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民情日記精選

慰問信是表示向對方(一般是同級、或上級對下級單位、個人)關懷、慰問的信函。它是有關機關或者個人,以組織或個人的名義在他人處於特殊的情況下 (如戰爭、自然災害、事故),或在節假日,向對方表示問候、關心的應用文。

  村官民情日記【篇一】

2016年2月29日早晨,陽光明媚,正值開學的第一天,根據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和學校的安排,我與湖南農業科學院汪端華、曹亮和鄧晶三位年輕專家一道,開始了我們科技特派員的第一天工作。因爲是第一次當科技特派員,有些嚮往,有些興奮,特意起了個大早,如約早早趕到省委一號辦公樓集合。隨後,在兩位同志的陪同下,我們踏上了前往讓烈村的旅程。

伴着陽光,奔馳在暢通無阻的包茂高速公路上,心情格外清爽。工作隊的一名同志車技嫺熟,一刻也捨不得耽擱,而另一名同志呢,自上車的那一刻起,他的手機就沒停過,一路上,不知打了多少個電話,一會兒聽他說,項目資金的事情,一會兒,又是“老支書,村裏情況怎麼樣了”?一會兒又是“花姐,種桃樹苗這個事情就交給你全權負責了”。坐在車後的我,有些感嘆,有些納悶。“這兩位同志是省委組織部的幹部嗎?怎麼看起來有點土,還這麼實幹?”我自問自答,“他們可能是花垣縣當地的幹部,來省城接專家的吧”,想問又沒敢問,直到到達吉首,見到湘西州委組織部的譚副部長後,才知道他們兩個原來是省委組織部駐讓烈村幫扶工作隊的,在車上不停打電話的那個是隊長。

連續開了四五個小時,在吉首稍作停頓,簡單解決了中餐,接連上路,直奔讓烈村,從吉首到讓烈村,一路上都是彎彎曲曲的山路,我們似乎一直在雲端行走。隊長問我,“張教授,這裏景色還可以吧?”當時,我的心情卻是有些複雜。我若是一名遊客,或許,會覺得這裏的景色俊美,畢竟周圍是形狀各異,跌宕起伏的山峯。可是,當時,我看到的是穿着苗服揹着揹簍臉上佈滿皺紋的村民的貧窮,我怎麼也沒有心情欣賞沿路的風景。一個勁地只是在想,他們該如何致富?我能幫上他們嗎?靠養殖嗎?中藥材嗎?大棚蔬菜嗎?還是保靖黃金茶?養牛還是羊,抑或雞鴨……

正當我陷入沉思之時,只聽到隊長反覆在說:“最不願意看到的,是3年後我扶貧結束離開村子後,好不容易扶持的產業因管理不善而垮下來,因爲我對村民是有感情的”。從隊長一句普通的話中,我讀懂了一位幫扶隊長對村民的殷殷關切之心。

“無限風光在險峯”,放下行李,馬不停蹄,隊長領着我們繼續前行,來到讓烈村高山農業產業園,山腳下村民正在進行危房改造和施工,幾幢特色民居基本完工,與周圍陳舊的搖搖欲墜小木房形成鮮明對比。

繼續往東,高山農業產業園的路牌映入眼簾,旁側是由辣椒種植基地、中草藥種植基地、菸葉種植基地、大棚蔬菜種植基地、水果種植基地及高山牧場組成的產業佈局圖,佈局圖下寫着“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字樣。

我想在這般偏僻邊遠落後的山區,只有黨的陽光纔可能照到村莊,也只有黨員幹部纔可能不計個人得失,不畏辛勞,甘於寂寞地給村民送溫暖。

隊長介紹說,讓烈村有貧困戶79戶362人,貧困的原因主要包括:耕地資源少,僅能滿足口糧,山上平地少,峽谷多;村民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思想較閉塞,固化,缺乏農業技術;年輕力壯的村民皆外出務工,留守的只有老人和兒童及殘疾人。工作隊於2015年4月7日正式進駐該村,面對這個只有貧瘠土地,陡峭石頭山及思想固化的村民之貧困讓烈村,他們沒有望而生畏,而是以德國作家雷馬克的名言——“在生活中應當抱有莫大的希望,並以熱情和毅力來開拓自己的希望”來激勵自己,正是“希望、熱情、開拓、毅力”這八字方針鑄就了他們扶貧精神就是一個“猛”字,一個“猛”字便讓那些看上去難於上青天的困難成爲紙老虎,從危房變特色民居,從臭水井到家家通自來水,從荒涼的石頭山到高山農業產業園,從村民的漠然疑惑到接受、認可和依存,您能想象這是不到一年時間發生的變化嗎?或許,這是那些很多隻說不做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然而,身邊這位渾身充滿幹勁、一心繫着讓烈村民的年輕隊長使其變爲現實。

爬過約40分鐘崎嶇陡峭的山路,我們到達了高山農業產業園的第一站——中草藥種植基地,這裏種植了玄蔘和玉竹,這些小生命,在村民的精心培植下,新芽正鑽出了地面,儼然飽含豐收的希望。眼前,階梯錯落有致的連片中草藥種植基地的前身,卻是雜草叢生的荒野,是工作隊帶領村民,扛來鐵牛,一方寸一方寸開墾出來的啊。站在山頭的最高處,遙望對面,是大棚蔬菜種植基地、菸草種植基地和高山牧場。這些基地和牧場都是建設在幾乎找不到平地的山坡上,特別是婦女主任“花姐”家種的菸草處,簡直就是趴在山坡上,若是我,別說種煙了,恐怕早就滾落山頭了。

