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洞遊記作文

汪仁境內有雙洞,分踞一個山坳的兩邊,在東邊的稱之爲東洞,在西邊的,曰西洞,其實都沒有什麼名字,是附近的山民隨口取的名字。

雙洞遊記作文

因爲東西兩洞遙遙相對,相隔也不遠,可以一次遊,我上網也查閱了關於這兩洞的遊記,都稱奇異,值得一遊。

上午,我獨自騎了摩托車,向柯家灣駛去,沿着黃金山南邊的公路口找到“月亮山隧道”的牌子,就是甘家畈,再往山裏走就是柯家灣了,月亮山隧道正在修築中,同時可以看到兩個山洞門口的廟宇了。

聽山民講車子是上不到廟裏的,要到洞裏去只得徒步。

我先選定爬上東洞,將摩托車掛一檔加大油門,盡力騎上去看看,能走多高就多高,陡峭的山路估計有60°,僅僅石子鋪就,難騎,我只得在半途支好摩托車,徒步上山。

首先看到的是用石頭砌成的水塘和水井,水質渾濁,然後又看到廟宇了,有不少的建築物,都建在高高的石頭砌成的坑上,還好幾間,因爲香客不多,顯得破敗不堪,雜草叢生,垃圾也處處都是,冷冷靜靜,我看看手錶,是上午8點多了,而大門緊閉,我拍拍門,無人應聲,我還以爲無人居住了,我就在廟的周圍尋找山洞。

大門前有點空地,種上的芋頭,還有時興的菜蔬青翠蔥濃,我又想應該是有人居住的。這時候我看見一縷炊煙在屋後嫋嫋飄起,我轉到院內,左右好像有兩處院子是分開的,左邊院子裏的一位七八十歲的老道姑看到我來了,馬上給我打招呼,老道姑是個羅鍋子,滿頭白髮,衣服也舊破,因爲在燒火做飯手也黑黑的很髒。

道觀依山而建,上下錯落兩層,屋瓦門窗破破爛爛的,室內柴草凌亂,兩隻可愛的小花貓相依相偎蹲在磨盤上,是唯一的看點。

我告訴道姑我是來看看東洞的目的,她慈眉善目,手一指,“洞就在那裏。”

洞門被做成道觀了,我看了看供着菩薩,是道教的神像,香火還是早上剛剛點燃的,有個好像是龍王,端坐在神龕裏,沒有電燈,黑咕隆咚的,我僅僅憑藉蠟燭之光看看就出來了,心中嘀咕,“也不過如此山洞。”老道姑忙着自己的活兒,偶爾回頭看到了我還在這裏,就說,洞在裏面呢。路面溼滑,洞中可以容身直立,我用手機的手電筒的光照着往裏面走了幾十米,之後就不好走了,我出來了,洞裏的溫度蠻低,我滿頭大汗的進去,一出來就不熱了。

洞裏也有香案,因爲白色的鐘乳石流在石壁上的印記極像菩薩的模樣,人們就認爲這是天生的菩薩,當然要受香火的供奉。

出東洞的時候,碰到一個60多歲瘦瘦精精的道人從另個院落出來,給我打招呼,他告訴我到西洞的路。我離開他們的時候,給了老道姑一些錢,我本不信道也不信佛,我只是怕她捱餓而已。

西洞門前的寺廟是建在比較平緩的山坡上,範圍比起東洞的道觀也大得多,我幾分鐘就上去了。

早晨的太陽正普照山坳,西洞雷公寺掩映在蒼翠的樹叢之中,好遠就聽到佛音繚繞,寺廟寬闊的大門兩邊,還栽種了不少的風景樹,大殿前彩旗飄飄,掛彩旗的時日久了,方可看得出彩旗的大致顏色,通往寺廟的小路也沒有雜草,廟前的空地裏種的玉米、番瓜、豇豆、棉花、絲瓜等等也格外漂亮,毫無雜草,曬在晾衣架上的僧袍和被子都有些補丁,看得出縫補的手工不錯,雖然寺廟並不豪華,但拾掇得乾乾淨淨,可見這個住持一定是個勤勞樸素,愛乾淨的尼姑了。

