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新年工作計劃

工作無大小,只是分工不同,貢獻無多少,要看用心沒有。下面是服裝行業新年工作計劃,歡迎參考閱讀!

服裝行業新年工作計劃

服裝行業新年工作計劃1

**服飾自XX年“五一”開業以來,員工們團結一心,合作共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不到9個月的時間裏,營業額達到近600萬元,涌現出許多有經驗、有實力、積極配合商場管理的優秀商戶。過去的一年,我們把顧客的利益和商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抓管理,抓創新,抓質量,抓市場,抓效益。目前,**服飾已成爲***縣最具知名度、客流量最多、效益比較好的服裝商場。

爲了更好的提升管理理念,提高經營效益,使工作更有起色,佔有**縣更有利的市場地位,我們將認真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XX年工作計劃如下:

一、完善各種管理制度

商場各種規章制度雖然齊全、明細,但在實際的管理操作中難免出現一些漏洞,給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所以我們應將各種制度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1、完善商戶的合同

(1)一年內不準私自將商鋪轉讓他人;

(2)不準私自空櫃,影響商場的營業;

(3)自願退場的如在三個月以內把合同保證金作爲違約金。其餘櫃檯費兩個月以後退還。如在三個月以後自願退出的,合同保證金作爲違約金,其餘櫃檯費不予退還。

(4)二次裝修自願退場的一律不得向商場或後入駐的商戶索要二次裝修費。

2、完善供貨商管理制度

針對平時管理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鞋區和服裝區規定以下管理制度:

服裝區每週檢查至少一次磁扣,少一個磁扣罰款10元。鞋區檢查庫存與實際的數量是否相符,多與少都要有明確的處罰制度。檢查與處罰制度將減少商戶在實際的經營中出現的各種漏洞。

3|、完善售後服務制度

在把顧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希望供貨商在最短時間內把售後問題處理好。否則,如果交到辦公室,值班經理直接按小票上的處理,不用經供貨商同意。

4、後門管理方面的問題

出於商場消防安全考慮,商場營業期間後門不能關閉。給後門管理帶來很大難度。個別商戶私自從後門外出,出現了管理上的漏洞,建議在後門安裝報警器以方便管理。

二、對商戶進行摸底,調整理優化櫃組

在過去的管理中,出現了許多有經驗有經濟實力能很好配合商場管理的優秀商戶,也出現了一些業績差私自銷售不配合商場管理,既沒有經驗又沒有積極性,擾亂商場的商戶。所以對商戶要進行詳細的摸底,重新調整櫃組,優化商場管理模式。鞋區,如童裝區,a7、a-1、b-3,b4要求增加商區面積,商場應大力支持這些優秀商戶,對業績差不配合商場管理的商戶應勸其退出商場。

三、招商優秀商戶,招聘優秀管理者、員工

商場櫃組調整後勢必出現空櫃組,招商時要優先發展有市場經驗,有一定實力的商戶充實商場。同時招聘優秀的業務主管、收銀員,加強商場管理。

四、改進員工工作作風

爲了加強員工的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風,要加強培訓學習,增加外出學習交流機會,定期開會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要商場員工以身作則,盡職盡責。

1、管理層

通過外出交流、培訓學習、自我充電等形式,提升管理理念,改進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收銀員的工作要求

加強解磁管理力度,如發現商戶有私自到收銀臺銷磁的每次罰收銀員工10元,平時只留一個消磁器給收銀員,其餘消磁器由會計鎖起來管理,如有退場商品,下午六點以後由值班經理親自消磁。

2、安全、衛生方面。

通過學習提高管理理念和認識改進以前工作中的問題,以身作則,保證商場的安全、衛生整潔。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商場有業績也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是目前**縣在原有的市場基礎上出現了許多服裝超市等競爭對手,給我們商場了工作上的壓力,同時也帶來了動力,要想在**縣贏得市場,獲得最好的效益有相當大的難度,我們相信有老總先進的管理理念,有商場員工的大力配合,我們團結一心,將**服飾打造成全縣最具潛力、最有知名度、最能賺錢的服裝商場。

服裝行業新年工作計劃2

1、積極參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意見徵求工作

20xx年2月28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開始了爲期一個月的意見徵求工作,這是我國教育界的大事,更事關我國職業教育下一步的改革與發展走向,爲了調動職教集團校企成員單位積極參與意見徵求工作,集團將組織所有成員單位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積極建言獻策,並將這些意見收集、分類、整理歸納後上報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爲制定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的教育規劃綱要特別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制定做出貢獻。

2、繼續做好集團網站的維護與信息更新工作

集團網站是集團成員間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在長期準備和精心策劃下,集團網站已建立並正式運行,而且也初步建立了網站信息員網絡,信息定期更新,爲集團成員間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個有效平臺。爲了進一步提高網站的工作效率,要繼續做好集團網站的維護與信息更新工作,各成員單位要積極配合,及時、準確地提供本單位的相關信息,並及時報給祕書處。已指定專(兼)職信息員的成員單位做好督促工作,積極與祕書處聯繫溝通,未指定專(兼)職信息員的成員單位要儘快落實。信息員有變動者應及時報祕書處,祕書處在此基礎上繼續做好集團通訊錄的更新與分發工作。

