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5個風行高考30年的全國性加分項目,自2015年起即將壽終正寢。另有5個地方性加分項目,也將在2015年之後劃上句號。

高考加分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風向標式的文件是2014年12月《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份由教育部、國家民委、公安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出臺的文件,力度前所未有,預示着高考加分將迎來更大瘦身。

長期以來,高考加分政策因造假事件迭出、過分集中於某些地區或項目而備受爭議,輿論對改革呼籲已久。2010年,《中國青年報》曾梳理31個省(區、市)當年高考公開的所有加分相關資料。(詳見本報2010年7月28日《高考加分亂象透視》)

時隔五年,《中國青年報》再次查閱了港澳臺之外的31個省(區、市)的高招規定、公開的加分考生名單及百所重點大學的招生簡章,並基於分析的基礎上採訪了長期關注高考加分領域的教育學者。

今年的調研發現,在統計樣本範圍內,高考加分人數佔報考人數比例相較5年前小幅下降0.21%;各省市加分人數佔比差距較大,佔比最多的省份,其考生獲得加分機率是最小的110倍;加分人數集中在少數省市,尤其是重慶、河北;四成地方性加分項目爲社會管理的手段,地方性加分項目清理空間較大;加分公示制度有待更加規範。

高考加分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應有之義,更多細節亟待釐清。

佔報名人數兩成的5個省份,卻佔統計樣本中加分人數的七成

加分人數佔報考人數的比例歷來受輿論關注。

截至6月18日,除去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共有16個省市公佈了加分人數。這些省市高考報名人數爲568.2萬人,加分人數達22.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加分考生15.6萬人,其他加分考生6.9萬人。

位於2015年加分人數佔比排行榜末尾的是江西。江西今年共35.46萬人參加高考,515人獲得加分資格,佔比約0.15%。江西也是今年加分人數絕對值最少的省份。

這與該省2010年佔比0.13%的情況基本持平,當年31.2萬人高考、441人加分的江西同樣是加分人數佔比及絕對值排行榜的最後一名。

該省加分考生的內部結構更趨於平衡。今年,三成的江西加分考生系體育加分,五成爲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少數民族考生,其餘兩成是歸僑子女、自謀職業退役士兵、奧賽獲獎者等。

而在2010年,江西單少數民族加分考生一項就佔了68%,其次是體育加分,佔加分人數的14%。

巧合的是,2010年,加分人數佔比排名前五位的省市是重慶、北京、河北、湖南、海南,5年之後的今天,它們依然雄踞排行榜前五位。不過,排序發生了變化。

重慶仍然居於第一名。重慶今年有25.5萬人參加高考,約4.3萬人獲得加分,佔比達16.9%。這比該市2010年17.19%的佔比小幅下降了0.27%,當年,重慶被媒體形容爲“近5個考生中就有1人獲得加分”。

從數據上看,兩次登上榜首的重慶與榜尾江西,其加分人數佔比的差距已由130倍縮小爲110倍。這個倍數依舊驚人,兩省考生獲得加分機率的差異極大。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重慶兩年的加分人數佔比均高出江西百倍以上,但該市兩年的高考報考人數卻遠遠低於江西,分別比其少11.6萬、9.96萬人。

海南升至排行榜的第二名。該省的佔比由2010年的10.74%上升至13.35%,成爲5個佔比上升的省市之一,且上升的百分比最大。

湖南的上升百分比緊隨其後,上升0.95%,佔比達11.85%。該省報考人數39萬,加分人數4.62萬。但是,這些加分考生中有4.54萬爲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少數民族考生,如果除去這部分,湖南加分考生僅776人,佔報考人數0.19%,僅高於江西、安徽。

前述名列排行榜前五名的省市應當引起社會關注。中國青年報記者發現,所有統計樣本中,只有這5個省市的加分人數佔比超過10%,反差更大的是,5個省市報名人數佔總報名人數的20.7%,但加分人數卻佔了總加分人數的70.4%。

如果在統計樣本中將少數民族加分考生全部剔除,這5個省市加分人數佔總加分人數的比例更高,達84.3%。其中,重慶、河北兩省市就就佔了70%。

不過,縱觀2010年、2015年的統計樣本,全國加分人數佔比總體呈下降趨勢,由4.1%小幅下降至3.96%。在兩年均公佈完整數據的15個省市中,共10個省市加分人數佔比出現下降,下降百分比前3名的分別是北京(1.43%)、河南(1.09%)、安徽(0.7%)。

