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課堂作文七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課堂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課堂作文七篇

課堂作文 篇1

在我的小學生涯中,發生了許多有趣的學習故事,它們如一串串跳動的音符,彩色的旋律常在我腦海裏浮現。

這不,又有一段搞笑滑稽樂曲飄過來了……

在五年級下學期的一節英語課上,我們與英語老師玩一個有趣的英語遊戲。遊戲規則是這樣的:老師有四個英語單詞,依次分給四個組,待他舉起一張標有英語單詞的紙時,分到那個單詞的組就集體站起來,大聲朗讀那個單詞。

一開始,大家都很快地記住了本組的單詞,我們組分到的是“DO AN EXPERIMENT〈 做實驗〉”,經過幾輪遊戲後,我總結了規律,只要老師一喊“DO”我就站起來,幾次我都屢試不爽。

不過,在第四輪時,我在習慣性的作用下摔了跟頭。當我正洋洋自得時,老師又一次喊“DO”,我頓時跳起來,大聲念單詞,沒念到一半,我發覺本組人以奇怪的眼光看着我。我傻了眼,只有第一組的人在念,我感到無比尷尬,臉立刻羞紅似蘋果,隨着大家不約而同的大笑,我才明白,我們組換了新的單詞!

“DO”事件在笑聲中結束了,該《論語》大叔粉黑登場了。

隨着一曲古典音樂飄來,我們乘着書香,學着古代教書先生,一邊搖頭晃腦一邊大聲讀着:“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老師問同學們:“誰知道這句話的意思?”頓時一片如樹林般的手密密麻麻的舉起來。老師的目光穿過一棵棵“手樹”,盯在一位在桌子下搞小動作的同學。“***,你來回答這是什麼意思?”某同學呆若木雞,搔搔後腦勺,慚愧地低聲說“不知道。”

“好,你來回答。”老師示意另一位同學。

“它的意思是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

老師點了點頭,叫他坐下,又回過頭來,對那位不認真聽講的同學說:“別浪費時光,小心你的時間也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了。”看到那位同學狼狽地坐下來,我們禁不住鬨堂笑了起來。

每每回想起我學習生涯中笑的故事,都會讓我記憶猶新,不斷啓迪我珍惜時間,認真學習,願我心中的那串美妙的樂曲再譜寫出更動聽的篇章。

課堂作文 篇2

一次語文課上,老師把作文發下來,讓我們修改。這時,同學們發現一張沒名字的稿紙。老師看了看,拿起這篇無名的作文讀了起來。讀着讀着,突然,同學們“哄”得一聲笑了起來。原來,這篇作文的主人把“口渴”的“渴”寫成了“喝水”的“喝”字了。老師趁機在黑板上寫下這兩個字,教我們怎樣區別。她先做了一個有趣的動作:眉頭一皺,把舌頭伸出來,然後用手在舌頭前扇動着,接着拿起一瓶水,咕嘟咕嘟地喝下去了。同學們看了笑得合不攏嘴,也有些同學好奇地望着老師,不明白其中的奧妙。這時,老師說:“渴了就是想喝水,是不是?”同學們齊答:“是!”老師說:“渴了要喝水,所以‘渴’字的部首是三點水;喝水要用嘴巴喝的,所以‘喝’字是口字旁。”通過老師的講解,同學們恍然大悟,若有所思地頻頻點頭。

這堂課即將結束的時候,老師檢測我們的聽課效果,問道:“‘渴’的部首是什麼?‘喝’的部首是什麼?”同學們信心百倍地齊聲答道:“‘渴’的部首是三點水,‘喝’的部首是口字旁,渴了要喝水,喝水要用口!”

一節課就在歡笑聲中結束了,在這樣輕鬆愉快地氛圍中,我們既學到了知識,又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情誼。

老師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同學們發出得意而自豪的笑聲。

課堂作文 篇3

幼兒園的我,懂得了在教室聽課是課堂;上了小學的我,懂得了教室外面也是課堂;如今的我,懂得了生活處處是課堂。在那一次,生活給我上了最最重要的一課。

那是一次圍棋比賽。當初,我的功底還不錯,在圍棋班裏一直處於“領頭羊”的位置。但是,有一個人卻例外,只有他才能跟我交戰幾個回合。雖然輸多贏少,但他仍不服輸。在那次圍棋比賽上,我下定決心要跟他一決雌雄。