翻山越嶺,我們跟隨工作隊、老支書和婦女主任,走遍了全部基地和牧場,每到一處,隊長都會給我們介紹詳細的經過和感人故事。從上山到下山,整整花了3個多小時,純粹是走走看看的我們四人已累得手腳不聽使喚。想想幾個月前,工作隊初來之時,這個山根本沒有路,而他們在這連路都沒有的山上開發,修路、耕地、架棚、蓋牧場,建成如今的高山農業產業園,能說不是黨的關懷和好乾部的力行傑作嗎?他們的力行扶貧,戰勝難題、披荊斬棘、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給我上了一次很好的黨課,作爲農業高校科技工作者,我應該把科研工作與農民致富緊密結合,應該多走出舒適的辦公環境,深入農村,與鄉親結對幫扶,在培養農業科技人才,把科技成果帶給農民方面發揮我們的長處,像扶貧工作隊員們一樣接地氣,實幹力行,扶持農民告別貧窮,走上科技致富之路。

  村官民情日記【篇二】

陽光明媚,丹桂飄香,來到我所駐村的姜口,上午陪同區財政到我村驗收一事一議的飲水工程,他們走後,我到三位老黨員家中走訪。

中午在百姓張東妹家中吃派飯,爲了不增加農民負擔,百姓吃什麼,我們吃什麼,她自己閹的四方筍、自己種的小白菜,自己臘的肉,可香了,一餐15元,我們個人要向政府買餐票,個人自付4元,政府補貼11元。這個月我自付買了80元餐票,已發出去4張了。

下午開了一個兩委會,商議姜口村美麗鄉村建設、農民公園、土地增減掛鉤項目等事宜。我駐村的村我也希望能爲村裏做些公益事業,如果姜口村公園建起來,以後我調走後,到王臺旅遊,我一定會在公園停留的。目前我們都在努力籌措資金,如果不夠,我也願意捐款1000元。

開完會,抽空去從龍巖嫁過來的金妹家中聊聊。她今年第一年自己種的板栗南瓜長了好多個,一定要叫我帶一個回來,還有她家門口長的一小袋柿子,她說她家人都不愛吃,叫我帶來,現在還不能吃,要用蘋果混在一起,等到黃了才成熟。”我說:“我不能拿羣衆的一針一線,怎能要你的南瓜和柿子。”她說:“你不喜歡吃。”聽她口氣,我不帶一點回來,她會生氣,以爲我看不起她,自己種的不帶點回去,她又吃不完。在她家我還吃了一個白地瓜。如果金妹送我的這些東西是受賄,紀檢部門要來查,我一定主動上交的。我自己親自到她後門山上摘的南瓜,親自採的柿子,這算不算受賄?那天在她家吃派飯,今天補上一張餐票,她說:“還付什麼錢啊,一餐飯還吃不起啊,你能來我家,就是我的榮幸。”當然現金付給她是絕對不要的,我們就給餐票,村裏一個用月後統一到政府報銷,把錢給她們,這樣她們才肯收。

晚上在德龍家用餐,還要在百姓家中住夜,當然在李家的樓中樓是可以住的。金妹還想留我在她家住夜。只好對小妹說失陪了,改天到你家午睡我們聊個痛快。

明天陪同與黨委書記一起到蕉坑村入戶訪問,現在多數村民都已搬遷到集鎮,只有少數人不肯下來的了,他們說你們看,我的財產都在這,那麼多山,那麼多田,我們也要去看看他們,收集民情民意。

夜幕降臨,繁星滿天,丹桂飄香,深呼吸,好好享受農村的空氣。駐村真好,今夜真好!

  村官民情日記【篇三】

全市“聯村聯戶、爲民富民”行動動員會議剛剛結束,在辦公室的我有點坐不住了,雙聯行動方案雖然已經出臺,但具體工作從何着手,一定要再入戶看看,儘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實際情況,才能理出思路。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也好,環境惡劣有些問題才能顯露出來,叫上張組長,馬上出發。

我們驅車徑直來到土門鎮永東村北城組的一戶人家,幾間80年代的土坯房裏住着一家四口,戶主叫朱光林,兩個女兒都在上學,妻子鬱海棠身體不好,只能做做家務,照顧照顧孩子,只有朱光林一人是家庭主要勞動力,家庭收入也基本來自10畝地的幾千元種植收入,由於供養負擔重,常常是入不敷出、捉襟見肘。看着這位比我年長不了幾歲,但被生活的擔子壓得顯得有點蒼老的一家之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離開了朱光林家,我們又來到永東村車院組的一戶農家,穿過泥濘的小院,來到了堂屋,大炕上躺着一位年逾花甲、重病在身的老人,老人由兒子王奮仁夫婦照顧,一兒一女兩個孩子正在鎮上的小學上課,一家五口人住在幾間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的土坯房裏,每年來自10畝地的一點收入,除了家庭正常開支、給母親看病、供孩子上學外所剩無幾,靠享受政府低保勉強維持生計。

又走訪了郭林等幾戶人家,情況基本大同小異,帶着紛繁的思緒回到辦公室已是下午六點多了,一天的摸底走訪,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貧困村、貧困戶加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省委開展“聯村聯戶、爲民富民”行動的重大意義,作爲一名聯村聯戶的幹部,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作爲全市地稅系統“雙聯富民”領導小組的組長,我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我相信,通過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能找到出路、想出對策,早日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最終奔向美好的的小康生活。