這無疑是5年來高考加分政策瘦身的結果。

17個省市對全國性加分項目動刀,其中6個省市徹底取消

根據新一輪瘦身政策,5個持續近30年的全國性加分項目即將退出歷史舞臺,並且,已有17個省市對它們動刀了。

這5個項目是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及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蹟的考生。它們在198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暫行條例》中被確定,此後成爲加分項目的雛形,沿用至今。

然而,這一政策在各省市執行不一,分值有高有低,加分項目或增或減。“二級運動員”造假、“三模三電”加分造假等頻頻曝光的事件,更損害了高考加分的公信力。

2014年12月出臺的《意見》承認,體育、藝術等特長加分是“羣衆反映最強烈、矛盾最集中的”加分項目,並表示要“取消部分全國性加分項目”,“保留和完善部分全國性加分項目”。

《意見》要求,2015年1月1日之後取得的前述5個項目,不再加分;之前已在高中階段取得相關資格的考生,是否具有加分資格,由生源所在地省級高校招生委員會決定。

中國青年報記者統計發現,31個省(區、市)中已有17個對這些項目動刀。也就是說,即使這些省市的考生在2015年1月1日之前獲得相關項目的資格,也無法加分。

其中,6個省區徹底取消了5個加分項目,它們是:遼寧、河南、湖北、廣東、陝西、青海。雲南緊隨其後,只保留了體育特長生的加分。

雲南的這一做法流露出大部分省市的共性。統計發現,共23個省市今年還保留着“體育特長生”加分,這是被保留最多的加分項目。此外,有22個省市保留“科技類競賽”、21個省市保留“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而保留“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蹟”兩項加分的省市最少,分別爲16個、18個。

這種差異化的謹慎處理,或與某些省市體育、科技競賽參與人數較多有關。以加分人數佔比較多的北京爲例,該市體育特長生加分有424人,奧賽、科技競賽加分99人。相比之下,省級優秀學生、思想品德兩類加分合計僅3人。

海南、重慶同樣如此。海南的體育特長生、奧賽、科技競賽加分人數爲69人,重慶爲49人,兩省市均無優秀學生、思想品德兩類加分的學生。

事實上,新政之前,一些省市已嘗試取消部分全國性加分項目。例如,陝西2010年之前已取消二級運動員加分,雲南2010年也在全國範圍內較早取消了奧賽加分。

中國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其餘“一刀未動”的14個省市,已經全部按照新政要求,將2015年1月1日前獲得的全國性加分項目的分值限定在5分。此前,其分值在10~20分不等。

某些省市正試圖實現這5個加分項目“從有到無”的平穩過渡。內蒙古的方法是約定保留3年,即“加分項目僅保留至2017年,2018年起全部取消”。山西則將加分分值逐年下調,符合相關資格的考生,2015年加5分,2016年加4分,2017年加3分。

不過,大部分“一刀未動”的省市,尚未對5個加分項目3年內如何處置作出明確表態。

近四成地方性加分項目用於社會管理,五成報考省外高校同樣加分

可以預見的是,在5個全國性加分項目徹底壽終正寢之後,各自爲政的地方性加分項目將成爲下一步規範、治理的重點。目前,已有省市開始自發清理。

《意見》對此連用了兩個“大幅”:“大幅減少地方性加分項目。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地方性體育、藝術、科技、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加分項目”,並且,“各省(區、市)要進一步大幅減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

對於地方性加分項目的龐大,2010年之前,曾有媒體如此概括:“教育部的加分規定只有14種,全國各省(區、市)卻有近兩百種。”

這一數據目前有所下降。中國青年報記者統計發現,2015年,31個省(區、市)的地方性加分項目合計68個。其中,江西、廣東、甘肅等6省已徹底取消了地方性加分項目。

這6省大部分也是加分人數佔報考人數比例較小的地區。其中江西最典型,其加分人數絕對值、佔比均列排行榜末尾。廣東報考人數75.4萬人,加分人數僅0.25萬人,佔比0.33%。

記者注意到,前述68個地方性加分項目大致可分爲三類,一類與地方社會管理有關,共26項;數量次之的加分項目涉及對特殊羣體的扶持,共25項;最少的則是體育、科技、各類先進表彰及其他,合計17項。