比賽那天,我發揮超常,初賽選手不到三回合全被我淘汰了。到了複賽,我過五關斬六將,輕而易舉地取得了決賽的參賽權。

決賽時,我威風不減當年,在層層高手的包圍下殺出重圍,進入了最後一輪的冠亞軍決賽。

我看了看對手,果然不出我所料,又是老對手,現在我終於可以和他堂堂正正地殺一盤了,比起那一些明爭暗鬥,滋味總比以前的好。

一開始,我用了一些誘敵之計佔領了一個小角,然後從後方發起猛攻,對手在我如狼似虎的攻擊下無法脫身,毫無懸念,我完全掌握了整個戰局。

下着下着,看着對手笨拙的反擊,我不禁有點鬆懈,就隨意下了幾顆,沒想到對手正是抓住了這個機會,朝我反攻。我在他的攻擊下,一時找不到機會反擊,只好眼見着一塊塊領地慢慢失去。慌亂之中,我又不小心下錯了一步,對手輕易地扭轉了局面,我第一次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狽不堪。最後,對手贏了,看着他站在高高的領獎臺上,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生活給我上了深刻的一堂課,是它讓我接受最殘酷的教訓,是它讓我明白:做任何事都不能掉以輕心,要盡心盡力去對待。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會釀成大錯。

課堂作文 篇4

在小學六年的學習中,總有一些有趣的課吧!但在這裏,我一定要寫那一節課,就是那一節與衆不同的英語課,英語老師關老師從未開口說話的一節最安靜的課。那段時間因爲我們太淘氣了,整天去惹老師卻不去關心,最後才導致老師喉嚨痛,痛得說不出話,聽同學說,學校領導讓關老師在家休息幾天,再給我們上課,但是關老師拒絕了休息,繼續給我們上課。

當時我們知道後非常驚奇,爲什麼老師拒絕休息呢?

上那節課的鈴聲響起,我們紛紛回到教室上課,那節課,老師一句話都沒有說過,她在黑板上寫一些要讀的作業,就又回到辦公室休息,我們讀完了,她又在黑板上寫一些作業,讓我們去做。

那節課,我們十分安靜,似乎每個人都體諒老師。那節課安靜得針掉下去,都能清楚地聽見。

以後的日子也是如此,我們儘量不去惹老師生氣,不去找老師的麻煩。上課我們都很認真地在聽課和做筆記,我們上課就不再說話了,爲的是不讓老師那麼難受,那麼用力,但又能讓全班同學都能聽見。這些事情只有那些沒有良心的同學纔沒有做到。

過了幾天,等到老師喉嚨好了些就去問老師爲什麼你喉嚨痛還來給我們上課呢?老師告訴我們原因,我們聽了後,心裏十分感動。

啊!關老師,我們以後再也不惹你生氣啦!

到現在,我還懷念那節沒有雜音的課。因爲,就在那節課我們學會了體貼,就因爲那節課,我們班的同學才真正長大了。

課堂作文 篇5

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很多學生卻怕寫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不留心生活、不善於觀察、不會構思、不善表達所致。

寫作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只有通過觀察生活,學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內容才能充實。在實踐中筆者認爲,最好的訓練方法就是用"問題"導向目標,即:根據作文訓練的過程,確定觀察的範圍、對象,再按照一定的順序和重點,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有意識地在觀察中尋根溯源,邊觀察邊思考,邊記錄,直到逐個弄清問題爲止。有了這些問題作引導,學生會不知不覺地逐漸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掌握觀察要領,從而積累大量作文素材。這樣,寫起文章來就會下筆自有言,寫出來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這就是教學的第一步觀察。

構思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和發展能力的過程,是學習謀篇佈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觀察得來的資料,還不等於能寫出好文章,還必須通過巧妙的構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寫出好文章。但是,這對小學生來說實在不容易,因爲這不僅是個"言之有序"的問題,而且還是個"言之有理"的問題,而古今中外,雖"文有規循"卻"文無定法"。不過,若根據小學生模仿性強的心理特徵,借用寫人、寫事和寫物的典型文章,將抽象難懂的作文知識化難爲易,還是有辦法把學生引上構思之"路"的。比如,在訓練寫景時,可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作爲範文,這篇文章結構總分總,先總寫小興安嶺,再分別敘述小興安嶺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結構分明,便於學生掌握。若訓練寫人,則引《愛迪生》一文先簡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內心是性格,最後讚美品質點中心。

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學生入門後,再適當進行靈活佈局的巧妙構思訓練。這一步訓練的指導思想是"先規矩而後巧妙",具體步驟是寫提綱或打腹稿。經過反覆的訓練,使學生逐步把握構思的一般規律,從而完成作文的構思。