3、繼續加強祕書處的服務職能,提高工作效能

祕書處是職教集團的日常管理與服務機構,祕書處工作效能的高低也直接影響着職教集團的工作效率的高低。爲了進一步提高職教集團的工作效率,促進集團成員的深度合作,實現校企共享資源、共贏發展,要繼續加強集團祕書處的管理與服務職能,增加經費支持,提高服務意識與水平。

4、做好集團的宣傳工作,擴容成員,增強集團實力

目前職教集團共三十多個校企成員單位,已初具規模,並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但仍需做好集團的對外宣傳工作,加大對上級領導部門、社會媒體、其他兄弟職教集團、各紡織服裝類職業院校和企業的宣傳工作。充分發揮集團網站的平臺作用,讓上級領導部門聽到集團的聲音,讓社會各界瞭解集團的活動,擴大對成員單位的宣傳與推介。積極吸收引進知名度高、發展良好的企業、院校和其他相關科研單位加盟,並及時聯繫祕書處備案,做好集團入會手續,以增強集團的實力。

5、繼續加強集團成員間資源共享機制建設,實現資源優勢互補

集團成立以來,積極發揮集體力量,推動集團內部資源共享,一向重視成員間的溝通交流。爲了進一步發揮校企各自資源優勢,實現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集團進一步完善集團內師資、技術、學術交流機制,繼續通過教師互聘、企業技術攻關研討會、科技發明成果展覽會、優秀學術論文評選活動等方式加強校企、校際間的合作,建立集團資源共享機制。

6、繼續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集團運行機制

目前集團下設三個工作委員會和祕書處,也制定了集團章程等管理規章,集團整體運行平穩。但集團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個別成員長單位時間不積極參加集團的活動,不履行相應義務。對此需進一步的健全與完善,加強集團的規章制度建設,制定成員退出機制,對長期不參加集團活動或不履行相應義務達一定程度的成員單位實施強制退出,完善集團運行機制,保證集團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依。

7、繼續做好三個工作委員會的特色活動

江蘇紡織服裝職教集團下設教學管理工作委員會、產學研工作委員會和職業培訓與就業工作委員會等三個工作委員會,三個工作委員會負責集團三個不同領域的活動,肩負的職責不同。2009年三個工作委員會結合自己的活動領域與職責開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動,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爲了進一步推進集團各項工作,更好地發揮各自的職責,三個工作委員會應進一步加強自身責任意識,結合本年度工作計劃,繼續舉辦自身工作職責範圍內的各種特色活動。尤其要充分利用暑期有利時機,積極開展技能培訓、課程改革研討、項目合作等活動。

8、繼續舉辦紡織服裝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標準研討會

人才培養標準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標尺,其標準科學與否,直接影響着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鑑於此,爲了提高職教集團各院校成員人才培養的質量,集團將繼續適時舉辦紡織服裝類職業教育各專業人才培養標準研討會,邀請校企各成員單位的學者、專家及一線技術人員共商人才培養標準大計,制定科學可行的專業人才培養標準。

9、繼續舉辦各類職業技能大賽

爲了提高職教集團院校單位的人才培養水平,更好地服務於企業成員的人才需求,需要通過舉辦職業技能大賽的形式提高大學生的技術技能和心理素質,讓學生在大賽中發現不足、提高技術、磨練意志,使大學生動手能力強、技術水平高、心理素質好,能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更好地服務企業。爲此,職教集團將繼續積極舉辦各種技能大賽,並做好宣傳動員工作,提高各成員單位的積極性與參與度。

10、開展職教集團“西部行”活動,增強集團輻射力

輻射力是職教集團運行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增強集團的輻射力既有利於發揮集團的社會價值,也有利於提高集團的社會影響力,將集團辦大辦好。爲了擴大集團的輻射能力,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組織集團成員單位走出江蘇,選派專家、學者及技術人員深入到中西部地區學習、考察、調研,與當地紡織服裝類職教集團和院校企業進行校企合作、課程開發等方面的交流活動,幫助當地相關企業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等。同時,邀請中西部較有特色的紡織服裝類院校與知名企業加入集團,增強集團的力量與輻射力。

11、定期召開集團理事長會議

集團的正常運行離不開理事長、副理事長成員單位的大力支持,爲了加強集團成員單位(尤其是理事長、副理事長成員)的信息溝通與協調,集團定期安排在年末召開一次理事長會議,會議主要內容爲報告集團年度工作情況,總結集團一年來的工作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並商討提出改進措施,同時共同討論下一年度的工作計劃等。

12、舉辦“走進企業”調研活動

組織集團內有關學校走進中小型企業,瞭解後金融危機時期企業的生產經營、用工及人才需求狀況,研討人才培養模式、規格標準、技術開發及校企深度合作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