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與環境作文

“生態環境‘這四個字對於人們來說是多麼重要,它時刻提醒着我們要保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也告訴我們應該保護生態環境。

生態與環境作文

生態與環境作文1

今天是星期六,媽媽帶我到她的外婆家吃午飯,我就稱媽媽的外婆爲老太太了。

來到老太太家,見她家收拾的乾乾淨淨,可不時會聞到一股酸酸的、臭臭的味道,那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老太太家住在老城區,門前有一條小河,臭味是從那裏發出來的。聽老太太說,她小時候這條小河裏的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每天清晨,周圍的人們都聚集在這小河旁淘米、洗菜,其樂融融。

聽老太太這麼一說,我便走到河邊,仔細地觀察了一下河水。現在的河水是黑黑的,散發着陣陣惡臭,河裏一條魚都沒有,河面上漂浮着易拉罐、塑料袋……正看着,那邊走來一位叔叔,手裏拿着一大把垃圾,來到河邊,竟然沒有絲毫猶豫就往河裏扔了進去。再看旁邊的牆上貼着“請保護環境,禁止亂倒垃圾”這十一個大字。我想:這叔叔難道是文盲?或許他沒看見?或許他看見了,只是把垃圾丟到河裏已經成爲一種習慣?這可真是一種可怕的習慣啊。

從河邊回來,我想了很久,這條河估計不久就會枯竭,那麼其他河流的命運呢?這可是我們自己美好的家園——地球,人們爲何要破壞自己的家園呢?難道保護自己的家園那麼難嗎!而地球又經得起這麼多人的折騰嗎?到地球遭到徹底毀壞時,人類將怎麼辦呢?難道會真的出現那種可怕的現象——地球上最後的一滴水是人類的眼淚?我不寒而慄。

其實,每個人只要少摘一朵花,少踐踏一次草地,隨時注意不亂丟垃圾,不就是在保護環境嗎?我們作爲小學生,人類的下一代更應該注意從小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和諧發展的理念,自覺養成愛護環境和相應的道德行爲規範。讓天更藍,空氣更清新!

保護小環境,愛護大地球,是我們沒一個人的責任。讓我們行動起來,愛護生態環境,創建綠色家園吧!

生態與環境作文2

水,這種地球上的基本物質,是多麼的值得我們讚美啊!是她,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衆生;是她,爲生命提供能量,讓生命能夠存活;還是她,使生命繼續發展,越來越興旺,越來越發達。所以說,“水,是生命之源”,是毫不誇張的。 但,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的。雖然地球70.8%的面積被水覆蓋,但97.5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飲用也不能灌溉。

在餘下的2.5%的淡水中,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水還不到世界淡水總量的1%。誠然,從地球上原始生命出現直到現在,水一直在爲生命服務,任勞任怨,從未停息。但不知大家可曾想過:水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如今的水資源已經供不應求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大自然本身的缺乏;第二,人爲的破壞。當然,我們不能埋怨上蒼對我們的不公,給了我們一個缺水的星球;相反,我們應當感謝老天,爲我們創造了一個美好的家園。

但,就是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我們人類還在不斷地浪費、破壞水資源。由於大量工業廢水排入練、榕兩江,致使兩江水質污染嚴重,水質僅達3類標準,既不能飲用,也不能用於灌溉;類似南澳這種海島縣,其用水均靠“老天安排”——其所有山塘水庫包括引洪工程的集雨面積也只佔31%,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依然困難。由此可見,適當處理水資源污染、破壞問題,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了。然而當今世界水資源短缺嚴重,由水而引發的戰爭日漸增加。例如,中東所有資源中,最容易引起危機的是水,中東的水比石油還要貴。

中東絕大多數國家缺水嚴重,中東已連續十幾年乾旱,面臨嚴重水危機。小小約旦河孕育了二大宗教,是中東爭奪最激烈的水源,中東四次大戰都和它有關。約旦潭爲以色列的主要水源——加利利湖提供三分之二的水量。1955年約翰斯頓協議規定了各方的水量,但只有以色列簽字,阿拉伯國家20世紀60年代要截流約旦河。1965年以軍炸燬敘利亞的截流設備,阿以都有把摧毀爭奪對方的水資源作爲首要戰略目標,以色列佔領了約旦河發源地戈蘭高地。敘以談判的難題之一,以色列堅持佔有絕大部分約旦河西岸水源。目前巴這水資源完全由以方控制,人均水量只有猶太定居者的四分之三,而付費卻要高二倍。巴這不得不超量抽取地下水使水質惡化,加沙地帶地下水已鹽鹼的無法使用,暴力衝突以來,巴這水資源無人管理,缺水更甚。

中東三大水系,沿巖國至今無分享水資源的全面協定,爭端不斷。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由於上游的埃及就受影響。埃及修建阿斯旺大壩,本國水的問題已得到解決,卻引起了上游國家的不滿。一有爭端,蘇丹便威脅要斷流,埃賽俄比亞1991年和蘇丹簽定協議,每年可取40億噸河水,埃及極力反對,土耳其水資源豐富,土耳其建成水南減少了給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流量遭到了兩國的強列反對。

土耳其和以色列達成協議,把馬那夫加特河水用世輪運到以色列約旦和敘利亞也在考慮向土購水。土耳其希望發揮水大國作用,促進中東的合作與穩定。以色列希望土耳其共增加對敘利亞的供水。以換取敘利亞對加利湖邊界的讓步,但土樂其對複雜的阿以糾紛望而生畏而拒絕捲入。 可見要想使用權水資源短缺在一段時間內得到緩衝。是非常不容易的。