同時,還要根據兒童思維發展的年齡特徵確定各年段不同的習作訓練形式。具體地說,教師可在低年級學生中以創造型的現象作文和童話體作文,來培養學生想象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中年級學生以觀察作文爲主。教師可着重安排對動物、自然景物、建築物以及人物的動作、對話、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訓練,讓學生獲得豐富而鮮明的感性表象,幫助他們從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篩選"出典型的表象,藉此培養觀察的目的性、條理性、精確性。從高年級開始,要以學生的抽象思維爲培養重點。其習作訓練應該從觀察作文轉向有名確表達需要的實用型作文。教師可根據社會、家庭中人際交往的需要確定各種有趣的主題,讓學生寫目的明確的記敘文和說明文、各種應用文和讀書筆記,以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的技能和發散思維能力,培養思維的針對性、邏輯性、靈活性和獨創性。

對小學生來說,教師還要重視口頭和文字表達的訓練。它也是作文訓練的重點。要把話說明白,意思表達清楚,就要鼓勵學生,話該怎麼說就怎麼寫;要指導學生把話說通,把意思寫清楚。訓練的步驟是:先說再寫,寫後就讀,邊讀邊改。通過反覆訓練,學生定能把話說通,把意思表達清楚,把對象寫準。總之,在表達訓練中,將說寫結合,讀改結合,採用"說、寫、讀、改"的模式,訓練學生表達由通順明白到準確形象到生動,在反覆的錘鍊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能使學生初步達到"言之有文"。至此,通過作文

教學的觀察、構思和表達的訓練,學生寫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既要培養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養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這兩種能力從一年級起就要注意培養。”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作文能力,我認爲要注重培養小學生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必須從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做起,因爲只有把話

說對、說好,才能寫出句子通順、條理清楚、內容具體的文章來。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處處重視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然後由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發展——指導用詞造句,寫簡短的日記,再在引導學生把話寫具體、生動上下工夫。如用“鮮花”一詞讓學生造句,學生說:“花店裏鮮花很多,有百合、玫瑰、菊花、康乃馨。”我進一步啓發:“誰知道鮮花是什麼顏色的?”學生說:“花店裏鮮花很多,有潔白的百合,有火紅的玫瑰,有金黃的菊花,還有紫色的康乃馨。”我繼續啓發:“誰能把鮮花的顏色比作小朋友穿的衣服說一說呢?”學生說:“花店裏鮮花很多,有穿白衣裳的百合,有套紅裝的玫瑰,有披黃褂的菊花,還有裹紫泡的康乃馨。”此外,我還經常進行擴詞、擴句、詞語的搭配,把句子補充完整等練習,使學生把話說得完整而又具體。

二、創造生活,豐富寫作素材,拓寬作文訓練空間

小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覺得最困難的是“無話可說”,他們的生活確實

有些單調,上學——放學——做作業——睡覺,有時,一些有趣的事、有意義的事也會從他們的身邊溜走,他們不懂收集,不知觀察,不會捕捉於是,當他們打開本子拿起筆時,腦子裏一片空白,這時他們就會產生畏難情緒。針對這種現象,我爲學生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活。

1、塗塗畫畫。塗塗畫畫是低年級小朋友非常喜歡做的事,把塗塗畫畫和

作文有機結合起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寫話前,我就引導學生先一起塗塗畫畫。如秋天歸來,我不急於讓學生說“秋遊”,而是讓他們拿出筆來畫“秋遊”,學生們一聽,都興致很高,拿出畫筆,聚精會神地畫起來。呵!畫出的內容還真不少,有的畫的是小朋友排隊去秋遊,有的畫的是公園裏金黃的菊花,黃蝶般飛舞的落葉,還有的畫的是動物園裏威武的雄獅,美麗的孔雀畫完了,我說:“誰能把你的畫給大家介紹一下?”一隻只小手舉得老高,學生爭先恐後地介紹說:“秋天到了,老師帶我們去秋遊,我們像小鳥一樣來到大自然,看到大地在秋風的催促下,換上了迷人的秋裝。那金黃的秋菊,正綻開笑臉歡迎秋天,那飛舞的樹葉,正在迎風起舞,在一望無垠的稻田上,稻子笑彎了腰,似乎在向秋風報告;我最大,我最壯。”就這樣,我找了一個畫得好的同學講給大家聽,其他同學的積極性也被激發起來,我因勢利導,讓他們寫下來,看誰寫得精彩。就這樣,便出現了一篇小小的作文。

2、精心安排各個節目。元旦、開個迎新會;春節,搞個慰問活動;元宵,做個好看的燈籠;三八節,給媽媽送份禮物;植樹節,去山坡上種植小樹;“六一”節,更是大做文章,節前,每人制定活動方案,節日,安排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節後,用筆寫一些自己的感受。在學雷鋒的日子裏,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在爭做好事中,出現的許多生動的事例,又成了作文的好材料,經過指導,學生又多了作文的機會。