果然不出所料,一個老年尼姑從側面的房子裏出來,笑容可掬的邀請我進屋喝茶,我僅僅進大殿裏朝各位菩薩拜了拜,就告訴她我的目的地是西洞,她爲我指了方向並特別交代我說,“到洞口的路不太好走,一定要小心哦。”

山路蜿蜒,路徑不寬,我沿着山路一直向上攀爬,這條古道完全被遮蔽在密密的山林之中,陽光斑駁,石臺階溼滑,一塊一塊雕琢過的石塊鋪就的山路一直向上延伸,修這條小路該是多麼的不易啊。

我獨自一個爬山,但一點也不沉悶,山間可熱鬧嘞,聽!鳥兒成羣結隊的呼朋喚友,比賽唱歌,知了在一聲高過一聲拼命地鳴叫,時不時的',看到路上有蜥蜴快速跑過,還可以看到馬陸蟲活躍在陰涼的環境,由於這山路走的人不多了,藤蔓瘋長,常常將帽子或衣服掛住,野果子也常常露面讓人驚喜,花椒正熟,山楂正綠,野板栗還毛茸茸的,偶爾還有好多叫不出名兒的果子花兒,特別是石頭縫中長出一根曼珠沙華,美得讓人留步。

直到碰到一羣下山的黃石戶外愛好者,我才知道我走錯了道,原來這是先民通往黃石的山路,西洞就在下面呢。

我哈哈大笑,反正我多看了風景,也不虛此行,索性,我乾脆一口氣爬上到山頂的大馬路上再返回。

西洞的洞門真的稱得上巍峨壯觀了,峭壁懸崖上的一個巨大的洞口,洞口前的地方就不大,僅僅幾步之闊,我探身看去,下面絕壁懸崖,深不見底,從洞口起是一個峽谷,峽谷兩邊長滿了植物,通往西洞的山路是沿着峽谷邊走的,非常危險。

進得洞去,豁然開朗,高高的洞頂達數十米,大廳有幾百平方米,一股冷風吹來,頓覺渾身清涼,不由地讓我打了一個寒顫。立於大廳之中,只聽到洞裏隱隱約約似有滔滔流水的聲音,腳下的地面上有大量的泥沙,是最近大量的水帶下來的,地面上現在還有小股水流向洞外,洞壁潮溼,還可以看到一道道的橫紋,整齊劃一,我猜想滄海桑田,或許是冰川消退留下的痕跡,或許是長期水流留下的印記,洞前的峽谷不就是水衝出來的嗎?可以想象,這洞與地下暗河相連,當暗河的水漲過洞口時大水就從洞口泄流出來,當地的山民也有西洞與長江是聯通的說法。

由於我獨自一人,也沒有準備照明工具,路況不熟悉,僅僅憑手機的手電筒是不行的,我不敢貿然行動,幽洞探險就留到下次了。

東洞和西洞,都被寺廟把握,一道一佛,道教在這裏奄奄一息,無人問津,佛教在這裏欣欣向榮,香火旺盛。前幾天,我在觀音洞那裏也看到相似的一幕,道人洞在東,觀音洞在西,好有一比,也似乎印證着道教衰敗佛教興盛,道教是本土的宗教,踞東方,佛教來自西方,踞西方。

爲了生存,走出大山,少些翻山越嶺之苦,山民們世世代代修山路,一塊塊的石頭砌就的山路幾十裏,後來他們傾全村之力修築貫通黃石的隧道,要花費幾輩輩多少人力物力啊;爲了追求信仰,又修建幾座寺廟,工程也是浩大的,對於當地的山民是沉重的負擔。

我哀嘆當地山民們生活的不易,爲了美好的生活,他們不屈不撓,堅持不懈地努力着,也見到他們有自己信仰和追求和爲人處世的淳樸、厚道,更佩服他們不畏困難頑強拼搏的“愚公移山”的開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