與地方社會管理有關的加分項目,對象各不相同。例如,河北、湖北、廣西、海南、雲南、青海、新疆、貴州等8省市均規定,農村戶口的獨生子女可加分,分值多爲10分以上。這是最普遍的加分項目之一。

其他的加分對象,還包括黑龍江的“省級(含)以上優秀專家和獲得博士學位人員的子女”,內蒙古的“因公感染‘非典’死亡或持有‘非典’傷殘證人員子女”,貴州的符合某些地域條件、工作時限的幹部子女等。

一些省市已計劃清理這部分加分項目。今年,重慶在“報考市屬院校的三峽庫區搬遷移民考生”、“報考市屬院校的農村獨生女”兩個項目後,均註明“2017年取消此項政策”。而這兩部分的加分考生達1.84萬人,佔該市加分人數的42.8%。

另一類加分項目涉及對特殊羣體的扶持,主要包括邊疆、少數民族、僑眷等。《意見》肯定,要規範和完善確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項目,探索完善邊疆民族特困地區加分政策。

近年來,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以外的少數民族考生是否可享受加分,引起了社會探討。對此,已有省市開始嘗試。

上海今年規定,從2017年起,少數民族加分對象將調整爲高中階段從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集地區轉學到本市的少數民族考生。

浙江也提出,少數民族自治縣、民族鄉(鎮)、民族村以外的少數民族考生保留加分政策到2016年,加分值爲5分,只適用於本省所屬高校在本省招生。2017年起取消這一政策。

至於體育、科技、各類先進表彰及其他的地方性加分項目,同樣有削弱之勢。福建已規定,2018年1月1日起,取消見義勇爲、勞模兩個加分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規定,地方性加分項目原則上只適用於本省(區、市)所屬高校在本省(區、市)招生。但統計發現,共40個地方性加分項目在報考省外高校同樣適用,其中扶持類18個、社會管理類14個。

減掉的加分項目,或改爲優先錄取,或建議參加自主招生

那些被減去的全國性、地方性加分項目,去處各不相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教育部關於高考瘦身的有關規定,是一個共同的原則,但各省本身還有一個歷史因素,“要考慮到已經獲得加分的考生,所以有些地方一方面執行國家的政策,另一方面也要保持政策的延續性”。

記者注意到,一些已取消的全國性加分項目轉變爲“優先錄取”。按照黑龍江省的規定,具有原全國性加分項目的情形,“統考成績總分達到院校投檔分數線,學校可優先錄取”。

安徽則在公開文件中建議,原科技類競賽的獲得者,“考生的相關科研特長和創新潛質可作爲自主招生試點高校優先給予初審通過的條件”。

一些地方性加分項目的取消,還需完成其他法律程序。例如,河北省在文件中提出,“僑眷高知子女,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但是,因此項加分爲該省人大立法,要待相關法律程序辦理後執行。

類似情形的還有浙江省。浙江省人大通過的《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自治條例》規定,“自治縣考生享有降分錄取照顧”,因此,非少數民族考生只要戶籍在該縣且在當地完整完成高中階段教育,也可以獲得3分的加分。不過,加分只適用於報考浙江省內高校。

“要看過程是怎麼樣的,有沒有公開透明,有沒有專業的`評價是最關鍵的。”中央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過去,在大的環境下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有的加分項目取消。

熊丙奇認爲,高考加分政策實施多年來,出現嚴重的異化,並沒有起到鼓勵學生個性和興趣發展的作用,反而演變爲“加分腐敗”和“加分教育”,今年全國範圍再次“清理”高考加分項目主要也是出於這兩方面考慮。

他說,一方面,針對藝術特長、體育特長等獎勵性加分項目,容易出現造假,破壞高考公平;另一方面,學科競賽類加分使很多人爲獲得加分而參加特長培訓班,“這實際上是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而不是真正鼓勵學生的全面發展”。

5年前的高考加分“集中地”大多“荒”了

2010年,中國青年報記者統計發現,高考加分呈現出“三集中”特徵,即向區域內的相對發達地區或中心城市、少數中學、個別項目集中。統計還發現,照顧性加分因有弄虛作假和腐敗通道,而在個別地區的統計上有些異常。(詳見本報2010年7月28日《高考加分呈現“三集中”》)

5年之後,這些“集中”的現象是否仍存在?