三、從觀察入手,使學生言之有物

觀察是瞭解周圍事物的主要技能,也是積累作文素材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我經常利用課餘時間,組織觀察活動,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達出來,要求學生勤於觀察、善於觀察。我經常進行觀察系列練筆訓練,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用多次、多篇練筆,完整地寫某一方面的題材。如,寫“四季系列”,讓學生長期觀察、記錄,在不同的季節,寫出《春天,你終於回來了》、《七彩的夏天》、《秋天,收穫的季節》、《白雪飄飛的.冬日》;“心態系列”,在細緻觀察、感受的基礎上寫《喜》、《怒》、《哀》、《樂》、《煩惱》、《激動》、《害怕》等,進行內心獨白。

五、重視作文批改

學生做一篇作文所花的力氣比抄詞寫句來得多。因此,抄詞寫句這一類作業用等第來評價的話,作文應該寫得更具體化一些。我通常用鼓勵性的話語把讚美留給學生,從不吝嗇把紅浪線多多地留在學生的作文本、週記本上,並讓學生朗讀老師的評語以及畫有紅浪線的好詞佳句。這樣,老師批改的作用充分顯現,學生從中收穫甚多。

提起作文,老師認爲不好教,學生認爲不好寫。特別是小學三年級的作文更令老師感到頭疼,學生感到害怕。這是因爲三年級的學生剛剛練習寫作文,覺得無從下手,產生的恐懼心理。我教三年級學生習作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的,寫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避難就易,消除學生對習作的恐懼感。三年級的學生對習作感到很陌生,心裏非常害怕。我在教學生習作時不提“習作”二字,只要求學生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者是自己做的寫一寫,不給學生定條條框框,讓學生放開膽量

寫。

二、化難爲易,減輕學生習作的心理負擔。我教學生的習作並不只在習作課上教,平時就要求學生圍繞每一組語文園地中的習作內容進行練筆。學生到習作時就感到輕鬆一些。比如:三年級語文上冊中第一次學生習作,要求學生寫自己的課餘生活。我從這一組課文教學開始時就佈置學生把當天的課餘活動寫下來,每天寫一件事,寫了以後讀給別人聽,讓別人幫助修改,大約經過兩週時間的練筆,到學生習作時,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平時是在練習寫作文啊!學生都認爲習作並不難,也不感到害怕。學生嚐到平時練筆的滋味後,慢慢地養成了每天圍繞學的那組課文的習作內容寫片段、寫短文的習慣。由於平時加強了練習,到習作時

就輕鬆多了。

三、 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我在批改學生習作時不面面俱到,指出過多的錯誤,一次只指出一處比較容易修改的地方,讓學生修改。如果指出的問題多了,學生會無所適從,感到困難重重,產生畏難情緒,挫傷學生習作的積極性。比如:鍾袁媛同學寫的第一篇習作,內容是自己的課餘生活,她從放學一直寫到晚上睡覺,

完全是記流水帳。我沒有批評她,反而讚揚她的課餘生活非常豐富,要求她選擇其中的一件事情寫。她選擇了“餵雞”這件事情寫,習作中寫到雞“搶”着吃食,我又要求她把“搶”的情景寫清楚。經過幾次修改,第一篇作文終於寫成了。

四、 正面鼓勵,讓學生始終保持強勁的習作興趣。學生每天把習作練筆交給我檢查時,我總是滿臉笑容地說“寫得好”、“有進步”、“堅持天天寫”等一些鼓勵的話語,學生聽後,感到親切,心裏舒暢,覺得寫作文樂趣無窮,就喜歡上了習作練筆,我就引導說:“只要天天寫,你們的習作會越寫越好。”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xx年春季學期三年級語文期末考試時,我班學生的習作成績全是優秀,同學們看到自己的作文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習作的興趣更濃了。 我從習作教學中體會到:只要學生敢寫了,平時又喜歡寫,學生的習作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寫作教學要幫助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而我們的作文教學,只盯在幾本教材,或是作文書上,遠離了生活的源泉,以至於越來越陷入“死水”中。教師講的辛苦,學生寫得很難。那麼,如何教學作文便成爲衆多老師的一大難題。 我們農村裏的孩子,活動範圍不大,住校的學生只在教室、寢室、食堂三點一線上活動,在這“一線”上度過一週的生活確實比較單調,而作文素材是來源於生活的,如何豐富學生的生活呢?我們作爲教師就要想辦法將這一條線變粗,使之成爲面、體。

