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收假主題班會的作文

導語:先烈們的故事,我們記在心裏,我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班會的優秀作文,歡迎查閱,謝謝!

清明節收假主題班會的作文

清明節主題班會活動一:

——“緬懷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

活動時間:2015年3月31日

活動地點:四、一班教室

主持人:李雨橘

活動目的:

1.通過隊會,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瞭解。

2.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我校精神文明建設。

3.通過教育,讓學生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學會感恩,意識到先烈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活動準備:清明節來歷和風俗等資料的介紹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

師朗誦: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師問:同學們還記得這首詩嗎?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對,是《清明》。今天,我們在這裏舉行 “緬懷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的清明節主題班會。希望同學們能夠在班會中有所收穫。

二、介紹清明節

生講:傳說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晉文公),大肆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帶了母親隱居綿山。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着老母出來。誰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死了。晉文公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的柳樹樹洞裏的衣襟上,題了這樣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爲一了。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

三、清明節習俗的介紹

主持人: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爲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紀念碑,已成爲我們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一種形式了。

四、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

五、詩歌朗誦《英雄讚歌》

主持人:先烈們的故事,我們記在心裏,我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先烈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主持人:先烈的愛國精神讓我們動容,更應在我們身上延續。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學會感恩,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

主持人:我宣佈“緬懷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清明節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師總結:今天,在“緬懷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清明節主題班會中,我們同學既瞭解了清明節的一些知識,又知道了一些爲祖國爲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先烈的事蹟。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先烈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希望你們能發揚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學會感恩,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做一個正直無私的人,長大爲祖國做貢獻。

六、佈置任務:清明節放假三天,每生完成一篇《大手拉小手快樂過清明》的作文。

清明節主題班會活動二:

一、活動目的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個根本,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活動,祭奠先烈、先人、先賢,引導人們在慎終追遠、緬懷先輩的情懷中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爲應對金融危機的挑戰、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力量,爲新中國成立60週年營造文明和諧社會環境。

二、活動內容

1、開展一次專題講話。利用星期一的升國旗儀式,以國旗下講話的形式對學生關於清明節的來歷、有關先烈的事蹟介紹等爲內容的國旗下講話,通過講話讓學生對清明節的來歷有所瞭解,知道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蹟,鼓勵學生繼承先烈遺志,奮發學習,立志成才,愛國愛鄉,學好本領。(3月30日)

2、開展一次主題班會。各班要利用班隊會時間,進行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以洗禮、得以感悟。(3月31——4月2日)

3、出一期教育專刊。各班要利用牆報、板報出版清明節專刊,板報要內容豐富,具有較強的教育性,起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4月2日)

4、開展一次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各校要廣泛開展清明詩文朗誦會和詩詞歌會,組織全體學生誦讀中華經典,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4月3日)

5、組織一次祭奠革命先烈活動。充分利用我鎮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傳統”紀念活動,使廣大師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4月3日)

6、舉辦一場網上祭掃儀式。組織師生舉辦一場 “網上祭英烈”活動,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開展了教育活動,讓全體在莊嚴肅穆的祭掃活動活動中,充分了解革命先烈的爲新中國的建立而建立的豐功偉績,充分感受到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3月31日——4月6日)

7、舉行一次文明節日民俗活動。結合第五屆河橫菜花節,讓師生切實體驗節日習俗,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同時開展“我爲家鄉添新綠”、放風箏比賽等活動,引導師生走近自然、關愛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4月6日)

8、開展一次大討論。各校要組織學生談談自己對清明節各種習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爲優秀文化傳統應該繼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動應破除的?(4月7日)

各班要利用“清明節”這一傳統節日,在清明節期間,紮實開展以上“八個一”系列教育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知曉家鄉烈士,瞭解英烈們爲了家鄉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事蹟,進一步培育我校學生繼承先烈遺志,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激勵學生更加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愛師長、愛同學,引導學生從小樹立服務意識,責任意識!

清明節主題班會活動三:

【清明的內涵】

幾千年來,人們在這個“氣清景明”的節氣中,進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爲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這神聖的生命交流儀式,一年年輪迴、一代代傳承,構成了人們頑強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動力,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續展開新的有機構成。而且,清明節等傳統節日法定化,更加增進了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

【活動背景】

清明節,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宗親節日,又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是中華兒女共同認祖歸宗的重要節日。它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民俗活動,爲廣大人民羣衆所普遍重視。而且它也是一條維繫海內外華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有利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知識競賽,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瞭解。

2、情感目標:通過故事、寫文章知道要愛父母。通過錄象、朗誦等活動知道我們的愛要更遠大,我們要努力學習,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3、行爲目標:通過活動學會好好學習、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

【活動時間】2015年4月1日

【課前準備】

1、與清明相關的知識、圖片、歌曲、小品、故事。

2、清明節和父母一起去紀念自己的親人,寫下自己的感受。

3、錄象片段:解放戰爭

和同學們一起觀看有關解放戰爭的電視劇。

4、小調查:家鄉的清明節

【活動過程】

(一)、瞭解清明節

1、引入欣賞《清明上河圖》,瞭解有關清明的知識。

清明節的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爲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