體育類加分集中現象因加分項目取消而緩解

根據當年的統計數據,廣東2010年具有加分資格的考生4169人,其中體育尖子生987人,佔加分總人數的近1/4。

987人中,廣州考生有472人,佔總人數近一半。但是,當年廣州考生人數只佔廣東省考生總數的約1/10。此外,廣東經濟最發達的廣州、深圳和珠海,其體育尖子生共725人,佔該項目加分總人數的近3/4,但考生人數只佔廣東考生總數的約1/6。

學校集中的特點體現在廣州市協和中學。該校75人獲得體育尖子生加分,佔全省的7.6%,甚至比多個地市尖子生加分人數之和還多。

今年,廣東已取消體育特長生的全國性加分項目,這樣集中的現象不復存在。

此外,在四川省2010年獲得的1816人次體育加分中,四川南充高級中學體育加分達127人,佔全省約1/14,綿陽中學有93人,江油中學爲71人。健美操、無線電測向和定向越野集中在成都、綿陽和南充3市,共爲500人,佔這三項加分總人數的78%。

2015年,四川省體育加分總人數下降至279人,其中四川南充高級中學10人,綿陽中學16人,江油中學兩人。同時,前述三項加分的體育項目也已取消。

同樣取消體育類全國加分項目的還有河南。而在2010年,該省811名考生獲得二級運動員稱號,焦作市就有255人,其中不少名額均在焦作一中。以2009年爲例,該市下半年獲得二級運動員稱號的學生,有161人來自焦作一中。

奧賽類加分在部分地區仍呈集中態勢

對於四川而言,其2015年的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獎項加分考生,絕對值相較2010年下降了不少,但分佈仍然有集中態勢。

2010年,全省此項目加分共197人,其中四川綿陽中學61人,達62.8%;成都市第七中學佔45人,達22.8%;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佔34人。兩市佔總加分人數89.8%,而兩市考生僅佔全省20.9%。

今年,該省共68名考生獲得此項加分,綿陽中學下降爲9人,佔13.2%;成都市第七中學28人,但佔比上升爲41.2%;綿陽南山中學10人,佔14.7%。從區域上看,成都加分考生達44人,綿陽加分考生21人,共65人,兩市佔總加分人數95.6%。

同樣顯示出集中態勢的還有河北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2010年,這一獎項的一等獎獲得者在全省共165人,95人來自石家莊,佔總數的57.5%。而在2015年,河北高考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奧賽加分名單共46人,石家莊有23人,佔50%。

當年呈現集中態勢的還有某些省會城市、經濟發達城市。例如,陝西獲得奧數等聯賽類加分共67人,西安佔了56人,佔83.6%;遼寧奧數等聯賽168人加分名單中,大連育明高中、東北育才學校、遼寧省實驗中學有20人,3所學校佔該項目加分總人數64.3%。

今年陝西、遼寧均已取消這些項目的加分。根據加分新政,全國性奧賽加分項目也即將徹底告別歷史舞臺。

部分地區少數民族考生加分仍然集中

與2010年相同,部分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仍然出現集中的情況。湖南省就是其中一例。

2015年,列入該省公示名單的少數民族考生共53798人,湖南總報名人數爲39萬人。二者的比例是13.79%。

這比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數目多了一些。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湖南總人口65700762人,漢族人口59149353,少數民族比例爲10%。

一個可以參照的數據是,江西2015年的報考人數爲354641人,獲得少數民族加分僅261人,佔比爲0.07275%。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江西省少數民族人口比例爲0.34%。

這也就意味着,2010年,湖南省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比江西只高29.41倍,按推理,或應有8000名左右少數民族加分考生,現在的數字卻多得多。

來自該省省會長沙一些學校的數據更耐人尋味。2015年,長沙有1963個考生申請少數民族加分,但報名點集中分佈於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長沙市達材學校、湖南長沙同升湖實驗學校、創世紀機械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少數學校。

公開資料顯示,其中,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報名點的227人、創世紀機械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71人,全部被認定沒有參加民族優惠資格審覈或該考生報名信息與民族優惠審覈結論不符。

而放眼湖南全省,被認定沒有參加民族優惠資格審覈或該考生報名信息與民族優惠審覈結論不符的,共83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