教室這個點,受多學科和教學模式的限制,我們沒有辦法控制更多的時間,但課餘可操作的時間就多了。我們組織學生開展放風箏比賽,清明掃墓,慰問福利院老人,遠足,打一局乒乓球,開展一次運動會,板報比賽,歌詠賽,詩歌朗誦賽等活動。寢室這個點,讓學生結合手足口病感染預防,作到勤洗手洗腳,勤換洗衣服,勤掃地,勤通風,勤理髮,勤晾曬衣被毛巾,勤沖洗廁所等。 食堂這個點,做到文明有序排隊購飯菜,不浪費糧食,不亂潑剩飯菜,不用或少用一次性餐具,節約資源等。不住校的學生只有家庭和學校兩點一線了,在學校這個點只要和住校生一樣做。家庭這個點,要求學生做到進出家門和父母打招呼,回到家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務,自己的房間自己整理平時多與家長交流學校和路上的趣聞趣事。在往返學校的路上,除了注意安全,還要關心路邊的變化等, 總之,要想讓學生靈活運用素材,不僅要藉助多種手段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到生活實踐,從生活中吸取素養,還要認真學習,充分利用空閒時間博覽羣書,從書本上獲取豐富的詞彙和優美的語言。只有這樣我們的作文教學才能煥發活力.

課堂作文 篇6

冬天來臨,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放眼望去,一片雪白,樹上的葉子早已脫落,花兒也已枯萎,唯有梅花在牆角怒放,他佇立在風雪之中,顯得那樣堅不可摧。北風呼呼地吹着,刮在我的臉上,如針扎一般疼,而梅花卻若無其事,只是微微晃動了兩下身子,大雪嘩嘩的下着,飄進我的脖子裏,使我不禁打了個寒顫,而梅花任然挺立在風雪之中。望着粉紅色的梅花,我的心中不禁泛起了一陣漣漪。在這寒冷的冬天裏,百花枯萎,唯有梅花獨自盛開,它是那樣的孤獨、 寂寞,可她卻毫無怨言。

在寒冷的冬天裏,它獨樹一幟,即使在三九嚴寒中,他也能“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雖然他沒有蝴蝶、蜜蜂的陪伴,但是他 卻有風雪的陪伴。雖然它沒有玫瑰般的豔麗,沒有牡丹花的絢麗多彩,但是它卻有着一身的清高。我緩緩的走近梅花,用手輕輕地撫摸着它那小巧玲瓏般的花瓣,感 覺是那樣純潔,用鼻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梅花的清香撲鼻而入,感覺是那樣的清新,也許,只有在深冬裏,梅花纔會那樣香,因爲“梅花香自苦寒來”。在我眼 中,梅花是那樣的堅韌不拔,那樣的平凡樸素。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這是詩人對梅花的評價,同時也告訴人們要不怕困難,能夠在逆境中成長,堅強不屈。我們瞭解梅花,學習梅花的精神,這也是課堂。

課堂作文 篇7

翔宇的理想課堂,追求“三個效”,即注重課堂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爲此,翔宇走出了“五部曲”。

首先是“迴歸”。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把班級還給學生,讓教室充盈民主的氣息;把創造還給師生,讓課堂充滿智慧的挑戰;把發展還給師生,讓課堂成爲成長的家園。讓課堂還歸“本真”,讓課堂成爲“課堂”。

第二是“甄別”。機械重複的課堂缺少靈氣,墨守成規的課堂缺乏思想,人云亦云的課堂缺乏個性,浮光掠影的課堂沒有實效,而理想的課堂應該是有導遊參與的自助遊,目標明確,過程精彩,隨時有意外的發現和驚喜。

第三是“規劃”。新課堂結構的構建,包括器物層面的變革;流程、方法層面的設定;理念、理論層面的更新。實現理想課堂後,教師的行爲路徑應是:從“執行”走向“領導”,從“領導”走向“開發”。

第四是“考量”。理想課堂關注“四個度”:目標精準度、精力流失度、時間利用度、效用達成度。

第五是持續不斷地去“定義”。理想課堂與人一起不斷生長與發展的過程,就是“定義”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

在翔宇人心中,理想課堂是預設和生成的統一,內容和方法的統一,主導和主體的統一,“開”與“達”的統一,“嚴”與“愛”的統一,“導”與“牽”的統一。

理想課堂應該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要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獲得幸福。一定要認識到課堂學習不僅是獲取知識,增進能力,同時也是情感、精神發生、孕育的過程,學習着知識也就是學習着人生,創造着知識也就是創造着自己。它的高效益應該建築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持上,建築在科學的課堂結構上,建築在有效的課堂組織形式上,而不是僅僅依賴教師個體素質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