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記憶日記

快到端午節了,家裏領導(我對妻子的尊稱)買了幾斤糉子。說過節了,買幾個嚐嚐鮮兒。作爲北方人,我不喜歡吃糉子。但過端午節了,趕趕時髦吧!

端午記憶日記

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連吃喝都能與時俱進了。想想小時候,那時候生活困難,食物單調。一年四季都是玉米麪、高粱米。大米白麪只有過年過節或者來客人了,才能吃上一頓。但是,就是這樣的粗茶淡飯,不知怎麼的,那時候吃飯特別香甜。現在看着滿桌的魚肉,一點兒胃口也沒有。人啊,真是奇怪的動物

提起過五月節,也就是端午節,我們這裏主要是吃煮雞蛋。小時候,村子裏家家都養雞。一來平時家裏來客人,雞蛋能做一個菜。二來雞蛋也能賣點零用錢,補貼一下家用。但是,過節的雞蛋必須得準備夠的。那時,每家都三四個孩子,多的五六個。雞蛋少了不夠吃。

每個孩子都提前好幾天,把洋黃曆(日曆)上的五月初五,過節那天疊上,做個記號。然後每天數一下,看還有幾天過節。或者天天問媽媽,盼望着節日的到來。現在想來,那種期盼滋味,是現在的孩子無法體會的!

終於到了端午節!早上,天還沒亮,父母便起牀了。媽媽用大鍋煮雞蛋,爸爸出去弄艾蒿。我們姐弟幾人也早早起來了,幫着媽媽填火。爸爸取來新鮮的艾蒿,便把提前用五彩紙疊好的葫蘆,系在艾蒿上,插在門上、窗戶上。媽媽也拿出五彩線,在我們的手腕上繫好。我們不知道什麼原因,要系五彩線?但是,眼睛盯着雞蛋,都乖乖的,很聽話!

一切都好了,雞蛋也熟了。媽媽用笊籬把雞蛋撈出來,放在涼水裏泡泡。然後,給我們分雞蛋。每人五個或者十個,大小都要勻乎,不然會幹仗的.。分好後,讓弟弟妹妹先拿,哥哥姐姐再最後拿。

把雞蛋放在口袋裏,捨不得吃。爲什麼呢?因爲,過節的重頭戲還沒開始呢!到沙坨上去骨碌雞蛋。這纔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事情。

太陽還沒有升起來,村北的坨子上已經人聲鼎沸。孩子們齊心協力,早已修好了一條小溝,從坡頂直通坡底。溝不寬,一個雞蛋向下骨碌正好。保證多個雞蛋一條線向下骨碌。

人多,大家自覺分成幾組。大孩子負責指揮,一聲開始,我們便爭先恐後地把雞蛋放進小溝。雞蛋一個個順溝飛快地向下滾去!孩子們也紛紛向着坡下飛奔。由於事先自己的雞蛋都做了記號,到坡下,也能分清。

等到了坡下,雞蛋已經先到了。看吧,蛋殼大多數都碎了,完好的沒幾個。看到自己的雞蛋沒碎,立刻便神氣十足,向別人炫耀起來!雞蛋碎了呢,也沒什麼,去了殼兒,狼吞虎嚥地吃了,然後再拿出雞蛋,接着比!

就這樣,一次一次的比完以後,雞蛋也吃完了!最後,孩子們吃飽了,也玩累了,戀戀不捨地回家了!

童年的樂趣,每一代人都不一樣!時代發展,日新月異。許多的童年趣事,都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裏。我們只能用筆記錄下來,讓後代子孫瞭解,在那個貧窮的歲月裏,依然生活着一羣天真快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