識、法律、科技等教育。四是分專題、分階段進行科技培訓,如蔬菜種植、家禽飼養等技術。我們還聘請專家和農藝師爲農民授課,進行農業實用技術指導,如防蟲害、科學施肥、土壤改良、家禽優良品種引進推廣等進行專門的現場講解指導,讓各農戶在各階段都能聽到和看到適合自己的可操作實用技術。

一年來,我們開展專門種植技術培訓班5期(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土壤改良技術、病蟲害防治等培訓班),參加的農民達525人,另是,以會代培訓7次,共培訓2080多人次,並印發農業技術資料3500份。五是在全鎮成立了七個農技協會,培養科技致富能人多人,帶動了廣大農民羣衆運用科學技術發財致富。六是送書下村,爲農民提供文化、法律知識、農業科技知識等精神食糧。七是發揮“農信通”和廣播作用,及時收播有關三農政策信息,宣傳鎮裏的好人好事和運用科技發展經濟的典型事例。八是爲了保證科技信息的暢通,我鎮充分發揮農村技術員的積極性,組成科技服務聯繫人13名,深入到村、組爲農民服務,使我鎮科學技術應用推廣工作得到順利開展。九是制定一套科技培訓和科技普及工作制度,並鼓勵農戶遵守制度,使全鎮農民學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風。

學校的投入除房產校舍外,較大的一塊就是電教這一塊了。這一方面反映了學校的興旺、掌門人的決策眼光,另一方面這麼大的一塊資產交給我們,我們深感責任重大。爲此,我們制訂了16字方針:領借分明,加強培訓,遵循章程,責任到人。各種電教設備均設立借用登記帳本,帳目分明。由於管理較嚴密,所以本學期人爲損壞、遺失、遭竊均未發生過。

三、結合本鎮實際全面推進農業科技服務工作

此報價表上的數據是企業發展策略的一部分。因爲它決定了公司業務開拓的切入口。價格的定位也就將客戶進行了定位。不同的價格就會培養不同素質的客戶羣,也就決定了公司的發展方向,產品/服務策略,發展速度和未來。所以小小的一份報價表,看似簡單,實則要經過仔細和認真的推敲。

爲了紮實創建科技進步先進鎮,積極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工作。我鎮不斷建立健全農業科技“110”服務體系,利用電子農務和“農信通”平臺,爲農村、農業、農民、提供農業科學技術應用和市場信息服務,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科技進步。20xx年我鎮重點開展農技服務工作,深入田頭開展種植業生產科技服務。爲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引進推廣應用科學種植技術,不斷引進新優品種,使我鎮無公害蔬菜品牌,逐漸形成。由於20xx年科學技術種植得到不斷推廣,科技服務不斷完善。通過推廣農業科技應用和農業科技服務,解決了農業生產遇到的問題,農民得到了實惠,極大地提高了農民學習應用農業新科技的熱情。農村經濟得到又好又快發展。

隨着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擺在銷售人員面前的是平穩與磨礪並存,希望與機遇並存,成功與失敗並存的局面,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20xx年,我鎮科技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與上級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在今後工作中,我們還要繼續堅持以人爲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加強技術創新。實施科技興鎮戰略,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農業科研工作總結4

20xx年縣農業科教工作嚴格按照省、市、縣農業工作的總體部署,以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轉化能力,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爲重心。積極發揮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開展農業科教各項工作,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現將我站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送“科技下鄉”,穩步推進

歷年來送“科技下鄉”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始終作爲我縣農業科教工作的重點。爲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今年我局派出22名技術人員與鄉鎮農技人員組成9個科技小分隊,採取“縣鄉”聯動,人員入戶,點面結合,以點帶面方式,把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小分隊採取技術講座、圖片展覽展示、發放技術資料、專家現場諮詢等形式,把農民最需要的科技信息實用技術直接送到千家萬戶。全年共舉辦有機作物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等各類培訓班52期,培訓農民5600餘人次,印發各類技術資料近25000餘份,同比增長10.2%;開展技術諮詢12餘次,爲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206個。

二、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工作成效顯著

以項目爲依託,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試驗示範推廣。一是做好了糧食高產創建工作。在鎮村、鎮的村建立了200畝連片核心示範區,重點推廣應用了“一增四推”技術,實行“多用一斤種,增收百斤糧”合理增加穗數,推廣輕型高產栽培,農業機械化,病蟲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等綜合配套技術。二是開展了水稻新品種展示和試驗示範工作。重點對16個新品種進行展示,這些品種栽種適應性良好,有10個品種畝產達1200斤。通過糧食高產創建、種糧大戶工程、新品種展示等項目,示範帶動農戶開展生產,效果顯著。高產創建區早稻平均畝產492公斤,同比增產10公斤;中稻平均畝產716公斤,同比增產13公斤;二晚平均畝產528公斤,同比增產8公斤。

三、全面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務

爲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縣根據《省農業廳、財政廳20xx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方案》文件精神要求,以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推動現代化發展爲核心。按照“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固農”的戰略要求,堅持立足產業、政府主導、多方參與、注重實效的原則,全面啓動實施了20xx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一是成立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二是堅持立足產業,確立培訓目標。三是堅持農民主體,界定培育對象。四是堅持原則,確定培訓機構及實訓基地。五是創新培訓機制,提升培訓質量。六是規範了資金分配。七是確定了補助標準。八是合理支出範圍。九是加強監督檢查,健全保障機制。全年完成新型農民培訓300人,其中貧困戶57人。

四、繼續推進基層農技體系改革建設工作

我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在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經費保障等各方面都步入了正常軌道。一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把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改革與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在明確了管理體制、人員編制經費籌措的基礎上,縣政府制定了《關於加強和改進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及其配套方案。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的人、財、物三權歸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垂直管理,徹底解決以前管人與管事相脫節的問題。鄉、鎮級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統一聘用、統一調配、統一考評。完善了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確保了人員到位,財政撥款到位、農技推廣服務到位。並將鄉鎮農技站建設納入對各鄉鎮的年度考覈,我縣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五、加強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實施

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是鞏固落實基層農推體系建設改革成果,完善農技推廣運行機制的一個項目,是現代農業的科技助推項目,是農民增收的示範樣板項目。

20xx年我縣遴選科技示範戶300人,實行了縣、鄉二級農技員與科技示範戶一對一、一對多戶的對接科技服務,認定了三個示範基地,每個基地選派了中級以上職稱的農技人員各5名,20xx年選派了12名優秀基層農技員參加省農業院校培訓。

六、認真做好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聘用及有關科教材料的上報工作

抓好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聘用管理工作,職稱聘用是跨年度的工作,爲了推進有關專業技術幹部政策落實,解決專業技術人員切實利益的問題,認真組織開展了農業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20xx年送市通過評定中級農藝師3人、初級農藝師3人。根據工作部署每月及時向市農業局科教科報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進度月報,農技綜合站改革進度,送科技下鄉及有關材料報送工作。

七、20xx年工作打算

1、繼續抓好“科技下鄉”,開展技術諮詢,爲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2、繼續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300人。

3、抓好落實基層農技推廣項目申報的三個基地的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