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誦讀工作計劃

經典誦讀可以擴大學生們的智力背景,書讀的越多,知識面就會更開闊。同時會讓學生在閱讀中豐富頭腦,使他們的思維更活躍,更具有靈活性。今天公文小編收集整理了經典誦讀工作計劃,希望對您有幫助!

經典誦讀工作計劃

經典誦讀工作計劃(一)

一、指導思想

通過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工程,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傳承中華文明,發揚中華文明,提高文化底蘊。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重點目標

1、抓好誦讀活動的經常化、正常化、、規範化、課程化、校本化研究工作,全體師生都要參與誦讀活動,經常、深入、有效地開展誦讀活動,不斷改革誦讀活動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誦讀的評價。

2、誦讀的應用特別是與課堂教學的結合上進行研究與探索,大膽的創新,並加強誦讀的資料積累。

3、探索國學經典的校本化研究。編寫一套校本教材。

三、誦讀內容

一至三年級:校本教材 《小學生必備古詩80首》

四至六年級:校本教材 《小學生必備古詩80首》

四、具體實施

(一)經典誦讀時間

1、每天早上利用晨讀10分鐘,隨到隨讀。採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自由對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吟誦。

2、利用課前的三分鐘和每週國學課中落實。做到定內容,定任務,並鼓勵學生臨摹經典詩文,自由閱讀喜歡的讀物。

(二)誦讀要求

1.經典誦讀應遵循以下原則:

模糊性原則:不求甚解,只求熟讀成誦。

差異性原則:整體推進,承認學生個體間記憶思維等差異性。

自主性原則:允許學生在規定階段完成規定內容外,誦讀更多的經典,給予相應的評價。

鼓勵性原則:評比鼓勵,以表揚爲主,引導學生熱愛經典爲根本。

2.各班經典誦讀力求做到:學校活動與班級活動相結合;個人學習與集體輔導相結合;誦讀與展示相結合;評比與激勵相結合。

3.經典古詩文背誦之“三要”:心要專——專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準——仔細看準、全神貫注;口要到——邊看邊讀、通順流暢

(三)經典誦讀活動措施

1、創造經典誦讀活動的氛圍

通過校園文化牆的建設、校園廣播、國旗下講話、班級文化建設中的經典詩文圖展以及利用宣傳板、展板、手抄報、文藝匯演等形式讓學生隨處可欣賞感受到經典古詩文佳作佳句,在有意、無意之中將其記住。

2、積極開展經典誦讀專題校本教研活動,結合省級課題,加強學生的道德情感培養,並研究學生的記憶規律,探討經典誦讀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先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充分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厚積而薄發把經典誦讀、古詩吟誦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3、在課程安排上,每週安排一節國學教育課,教師引導學生誦讀,教給學生基本的誦讀方法,落實誦讀任務。並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倡導學生自主閱讀一定量的經典詩文。

4、要把握好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相結合,課堂教學和課外誦讀相結合的原則,做到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不增加家長經濟負擔。每日晨讀、課前誦讀形成常規,教師全程參與,學生全員參與。每班選一名普通話好,朗讀水平高的學生做帶讀的小老師並參與星期一國旗下領誦。鼓勵學生每天回家後和家長一起誦讀5分鐘,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尋找機會讓學生多接觸優秀經典詩文,多讀多背從而多用,使優秀詩文背誦和閱讀課外書籍活動成爲課外生活的一件樂事。

5、利用展板、手抄報、書法、文藝匯演等多種媒體,展示經典佳句,營造誦讀的氛圍,使學生走進經典,耳濡目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陶冶情操。

6、利用元宵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開展全校誦讀活動比賽。。

(四)、檢查評比措施

1.分管領導和教務處不定期抽查晨讀落實情況,教師是否在崗、是否誦讀規定內容。

2.舉行“經典誦讀手抄報”評比,中華誦 書法大賽,六一兒童節進行優質經典誦讀節目展演。

經典誦讀工作計劃(二)

一、指導思想:

根據四年級學生年齡特點,以學校指導計劃爲基礎,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加強優秀文化薰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廣讀博覽,日積月累地增長語言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使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發揚中華傳統美德,潛移默化地形成優良的道德思想,並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健康成人。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經典詩文誦讀活動的開展,爲學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爲指導,對學生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2.開設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

3.開啓少年兒童的`潛能,特別是右腦、潛意識的巨大記憶力和創造力;開發學生的智慧,使識字、閱讀、記憶、觀察、思維、判斷、想象、決策、創造、體能、靈感等多方面潛力得到更爲科學、更爲高效的開發和培育。

4.通過天天誦讀活動,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毅力。

三、活動基本原則:

直面經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樣,水到渠成。

四、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1、總體目標:通過組織小學生誦讀、熟背詩文經典,讓他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獲得中華文化的薰陶和修養。

2、具體目標:①培養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②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③培養小學生讀書興趣,增加歷史、地理、天文、數學、常識、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素養。④通過天天誦讀活動,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毅力。

五、經典詩文誦讀的內容:

誦讀《語文課程標準》中附錄的小學階段必須誦讀的詩詞外,還有部分經典詩詞《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老子》《論語》《孟子》等。

六、課程開設時間:

單週每週三上午

七、課程開設的原則:

1.不求甚解,只要熟讀會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勵。不要用同一標準要求全體學生,只要半數以上的學生能正確流利的誦讀就可以進行下一篇。

3.不要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恆。

4.不要死板,要注重興趣。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保障措施:

1.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與熱情。

2.定期開展誦讀大賽活動,並予以獎勵,讓學生體驗、

收穫的快樂。

3.利用黑板報、手抄報等多種媒體,展示經典佳句,營造誦讀的氛圍,使學生走進經典,耳濡目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陶冶情操。

4.設立經典誦讀評價卡。形成評價體系,使經典誦讀持久、有效地進行。

5.定期舉行一次誦讀擂臺賽,評選 “誦讀大王”、“誦讀能手”或“誦讀之星”,以此激發學生們的誦讀熱情。

6、 “彈性評價”方式。

彈性評價:根據學生需要、結合學校活動開展適時適度評價

經典誦讀工作計劃(三)

一、指導思想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華,是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們應該生生不息傳播的瑰寶。經典誦讀,抓住孩子13歲之前的黃金般記憶年段,寓教於樂,每天只需5至10分鐘,幫助孩子用最輕鬆、最快捷的方式背熟《三字經》、《論語》等大量中華優秀的經典名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齡段能接受祖國源頭文化的薰陶,通過開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形成優良的道德思想,並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實施目標

1、通過經典誦讀工作的實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祖國優秀文化的興趣,促使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傳統文化,多讀多背以加強語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豐富想象。

2、建立經典誦讀、古詩詞吟誦教學模式,尋找更適合學生學習經典作品、古詩詞的途徑,並帶動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自學能力的培養。

3、通過對大量經典作品、古詩詞的吟誦和記憶,鍛鍊並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激活並發展學生的思維力。

三、誦讀內容

一至三年級《三字經》《笠翁對韻》《小學生必備古詩8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