唯一的辦法是節約用水,在這方面,以色列做得比較出色。以色列國土的2/3都是沙漠,全年七個月無雨,人均水資源近70立方米,不足中東的1/4,世界人均的3%,中國人均1/8。然而,正是這塊貧瘠的缺水土地上,以色列靠科學用水,建成了現化化農業,令世界驚歎。

農業曾是以色列立國之本,1952年,以色列以耗資歷1、5億美元,歷時XX年建成了145千米的“北水南調”輸水管道,60年代中期推廣了滴灌的科學用水方法,帶動了農業經濟的騰飛。以色列農業人口由60%降爲3%,一個農民能養活90口人,國民生產總值人均1、8萬美元,躍居世界前12名。以色列極爲珍惜水資源,視水爲生命線,節水是涉及社會各個方面的系統式程。因此,取得了成功。 水,讓碧草變得更綠。 水,讓花兒百花齊放。 水,讓大樹挺拔。 但你在一天天憔悴。 在一天天衰老。 在一次次的流着眼淚。 如果人們不珍惜水資源,那麼世上的最後一滴水是人的眼淚。

生態與環境作文3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生活環境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保護環境上並不十分重視.比如說我們的周邊環境 .在我們區後面的草坪中,開着許多花朵.但在草坪中,卻也有人扔垃圾,堆廢紙.夏天,有許多蚊蠅在那裏飛來飛去,不但影響了小區形象,還污染了環境.對社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都很不利,還破壞了地球.

爲了能讓我們的`環境優美,不受到傷害.有許多老人來打掃大街,綠化草坪.他們每天早出完歸,爲了祖國的綠化環境不惜一切代價。但那些不愛護環境的人偏偏還要去破壞,我們一定要爲不愛護環境的人做好思想工作,讓他們早一日改掉惡習。

在我們上學的路上,也有許隊多同學亂丟廢棄物。比如說:有的同學把小吃袋扔在校門口外,還有的同學把疊好的紙飛機隨意亂扔,甚至順着牆扔進學校.他們的這些行爲不但一次又一地影響着學校,還給每天早晨做值日的同學帶來了很大麻煩。

在校會上,老師一次又一次叮囑、說服,但有些同學並不聽勸,而是繼續破壞環境,縮短地球的壽命。

有一次,學校組織我們2—6年級同學到採俸公園的草坪上撿白色垃圾。在出發之前,我心裏想,平常到採風公園玩的時候,覺得那裏比較乾淨。今天去撿白色垃圾,應該很少,撿起來一定很輕鬆吧。但當我走道那裏,低頭一看的時候,卻把我驚呆了。地上有許多垃圾。廢紙、菸頭、塑料袋等。這些到處都是,一塊綠色的草坪,在遊人的破壞下成了一片環境污染地,這是多麼嚴重的環境問題。

面對這塊草坪,使我們精神奮發,努力去消除那些垃圾。經過我們100分鐘的勞動,草坪終於恢復到了最初的美麗,名花齊葩爭芳鬥豔。

朋友,當你過着快樂祥和的生活的時候,你可曾想到我們的生存環境正一步步的惡化?當你打掃自己的美麗的庭院的時候,你可曾想到我們的周圍隨處可見的白色垃圾?當你充分享受春日裏和煦陽光的時候,可曾想到南極上空已經失去了臭氧層的庇護?曾幾何時,天空是那麼藍,河水是那麼清,森林是那麼密,就在自然環境給予我們美的享受的同時,人類同樣在向大自然索取並不應得的東西… …1998年,流經中國大地的長江、嫩江、松花江等大將大河,隱去往日溫柔美麗的笑靨,露出了兇猛可怖的猙獰。肆虐的暴雨,橫掃着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暴雨所到之處,江湖水漲,河溝漫溢。咆哮的江水捲起了一次又一次洪峯,吞噬了一個個村莊,一片片良田,一個個市縣,一座座工廠,一所所學校。

肆虐的洪水像一隻只無情的魔爪,幾千萬畝良田被淹,幾百萬人痛失家園。浩浩蕩蕩的江水,每天都在製造大大小小的險情。暴戾的烘魔,釀造大大小小的險情。暴戾的烘魔,釀造大大小小的悲劇。給水以家園,給萬物生靈以家園,人類纔會有自己的家園,人類纔會有自己的家園;給水以活路,給萬物生靈以活路,人類纔會能生存和發展。

如果說古代科學尚未發達,大地子民們對生態的認識有一定侷限,做出了只顧當前不顧長遠的蠢事,那麼現代人如何呢?自1950

年到1980年30年間,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森林面積被毀,其中非洲的二分之一林地變成不毛之地。綠色植被是大自然 贈於人類的“生命之被”。可是,世界進入20世紀50年之後,人和動物賴以生存的綠色環境遭到破壞,綠色植被正在衰退,全球土壤失量現以增加到每年254億噸,沙漠化土壤正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迅速擴展。地球越來越擁擠,隨之而來的是環境污染的日見變化,資源日見匱乏。人們在對幸福的追尋中好夢頻驚,不得不回頭省視人與自然的關係,與自然簽下可持續發展的天人之約,人類的智慧創造了經濟的奇蹟,無知與貪婪卻留下了可怕的惡果。所有的一切無不在提醒着我們:環境保護迫在眉睫!

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們擁有着共同家原,保護我們的環境。大地期盼着綠色、河流期盼着綠色、,水鳥期盼着綠色、花兒期盼着綠色。滴水成川,積土成山,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

喚醒“綠色之心”實施“綠色計劃”。開展“綠色行動”,爭做“綠色建設者,創建“綠色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